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終至靈山,西遊結束
鴻鈞崩潰,這個截教壓根算計不了 作者:斧頭幫琛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04章 終至靈山,西遊結束
對於準提、接引的詢問,李清虛的迴應也很簡單:
“得加錢。”
本來他是計劃繼續拖下去,但西遊之行乃天地大勢,就算他如今身為人道代言人,拖延上千年的時間已經差不多是極限了。
若是繼續拖延下去的話,恐怕會被天地大勢反噬,得不償失。
正好準提、接引二人送上門來,李清虛索性直接順水推舟,再次狠狠宰了準提、接引一筆。
寶物到手後。
李清虛直接穿梭虛空,來到了獅駝嶺上方。
隨著他微微散發出自身氣息,虛鯤、羽翼仙、虯首仙、靈牙仙四人趕忙從獅駝洞中飛出來迎接。
“弟子見過教主(主人)”
四人恭恭敬敬的對李清虛行禮道。
“你們四人竟趁本座閉關修煉,來到此地為妖,爾等可知罪?”
李清虛淡淡的開口道。
“弟子知罪。”
虛鯤四人拱手迴應道。
“見爾等心誠,本座便饒過爾等此次。”
李清虛繼續說道。
“多謝教主(主人。)”
虛鯤四人再次行了一禮,而後便在李清虛的帶領下,返迴金鼇島去了。
“這千年的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獅駝洞門口,孫悟空、唐三藏、豬八戒、白龍馬從其中走了出來,伸了伸懶腰,活動活動有些僵硬的筋骨。
在獅駝洞的這段時間裏,他們雖然被五花大綁,但洞內靈氣充裕,加上無人打擾,可謂是修行的好機會。
豬八戒趁此良機,修為也提升了一個小境界,達到了太乙金仙後期。
稍微休整一番過後,師徒三人再次踏上了西遊之路。
由於原本的西遊負責人觀音菩薩已經被虛鯤抹殺的緣故,如來佛祖將此重任安排給了普賢菩薩。
有了文殊菩薩、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燃燈佛祖四人的前車之鑒,普賢菩薩每次行動都是無比的小心,生怕再出現什麽變故,讓自己也噶在這西遊量劫之中。
在文殊菩薩小心翼翼布置,以及佛門上下不遺餘力的配合之下。
接下來的紫朱國、比丘國、鎮海寺、鳳仙郡、青龍山等數十難都完成得無比順利。
唯一出乎了他們預料的,便是他們安排在通天河馱師徒三人過河的老鱉被師徒三人煲成了十全老鱉大補湯給吃了。
雖說這老鱉原本乃是準提、接引養在八寶功德池水中靈物,但也無傷大雅。
經過兩千多年的走走停停,佛門、天庭、太上老君、女媧聖人的協力配合之下。
西遊隊伍終於是湊滿了九九八十一難,來到了靈山腳下。
億萬萬丈高的靈山直插雲霄,散發出大氣磅礴氣息。
所有古刹、寺廟都披覆著一層淡淡的金色光芒,伴隨著若有若無的吟唱之聲,讓靈山顯得無比神聖。
此刻,準提、接引聖人望著已經來到靈山腳下的西遊隊伍,內心無比激動之餘,也有種想要痛哭流涕的感覺。
太不容易了。
真的太不容易了。
為了完成西遊之行,為佛門迎來興盛之機。
他們可謂是忍辱負重,付出了慘痛無比的代價。
首先,是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為了彌補天庭的損失,佛門就大出血過兩次,幾乎把積攢這麽多年的底蘊都賠進去了。
後續的黃風嶺、五莊觀、小雷音寺、獅駝嶺等劫難,也都是讓他們損失慘重。
除此之外,文殊菩薩在與孫悟空鬥法之時而亡。
大勢至菩薩在火焰山被孫悟空一棍子敲碎了腦瓜。
而觀音菩薩、燃燈佛祖,也在獅駝嶺一難中魂飛魄散。
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隻要西遊之行結束,天道便會落下浩瀚功德作為嘉獎。
而且,待唐三藏將大乘佛法傳迴大唐,佛法將在人族之中發揚光大,為佛門提供源源不斷的海量氣運。
同樣感到不容易的,還有太清老子。
在這一路上,他先是損失了極品先天靈寶金剛琢,而後又被楊戩拿走了紫金葫蘆、晃金繩等寶物。
獅駝嶺一難中,玄都大法師被陣法反噬、重傷垂死,又失去了極品先天靈寶太極符篆。
為了這一天,他付出太多太多了。
如今太清老子隻想趕緊接受天道功德的灌溉,好好安撫一下自己那受傷的心靈。
“鐺!”
一道洪亮的鍾聲響起,金色的光芒從大雷音寺中延伸而出,直到靈山腳下。
在萬眾矚目中,孫悟空、唐三藏、豬八戒、以及化為人形的敖烈踏著金光大道,緩緩飛入了大雷音寺。
“弟子拜見佛祖。”
唐三藏走到大殿中心停下了腳步,而後對著如來佛祖微微行了一禮。
孫悟空在一旁抓耳撓腮的嘿嘿一笑,而豬八戒也左顧右望的打量著站在兩旁,擺著各種怪異造型的一百零八羅漢。
“嗯。”
如來佛祖點了點頭,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
這時,如來佛祖身旁的普賢菩薩開口了:
“唐三藏,數千年前,觀音菩薩在大唐長安,指引你前往西方靈山求取大乘佛法,普度世人。”
“這數千年來,爾等不遠億萬裏迢迢,跋山涉水、斬妖除魔,終於來到我靈山大雷音寺,可見爾等心意之誠。”
普賢菩薩一邊說話,一旁身高萬丈的阿儺、伽葉二尊者則各捧著高高的經文來到了唐三藏等人的麵前。
本來觀音菩薩的計劃中,孫悟空、唐三藏等人來到大雷音寺後,後續還有無字經書這第八十一難。
但為了防止唐三藏等人直接把無字經書帶迴東土大唐,導致佛法無法遍傳。
普賢菩薩早早的便以其他計劃取締了這一劫難。
“大乘佛法共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
“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洪荒四域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
“爾等將其帶迴大唐後,便可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如來佛祖繼續說道。
與此同時,阿儺、伽葉二尊者也將堆積如小山般經書放在了師徒三人麵前。
對於準提、接引的詢問,李清虛的迴應也很簡單:
“得加錢。”
本來他是計劃繼續拖下去,但西遊之行乃天地大勢,就算他如今身為人道代言人,拖延上千年的時間已經差不多是極限了。
若是繼續拖延下去的話,恐怕會被天地大勢反噬,得不償失。
正好準提、接引二人送上門來,李清虛索性直接順水推舟,再次狠狠宰了準提、接引一筆。
寶物到手後。
李清虛直接穿梭虛空,來到了獅駝嶺上方。
隨著他微微散發出自身氣息,虛鯤、羽翼仙、虯首仙、靈牙仙四人趕忙從獅駝洞中飛出來迎接。
“弟子見過教主(主人)”
四人恭恭敬敬的對李清虛行禮道。
“你們四人竟趁本座閉關修煉,來到此地為妖,爾等可知罪?”
李清虛淡淡的開口道。
“弟子知罪。”
虛鯤四人拱手迴應道。
“見爾等心誠,本座便饒過爾等此次。”
李清虛繼續說道。
“多謝教主(主人。)”
虛鯤四人再次行了一禮,而後便在李清虛的帶領下,返迴金鼇島去了。
“這千年的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獅駝洞門口,孫悟空、唐三藏、豬八戒、白龍馬從其中走了出來,伸了伸懶腰,活動活動有些僵硬的筋骨。
在獅駝洞的這段時間裏,他們雖然被五花大綁,但洞內靈氣充裕,加上無人打擾,可謂是修行的好機會。
豬八戒趁此良機,修為也提升了一個小境界,達到了太乙金仙後期。
稍微休整一番過後,師徒三人再次踏上了西遊之路。
由於原本的西遊負責人觀音菩薩已經被虛鯤抹殺的緣故,如來佛祖將此重任安排給了普賢菩薩。
有了文殊菩薩、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燃燈佛祖四人的前車之鑒,普賢菩薩每次行動都是無比的小心,生怕再出現什麽變故,讓自己也噶在這西遊量劫之中。
在文殊菩薩小心翼翼布置,以及佛門上下不遺餘力的配合之下。
接下來的紫朱國、比丘國、鎮海寺、鳳仙郡、青龍山等數十難都完成得無比順利。
唯一出乎了他們預料的,便是他們安排在通天河馱師徒三人過河的老鱉被師徒三人煲成了十全老鱉大補湯給吃了。
雖說這老鱉原本乃是準提、接引養在八寶功德池水中靈物,但也無傷大雅。
經過兩千多年的走走停停,佛門、天庭、太上老君、女媧聖人的協力配合之下。
西遊隊伍終於是湊滿了九九八十一難,來到了靈山腳下。
億萬萬丈高的靈山直插雲霄,散發出大氣磅礴氣息。
所有古刹、寺廟都披覆著一層淡淡的金色光芒,伴隨著若有若無的吟唱之聲,讓靈山顯得無比神聖。
此刻,準提、接引聖人望著已經來到靈山腳下的西遊隊伍,內心無比激動之餘,也有種想要痛哭流涕的感覺。
太不容易了。
真的太不容易了。
為了完成西遊之行,為佛門迎來興盛之機。
他們可謂是忍辱負重,付出了慘痛無比的代價。
首先,是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為了彌補天庭的損失,佛門就大出血過兩次,幾乎把積攢這麽多年的底蘊都賠進去了。
後續的黃風嶺、五莊觀、小雷音寺、獅駝嶺等劫難,也都是讓他們損失慘重。
除此之外,文殊菩薩在與孫悟空鬥法之時而亡。
大勢至菩薩在火焰山被孫悟空一棍子敲碎了腦瓜。
而觀音菩薩、燃燈佛祖,也在獅駝嶺一難中魂飛魄散。
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隻要西遊之行結束,天道便會落下浩瀚功德作為嘉獎。
而且,待唐三藏將大乘佛法傳迴大唐,佛法將在人族之中發揚光大,為佛門提供源源不斷的海量氣運。
同樣感到不容易的,還有太清老子。
在這一路上,他先是損失了極品先天靈寶金剛琢,而後又被楊戩拿走了紫金葫蘆、晃金繩等寶物。
獅駝嶺一難中,玄都大法師被陣法反噬、重傷垂死,又失去了極品先天靈寶太極符篆。
為了這一天,他付出太多太多了。
如今太清老子隻想趕緊接受天道功德的灌溉,好好安撫一下自己那受傷的心靈。
“鐺!”
一道洪亮的鍾聲響起,金色的光芒從大雷音寺中延伸而出,直到靈山腳下。
在萬眾矚目中,孫悟空、唐三藏、豬八戒、以及化為人形的敖烈踏著金光大道,緩緩飛入了大雷音寺。
“弟子拜見佛祖。”
唐三藏走到大殿中心停下了腳步,而後對著如來佛祖微微行了一禮。
孫悟空在一旁抓耳撓腮的嘿嘿一笑,而豬八戒也左顧右望的打量著站在兩旁,擺著各種怪異造型的一百零八羅漢。
“嗯。”
如來佛祖點了點頭,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
這時,如來佛祖身旁的普賢菩薩開口了:
“唐三藏,數千年前,觀音菩薩在大唐長安,指引你前往西方靈山求取大乘佛法,普度世人。”
“這數千年來,爾等不遠億萬裏迢迢,跋山涉水、斬妖除魔,終於來到我靈山大雷音寺,可見爾等心意之誠。”
普賢菩薩一邊說話,一旁身高萬丈的阿儺、伽葉二尊者則各捧著高高的經文來到了唐三藏等人的麵前。
本來觀音菩薩的計劃中,孫悟空、唐三藏等人來到大雷音寺後,後續還有無字經書這第八十一難。
但為了防止唐三藏等人直接把無字經書帶迴東土大唐,導致佛法無法遍傳。
普賢菩薩早早的便以其他計劃取締了這一劫難。
“大乘佛法共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
“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洪荒四域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
“爾等將其帶迴大唐後,便可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如來佛祖繼續說道。
與此同時,阿儺、伽葉二尊者也將堆積如小山般經書放在了師徒三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