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林還不知道,他將鄭掌櫃一家老小放迴來的這個安心之舉,反而陰差陽錯得打消了烏侉子的顧慮。
得到了盛德坊鄭家老小已經返家的消息以後,烏侉子再不疑有他,立馬又將這個消息向海閻王進行了稟告,不過海閻王的反應略微有些平淡,隻是說“知道了。”
而當看到從錦州來的幾艘船在“不經意間”展露出的一坨坨毛貨以後,海閻王才終於下定了決心一般,表示願意做這一票,讓烏侉子繼續密切打探。
四月二十三,這一天浪靜風平,是一個絕佳的出海日子。在按照閩人的規矩,祭拜完媽祖,祈禱這一趟平平安安以後,徐如華大聲喝了一聲:“起錨開船!”
“諾”
五六個身體精壯的船員水手齊齊大喝應了一聲。一邊抽走連接碼頭和船的木板,一邊在絞關木的兩端套夾上了車耳,這車耳起到的是軸承的作用,用於將絞關木支撐起來,隨後又有幾個人在絞關木的的卯孔中安了四個車關棒。
四個人一邊大聲喊唱著號子,一邊用力將碩大的鐵船錨升了起來。
起了錨以後,又有四五個船員用竹蒿撐抵著碼頭,讓海滄船緩緩離開岸邊,兩名舵手一邊用手搖擺著船舵,一邊大聲唿喝著讓其他的船隻讓一讓。
在一眾小船當中,海滄船顯得無比的巨大,不待他們說一些沿途的小船紛紛避讓,同樣也對著海滄船大聲的唿喝,嘴裏說著什麽:“一路順風,平平安安”的賀言。
站在船頭的徐如華,一邊對著四處作揖拱手,一邊指揮著舵手轉舵,等到出了港口,見前麵的海麵已經是一片坦途以後,徐如華迴過身,再次對著船中喊道:“升帆!”
“升帆嘍!”
唿喊聲交替著從船頭傳到船尾,一片歡唿聲中,船艙內的人齊齊動手,大聲地喊著數,一點一點地拉動著竹木硬帆,隨著硬帆一點點升起,巨帆投下來的影子也將整條船的甲板遮蓋住。
十餘根纜繩固定下來以後,甲板上頓時有些擁擠了起來。
由於海滄船是尖底船,巨大的船身在淺海轉動不易,因此很多後出發的船反而將他們超過,越過海滄船時,還大聲起著哄。
徐如華知道,這其中肯定有早已經盯上了他們的海寇,去前麵等著他們了。
他餘光掃到船幫處那幾個被油布遮著的地方,心中冷笑:“笑吧,到時候有你們哭的。”
越往外走海麵越寬也越深,雖然風小了一些,但是順流而下的海滄船速度陡然快了不少,船頭嘩啦啦地破開海浪,船尾留下一條白練。高大的桅杆和硬帆發出“吱扭吱扭”響動。
經過半年以來的訓練,水營當中的水手船員對於操縱海滄船已經頗為嫻熟,兩個手腳寬大的人影,如同猴子一般一躍就攀附在了主桅杆上,隨後手腳並用,進入到了桅杆上麵的望鬥當中,遠遠地進行了望。
站在船頭的徐如華,看著遠方浮泛著微浪的寬闊海麵,一些帆影星羅其中,望鬥中不斷傳來各種信息。
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水營的第一戰,作為樂亭營麾下,水營的主官,徐如華心中略微有些激動,同時也有一些緊張。
海滄船可載水手九員,其他四十四人,樂亭營麾下,水營額員原本有四百五十一,有海滄船兩艘,蒼山船四艘,網梭船六艘。
但為了掩人耳目,讓海寇上鉤,此次先行的就隻有這一艘海滄船,另外兩艘蒼山船將在一個時辰以後從剛才的碼頭出發。
因此一旦交戰,不管對方有多少人,在這一個時辰之內,徐如華隻能全憑自己這一艘海滄船和船上這五十三個船員。
徐如華閉上眼睛,感受著徐徐而來的海風,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隨後緩緩吐出。
“右轉舵!”
聽到徐如華的吩咐,兩名舵手趕忙打著舵,讓海滄船緩緩得調轉方向,一頭向更深的海域紮去。
海寇即便再兇惡,但在內海當中他們也不敢亂來,反正海滄船本來就應該在外海當中航行,因此徐如華才讓舵手打了右舵。
徐如華的副手叫董鶴,這是一個年逾三十的漢子,以前也是走過海的最遠甚至去過廣州,在知道其經曆以後,徐如華便將向韓林請命,將他提拔了起來。
他本來是另外一艘海滄船的把頭,但另外一艘海滄船並未隨行,而且此事也事關重大,所以徐如華才將他這個副手叫到了自己的座船上。
與徐如華的平靜淡定相比,董鶴在觀望的時候則一直抿著嘴,顯得有些一板一眼。
將目光投在海麵上逡巡了一陣以後,董鶴抬起頭對著望鬥高聲大喊:“有啥動靜沒有?”
“迴董把頭,往來都有一些船,但都沒向咱們這邊靠。”
“把招子都放亮點!一旦有事立馬傳話,或者往下投書。”
“知道了。”
董鶴轉過頭對著徐如華道:“徐頭兒,你說這些海寇啥時候來?”
徐如華收迴向海平麵眺望的目光,對著董鶴笑道:“怎麽?怕了?”
“咱以前雖然走過遠海,但那都是隨著官船走的,還真沒碰見過海盜,這次出來八成會遇到,要說心裏麵不突突那是假話。”
董鶴為人十分實誠,在自己的頂頭上司麵前也毫不避諱,這也是徐如華欣賞他的地方。
徐如華搖了搖頭,平靜地說道:“你說這天下海寇最厲害的在哪兒?”
“那自然是閩廣這兩處,聽聞咱們的水師都打不過,隻能倚靠招安。”
“是了,我就是閩人,打小見過聽過的不計其數,這北邊的海寇,比南邊的可差遠了,南邊的海寇連炮都用上了,北邊的有麽?”
董鶴搖了搖頭:“那倒是沒聽說,無非還是弓弩刀劍的那一套。”
徐如華隨手掏出一個橘子,遞給他笑道:“是了,那咱還怕他作甚!把心放在肚子裏,大人對咱們寄予厚望,這一仗合該要打得漂漂亮亮的才是!”
與陸營相比,水營的待遇更好,除了常規的月餉月糧以外,甚至還有茶葉、橘子等防止壞血症的物資,讓一眾陸營指揮們大為眼紅。
董鶴接過,扒了橘子皮,一掰兩半一半遞給徐如華,一邊扔進嘴裏,一邊嚼著一邊大聲道:“敢不效死!”
得到了盛德坊鄭家老小已經返家的消息以後,烏侉子再不疑有他,立馬又將這個消息向海閻王進行了稟告,不過海閻王的反應略微有些平淡,隻是說“知道了。”
而當看到從錦州來的幾艘船在“不經意間”展露出的一坨坨毛貨以後,海閻王才終於下定了決心一般,表示願意做這一票,讓烏侉子繼續密切打探。
四月二十三,這一天浪靜風平,是一個絕佳的出海日子。在按照閩人的規矩,祭拜完媽祖,祈禱這一趟平平安安以後,徐如華大聲喝了一聲:“起錨開船!”
“諾”
五六個身體精壯的船員水手齊齊大喝應了一聲。一邊抽走連接碼頭和船的木板,一邊在絞關木的兩端套夾上了車耳,這車耳起到的是軸承的作用,用於將絞關木支撐起來,隨後又有幾個人在絞關木的的卯孔中安了四個車關棒。
四個人一邊大聲喊唱著號子,一邊用力將碩大的鐵船錨升了起來。
起了錨以後,又有四五個船員用竹蒿撐抵著碼頭,讓海滄船緩緩離開岸邊,兩名舵手一邊用手搖擺著船舵,一邊大聲唿喝著讓其他的船隻讓一讓。
在一眾小船當中,海滄船顯得無比的巨大,不待他們說一些沿途的小船紛紛避讓,同樣也對著海滄船大聲的唿喝,嘴裏說著什麽:“一路順風,平平安安”的賀言。
站在船頭的徐如華,一邊對著四處作揖拱手,一邊指揮著舵手轉舵,等到出了港口,見前麵的海麵已經是一片坦途以後,徐如華迴過身,再次對著船中喊道:“升帆!”
“升帆嘍!”
唿喊聲交替著從船頭傳到船尾,一片歡唿聲中,船艙內的人齊齊動手,大聲地喊著數,一點一點地拉動著竹木硬帆,隨著硬帆一點點升起,巨帆投下來的影子也將整條船的甲板遮蓋住。
十餘根纜繩固定下來以後,甲板上頓時有些擁擠了起來。
由於海滄船是尖底船,巨大的船身在淺海轉動不易,因此很多後出發的船反而將他們超過,越過海滄船時,還大聲起著哄。
徐如華知道,這其中肯定有早已經盯上了他們的海寇,去前麵等著他們了。
他餘光掃到船幫處那幾個被油布遮著的地方,心中冷笑:“笑吧,到時候有你們哭的。”
越往外走海麵越寬也越深,雖然風小了一些,但是順流而下的海滄船速度陡然快了不少,船頭嘩啦啦地破開海浪,船尾留下一條白練。高大的桅杆和硬帆發出“吱扭吱扭”響動。
經過半年以來的訓練,水營當中的水手船員對於操縱海滄船已經頗為嫻熟,兩個手腳寬大的人影,如同猴子一般一躍就攀附在了主桅杆上,隨後手腳並用,進入到了桅杆上麵的望鬥當中,遠遠地進行了望。
站在船頭的徐如華,看著遠方浮泛著微浪的寬闊海麵,一些帆影星羅其中,望鬥中不斷傳來各種信息。
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水營的第一戰,作為樂亭營麾下,水營的主官,徐如華心中略微有些激動,同時也有一些緊張。
海滄船可載水手九員,其他四十四人,樂亭營麾下,水營額員原本有四百五十一,有海滄船兩艘,蒼山船四艘,網梭船六艘。
但為了掩人耳目,讓海寇上鉤,此次先行的就隻有這一艘海滄船,另外兩艘蒼山船將在一個時辰以後從剛才的碼頭出發。
因此一旦交戰,不管對方有多少人,在這一個時辰之內,徐如華隻能全憑自己這一艘海滄船和船上這五十三個船員。
徐如華閉上眼睛,感受著徐徐而來的海風,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隨後緩緩吐出。
“右轉舵!”
聽到徐如華的吩咐,兩名舵手趕忙打著舵,讓海滄船緩緩得調轉方向,一頭向更深的海域紮去。
海寇即便再兇惡,但在內海當中他們也不敢亂來,反正海滄船本來就應該在外海當中航行,因此徐如華才讓舵手打了右舵。
徐如華的副手叫董鶴,這是一個年逾三十的漢子,以前也是走過海的最遠甚至去過廣州,在知道其經曆以後,徐如華便將向韓林請命,將他提拔了起來。
他本來是另外一艘海滄船的把頭,但另外一艘海滄船並未隨行,而且此事也事關重大,所以徐如華才將他這個副手叫到了自己的座船上。
與徐如華的平靜淡定相比,董鶴在觀望的時候則一直抿著嘴,顯得有些一板一眼。
將目光投在海麵上逡巡了一陣以後,董鶴抬起頭對著望鬥高聲大喊:“有啥動靜沒有?”
“迴董把頭,往來都有一些船,但都沒向咱們這邊靠。”
“把招子都放亮點!一旦有事立馬傳話,或者往下投書。”
“知道了。”
董鶴轉過頭對著徐如華道:“徐頭兒,你說這些海寇啥時候來?”
徐如華收迴向海平麵眺望的目光,對著董鶴笑道:“怎麽?怕了?”
“咱以前雖然走過遠海,但那都是隨著官船走的,還真沒碰見過海盜,這次出來八成會遇到,要說心裏麵不突突那是假話。”
董鶴為人十分實誠,在自己的頂頭上司麵前也毫不避諱,這也是徐如華欣賞他的地方。
徐如華搖了搖頭,平靜地說道:“你說這天下海寇最厲害的在哪兒?”
“那自然是閩廣這兩處,聽聞咱們的水師都打不過,隻能倚靠招安。”
“是了,我就是閩人,打小見過聽過的不計其數,這北邊的海寇,比南邊的可差遠了,南邊的海寇連炮都用上了,北邊的有麽?”
董鶴搖了搖頭:“那倒是沒聽說,無非還是弓弩刀劍的那一套。”
徐如華隨手掏出一個橘子,遞給他笑道:“是了,那咱還怕他作甚!把心放在肚子裏,大人對咱們寄予厚望,這一仗合該要打得漂漂亮亮的才是!”
與陸營相比,水營的待遇更好,除了常規的月餉月糧以外,甚至還有茶葉、橘子等防止壞血症的物資,讓一眾陸營指揮們大為眼紅。
董鶴接過,扒了橘子皮,一掰兩半一半遞給徐如華,一邊扔進嘴裏,一邊嚼著一邊大聲道:“敢不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