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微微一愣,嘴裏道:“不是有縣學麽?”
茅元儀和蔡鼎也稍稍驚訝,茅元儀道:“還是守備想開設私塾,專教樂亭營上下?”
“都不是。”
韓林搖了搖頭:“科舉是正途不假,天下英才雖如過江之鯽,但能夠一躍龍門的仍屬少數。更何況神州百姓有萬萬之數,能夠讀得起書的可有什一?”
王徵、茅元儀以及蔡鼎同時沉默了下來。
特別是王徵和茅元儀兩個人,王徵中舉之時在萬曆二十二年,而登地已經是三十年後的天啟四年,這三十年支撐他的,全都是因為家境。
不論是王徵、茅元儀還是蔡鼎,原本的出身家境都是不差,可正如韓林所說,其他的人可都是讀不起書的。
最近韓林的主要心思都放在民、商事這兩件事上,真正身體力行時才感覺能用之人實在太少了。
特別是在點亮科技樹這件事上,他更感獨木難支。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自行車的原理不難吧。
有了自行車,行軍的速度可以提升三倍以上,但是軸承、車鏈以及最基本的充氣的橡膠胎他就解決不了。
就算放棄橡膠胎用現在的木輪,軸承和車鏈也換成別的,但閹割的自行車在沒有硬化路麵的情況下,估計比走路還要慢。
科技的發展非一人一時之功,這裏麵涉及的東西太多了,從一個東西發明出來到真正落地應用,涉及到基礎原理、材料、配套支持等等,每一個都要循序漸進的點亮才行。
此外,還要靠考慮新出來的東西不能“傷民”,就比如風車磨坊這件事來說,一個風車磨坊可以抵二十頭驢拉磨,那風車磨坊出來以後,這二十戶幹什麽去?
樂亭本來地方就小,能夠提供的機會也少,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這二十戶掌握風車的操作方法。
為科研做人才的儲備,為治下的百姓提供生計,為所做的一切提供武力上的保護,如此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鑄就一個滾滾的車輪,才能碾碎一切。
“大人的意思是,所設的營學教的不是孔孟之道?”
蔡鼎想了想,對韓林發出了靈魂的一問。
“自然是要教的,孔孟之道乃天下正朔。”
自始皇帝千年以降,儒術獨尊。無論是為“天地立心”的橫渠氣學,還是“天人合一”的程朱理學,抑或者當下大行其道的“知行合一”的陸王心學,這些學派之爭全都是儒術內部的爭端。
韓林剛想讚同蔡鼎的觀點,但猛然想到即便是眼前思想最為開放的幾個人,恐怕也不能接受將完全摒棄孔孟之道,這步子邁得太大了,就容易扯到蛋。
於是緊接著說:“‘知行合一’陽明先生乃第一流人物,我所要做的便是踐行陽明先生的學問。”
雖然儒學是天下正朔,不過從現時的場景來看,能夠從儒學當中獲利的人實在是太少了,直到現在,即便各種思想隱隱有百花齊放之勢,但機械這類的學科仍然被視為奇淫技巧。
哪怕是王徵和茅元儀這兩個科學家也是如此認為,機械和火器,那不過都是兼職,本職仍然是科舉後進入士林。
要不然這兩個人在名落孫山以後,也不會如此抑鬱了。
韓林不想在這件事上與幾個人產生爭論與衝突,於是韓林便將自己的營學包了一層時下最流行的陸王心學的皮。
反正隻要達成目的,管他儒家、法家還是墨家,那都是無所謂的事。
“子曰有教無類,我設想的營學除了要教授儒學以外,還要教農、工、商、乃至兵,優先從識字學起,慢慢再因材施教,讓人人皆有所得,學成後亦可尋到生計。”
韓林看著幾個人說道:“因此感請幾位在各科任教,何主事也如此……”
“噗……”
原本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何歆聽到他點自己的名,剛剛入口的茶水猛地噴了出去。
雪白的臉被嗆地通紅,咳嗽了兩聲後,才伸出一根蔥指指著自己的鼻子問道:“誰?我麽?”
“然也,你在商事上的學問,可比我們幾個人強得多得多了。”
等看到幾個人臉上的神色,韓林才猛然覺得自己的想法好像確實有些驚世駭俗了一些。
雖然明末時女子的地位已經大大提升,可以做一些小買賣,但那都是平常百姓為了補貼家用才這麽做的,大戶人家的小姐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絕不會拋頭露麵的。
何歆能夠在樂亭營執掌財政的大權,又主理商事在旁人看來已經是不可思議,如今再讓她去傳道授業解惑,那就更加驚世駭俗了。
於是又開口寬慰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聖又沒說這三人當中絕對沒有女子。”
“世間學問千萬,歆亦大才,何必自縛手腳?天下未嚐聞‘女先生者’,有之,便自樂亭始。”
“妾身倒是無所謂。”
何歆攤了攤手,聳了聳肩膀,隨後打趣道:“但可不能白教,東家可要發月錢的。”
韓林哈哈大笑:“那是應當的!”
蔡鼎看著正在思索的王徵和茅元儀兩個人一眼,開口道:“辦法是好辦法,事也是好事兒,但大人有沒有想過幾個問題?”
“什麽問題?”
“如何招人入學?要知道半大小子就能為家裏賺錢了,半大的閨女即便不嫁人,也可以做女紅來補貼家用。誠如大人方才所說,能夠讀的起書的,十無一二,最主要的就是囿於這個錢字。”
韓林想了想,開口道:“這個也好辦,一是軍佃家中入學,兩賦減半;二是成績優異者給予獎學金;三是按照其所學和階段,完成學業後分配到各司,保證其無後顧之憂。”
“當然。”韓林挑了挑眉毛又道:“雖說有教無類,但也不是啥人都能進,你比如吳保保他那老爹,好幾十歲的人了,你讓他再來讀書識字,那不是鬧笑話麽。”
“如若是六七歲的孩童娃娃,則優先啟蒙;如若是半大小子閨女,則按照各科授予技能速成;各階段學業完成後,可通過考試的方式,合格者可往下一階段進行,不合格和不願者,可入衙署做其能力及之事。”
其實韓林就是將後世的小學、技校以及各梯度教育照搬了過來,但是學時和教授課程他還沒想好,這件事可以以後再說。
蔡鼎又微微衝使了一個眼色,韓林這才發現好像王徵和茅元儀這兩個人很久都沒說話了。
蔡鼎又清了一下嗓子,提示道:“國人最重師承,學問一道想要大成,非數十年之功不可,連匠人都有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之說,如此半生心血怎能輕易交付於他人之手?”
茅元儀和蔡鼎也稍稍驚訝,茅元儀道:“還是守備想開設私塾,專教樂亭營上下?”
“都不是。”
韓林搖了搖頭:“科舉是正途不假,天下英才雖如過江之鯽,但能夠一躍龍門的仍屬少數。更何況神州百姓有萬萬之數,能夠讀得起書的可有什一?”
王徵、茅元儀以及蔡鼎同時沉默了下來。
特別是王徵和茅元儀兩個人,王徵中舉之時在萬曆二十二年,而登地已經是三十年後的天啟四年,這三十年支撐他的,全都是因為家境。
不論是王徵、茅元儀還是蔡鼎,原本的出身家境都是不差,可正如韓林所說,其他的人可都是讀不起書的。
最近韓林的主要心思都放在民、商事這兩件事上,真正身體力行時才感覺能用之人實在太少了。
特別是在點亮科技樹這件事上,他更感獨木難支。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自行車的原理不難吧。
有了自行車,行軍的速度可以提升三倍以上,但是軸承、車鏈以及最基本的充氣的橡膠胎他就解決不了。
就算放棄橡膠胎用現在的木輪,軸承和車鏈也換成別的,但閹割的自行車在沒有硬化路麵的情況下,估計比走路還要慢。
科技的發展非一人一時之功,這裏麵涉及的東西太多了,從一個東西發明出來到真正落地應用,涉及到基礎原理、材料、配套支持等等,每一個都要循序漸進的點亮才行。
此外,還要靠考慮新出來的東西不能“傷民”,就比如風車磨坊這件事來說,一個風車磨坊可以抵二十頭驢拉磨,那風車磨坊出來以後,這二十戶幹什麽去?
樂亭本來地方就小,能夠提供的機會也少,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這二十戶掌握風車的操作方法。
為科研做人才的儲備,為治下的百姓提供生計,為所做的一切提供武力上的保護,如此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鑄就一個滾滾的車輪,才能碾碎一切。
“大人的意思是,所設的營學教的不是孔孟之道?”
蔡鼎想了想,對韓林發出了靈魂的一問。
“自然是要教的,孔孟之道乃天下正朔。”
自始皇帝千年以降,儒術獨尊。無論是為“天地立心”的橫渠氣學,還是“天人合一”的程朱理學,抑或者當下大行其道的“知行合一”的陸王心學,這些學派之爭全都是儒術內部的爭端。
韓林剛想讚同蔡鼎的觀點,但猛然想到即便是眼前思想最為開放的幾個人,恐怕也不能接受將完全摒棄孔孟之道,這步子邁得太大了,就容易扯到蛋。
於是緊接著說:“‘知行合一’陽明先生乃第一流人物,我所要做的便是踐行陽明先生的學問。”
雖然儒學是天下正朔,不過從現時的場景來看,能夠從儒學當中獲利的人實在是太少了,直到現在,即便各種思想隱隱有百花齊放之勢,但機械這類的學科仍然被視為奇淫技巧。
哪怕是王徵和茅元儀這兩個科學家也是如此認為,機械和火器,那不過都是兼職,本職仍然是科舉後進入士林。
要不然這兩個人在名落孫山以後,也不會如此抑鬱了。
韓林不想在這件事上與幾個人產生爭論與衝突,於是韓林便將自己的營學包了一層時下最流行的陸王心學的皮。
反正隻要達成目的,管他儒家、法家還是墨家,那都是無所謂的事。
“子曰有教無類,我設想的營學除了要教授儒學以外,還要教農、工、商、乃至兵,優先從識字學起,慢慢再因材施教,讓人人皆有所得,學成後亦可尋到生計。”
韓林看著幾個人說道:“因此感請幾位在各科任教,何主事也如此……”
“噗……”
原本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何歆聽到他點自己的名,剛剛入口的茶水猛地噴了出去。
雪白的臉被嗆地通紅,咳嗽了兩聲後,才伸出一根蔥指指著自己的鼻子問道:“誰?我麽?”
“然也,你在商事上的學問,可比我們幾個人強得多得多了。”
等看到幾個人臉上的神色,韓林才猛然覺得自己的想法好像確實有些驚世駭俗了一些。
雖然明末時女子的地位已經大大提升,可以做一些小買賣,但那都是平常百姓為了補貼家用才這麽做的,大戶人家的小姐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絕不會拋頭露麵的。
何歆能夠在樂亭營執掌財政的大權,又主理商事在旁人看來已經是不可思議,如今再讓她去傳道授業解惑,那就更加驚世駭俗了。
於是又開口寬慰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聖又沒說這三人當中絕對沒有女子。”
“世間學問千萬,歆亦大才,何必自縛手腳?天下未嚐聞‘女先生者’,有之,便自樂亭始。”
“妾身倒是無所謂。”
何歆攤了攤手,聳了聳肩膀,隨後打趣道:“但可不能白教,東家可要發月錢的。”
韓林哈哈大笑:“那是應當的!”
蔡鼎看著正在思索的王徵和茅元儀兩個人一眼,開口道:“辦法是好辦法,事也是好事兒,但大人有沒有想過幾個問題?”
“什麽問題?”
“如何招人入學?要知道半大小子就能為家裏賺錢了,半大的閨女即便不嫁人,也可以做女紅來補貼家用。誠如大人方才所說,能夠讀的起書的,十無一二,最主要的就是囿於這個錢字。”
韓林想了想,開口道:“這個也好辦,一是軍佃家中入學,兩賦減半;二是成績優異者給予獎學金;三是按照其所學和階段,完成學業後分配到各司,保證其無後顧之憂。”
“當然。”韓林挑了挑眉毛又道:“雖說有教無類,但也不是啥人都能進,你比如吳保保他那老爹,好幾十歲的人了,你讓他再來讀書識字,那不是鬧笑話麽。”
“如若是六七歲的孩童娃娃,則優先啟蒙;如若是半大小子閨女,則按照各科授予技能速成;各階段學業完成後,可通過考試的方式,合格者可往下一階段進行,不合格和不願者,可入衙署做其能力及之事。”
其實韓林就是將後世的小學、技校以及各梯度教育照搬了過來,但是學時和教授課程他還沒想好,這件事可以以後再說。
蔡鼎又微微衝使了一個眼色,韓林這才發現好像王徵和茅元儀這兩個人很久都沒說話了。
蔡鼎又清了一下嗓子,提示道:“國人最重師承,學問一道想要大成,非數十年之功不可,連匠人都有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之說,如此半生心血怎能輕易交付於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