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屯衛衙署的退思堂中,從正堂移步此地的將校們,正三三兩兩落座,高聲攀談之間,眼睛卻不時瞄向了一前一後兩個身影。
方才韓林三策言罷,廳堂內良久無聲,餘光當中,韓林看見眾人臉上表情各異。
讚歎有之,冷笑有之,沉思有之,嘲弄有之而更多的是一種說不上來的奇怪神情。
唯有馬爌,臉上有一絲惋惜。
就這樣過了很久,最後還是趙率教差人將從各地趕來的諸多將校,帶領道了退思堂小憩,等待晚間設宴款待。
唯留了紀用、左輔、朱梅、賈勝,麻登雲等一眾副總兵以上職銜者議事。
後期的晚宴韓林地位太低,入不得席。
他正準備向自己的上司遊擊馬爌告辭後,就返迴石坊街的小院。
卻不料被馬爌給叫住。
在一陣寒暄大笑當中,馬爌示意韓林跟著,推開退思堂的門,在衙署內拐了兩拐,才在儀門後的小院站定。
馬爌負手而立,饒有興致地,仰著頭觀望麵前的槐樹。
這是兩顆相伴而生的雙生槐,整體組成一個“兆”字形,模樣形態十分有趣。
槐樹光禿禿的樹杈上還負著積雪,兩支紅彤彤的燈籠掛在了左右最突出的枝兒。
花篦隨著燈籠,在清風中微微搖擺。
燈籠裏沒有蠟燭,看起來隻是個被用做襯托氛圍的裝飾。
“兆”字形的兩側樹幹上,倒貼著兩個“福”字,正對著退思堂的門。
可讓人從屋中推門即見。
這時代的人講究“門前有槐,升官發財”。
這對於即將勝任參將的馬爌來說,是大大的吉兆,難怪馬爌十分喜歡。
韓林在馬爌右後約兩步半左右的位置垂手立著。
他還不知道自己這個頂頭上司,叫住他究竟要幹什麽。
看了好半天,馬爌才迴過身來。
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韓林,側身指了指身後的槐樹,對著韓林說道:“韓林,你觀此樹如何?”
韓林對著槐樹隻是淡淡一瞥,隨後便對著馬爌笑道:“屬下,恭喜大人。”
馬爌挑了挑眉頭,似笑非笑地對著韓林說道:“沒個頭尾的,喜什麽?”
韓林欠了欠身:“此樹無論其形其寓,皆為吉兆。屬下隻是一觀,便知大人高升指日可待。而假以時日,大人未必就不能全擁這般院落。”
“這般油嘴滑舌,也不知道你裏如何做想。”
馬爌沉默了片刻後說道。
“既為大人下屬,屬下的心自然是真心實意。”
“看來你已經不知從哪裏得知了消息罷。”
馬爌點指著韓林,笑罵道。
韓林不敢再弄鬼神,連忙稱是。
笑著笑著,馬爌的臉上慢慢又浮現出一絲暗淡:“便要做總兵,也不要做遼鎮的總兵。”
韓林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有些多嘴了。
對於自己的頂頭上司,心思縝密的韓林自然要合盤了解。
馬爌可謂是將門世家,是官至左都督、宣府總兵官的馬芳之孫,其父馬林也曾官至署都督僉事、遼東總兵官。
馬林曾經與努爾哈赤戰於薩爾滸,有兒子戰歿,馬林兵敗退守開原後不久,便死於開鐵之戰。
父兄皆死於遼事,這也是為什麽,馬爌對其父所擔任的遼東總兵官一職耿耿於懷。
韓林剛要躬身稱罪,卻被馬爌攔住,馬爌十分大度地說道:“無妨,你也是無心,更何況我還要感謝於你。”
見韓林有些疑惑得看向自己,馬爌繼續說道:“若非爾獻‘韓圖’,這前鋒左營參將的位置,也落不到我的頭上。”
聽完此話,韓林才終於確信,馬爌確實已經將這參將之位,收入囊中。
“屬下恭喜大人!”
一衣帶水,韓林是真心誠意地對著對著自己這個頂頭上司說道。
馬爌點了點頭,接著再次迴過身去看著那兩棵槐樹:“方才我觀這‘雙生槐’突然感念,如此情景豈不就是個啟示,這是上天都在叫我好生待你。”
“所以我才說多虧於你啊……”
韓林終於明白了馬爌的弦外之音:“大人之言,屬下實在惶恐。林何德何能,敢與大人並肩雙生,大人自有福倚,所獲皆為理所應當,非林之功。而林起於微末,全賴與大人照拂,方能‘客軍’之實,融入錦州。”
馬爌歎了口氣,連帶著“嗬”出了一團白霧:“韓林,你無需自謙。你可知我與趙總鎮書信往來,他幾次在信中向我誇獎於你,今日你所言,皆發人深省,如我所料不假,趙總鎮已經起了愛才之心。”
“大人,屬下並無改投門庭……”
馬爌揮手打斷了韓林表的忠心。
沉默了一下,馬爌微微抬起眼看了韓林一眼,猶豫著要不要點撥於他,最後還是歎了口氣:“既然你叫我一聲大人,那便我有幾句話相告。”
“林洗耳恭聽。”
雖然不知道馬爌要說什麽,但是韓林還是恭敬地對著馬爌深深一揖。
“你本名為林,那便一定知道一個道理……”
韓林咀嚼了一下馬爌的話,答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果然機敏。”馬爌負手望天:“你是否覺得今日己身之言,振聾發聵?”
不待韓林迴答,馬爌迴過身看著韓林認真地說道:“萬不可小覷了天下英雄,能夠躋身廟堂之上,哪個沒有萬裏挑一的心思本事?”
“屬下不敢。”
“敢!你不僅敢!還敢將心思宣之於口。但卻不知已經有禍臨頭,今日你所言非解李東之計,實乃複遼之策,你可知堂上眾人為何一言不發?”
“屬下不知……”
韓林老老實實地迴答道。
馬爌瞧了瞧左右,壓低聲音喝道——
“複遼之策,非你能議!在這遼地,能言複遼之策、行複遼之事的,唯一人爾!你竟敢與之爭光,還不是大禍臨頭了麽!”
聽到馬爌所說的話,韓林豁然抬起頭,冷汗刷地一下子就從額頭冒了出來。
他想到了日後毛文龍的下場。
“離他,遠一點。”
雖然沒有明言,但韓林已知其意。
這可是肺腑之言了,韓林再次對著馬爌深深一揖。
馬爌看著他,苦笑道:“我升參將後,原本想提拔你為把總,如今看來,這時節提拔你便是在害你。”
“屬下謝過大人迴護!”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韓林也是懂得。
“至於趙總兵那裏,我盡量予你周旋,此事就全看天意了。”
想了想,馬爌又對韓林歎息道:“趙總兵為人恭儒,隻可惜上船易,下船難。很多時候也是身不由己,今日借了你的刀,明日也許還會借,你往後還是要小心些。”
“謝過大人提醒,屬下醒得了。”
欠身時韓林心中苦笑,對他如此之好的趙率教也在利用他。
那馬爌呢?
他現在已經誰也不敢輕易相信了。
方才韓林三策言罷,廳堂內良久無聲,餘光當中,韓林看見眾人臉上表情各異。
讚歎有之,冷笑有之,沉思有之,嘲弄有之而更多的是一種說不上來的奇怪神情。
唯有馬爌,臉上有一絲惋惜。
就這樣過了很久,最後還是趙率教差人將從各地趕來的諸多將校,帶領道了退思堂小憩,等待晚間設宴款待。
唯留了紀用、左輔、朱梅、賈勝,麻登雲等一眾副總兵以上職銜者議事。
後期的晚宴韓林地位太低,入不得席。
他正準備向自己的上司遊擊馬爌告辭後,就返迴石坊街的小院。
卻不料被馬爌給叫住。
在一陣寒暄大笑當中,馬爌示意韓林跟著,推開退思堂的門,在衙署內拐了兩拐,才在儀門後的小院站定。
馬爌負手而立,饒有興致地,仰著頭觀望麵前的槐樹。
這是兩顆相伴而生的雙生槐,整體組成一個“兆”字形,模樣形態十分有趣。
槐樹光禿禿的樹杈上還負著積雪,兩支紅彤彤的燈籠掛在了左右最突出的枝兒。
花篦隨著燈籠,在清風中微微搖擺。
燈籠裏沒有蠟燭,看起來隻是個被用做襯托氛圍的裝飾。
“兆”字形的兩側樹幹上,倒貼著兩個“福”字,正對著退思堂的門。
可讓人從屋中推門即見。
這時代的人講究“門前有槐,升官發財”。
這對於即將勝任參將的馬爌來說,是大大的吉兆,難怪馬爌十分喜歡。
韓林在馬爌右後約兩步半左右的位置垂手立著。
他還不知道自己這個頂頭上司,叫住他究竟要幹什麽。
看了好半天,馬爌才迴過身來。
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韓林,側身指了指身後的槐樹,對著韓林說道:“韓林,你觀此樹如何?”
韓林對著槐樹隻是淡淡一瞥,隨後便對著馬爌笑道:“屬下,恭喜大人。”
馬爌挑了挑眉頭,似笑非笑地對著韓林說道:“沒個頭尾的,喜什麽?”
韓林欠了欠身:“此樹無論其形其寓,皆為吉兆。屬下隻是一觀,便知大人高升指日可待。而假以時日,大人未必就不能全擁這般院落。”
“這般油嘴滑舌,也不知道你裏如何做想。”
馬爌沉默了片刻後說道。
“既為大人下屬,屬下的心自然是真心實意。”
“看來你已經不知從哪裏得知了消息罷。”
馬爌點指著韓林,笑罵道。
韓林不敢再弄鬼神,連忙稱是。
笑著笑著,馬爌的臉上慢慢又浮現出一絲暗淡:“便要做總兵,也不要做遼鎮的總兵。”
韓林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有些多嘴了。
對於自己的頂頭上司,心思縝密的韓林自然要合盤了解。
馬爌可謂是將門世家,是官至左都督、宣府總兵官的馬芳之孫,其父馬林也曾官至署都督僉事、遼東總兵官。
馬林曾經與努爾哈赤戰於薩爾滸,有兒子戰歿,馬林兵敗退守開原後不久,便死於開鐵之戰。
父兄皆死於遼事,這也是為什麽,馬爌對其父所擔任的遼東總兵官一職耿耿於懷。
韓林剛要躬身稱罪,卻被馬爌攔住,馬爌十分大度地說道:“無妨,你也是無心,更何況我還要感謝於你。”
見韓林有些疑惑得看向自己,馬爌繼續說道:“若非爾獻‘韓圖’,這前鋒左營參將的位置,也落不到我的頭上。”
聽完此話,韓林才終於確信,馬爌確實已經將這參將之位,收入囊中。
“屬下恭喜大人!”
一衣帶水,韓林是真心誠意地對著對著自己這個頂頭上司說道。
馬爌點了點頭,接著再次迴過身去看著那兩棵槐樹:“方才我觀這‘雙生槐’突然感念,如此情景豈不就是個啟示,這是上天都在叫我好生待你。”
“所以我才說多虧於你啊……”
韓林終於明白了馬爌的弦外之音:“大人之言,屬下實在惶恐。林何德何能,敢與大人並肩雙生,大人自有福倚,所獲皆為理所應當,非林之功。而林起於微末,全賴與大人照拂,方能‘客軍’之實,融入錦州。”
馬爌歎了口氣,連帶著“嗬”出了一團白霧:“韓林,你無需自謙。你可知我與趙總鎮書信往來,他幾次在信中向我誇獎於你,今日你所言,皆發人深省,如我所料不假,趙總鎮已經起了愛才之心。”
“大人,屬下並無改投門庭……”
馬爌揮手打斷了韓林表的忠心。
沉默了一下,馬爌微微抬起眼看了韓林一眼,猶豫著要不要點撥於他,最後還是歎了口氣:“既然你叫我一聲大人,那便我有幾句話相告。”
“林洗耳恭聽。”
雖然不知道馬爌要說什麽,但是韓林還是恭敬地對著馬爌深深一揖。
“你本名為林,那便一定知道一個道理……”
韓林咀嚼了一下馬爌的話,答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果然機敏。”馬爌負手望天:“你是否覺得今日己身之言,振聾發聵?”
不待韓林迴答,馬爌迴過身看著韓林認真地說道:“萬不可小覷了天下英雄,能夠躋身廟堂之上,哪個沒有萬裏挑一的心思本事?”
“屬下不敢。”
“敢!你不僅敢!還敢將心思宣之於口。但卻不知已經有禍臨頭,今日你所言非解李東之計,實乃複遼之策,你可知堂上眾人為何一言不發?”
“屬下不知……”
韓林老老實實地迴答道。
馬爌瞧了瞧左右,壓低聲音喝道——
“複遼之策,非你能議!在這遼地,能言複遼之策、行複遼之事的,唯一人爾!你竟敢與之爭光,還不是大禍臨頭了麽!”
聽到馬爌所說的話,韓林豁然抬起頭,冷汗刷地一下子就從額頭冒了出來。
他想到了日後毛文龍的下場。
“離他,遠一點。”
雖然沒有明言,但韓林已知其意。
這可是肺腑之言了,韓林再次對著馬爌深深一揖。
馬爌看著他,苦笑道:“我升參將後,原本想提拔你為把總,如今看來,這時節提拔你便是在害你。”
“屬下謝過大人迴護!”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韓林也是懂得。
“至於趙總兵那裏,我盡量予你周旋,此事就全看天意了。”
想了想,馬爌又對韓林歎息道:“趙總兵為人恭儒,隻可惜上船易,下船難。很多時候也是身不由己,今日借了你的刀,明日也許還會借,你往後還是要小心些。”
“謝過大人提醒,屬下醒得了。”
欠身時韓林心中苦笑,對他如此之好的趙率教也在利用他。
那馬爌呢?
他現在已經誰也不敢輕易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