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具甲的阿克善低頭看著正在幹嚎痛哭的賈天壽,一把將他從地上提了起來,嘴裏竟然罕見地安撫道:“這不是迴來了麽,嚎什麽。”
賈天壽擦了擦眼淚鼻涕,諂媚地笑道:“主子,你這是做什麽去?”
阿克善也不瞞他:“旗裏來調,叫紅白巴牙喇們匯集攻城,我要去拜山主子那裏聽差。”
賈天壽臉上大驚:“還要攻城?!”
白天的情景還曆曆在目,成片的矢石如雨紛下,教賈天壽心中已經膽寒,但他沒想到,這天還沒亮,主子們竟然又吩咐攻城。
阿克善點了點頭:“昨日裏錦州垂克功虧於潰,大汗罕見的發了火,已經派人去沈京調派人馬,這錦州勢必要拿下來!”
“咱大汗是天神一般的人物,他做的決定自然是沒有錯的。”
賈天壽一邊說著,一邊上前幫阿克善緊了緊罩甲的帶子,討好地說道:“主子,俺這就給你牽馬去。”
他剛要轉身,卻被阿克善一把拉住:“不用,我自己去,昨日包衣布甲死傷太重了,這次大汗隻叫馬兵去,你就跟帳裏待著哪也別去。”
賈天壽心中鬆了一口氣,想了想又問道:“主子,要是有別的主子來吩咐怎麽辦?”
阿克善提了提鑲著銅鐵的戰裙,笑道:“要是牛錄裏來人,誰敢抓你去?不過若是旗裏來人,那我也無法。”
賈天壽亦笑了,阿克善說得不錯,本次由他統領一牛錄來伐南朝,賈天壽這個包衣的地位也水漲船高,牛錄裏的普通旗丁,看在阿克善的麵子上對賈天壽還算友善。
但鑲紅旗裏一共有二十六個牛錄,要是旗裏來人,阿克善不在的情況賈天壽根本沒辦法去拒絕。
不過阿克善的迴護意思已經十分明顯,賈天壽恭恭敬敬地給阿克善磕了一個頭後緩緩得站起身,嘴裏說道:“主子還是要小心些,那群南蠻尼堪的槍炮太利,可莫要傷著才好。”
……
“拜山已經帶著人出去了?”
女真大營的黃龍幕內,皇太極向自己的書房官範文程問道。
四大、四小貝勒齊聚,四大貝勒並排坐在上首,四小貝勒坐在下首,此外還有議政五大臣、理事十大臣則分左右站在兩側。
“迴大汗,遊擊拜山和備禦巴希剛領了三千馬甲、紅甲、白甲出了營。”
範文程恭敬地向皇太極說道。
皇太極點了點頭,剛要說話,就聽旁邊一個聲音傳來:“老八你這當了大汗後,領兵的本事也退了,怎地還能教馬兵攻城?”
是三貝勒莽古爾泰。
皇太極沒有理會莽古爾泰言語當的那一絲嘲諷不屑,笑著耐心解釋道:“五哥,昨日在攻城咱們傷的緊了,但錦州裏麵的尼堪同樣不好受,援軍自沈京過來還有要一些時日,但也不能讓尼堪們消停歇著了。”
莽古爾泰哪能不知道皇太極派了騎兵去根本不是攻城,隻是襲擾之意,他隻是對於皇太極繼承了汗位心中十分不滿,而首日攻城失利他正好借此機會來壓一壓皇太極的勢頭。
先汗定下了八王議政的規矩,直言“繼我而為君者,勿令強勢之人為之。此等人一為國君,恐倚強恃勢,獲罪於天也。且一人之識見,能及眾人之智慮耶?”
皇太極雖然貴為大汗,但也不敢不遵從先汗遺囑,況且若真的論實力,皇太極及其兒子豪格所領的兩黃旗加起來不過才四十個牛錄。
而多鐸的正白旗自己就有三十五個牛錄,而其一母同胞的阿濟格領的鑲白旗有三十個牛錄,多爾袞有十五個牛錄。
這三個人加起來,實力遠超皇太極。
這也是為什麽皇太極一定要殉殺阿巴亥的原因,這三兄弟的實力太強了。
但也由此讓阿濟格三兄弟的內心對皇太極充滿了芥蒂。
“這汗位……”
莽古爾泰心中冷笑:“指不定最後還要不要換呢!”
想到這裏,莽古爾泰撇了撇嘴,繼續說道:“那老四你也太冒失了一些,錦州城銃炮這麽利,你將各旗的精銳都糾集在一起,但凡有什麽損傷,哪家也承受不起。”
皇太極笑了笑,十分大度地說道:“四哥莫要擔心,但凡有什麽損傷,丁口都優先補其他六旗,我兩黃旗最後再補。”
此話一出,眾人的臉色稍緩,莽古爾泰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叫皇太極落了個人情,又輕輕地冷哼了一聲,閉口不言。
皇太極見最刺頭的莽古爾泰沒了言語,轉頭向他身邊的代善笑嗬嗬地問道:“二哥,誠如五哥所說,錦州城堅炮利,昨日我軍多有折損,你是兄長,給大家夥兒拿個章程?”
代善猶如老僧坐定一般,正眼觀鼻鼻觀心,聽到皇太極有此問,欠了欠身,隨後說道:“八弟貴為大汗,是攻是和,全憑大汗獨斷,我兩紅旗唯大汗馬首是瞻。”
皇太極能被推舉為大汗,代善和嶽托父子所領的兩紅旗給了十足的助力。
但是相比於口直心快,心思寫在明麵上的莽古爾泰以及雖然看起來實力最大,但尚且年幼的阿濟格三兄弟,如同老狐狸一般的代善反而讓皇太極心中最為忌憚。
代善實打實的功勳擺在那裏,如果不是當初惹惱了老汗,這汗位就應該是他的。
而且,老汗死後,他太能忍了,像是完全都丟失了野心一般。
但皇太極怎麽能忘了當初代善是如何在汗阿瑪麵前如何哭訴,如何挑撥離間的。
代善和莽古爾泰,一個表麵順從卻心懷不軌,另一個則是明麵抵牾不將他放在眼裏。
至於二貝勒阿敏……皇太極用餘光掃了掃他,心中冷笑,則心懷異誌,欲李朝稱王。
但這些論斷都是皇太極在心中所下,表麵上他還是十分大度地繼續向阿敏求問:“二貝勒怎麽看?”
阿敏想了想,抬頭目露兇光地說道:“錦州炮火雖利,但那是對咱們,我看不如去抓一些尼堪迴來,就像以往那樣,驅趕著讓他們攻城填壕,城頭炮響那也是打在他們身上,尼堪們肯定離心離德,如果炮不響,那咱們就跟著登城。”
說著,阿敏又舔了舔嘴唇:“破了城以後,將錦州殺的雞犬不留,看以後誰還敢當我兵鋒!”
這是一條十足的毒計,但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皇太極若有所思,認真的思考這個計策的可行性。
餘光當中他看見下首的嶽托似乎欲言又止,於是問道:“嶽托,你有何見解?”
見皇太極發問,嶽托欠了欠身:“稟大汗,我以為驅民攻城不可取。”
“有什麽不可取的!都是一群尼堪,死了就死了!”
阿敏看著嶽托眯了眯眼睛,幾個月前就是因為嶽托給皇太極通風報信,才斷了他在李朝自立為王的念頭,如今見嶽托出言反對,阿敏的臉上露出了一絲陰狠的表情。
嶽托也是一旗之主,更何況有皇太極的偏愛撐腰,雖然與自己的父親關係並不是那麽好,但關鍵時刻代善肯定也會站在自己這一邊,因此對於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嶽托也毫無忌憚。
他未理會阿敏,向皇太極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漢人的作揖禮問道:“敢問大汗,是想做一隅之王,還是想成為天下共主?”
聽到那四個字,皇太極眼神一亮。
“還請嶽托貝勒明言。”
賈天壽擦了擦眼淚鼻涕,諂媚地笑道:“主子,你這是做什麽去?”
阿克善也不瞞他:“旗裏來調,叫紅白巴牙喇們匯集攻城,我要去拜山主子那裏聽差。”
賈天壽臉上大驚:“還要攻城?!”
白天的情景還曆曆在目,成片的矢石如雨紛下,教賈天壽心中已經膽寒,但他沒想到,這天還沒亮,主子們竟然又吩咐攻城。
阿克善點了點頭:“昨日裏錦州垂克功虧於潰,大汗罕見的發了火,已經派人去沈京調派人馬,這錦州勢必要拿下來!”
“咱大汗是天神一般的人物,他做的決定自然是沒有錯的。”
賈天壽一邊說著,一邊上前幫阿克善緊了緊罩甲的帶子,討好地說道:“主子,俺這就給你牽馬去。”
他剛要轉身,卻被阿克善一把拉住:“不用,我自己去,昨日包衣布甲死傷太重了,這次大汗隻叫馬兵去,你就跟帳裏待著哪也別去。”
賈天壽心中鬆了一口氣,想了想又問道:“主子,要是有別的主子來吩咐怎麽辦?”
阿克善提了提鑲著銅鐵的戰裙,笑道:“要是牛錄裏來人,誰敢抓你去?不過若是旗裏來人,那我也無法。”
賈天壽亦笑了,阿克善說得不錯,本次由他統領一牛錄來伐南朝,賈天壽這個包衣的地位也水漲船高,牛錄裏的普通旗丁,看在阿克善的麵子上對賈天壽還算友善。
但鑲紅旗裏一共有二十六個牛錄,要是旗裏來人,阿克善不在的情況賈天壽根本沒辦法去拒絕。
不過阿克善的迴護意思已經十分明顯,賈天壽恭恭敬敬地給阿克善磕了一個頭後緩緩得站起身,嘴裏說道:“主子還是要小心些,那群南蠻尼堪的槍炮太利,可莫要傷著才好。”
……
“拜山已經帶著人出去了?”
女真大營的黃龍幕內,皇太極向自己的書房官範文程問道。
四大、四小貝勒齊聚,四大貝勒並排坐在上首,四小貝勒坐在下首,此外還有議政五大臣、理事十大臣則分左右站在兩側。
“迴大汗,遊擊拜山和備禦巴希剛領了三千馬甲、紅甲、白甲出了營。”
範文程恭敬地向皇太極說道。
皇太極點了點頭,剛要說話,就聽旁邊一個聲音傳來:“老八你這當了大汗後,領兵的本事也退了,怎地還能教馬兵攻城?”
是三貝勒莽古爾泰。
皇太極沒有理會莽古爾泰言語當的那一絲嘲諷不屑,笑著耐心解釋道:“五哥,昨日在攻城咱們傷的緊了,但錦州裏麵的尼堪同樣不好受,援軍自沈京過來還有要一些時日,但也不能讓尼堪們消停歇著了。”
莽古爾泰哪能不知道皇太極派了騎兵去根本不是攻城,隻是襲擾之意,他隻是對於皇太極繼承了汗位心中十分不滿,而首日攻城失利他正好借此機會來壓一壓皇太極的勢頭。
先汗定下了八王議政的規矩,直言“繼我而為君者,勿令強勢之人為之。此等人一為國君,恐倚強恃勢,獲罪於天也。且一人之識見,能及眾人之智慮耶?”
皇太極雖然貴為大汗,但也不敢不遵從先汗遺囑,況且若真的論實力,皇太極及其兒子豪格所領的兩黃旗加起來不過才四十個牛錄。
而多鐸的正白旗自己就有三十五個牛錄,而其一母同胞的阿濟格領的鑲白旗有三十個牛錄,多爾袞有十五個牛錄。
這三個人加起來,實力遠超皇太極。
這也是為什麽皇太極一定要殉殺阿巴亥的原因,這三兄弟的實力太強了。
但也由此讓阿濟格三兄弟的內心對皇太極充滿了芥蒂。
“這汗位……”
莽古爾泰心中冷笑:“指不定最後還要不要換呢!”
想到這裏,莽古爾泰撇了撇嘴,繼續說道:“那老四你也太冒失了一些,錦州城銃炮這麽利,你將各旗的精銳都糾集在一起,但凡有什麽損傷,哪家也承受不起。”
皇太極笑了笑,十分大度地說道:“四哥莫要擔心,但凡有什麽損傷,丁口都優先補其他六旗,我兩黃旗最後再補。”
此話一出,眾人的臉色稍緩,莽古爾泰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叫皇太極落了個人情,又輕輕地冷哼了一聲,閉口不言。
皇太極見最刺頭的莽古爾泰沒了言語,轉頭向他身邊的代善笑嗬嗬地問道:“二哥,誠如五哥所說,錦州城堅炮利,昨日我軍多有折損,你是兄長,給大家夥兒拿個章程?”
代善猶如老僧坐定一般,正眼觀鼻鼻觀心,聽到皇太極有此問,欠了欠身,隨後說道:“八弟貴為大汗,是攻是和,全憑大汗獨斷,我兩紅旗唯大汗馬首是瞻。”
皇太極能被推舉為大汗,代善和嶽托父子所領的兩紅旗給了十足的助力。
但是相比於口直心快,心思寫在明麵上的莽古爾泰以及雖然看起來實力最大,但尚且年幼的阿濟格三兄弟,如同老狐狸一般的代善反而讓皇太極心中最為忌憚。
代善實打實的功勳擺在那裏,如果不是當初惹惱了老汗,這汗位就應該是他的。
而且,老汗死後,他太能忍了,像是完全都丟失了野心一般。
但皇太極怎麽能忘了當初代善是如何在汗阿瑪麵前如何哭訴,如何挑撥離間的。
代善和莽古爾泰,一個表麵順從卻心懷不軌,另一個則是明麵抵牾不將他放在眼裏。
至於二貝勒阿敏……皇太極用餘光掃了掃他,心中冷笑,則心懷異誌,欲李朝稱王。
但這些論斷都是皇太極在心中所下,表麵上他還是十分大度地繼續向阿敏求問:“二貝勒怎麽看?”
阿敏想了想,抬頭目露兇光地說道:“錦州炮火雖利,但那是對咱們,我看不如去抓一些尼堪迴來,就像以往那樣,驅趕著讓他們攻城填壕,城頭炮響那也是打在他們身上,尼堪們肯定離心離德,如果炮不響,那咱們就跟著登城。”
說著,阿敏又舔了舔嘴唇:“破了城以後,將錦州殺的雞犬不留,看以後誰還敢當我兵鋒!”
這是一條十足的毒計,但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皇太極若有所思,認真的思考這個計策的可行性。
餘光當中他看見下首的嶽托似乎欲言又止,於是問道:“嶽托,你有何見解?”
見皇太極發問,嶽托欠了欠身:“稟大汗,我以為驅民攻城不可取。”
“有什麽不可取的!都是一群尼堪,死了就死了!”
阿敏看著嶽托眯了眯眼睛,幾個月前就是因為嶽托給皇太極通風報信,才斷了他在李朝自立為王的念頭,如今見嶽托出言反對,阿敏的臉上露出了一絲陰狠的表情。
嶽托也是一旗之主,更何況有皇太極的偏愛撐腰,雖然與自己的父親關係並不是那麽好,但關鍵時刻代善肯定也會站在自己這一邊,因此對於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嶽托也毫無忌憚。
他未理會阿敏,向皇太極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漢人的作揖禮問道:“敢問大汗,是想做一隅之王,還是想成為天下共主?”
聽到那四個字,皇太極眼神一亮。
“還請嶽托貝勒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