某日夜,莫屚對陸嶢說:“我想出去一趟,四更就迴來,決不連累你。”
陸嶢很為難。
莫屚又說:“我決不騙你,即使我不迴來。我給你的這些錢財,夠你抵失囚之罪。還擔心什麽?若你不答應,恐怕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陸嶢很害怕,猶豫再三,隻好將莫屚放了出去。
然後,坐在那裏,忐忑不安,等待莫屚歸來。
正憂念間,莫屚轉迴來。
陸嶢大喜,又將莫屚銬起來,關押在牢中。
次日,有一個富人,一大早,到官衙報案,說:“昨夜我家被盜,門上書:“莫來”兩字。”
魯浦一聽,扶案大驚,說:“險些叫我誤斷此案!”
於是,判莫屚,犯夜律,杖刑之後,就把莫屚釋放。
陸嶢歸之,其妻說:“昨天夜晚,我聽到有人敲門,走過去開門一看,有人扔進兩個袋子,卻不見人影子。”
驚慌之中,陸嶢打開一看,裏麵裝的,盡是金銀錢物,遂恍然大悟。
原來,昨夜那個盜物的,就是陸嶢看管的那個“莫屚”。
再後來,因姐姐被惡霸強奸,莫屚就殺了那惡霸。幸好有人作證,說是誤殺,才得以免除莫屚死刑。
莫屚關押在監獄裏麵,隔壁就是劉犇。
一入監獄,莫屚就想逃跑,可是並非易事。
後來,被單獨關在一個獨立的房間,莫屚想這是一個好機會,開始謀劃怎樣才能越獄。
莫屚在監舍裏到處轉悠,認為其薄弱點,應該是有的。
避開獄吏的視線,沿著牆根走。一邊走,一邊用手敲擊牆壁,以此判定牆壁的厚度。
幾次探測下來,莫屚終於找到了一處很薄的牆壁。
暗自興奮,開始用平時吃飯用的筷子或者勺子作為工具,在半夜獄吏熟睡的時候用力挖牆。
因為擔心被發現,所以每天隻挖一點點。然後把挖出來的沙子裝在褲角裏,在每天放風的時候倒出來。
莫屚堅信,憑借執著精神,一定會挖出一條生路出來。
事實也確實如此,莫屚的越獄行為,一直沒有被發覺。通過執著努力,終於在一年後如願以償,挖出了一條可以逃走的洞口。
這日,莫屚透過窗戶對劉犇說話,彼此作了自我介紹。
莫屚問:“你犯啥罪?”
劉犇說:“我無罪,皆是冤枉,不日即可出獄也。”
還是莫屚把事情,看得比較透徹,說:“恐非如此簡單。”
劉犇說:“我沒殺人,為何定我罪?”他太年輕,一定沒有想到:自古以來,沒有殺人,同樣也能定罪。古人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莫屚邊說邊用手比劃一下,意味深長地說:“你不明世事。此獄,水深得很。不怕官,隻怕管。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現在這個年頭,打官司得有錢。”
劉犇無奈地說:“我父母都是種地的,哪有錢?”
莫屚說:“必須得有錢上下打點。”
劉犇一臉茫然。
莫屚說:“你看,知縣一句話,判你什麽,就是什麽,必須要打點知縣。”
劉犇靜聽。
莫屚說:“刑名師爺作記錄,措詞嚴重一點,就夠你受的,必須要打點師爺,也許還會替你說好話。”
劉犇眼巴巴地望著。
莫屚說:“衙役一狠心,打犯人的時候,下手重,哪裏受得了?必須要打點衙役。”
劉犇說:“哎!有錢能使鬼推磨。”
莫屚說:“有的犯人,因賄賂,而逍遙法外,有的無錢,即使無罪,也會判決為有罪,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惜,我也是無錢。”
隨後,莫屚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我挖了一個洞口,你與我一起逃跑。”
劉犇堅信自己無罪,不願意從這裏嚐試逃跑,他想萬一被抓住了,那不是就有罪了嗎?說:“不!”
莫屚在心裏罵了劉犇一句:“膽小鬼,你想得太簡單了吧!”便把頭探出洞,接著整個身子也鑽了過去。
來到牆的另外一麵,莫屚發現牆上有一行字:“假如越獄成功,別忘把洞補上。”
莫屚不禁覺得可笑,正好地上有一些泥土,便順手把洞補好,然後心安理得地向前走去。
還沒有走多遠,莫屚卻嚇得瞠目結舌。
原來,眼前居然站著的,卻是笑眯眯的獄吏陸嶢。
隻見陸嶢和顏悅色,說:“我早就發現你挖洞行為,之所以裝著沒有看見,是想在寂寞的監獄裏,讓你自己找點事幹一幹,免得那麽寂寞。”
莫屚愣了一會。
陸嶢說:“你現在從哪裏來,就迴哪裏去,趕快!不然,老子要加重你的罪行,讓你好受的。”
莫屚隻得把洞口,再次挖開,又迴到了原來監舍。
見莫屚迴來,劉犇笑得前仰後翻。
莫屚心裏實在是太不爽,也不禁啞然失笑:“自己與劉犇這個傻瓜一樣,是不是也想得太簡單了點?”
過了幾日,獄吏陸嶢給劉犇送來好酒好肉,說:“趕緊吃,吃完了,好上路。”
莫屚驚訝地說:“此是殺頭飯。”
劉犇恍然大悟,頓時痛哭起來。那哭聲,淒厲無比,邊哭叫,邊喊冤。
店鋪夥計丁燹,聽說劉犇之冤屈,主動承認那二十兩銀子,劉犇偷了後被他發現,交給他,自己一時糊塗,拿來藏起,而沒有交給櫃台。
老板段坌,因錯怪而懊悔,叫丁燹歸還劉垳銀兩。
丁燹,覺得是己惹出事端,致使其慘遭陷害,罪孽深重,良心不安,夜惡夢,晝恍惚,把坌給二十兩銀子,再加自己四十兩,共六十兩銀子,悄然置垳之屋角。
然而,亦非湊效,那惡夢像魂魄,纏燹身,始終伴隨,揮之不去。
不幾日,丁燹上吊自殺,以謝罪。
劉垳、韓姄、兄弟姐妹、姑姨舅叔,以及劉氏家族,約上百人,聚焦衙門門口,以寬白練,上血書“冤枉”巨字,紅字白底,格外醒目。
眾人哭聲一片,帶哭腔而齊喊冤枉,聽者莫不掉淚。
踵州知府魯浦聞犇案喊冤,急令置案卷,重閱之。
魯浦謂幕僚詹鶚說:“我再翻閱劉犇案卷宗,重尋諸多疑點。
一說就算是劉犇下毒,為何唯獨毒死二人,其餘皆無事耶?
二說劉犇與死者之間,仇恨有多大,值得下此毒手?
三說劉犇尚還年輕,不諳時事,毒人計劃,為何如此周密?此疑,隻怪當時疏忽,未細查,輕信銀州縣之報耶。”
詹鶚說:“為之奈何?倘若重啟調查,則連累諸多官吏。輕則罰俸降級;重則流放遷徙。”
魯浦說:“為官避事平生恥。百姓受了冤屈,官吏何慮個人利益。倘若讓正文得到伸張,即使流放遷徙,又何所懼哉?”
詹鶚說:“大人一身正氣,值得卑職敬佩也!”
魯浦將此種種疑點,報告四川巡撫,再請調查,暫緩行刑。
黃喆竊聞知府魯浦重查,慌了神。他不認識魯浦,想到了甄龍。
甄龍送禮給魯浦,魯浦拒之。
派人跟蹤魯浦,尋找違法跡象,卻沒有找到任何證據。
封建朝廷,吏治之濫,貪腐盛行,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原先製約腐敗的監察製度已經失靈,而且已經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想當官的人,比比皆是。
朝廷利用人們這種心理,叫其花銀子買官,若不買缺,花了銀子買的隻是一個虛職。想真正當上官,那隻有再花錢,買實缺。
這還夠,還得花錢買排隊,排輪子,說不定猴年馬月才輪到。
得官的成本在提高,做官的成本也在提高。
這個期間,官員更替周期在縮短,凡是好一點的缺,輪換的頻率都非常高,有時候不到一年就得換人。
有的一上任,屁股還沒有坐,出氣還未出均勻,就捉摸如何撈銀子,否則在離任的時候,就有可能當官的成本都收不迴,劃不來。
在這種情況下,像魯浦這樣的人,在官場上著實少見,因為他不貪,而且有時候還反腐,對於“官場投資的人”來說,他被視為“眼中釘”。
以往,一上台就宣稱懲治腐敗的官吏,其實有不少,隻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多為博取名聲的一種方式,但頂多“三把火”燒下去,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更卑劣的也有,有的將反貪,作為斂財的手段,隔牆扔磚,嚇嚇唬唬部屬與貪官,那此“孝敬”金銀就陸陸續續地送了上來。
但像魯浦這樣的官場“異類”,著實讓人頭疼。不僅是甄龍想告倒他,就是連官場上的同僚及上下級,沒有幾個不想把他搞倒的。
怎麽搞?金錢美女他不沾。
甄龍便想出辦法,往政治問題上麵靠。雖然魯浦跟起義軍、山賊、土匪等反叛人物毫無瓜葛,但憑空有一些聯係,也不是沒有辦法的。
甄龍搞來起義軍、山賊、土匪等頭領的照片,翻拍後,與魯浦頭像合成一起。
然後,將其流傳到社會上,並放出謠言說,魯浦與這些人有勾結想造反。
朝廷的時候,照相術傳入中國不久。
人們對這種移花接木的鬼把戲,根本不了解。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都信以為真,甚至一些小報,紛紛刊載,這樣成為了轟動一時的大新聞。
朝廷上下,自然很快知道此事。
皇帝親眼見到此合影後,不由得不相信,隨之而來,怒發衝冠,降旨徹查此事,絕不姑息遷就。
四川時任巡撫,姓繆名彝,支持魯浦之想法。遂急召許戟、何掆、鄭敃,至巡撫衙門。
繆彝說:“你三人,由許戟領頭,即刻收拾行裝,前往踵州,查清劉犇一案,直接對我負責。須靈活方法,必要時,繞過州縣衙門,明察暗訪,查個水落韶出,向我報真相。”
三捕快拱手,齊聲說:“遵命!”其得令之後,星夜兼程,直達踵州銀州。
何掆說:“巡撫囑案,越過當地,實屬少見。因此,我感非常。”
許戟說:“那可不?我等須得謹慎,切不可大意。”
鄭敃說:“若無計謀,恐怕難以查清。”
何掆說:“如此何為?”
許戟說:“三人分工:我至趙府,何掆至縣衙,鄭敃查外圍。”
何掆、鄭敃皆讚同:“這樣甚好!”
許戟假扮雜役,潛入趙府。聽到廚役、小廝、丫環等仆人,議論此案,皆說:“虞瑁是兇手,犇是無辜者。”
其中有的仆人,亦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大致描述一遍。
何掆以銀兩開道,從衙門內部,掌握郝琯、季焱、季淼等官吏,收受賄賂,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違法犯罪,此等事實;
鄭敃從社會麵,了解輿情。
不數日,三人匯總,向宯報告說:“唿冤者,是劉犇,而非虞瑁;真正兇手是虞瑁,目前在逃。”
此調查結果,得到繆彝之讚賞。
繆彝欲實施下一步計劃,使冤案現一絲轉機。
甄龍見沒有迴音,又告狀。
恰在此時,巡撫繆彝,因例,調往他處(或者被革職查辦),由方晏接任。
方晏是漢軍旗人,進士出身,由京官都察院正二品禦史外任。晏任京官禦史之前,長期任職四川主幹線。期間,與郝琯來往,非同尋常,係袍澤關係。劉犇唿冤後,方晏接任巡撫,派出心腹陶厹覆審。
陶厹見方晏,禮畢。陶厹問:“對於犇案,怎麽覆審?請大人明示。”
方晏說:“以前劉犇案已報知府、巡撫、刑部,都已審簽同意此案了結,這次重審實則是自己打自己臉。你可至銀州縣令郝琯處,查問一下犇案之冤屈,究竟是怎麽冤的,一問便知曉。”
陶厹說:“為何不推倒重來?大人剛來,即使有問題,亦不該擔責。”
方晏說:“用不著重查,此案應以大局為重。你可知,我以襄辦軍務之身份,多年任職四川按察使。郝琯是我老部屬,相信彼已查清楚矣。”
陶厹從之,喏喏而退下,自忖:“繆彝在川任職短,未顧及部屬;而方晏則異,肯極力護之,不讓原承審官吏受責,是也。亦說‘護犢子’——彌縫辦理,以保全官場大局計,實則救官而不肯救民也。”
遂未采用許戟、何掆、鄭敃三人調查結果,而是遵照方晏之吩咐,徑至銀州,直接見郝琯,問清緣由。
且說知縣郝琯,竊聞:原巡撫繆彝,派捕快暗查。著實吃了一驚,擔心東窗事發,貪汙受賄,失責瀆職,若被查出,皆會受處分。
終日惶惶,忐忑不安,擔驚受怕,捏一把汗。
今聞繆彝調走,方晏接任,此乃天意也。
郝琯即往巡撫衙門,拜訪方晏。並送黃金一千兩,作為見麵禮,方晏納之。郝琯說:“賀公上任!”
方晏說:“我聞劉犇案,現有冤情。已派陶厹,至你處,如實匯報。”
郝琯說:“定當據實,不負大人信任。”郝琯歸之,欲迎陶厹至。
是日,晌午,陶厹來到。郝琯聞訊,具隆重官服,率領縣衙內大小官吏,提前至十裏外迎客亭等候。
陶厹坐轎至,郝琯拜起居,解衣推食,倒屣相迎。陶厹轎內揮手。至縣衙,琯於堂下再拜。陶厹讓郝琯坐於側,說:“劉犇案喊冤,你可知?”
郝琯說:“卑職知曉。”
陶厹問:“你可細查否?”
郝琯說:“這是當然,未敢輕視。派差役查驗屍體,作筆錄,固定人證與物證。皆以序來,一絲不苟。終得出結論,斷定劉犇是兇手。”
陶厹又問:“劉犇為何喊冤,焉有隱情乎?”
郝琯說:“非也。犯人麵對死刑,皆是如此,無冤亦喊冤,妄圖逃脫罪責。於獄,早已司空見慣。”
陶厹再問:“劉犇與虞瑁,是一人乎?”
郝琯說:“確係一人。據查,劉犇逃出本家,認虞嘊為義父,改名叫瑁。”
陶厹說:“原來有此因,則說得通矣。”
郝琯說:“此案,前後邏輯分明,非冤案也。”
陶厹說:“既已查清,本官亦好複命。”
說著,陶厹便欲起身告辭離開。
郝琯挽留說:“大人至銀州,讓衙門蓬蓽生輝,乃銀州百姓之榮幸也。卑職早已備下酒宴,若大人不嫌棄,賞臉喝一杯薄酒,如何?”
陶厹說:“然也,客氣至極,恭敬不如從命。”
郝琯拜謝,止留女侍進酒供食。喝酒尋歡作樂至深夜,留宿於驛館,琯讓兩女伎臨床陪侍,並送厹黃金一百兩。
次日,陶厹離開銀州。琯仍送至十裏外亭子處,作禮而告別。
陶厹迴至省城,充實劉犇案卷子,將劉犇、虞瑁二人,合二為一。經方晏審定,再次將劉犇定為死罪,監斃獄中。
劉犇案再查之果,方晏令傳至縣府閱。魯浦閱之,與之前差不多,隻是換湯不換藥而已,遂至書巡撫,堅持立意再審。
恰在此時,因其治理河道有功,魯浦升任山西河東道。
正欲啟程之時,方晏看子晟書,大怒,聯係到前期甄龍之狀紙,奏請朝廷,說:“子晟任知府期間,接二連三,民告違法之事,雖已升任,但不勝鹽道之職。”帝降詣將子晟降職另用。
此冤案流出,震動朝野,聽者莫不傷感。眾文官上奏,禦史程弸說:“四川承審各員,審理劉犇案,避重就輕,徇私舞弊,逢迎新撫,草率定罪,欲將劉犇監斃獄中。”
皇帝下旨說:“人命關天,審理定罪,須要謹慎,謹防冤案。著河道總督衛慳與方晏,將此案秉公訊結,務成信讞,毋稍瞻徇。”
衛慳得旨,派八名河道訊兵,由蔣憌領隊,將季焱、季淼二兄弟,捉拿歸案,嚴加審訊,案情似乎又現平反之機。
陶厹見勢不對,巧詞邊詳數稟,為原審官郝琯,開脫辯解,逼令各犯將供承任,又挑起方晏與衛慳之間矛盾。
方晏力主原判結論,案遂已定,將季焱、季淼放迴。
最終,衛慳與方晏聯銜上奏,又將劉犇定為死罪,再次引發朝野震動。
陸嶢很為難。
莫屚又說:“我決不騙你,即使我不迴來。我給你的這些錢財,夠你抵失囚之罪。還擔心什麽?若你不答應,恐怕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陸嶢很害怕,猶豫再三,隻好將莫屚放了出去。
然後,坐在那裏,忐忑不安,等待莫屚歸來。
正憂念間,莫屚轉迴來。
陸嶢大喜,又將莫屚銬起來,關押在牢中。
次日,有一個富人,一大早,到官衙報案,說:“昨夜我家被盜,門上書:“莫來”兩字。”
魯浦一聽,扶案大驚,說:“險些叫我誤斷此案!”
於是,判莫屚,犯夜律,杖刑之後,就把莫屚釋放。
陸嶢歸之,其妻說:“昨天夜晚,我聽到有人敲門,走過去開門一看,有人扔進兩個袋子,卻不見人影子。”
驚慌之中,陸嶢打開一看,裏麵裝的,盡是金銀錢物,遂恍然大悟。
原來,昨夜那個盜物的,就是陸嶢看管的那個“莫屚”。
再後來,因姐姐被惡霸強奸,莫屚就殺了那惡霸。幸好有人作證,說是誤殺,才得以免除莫屚死刑。
莫屚關押在監獄裏麵,隔壁就是劉犇。
一入監獄,莫屚就想逃跑,可是並非易事。
後來,被單獨關在一個獨立的房間,莫屚想這是一個好機會,開始謀劃怎樣才能越獄。
莫屚在監舍裏到處轉悠,認為其薄弱點,應該是有的。
避開獄吏的視線,沿著牆根走。一邊走,一邊用手敲擊牆壁,以此判定牆壁的厚度。
幾次探測下來,莫屚終於找到了一處很薄的牆壁。
暗自興奮,開始用平時吃飯用的筷子或者勺子作為工具,在半夜獄吏熟睡的時候用力挖牆。
因為擔心被發現,所以每天隻挖一點點。然後把挖出來的沙子裝在褲角裏,在每天放風的時候倒出來。
莫屚堅信,憑借執著精神,一定會挖出一條生路出來。
事實也確實如此,莫屚的越獄行為,一直沒有被發覺。通過執著努力,終於在一年後如願以償,挖出了一條可以逃走的洞口。
這日,莫屚透過窗戶對劉犇說話,彼此作了自我介紹。
莫屚問:“你犯啥罪?”
劉犇說:“我無罪,皆是冤枉,不日即可出獄也。”
還是莫屚把事情,看得比較透徹,說:“恐非如此簡單。”
劉犇說:“我沒殺人,為何定我罪?”他太年輕,一定沒有想到:自古以來,沒有殺人,同樣也能定罪。古人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莫屚邊說邊用手比劃一下,意味深長地說:“你不明世事。此獄,水深得很。不怕官,隻怕管。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現在這個年頭,打官司得有錢。”
劉犇無奈地說:“我父母都是種地的,哪有錢?”
莫屚說:“必須得有錢上下打點。”
劉犇一臉茫然。
莫屚說:“你看,知縣一句話,判你什麽,就是什麽,必須要打點知縣。”
劉犇靜聽。
莫屚說:“刑名師爺作記錄,措詞嚴重一點,就夠你受的,必須要打點師爺,也許還會替你說好話。”
劉犇眼巴巴地望著。
莫屚說:“衙役一狠心,打犯人的時候,下手重,哪裏受得了?必須要打點衙役。”
劉犇說:“哎!有錢能使鬼推磨。”
莫屚說:“有的犯人,因賄賂,而逍遙法外,有的無錢,即使無罪,也會判決為有罪,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惜,我也是無錢。”
隨後,莫屚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我挖了一個洞口,你與我一起逃跑。”
劉犇堅信自己無罪,不願意從這裏嚐試逃跑,他想萬一被抓住了,那不是就有罪了嗎?說:“不!”
莫屚在心裏罵了劉犇一句:“膽小鬼,你想得太簡單了吧!”便把頭探出洞,接著整個身子也鑽了過去。
來到牆的另外一麵,莫屚發現牆上有一行字:“假如越獄成功,別忘把洞補上。”
莫屚不禁覺得可笑,正好地上有一些泥土,便順手把洞補好,然後心安理得地向前走去。
還沒有走多遠,莫屚卻嚇得瞠目結舌。
原來,眼前居然站著的,卻是笑眯眯的獄吏陸嶢。
隻見陸嶢和顏悅色,說:“我早就發現你挖洞行為,之所以裝著沒有看見,是想在寂寞的監獄裏,讓你自己找點事幹一幹,免得那麽寂寞。”
莫屚愣了一會。
陸嶢說:“你現在從哪裏來,就迴哪裏去,趕快!不然,老子要加重你的罪行,讓你好受的。”
莫屚隻得把洞口,再次挖開,又迴到了原來監舍。
見莫屚迴來,劉犇笑得前仰後翻。
莫屚心裏實在是太不爽,也不禁啞然失笑:“自己與劉犇這個傻瓜一樣,是不是也想得太簡單了點?”
過了幾日,獄吏陸嶢給劉犇送來好酒好肉,說:“趕緊吃,吃完了,好上路。”
莫屚驚訝地說:“此是殺頭飯。”
劉犇恍然大悟,頓時痛哭起來。那哭聲,淒厲無比,邊哭叫,邊喊冤。
店鋪夥計丁燹,聽說劉犇之冤屈,主動承認那二十兩銀子,劉犇偷了後被他發現,交給他,自己一時糊塗,拿來藏起,而沒有交給櫃台。
老板段坌,因錯怪而懊悔,叫丁燹歸還劉垳銀兩。
丁燹,覺得是己惹出事端,致使其慘遭陷害,罪孽深重,良心不安,夜惡夢,晝恍惚,把坌給二十兩銀子,再加自己四十兩,共六十兩銀子,悄然置垳之屋角。
然而,亦非湊效,那惡夢像魂魄,纏燹身,始終伴隨,揮之不去。
不幾日,丁燹上吊自殺,以謝罪。
劉垳、韓姄、兄弟姐妹、姑姨舅叔,以及劉氏家族,約上百人,聚焦衙門門口,以寬白練,上血書“冤枉”巨字,紅字白底,格外醒目。
眾人哭聲一片,帶哭腔而齊喊冤枉,聽者莫不掉淚。
踵州知府魯浦聞犇案喊冤,急令置案卷,重閱之。
魯浦謂幕僚詹鶚說:“我再翻閱劉犇案卷宗,重尋諸多疑點。
一說就算是劉犇下毒,為何唯獨毒死二人,其餘皆無事耶?
二說劉犇與死者之間,仇恨有多大,值得下此毒手?
三說劉犇尚還年輕,不諳時事,毒人計劃,為何如此周密?此疑,隻怪當時疏忽,未細查,輕信銀州縣之報耶。”
詹鶚說:“為之奈何?倘若重啟調查,則連累諸多官吏。輕則罰俸降級;重則流放遷徙。”
魯浦說:“為官避事平生恥。百姓受了冤屈,官吏何慮個人利益。倘若讓正文得到伸張,即使流放遷徙,又何所懼哉?”
詹鶚說:“大人一身正氣,值得卑職敬佩也!”
魯浦將此種種疑點,報告四川巡撫,再請調查,暫緩行刑。
黃喆竊聞知府魯浦重查,慌了神。他不認識魯浦,想到了甄龍。
甄龍送禮給魯浦,魯浦拒之。
派人跟蹤魯浦,尋找違法跡象,卻沒有找到任何證據。
封建朝廷,吏治之濫,貪腐盛行,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原先製約腐敗的監察製度已經失靈,而且已經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想當官的人,比比皆是。
朝廷利用人們這種心理,叫其花銀子買官,若不買缺,花了銀子買的隻是一個虛職。想真正當上官,那隻有再花錢,買實缺。
這還夠,還得花錢買排隊,排輪子,說不定猴年馬月才輪到。
得官的成本在提高,做官的成本也在提高。
這個期間,官員更替周期在縮短,凡是好一點的缺,輪換的頻率都非常高,有時候不到一年就得換人。
有的一上任,屁股還沒有坐,出氣還未出均勻,就捉摸如何撈銀子,否則在離任的時候,就有可能當官的成本都收不迴,劃不來。
在這種情況下,像魯浦這樣的人,在官場上著實少見,因為他不貪,而且有時候還反腐,對於“官場投資的人”來說,他被視為“眼中釘”。
以往,一上台就宣稱懲治腐敗的官吏,其實有不少,隻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多為博取名聲的一種方式,但頂多“三把火”燒下去,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更卑劣的也有,有的將反貪,作為斂財的手段,隔牆扔磚,嚇嚇唬唬部屬與貪官,那此“孝敬”金銀就陸陸續續地送了上來。
但像魯浦這樣的官場“異類”,著實讓人頭疼。不僅是甄龍想告倒他,就是連官場上的同僚及上下級,沒有幾個不想把他搞倒的。
怎麽搞?金錢美女他不沾。
甄龍便想出辦法,往政治問題上麵靠。雖然魯浦跟起義軍、山賊、土匪等反叛人物毫無瓜葛,但憑空有一些聯係,也不是沒有辦法的。
甄龍搞來起義軍、山賊、土匪等頭領的照片,翻拍後,與魯浦頭像合成一起。
然後,將其流傳到社會上,並放出謠言說,魯浦與這些人有勾結想造反。
朝廷的時候,照相術傳入中國不久。
人們對這種移花接木的鬼把戲,根本不了解。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都信以為真,甚至一些小報,紛紛刊載,這樣成為了轟動一時的大新聞。
朝廷上下,自然很快知道此事。
皇帝親眼見到此合影後,不由得不相信,隨之而來,怒發衝冠,降旨徹查此事,絕不姑息遷就。
四川時任巡撫,姓繆名彝,支持魯浦之想法。遂急召許戟、何掆、鄭敃,至巡撫衙門。
繆彝說:“你三人,由許戟領頭,即刻收拾行裝,前往踵州,查清劉犇一案,直接對我負責。須靈活方法,必要時,繞過州縣衙門,明察暗訪,查個水落韶出,向我報真相。”
三捕快拱手,齊聲說:“遵命!”其得令之後,星夜兼程,直達踵州銀州。
何掆說:“巡撫囑案,越過當地,實屬少見。因此,我感非常。”
許戟說:“那可不?我等須得謹慎,切不可大意。”
鄭敃說:“若無計謀,恐怕難以查清。”
何掆說:“如此何為?”
許戟說:“三人分工:我至趙府,何掆至縣衙,鄭敃查外圍。”
何掆、鄭敃皆讚同:“這樣甚好!”
許戟假扮雜役,潛入趙府。聽到廚役、小廝、丫環等仆人,議論此案,皆說:“虞瑁是兇手,犇是無辜者。”
其中有的仆人,亦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大致描述一遍。
何掆以銀兩開道,從衙門內部,掌握郝琯、季焱、季淼等官吏,收受賄賂,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違法犯罪,此等事實;
鄭敃從社會麵,了解輿情。
不數日,三人匯總,向宯報告說:“唿冤者,是劉犇,而非虞瑁;真正兇手是虞瑁,目前在逃。”
此調查結果,得到繆彝之讚賞。
繆彝欲實施下一步計劃,使冤案現一絲轉機。
甄龍見沒有迴音,又告狀。
恰在此時,巡撫繆彝,因例,調往他處(或者被革職查辦),由方晏接任。
方晏是漢軍旗人,進士出身,由京官都察院正二品禦史外任。晏任京官禦史之前,長期任職四川主幹線。期間,與郝琯來往,非同尋常,係袍澤關係。劉犇唿冤後,方晏接任巡撫,派出心腹陶厹覆審。
陶厹見方晏,禮畢。陶厹問:“對於犇案,怎麽覆審?請大人明示。”
方晏說:“以前劉犇案已報知府、巡撫、刑部,都已審簽同意此案了結,這次重審實則是自己打自己臉。你可至銀州縣令郝琯處,查問一下犇案之冤屈,究竟是怎麽冤的,一問便知曉。”
陶厹說:“為何不推倒重來?大人剛來,即使有問題,亦不該擔責。”
方晏說:“用不著重查,此案應以大局為重。你可知,我以襄辦軍務之身份,多年任職四川按察使。郝琯是我老部屬,相信彼已查清楚矣。”
陶厹從之,喏喏而退下,自忖:“繆彝在川任職短,未顧及部屬;而方晏則異,肯極力護之,不讓原承審官吏受責,是也。亦說‘護犢子’——彌縫辦理,以保全官場大局計,實則救官而不肯救民也。”
遂未采用許戟、何掆、鄭敃三人調查結果,而是遵照方晏之吩咐,徑至銀州,直接見郝琯,問清緣由。
且說知縣郝琯,竊聞:原巡撫繆彝,派捕快暗查。著實吃了一驚,擔心東窗事發,貪汙受賄,失責瀆職,若被查出,皆會受處分。
終日惶惶,忐忑不安,擔驚受怕,捏一把汗。
今聞繆彝調走,方晏接任,此乃天意也。
郝琯即往巡撫衙門,拜訪方晏。並送黃金一千兩,作為見麵禮,方晏納之。郝琯說:“賀公上任!”
方晏說:“我聞劉犇案,現有冤情。已派陶厹,至你處,如實匯報。”
郝琯說:“定當據實,不負大人信任。”郝琯歸之,欲迎陶厹至。
是日,晌午,陶厹來到。郝琯聞訊,具隆重官服,率領縣衙內大小官吏,提前至十裏外迎客亭等候。
陶厹坐轎至,郝琯拜起居,解衣推食,倒屣相迎。陶厹轎內揮手。至縣衙,琯於堂下再拜。陶厹讓郝琯坐於側,說:“劉犇案喊冤,你可知?”
郝琯說:“卑職知曉。”
陶厹問:“你可細查否?”
郝琯說:“這是當然,未敢輕視。派差役查驗屍體,作筆錄,固定人證與物證。皆以序來,一絲不苟。終得出結論,斷定劉犇是兇手。”
陶厹又問:“劉犇為何喊冤,焉有隱情乎?”
郝琯說:“非也。犯人麵對死刑,皆是如此,無冤亦喊冤,妄圖逃脫罪責。於獄,早已司空見慣。”
陶厹再問:“劉犇與虞瑁,是一人乎?”
郝琯說:“確係一人。據查,劉犇逃出本家,認虞嘊為義父,改名叫瑁。”
陶厹說:“原來有此因,則說得通矣。”
郝琯說:“此案,前後邏輯分明,非冤案也。”
陶厹說:“既已查清,本官亦好複命。”
說著,陶厹便欲起身告辭離開。
郝琯挽留說:“大人至銀州,讓衙門蓬蓽生輝,乃銀州百姓之榮幸也。卑職早已備下酒宴,若大人不嫌棄,賞臉喝一杯薄酒,如何?”
陶厹說:“然也,客氣至極,恭敬不如從命。”
郝琯拜謝,止留女侍進酒供食。喝酒尋歡作樂至深夜,留宿於驛館,琯讓兩女伎臨床陪侍,並送厹黃金一百兩。
次日,陶厹離開銀州。琯仍送至十裏外亭子處,作禮而告別。
陶厹迴至省城,充實劉犇案卷子,將劉犇、虞瑁二人,合二為一。經方晏審定,再次將劉犇定為死罪,監斃獄中。
劉犇案再查之果,方晏令傳至縣府閱。魯浦閱之,與之前差不多,隻是換湯不換藥而已,遂至書巡撫,堅持立意再審。
恰在此時,因其治理河道有功,魯浦升任山西河東道。
正欲啟程之時,方晏看子晟書,大怒,聯係到前期甄龍之狀紙,奏請朝廷,說:“子晟任知府期間,接二連三,民告違法之事,雖已升任,但不勝鹽道之職。”帝降詣將子晟降職另用。
此冤案流出,震動朝野,聽者莫不傷感。眾文官上奏,禦史程弸說:“四川承審各員,審理劉犇案,避重就輕,徇私舞弊,逢迎新撫,草率定罪,欲將劉犇監斃獄中。”
皇帝下旨說:“人命關天,審理定罪,須要謹慎,謹防冤案。著河道總督衛慳與方晏,將此案秉公訊結,務成信讞,毋稍瞻徇。”
衛慳得旨,派八名河道訊兵,由蔣憌領隊,將季焱、季淼二兄弟,捉拿歸案,嚴加審訊,案情似乎又現平反之機。
陶厹見勢不對,巧詞邊詳數稟,為原審官郝琯,開脫辯解,逼令各犯將供承任,又挑起方晏與衛慳之間矛盾。
方晏力主原判結論,案遂已定,將季焱、季淼放迴。
最終,衛慳與方晏聯銜上奏,又將劉犇定為死罪,再次引發朝野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