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便是,不知尊駕……”
韓林鬆開領著蘇雪見的手,對著對麵帶著鬥笠,已經落雪滿肩的人拱了拱手。
而當眼前的雪人抬起頭以後,兩個人全都愣住了。
這個人,一雙大耳垂肩,正是當日在錦州斥自己為紈絝的那個書生。
書生看到韓林以後,嘴角泛起一絲苦笑。
又衝韓林抱了抱拳,嘴中歉然道:“學生當日無珠,口無遮攔,今日一見,方知原來是大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諱,於禦案前直言勸諫,大人為遼民請命,為天下請誅,請受學生一拜。”
說著他一揖到地。
韓林趕忙扶起他:“為天下事而已,我不做,自有人做。敢問閣下……”
“學生閻爾梅。”
站在廟門前攀談了兩句,韓林鬆了口氣,這閻爾梅和他一樣,都是秀才,隻要不是太學生就好。
室外略有些冷,這閻爾梅身上的衣服略有些單薄,見到他的樣子,韓林心中有些不忍,於是便提出找一個酒家坐下來慢慢談。
“不敢耽擱大人出行。”
“無妨,左右也無事。”
閻爾梅本來隻是想來見一見韓林,但聽到韓林拒不見客,而且門口還有兩個禦史在把守。心思一動,便行效古人,來了一出“韓門立雪”。
幾日來,他每日都會在火神廟前站著等兩個時辰,閻爾梅心思耿直,也不上前拍門,門前的兩個禦史也不管他,今日不見禦史,等了一陣閻爾梅以為自己又是空等,卻不想韓林出來了。
聽到韓林邀請他去酒家坐坐,自然明白韓林是看他受凍太久,因此心中有些感動。
都說文武殊途,文貴而武輕,但韓林在從武之前,一樣也有功名傍身,又因他直言勸諫,因此士林當中也將韓林看做半個自己人。
當就近找了一個酒家坐下以後,韓林看著眼前略顯局促的閻爾梅,心中不由得有些好笑。
沒想到,自己竟然也收獲了一個“迷弟”。
當然,他另外一個“迷妹”蘇雪見,此時也依偎在他的身旁,瞪著閃亮閃亮的眼睛看著酒家厚厚的棉簾。
閻爾梅其實比韓林還要大上八歲,但對韓林卻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
點完酒菜以後,韓林見閻爾梅遲遲不肯說話,於是便笑著當先開了口:“不知用卿(閻爾梅字)兄,仙鄉何處?”
閻爾梅聽到韓林發問,趕忙站起身形,拱手道:“迴大人,學生沛縣人。”
韓林笑著讓他坐下,無須多禮,隨後讚道:“原來是漢祖龍興之地,昔漢祖以一鄉而定鼎強漢四百年,今日一見用卿兄,方知豐沛果然是人傑地靈之地。”
閻爾梅苦笑道:“大人謬讚了,爾梅今已逾弱冠,仍事事無成。可大人卻以舞象之年,外據賊虜,斬將奪旗;內躬身入局,以身為子,誅天下之大奸。爾梅與大人,實如螢火比天光,不可同日語也。”
韓林泰然一笑,算是承受了閻爾梅的這一記吹捧,而且自己也沒想到,隻是一個揣摩聖意的行為,竟然讓他在士林當中廣受清譽,從閻爾梅的態度就足可以見一斑。
“學生聽聞,大人已升為樂亭守備,不知可有其事?”閻爾梅試探的問道。
“確有其事。”
“大人有何未來有何章程?”
“如今職銜初定,亦未至信地勘看,暫時還沒有一個通盤的章程計較出來,不知用卿何有此問?”
韓林心中一動,對著閻爾梅說道,他心中其實已經有了一番計較,但這種事不可能跟閻爾梅說。
閻爾梅沉吟了半晌,隨後向韓林說道:“學生鬥膽,有一席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韓林笑著點了點頭:“願聞用卿高見。”
閻爾梅用酒點在桌子上隨後畫了一畫,點指道:“樂亭背靠大海,灤河至此劈為兩道,左為汀流河、右為葫蘆河,易守難攻,實乃天授之塹,倘若有朝一日,奴賊入關,便可依此抵擋。”
韓林有些驚愕地看著閻爾梅,嘴裏問道:“用卿,寧錦牢不可破,賊安能寇掠樂亭?”
閻爾梅微微一笑,反問道:“大人,倘若賊不走寧錦呢?”
韓林眼睛瞬間瞪大,他有著後來人的見識,自然知道後麵清軍入關多次都是從喜峰口、古北口乃至宣大入,而繞過了寧錦,想不到閻爾梅竟然又有這般見識。
“大人的謀策已傳遍京師,不依城池,而編練精兵,想必當人早就想到了其中的關節,看來大人是在考教學生。”
說著,閻爾梅臉色嚴肅了起來:“樂亭距山海關門二百餘裏,距京師四百餘裏,說其為要衝亦不為過,今聖上教大人於樂亭編練新軍,也應有想讓大人拱衛京師之意,聖上對大人可以說是寄予厚望。”
“既編練新軍精兵,那兵從何來,如何使之精壯?”
韓林夾了一筷子酥肉放進了身旁的蘇雪見口中,隨後繼續向閻爾梅問道。
“大人以五十之數敢衝奴賊六千營,這練兵之事小人說了也是班門弄斧,不敢妄言,至於兵從何來……”
“大人可能有所不知,天下皆讚歎大人請誅國賊,獨東人感念大人仗義執言,為之請命。關內人視其為犬馬賊寇,不肯使之附,大人納之,東人敢不效死耶?”
“況乃關內人有一點所說不假,東人弓馬嫻熟,飽含血勇。而且,東人與賊奴大恨深仇,即便一時依附,也常舉義旗,與賊奴來說,實乃天下第一等兵員。”
韓林沉吟了一番,隨後又搖了搖頭道:“用卿所言不虛,然遼民日漸稀少,且都在黃冊,大舉納之恐怕會有不少的麻煩。”
韓林所說的黃冊,其實就是明代的戶口本,在冊的人要承擔徭役,他將人納了,其他地方沒人去做徭役肯定會找他的麻煩。
雖然黃冊到現在已經形同廢紙,但仍是國之綱領,那些禦史們可不管你這個那個的,到時候參上一本,有說不出的麻煩。
聽到韓林的顧慮,閻爾梅隨後又向東劃了一道:“大人且看,此為東江鎮,自年初賊奴進犯李朝,失去鐵山等陸路根基以後,東江鎮與李朝形同決裂,東江鎮約有十萬眾。單憑一些海島難以養活這麽多人……大人將修水營,屆時可與毛帥互為奧援……”
閻爾梅說的委婉,但韓林瞬間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是要與毛文龍做丁口的買賣。
韓林鬆開領著蘇雪見的手,對著對麵帶著鬥笠,已經落雪滿肩的人拱了拱手。
而當眼前的雪人抬起頭以後,兩個人全都愣住了。
這個人,一雙大耳垂肩,正是當日在錦州斥自己為紈絝的那個書生。
書生看到韓林以後,嘴角泛起一絲苦笑。
又衝韓林抱了抱拳,嘴中歉然道:“學生當日無珠,口無遮攔,今日一見,方知原來是大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諱,於禦案前直言勸諫,大人為遼民請命,為天下請誅,請受學生一拜。”
說著他一揖到地。
韓林趕忙扶起他:“為天下事而已,我不做,自有人做。敢問閣下……”
“學生閻爾梅。”
站在廟門前攀談了兩句,韓林鬆了口氣,這閻爾梅和他一樣,都是秀才,隻要不是太學生就好。
室外略有些冷,這閻爾梅身上的衣服略有些單薄,見到他的樣子,韓林心中有些不忍,於是便提出找一個酒家坐下來慢慢談。
“不敢耽擱大人出行。”
“無妨,左右也無事。”
閻爾梅本來隻是想來見一見韓林,但聽到韓林拒不見客,而且門口還有兩個禦史在把守。心思一動,便行效古人,來了一出“韓門立雪”。
幾日來,他每日都會在火神廟前站著等兩個時辰,閻爾梅心思耿直,也不上前拍門,門前的兩個禦史也不管他,今日不見禦史,等了一陣閻爾梅以為自己又是空等,卻不想韓林出來了。
聽到韓林邀請他去酒家坐坐,自然明白韓林是看他受凍太久,因此心中有些感動。
都說文武殊途,文貴而武輕,但韓林在從武之前,一樣也有功名傍身,又因他直言勸諫,因此士林當中也將韓林看做半個自己人。
當就近找了一個酒家坐下以後,韓林看著眼前略顯局促的閻爾梅,心中不由得有些好笑。
沒想到,自己竟然也收獲了一個“迷弟”。
當然,他另外一個“迷妹”蘇雪見,此時也依偎在他的身旁,瞪著閃亮閃亮的眼睛看著酒家厚厚的棉簾。
閻爾梅其實比韓林還要大上八歲,但對韓林卻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
點完酒菜以後,韓林見閻爾梅遲遲不肯說話,於是便笑著當先開了口:“不知用卿(閻爾梅字)兄,仙鄉何處?”
閻爾梅聽到韓林發問,趕忙站起身形,拱手道:“迴大人,學生沛縣人。”
韓林笑著讓他坐下,無須多禮,隨後讚道:“原來是漢祖龍興之地,昔漢祖以一鄉而定鼎強漢四百年,今日一見用卿兄,方知豐沛果然是人傑地靈之地。”
閻爾梅苦笑道:“大人謬讚了,爾梅今已逾弱冠,仍事事無成。可大人卻以舞象之年,外據賊虜,斬將奪旗;內躬身入局,以身為子,誅天下之大奸。爾梅與大人,實如螢火比天光,不可同日語也。”
韓林泰然一笑,算是承受了閻爾梅的這一記吹捧,而且自己也沒想到,隻是一個揣摩聖意的行為,竟然讓他在士林當中廣受清譽,從閻爾梅的態度就足可以見一斑。
“學生聽聞,大人已升為樂亭守備,不知可有其事?”閻爾梅試探的問道。
“確有其事。”
“大人有何未來有何章程?”
“如今職銜初定,亦未至信地勘看,暫時還沒有一個通盤的章程計較出來,不知用卿何有此問?”
韓林心中一動,對著閻爾梅說道,他心中其實已經有了一番計較,但這種事不可能跟閻爾梅說。
閻爾梅沉吟了半晌,隨後向韓林說道:“學生鬥膽,有一席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韓林笑著點了點頭:“願聞用卿高見。”
閻爾梅用酒點在桌子上隨後畫了一畫,點指道:“樂亭背靠大海,灤河至此劈為兩道,左為汀流河、右為葫蘆河,易守難攻,實乃天授之塹,倘若有朝一日,奴賊入關,便可依此抵擋。”
韓林有些驚愕地看著閻爾梅,嘴裏問道:“用卿,寧錦牢不可破,賊安能寇掠樂亭?”
閻爾梅微微一笑,反問道:“大人,倘若賊不走寧錦呢?”
韓林眼睛瞬間瞪大,他有著後來人的見識,自然知道後麵清軍入關多次都是從喜峰口、古北口乃至宣大入,而繞過了寧錦,想不到閻爾梅竟然又有這般見識。
“大人的謀策已傳遍京師,不依城池,而編練精兵,想必當人早就想到了其中的關節,看來大人是在考教學生。”
說著,閻爾梅臉色嚴肅了起來:“樂亭距山海關門二百餘裏,距京師四百餘裏,說其為要衝亦不為過,今聖上教大人於樂亭編練新軍,也應有想讓大人拱衛京師之意,聖上對大人可以說是寄予厚望。”
“既編練新軍精兵,那兵從何來,如何使之精壯?”
韓林夾了一筷子酥肉放進了身旁的蘇雪見口中,隨後繼續向閻爾梅問道。
“大人以五十之數敢衝奴賊六千營,這練兵之事小人說了也是班門弄斧,不敢妄言,至於兵從何來……”
“大人可能有所不知,天下皆讚歎大人請誅國賊,獨東人感念大人仗義執言,為之請命。關內人視其為犬馬賊寇,不肯使之附,大人納之,東人敢不效死耶?”
“況乃關內人有一點所說不假,東人弓馬嫻熟,飽含血勇。而且,東人與賊奴大恨深仇,即便一時依附,也常舉義旗,與賊奴來說,實乃天下第一等兵員。”
韓林沉吟了一番,隨後又搖了搖頭道:“用卿所言不虛,然遼民日漸稀少,且都在黃冊,大舉納之恐怕會有不少的麻煩。”
韓林所說的黃冊,其實就是明代的戶口本,在冊的人要承擔徭役,他將人納了,其他地方沒人去做徭役肯定會找他的麻煩。
雖然黃冊到現在已經形同廢紙,但仍是國之綱領,那些禦史們可不管你這個那個的,到時候參上一本,有說不出的麻煩。
聽到韓林的顧慮,閻爾梅隨後又向東劃了一道:“大人且看,此為東江鎮,自年初賊奴進犯李朝,失去鐵山等陸路根基以後,東江鎮與李朝形同決裂,東江鎮約有十萬眾。單憑一些海島難以養活這麽多人……大人將修水營,屆時可與毛帥互為奧援……”
閻爾梅說的委婉,但韓林瞬間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是要與毛文龍做丁口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