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袁崇煥,被皇上召對於平台。”
崇禎元年七月十六日,韓林的公事房內,桌子上,地上到處都是從本子上扯下團成一團的廢棄紙團。
近來韓林被“信用”這件事搞得有些焦頭爛額,按照何歆所說,至今天賬上的銀錢其實已經隻能支度不到三個月。
如果三個月後再弄不出錢來,到時候不僅僅是外麵的買賣要停擺,連戰兵的銀餉也發不出去,韓林和樂亭營一直以來的努力全部打了水漂,信用破產以後再想建立起來,那可就難了。
然而就在如此焦頭爛額當中,郭騾兒報告的這件事,更讓他心中一緊。
“什麽時候的事?”
韓林放下手中的筆,微微抬眼看了郭騾兒一眼。
“兩日前,大人吩咐過袁崇煥的動向要即刻稟報,賴麻子派了人來日趕夜趕,盡快送到了樂亭。”
對於袁崇煥,韓林在心中極為忌諱,因此他對情報司吩咐,隻要有袁崇煥的消息,不管他在幹什麽就要立馬向他來通稟。
上次傳迴來的消息還是袁崇煥被剛剛入了京,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聽到以後,韓林還是久久不語。
那個男人,他終於迴來了。
雖然從來沒見過袁崇煥,但對於韓林來說他給自己的壓迫感實在是太足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甚於皇帝崇禎。
在寧錦時,韓林就因為三岔河搗剿,殺了十三個韃子壞了袁崇煥與女真人之間的默契,被袁崇煥申斥了一番,隨後又在寧錦之戰時立了不世之功,論功行賞甚至在袁崇煥的前麵。
雖然當時袁崇煥是被排擠當中,韓林當時也不過一個貼隊官,排在了遼東巡撫的前麵也確實有些聳人聽聞。
對於袁崇煥這個人,韓林根本就摸不透,也看不明白,甚至他都不知道袁崇煥是在心中妒恨自己,還是根本就想不起來他這個無關緊要的小卒。
越是看不清,韓林的壓力就越大。
郭騾兒小心翼翼地邁過地上的紙團,來到韓林對麵的位置坐下。
作為樂亭營的高管,他自然知道韓林最近在為銀子的事發愁,看到韓林臉上陰晴不定,郭騾兒以為韓林是因為這事。
略微猶豫了一番,郭騾兒還是苦笑著對韓林說道:“大人,以後要是保證消息能夠及時傳迴來,怕是要從營中撥款了。”
韓林抬起了頭,皺眉問道:“不是有驛站的勘合麽?”
明初時規定,驛站接待各級官員,都由驛站所在的地方管理,說白了就是驛站要管來往官員的吃喝拉撒睡。
對於地方來說往來官員的數目實在太多,這耗費的銀錢實在是不菲,地方不能隻往外拿錢,不賺錢吧,大家都要撈油水的,於是後來驛站隻要有接待的任務,就會各種巧立名目,攤派到百姓的身上。
你家有錢,那就出點錢接待上官好了,沒錢?沒錢出人也行啊,反正挑夫、纖夫、轎夫這些事也得有人幹。
按照規定,上麵接待過往的官員如果使用驛站,必須是公務,要出示勘合,也就是介紹信,沒有勘合地方有理由不接待,用完了的勘合要及時迴收。
但是既然接待了能從百姓身上撈油水,因此驛站也不再管,到了如今,驛站已經成為了公共汽車站,勘合也不上交了,用完了就收起來,更有甚者將勘合當做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例如現在正在雲遊各地的徐霞客,就是在拿著勘合四處轉悠。地方美滋滋地接待這些人,可以從百姓身上撈油水,而拿著勘合這些人則在沿途的吃住上有了保障,最不濟也有人抬著轎子送上一程。
韓林自然也是有勘合的,這勘合多半都是情報司在用,說白了他也是既得利益者的一員。
而此時郭騾兒說以後要自己花錢了,他自然有些不解。
“六月時皇上下了旨意,說騷擾累民,莫過於驛遞,命兵部:一切仿照舊曆,出入文武都要有勘合或者當用馬牌,其餘的都要禁絕。”
韓林的眉頭皺的更深了。
“這還不止……”
郭騾兒看了看臉色十分不好看的韓林:“據聞監察禦史毛羽健、刑科給事中劉懋等人正在串聯,說要整頓裁剪驛站,屬下這才說以後情報司這邊可能需要單獨撥銀子了。”
裁撤驛站這件事在韓林看來,可能比袁崇煥起複更加嚴重,因為他可太知道遠在銀川的那位驛卒後來幹了什麽了。
袁崇煥起複、裁撤驛站。
崇禎這是在拚命的揮著鏟子挖自家的祖墳,一鏟又一鏟子的,生怕自己挖的不夠快,不夠深。
如此看來,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韓林揉著略微發疼的腦門,長長的歎了口氣,對著郭騾兒問道:“我知道了,就這兩件事吧?”
看了郭騾兒猶豫的神色,韓林破口大罵道:“該他娘的不會還有其他的爛事吧?!”
郭騾兒點了點頭:“在寧遠的李繼元飛報,說最近寧遠兵正在鬧餉,已經有愈演愈烈之勢。”
“欠餉幾個月了?”
“已經有四個月了。”
“怎麽欠了這麽久?接任袁崇煥的遼東巡撫畢自肅,不是戶部尚書畢自嚴的親弟麽?怎麽還會欠他的餉?”
“畢自嚴還沒到京,原戶部尚書郭允厚因閹黨之事被牽連去職,王永光接任不到兩個月遷為吏部尚書,戶部可以說這幾個月都是群龍無首的狀態,也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寧遠的糧餉一直未發,聽說畢自肅接連催餉,但戶部正為閹黨的事互相攻訐,幾乎是停擺的狀況,對於催餉一事無人理會。”
“這些趨炎附勢的狗日的,就該袁崇煥上來治他們!”
閹黨下台後引發的亂動,自去年十二月起一直延宕至今。
崇禎上台以後聯合東林黨人乘勝追擊,每個月都有被攀咬出來的閹黨被降罪,一時之間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別說六部了,閣臣都去了好幾個,如此大的人事變動下,能夠治理好朝政就算怪了。
罵了一陣,韓林對著郭騾兒道:“錦州即失,寧遠就變成了最前麵的重鎮,寧遠有變,關門必將撼動,迴複李繼元叫他緊盯那邊的動向,但有巨變即刻將消息傳迴來。”
郭騾兒低頭應了一聲是,就又聽韓林說道:“騾子,一會你去再將高大哥他們叫過來……”
郭騾兒猝然一驚,抬起頭看向韓林訝然說道:“大人的意思是……”
“寧遠如果巨變,朝野必將為之震動,雖然山海關那邊有兵但要留大部扞衛關門,如今覺華島水師既廢尚在重建,那麽離著最近的水師就是咱們。”
“一旦有事,咱們必然免不了要被調遣。”
“時局板蕩啊……”
崇禎元年七月十六日,韓林的公事房內,桌子上,地上到處都是從本子上扯下團成一團的廢棄紙團。
近來韓林被“信用”這件事搞得有些焦頭爛額,按照何歆所說,至今天賬上的銀錢其實已經隻能支度不到三個月。
如果三個月後再弄不出錢來,到時候不僅僅是外麵的買賣要停擺,連戰兵的銀餉也發不出去,韓林和樂亭營一直以來的努力全部打了水漂,信用破產以後再想建立起來,那可就難了。
然而就在如此焦頭爛額當中,郭騾兒報告的這件事,更讓他心中一緊。
“什麽時候的事?”
韓林放下手中的筆,微微抬眼看了郭騾兒一眼。
“兩日前,大人吩咐過袁崇煥的動向要即刻稟報,賴麻子派了人來日趕夜趕,盡快送到了樂亭。”
對於袁崇煥,韓林在心中極為忌諱,因此他對情報司吩咐,隻要有袁崇煥的消息,不管他在幹什麽就要立馬向他來通稟。
上次傳迴來的消息還是袁崇煥被剛剛入了京,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聽到以後,韓林還是久久不語。
那個男人,他終於迴來了。
雖然從來沒見過袁崇煥,但對於韓林來說他給自己的壓迫感實在是太足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甚於皇帝崇禎。
在寧錦時,韓林就因為三岔河搗剿,殺了十三個韃子壞了袁崇煥與女真人之間的默契,被袁崇煥申斥了一番,隨後又在寧錦之戰時立了不世之功,論功行賞甚至在袁崇煥的前麵。
雖然當時袁崇煥是被排擠當中,韓林當時也不過一個貼隊官,排在了遼東巡撫的前麵也確實有些聳人聽聞。
對於袁崇煥這個人,韓林根本就摸不透,也看不明白,甚至他都不知道袁崇煥是在心中妒恨自己,還是根本就想不起來他這個無關緊要的小卒。
越是看不清,韓林的壓力就越大。
郭騾兒小心翼翼地邁過地上的紙團,來到韓林對麵的位置坐下。
作為樂亭營的高管,他自然知道韓林最近在為銀子的事發愁,看到韓林臉上陰晴不定,郭騾兒以為韓林是因為這事。
略微猶豫了一番,郭騾兒還是苦笑著對韓林說道:“大人,以後要是保證消息能夠及時傳迴來,怕是要從營中撥款了。”
韓林抬起了頭,皺眉問道:“不是有驛站的勘合麽?”
明初時規定,驛站接待各級官員,都由驛站所在的地方管理,說白了就是驛站要管來往官員的吃喝拉撒睡。
對於地方來說往來官員的數目實在太多,這耗費的銀錢實在是不菲,地方不能隻往外拿錢,不賺錢吧,大家都要撈油水的,於是後來驛站隻要有接待的任務,就會各種巧立名目,攤派到百姓的身上。
你家有錢,那就出點錢接待上官好了,沒錢?沒錢出人也行啊,反正挑夫、纖夫、轎夫這些事也得有人幹。
按照規定,上麵接待過往的官員如果使用驛站,必須是公務,要出示勘合,也就是介紹信,沒有勘合地方有理由不接待,用完了的勘合要及時迴收。
但是既然接待了能從百姓身上撈油水,因此驛站也不再管,到了如今,驛站已經成為了公共汽車站,勘合也不上交了,用完了就收起來,更有甚者將勘合當做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例如現在正在雲遊各地的徐霞客,就是在拿著勘合四處轉悠。地方美滋滋地接待這些人,可以從百姓身上撈油水,而拿著勘合這些人則在沿途的吃住上有了保障,最不濟也有人抬著轎子送上一程。
韓林自然也是有勘合的,這勘合多半都是情報司在用,說白了他也是既得利益者的一員。
而此時郭騾兒說以後要自己花錢了,他自然有些不解。
“六月時皇上下了旨意,說騷擾累民,莫過於驛遞,命兵部:一切仿照舊曆,出入文武都要有勘合或者當用馬牌,其餘的都要禁絕。”
韓林的眉頭皺的更深了。
“這還不止……”
郭騾兒看了看臉色十分不好看的韓林:“據聞監察禦史毛羽健、刑科給事中劉懋等人正在串聯,說要整頓裁剪驛站,屬下這才說以後情報司這邊可能需要單獨撥銀子了。”
裁撤驛站這件事在韓林看來,可能比袁崇煥起複更加嚴重,因為他可太知道遠在銀川的那位驛卒後來幹了什麽了。
袁崇煥起複、裁撤驛站。
崇禎這是在拚命的揮著鏟子挖自家的祖墳,一鏟又一鏟子的,生怕自己挖的不夠快,不夠深。
如此看來,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韓林揉著略微發疼的腦門,長長的歎了口氣,對著郭騾兒問道:“我知道了,就這兩件事吧?”
看了郭騾兒猶豫的神色,韓林破口大罵道:“該他娘的不會還有其他的爛事吧?!”
郭騾兒點了點頭:“在寧遠的李繼元飛報,說最近寧遠兵正在鬧餉,已經有愈演愈烈之勢。”
“欠餉幾個月了?”
“已經有四個月了。”
“怎麽欠了這麽久?接任袁崇煥的遼東巡撫畢自肅,不是戶部尚書畢自嚴的親弟麽?怎麽還會欠他的餉?”
“畢自嚴還沒到京,原戶部尚書郭允厚因閹黨之事被牽連去職,王永光接任不到兩個月遷為吏部尚書,戶部可以說這幾個月都是群龍無首的狀態,也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寧遠的糧餉一直未發,聽說畢自肅接連催餉,但戶部正為閹黨的事互相攻訐,幾乎是停擺的狀況,對於催餉一事無人理會。”
“這些趨炎附勢的狗日的,就該袁崇煥上來治他們!”
閹黨下台後引發的亂動,自去年十二月起一直延宕至今。
崇禎上台以後聯合東林黨人乘勝追擊,每個月都有被攀咬出來的閹黨被降罪,一時之間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別說六部了,閣臣都去了好幾個,如此大的人事變動下,能夠治理好朝政就算怪了。
罵了一陣,韓林對著郭騾兒道:“錦州即失,寧遠就變成了最前麵的重鎮,寧遠有變,關門必將撼動,迴複李繼元叫他緊盯那邊的動向,但有巨變即刻將消息傳迴來。”
郭騾兒低頭應了一聲是,就又聽韓林說道:“騾子,一會你去再將高大哥他們叫過來……”
郭騾兒猝然一驚,抬起頭看向韓林訝然說道:“大人的意思是……”
“寧遠如果巨變,朝野必將為之震動,雖然山海關那邊有兵但要留大部扞衛關門,如今覺華島水師既廢尚在重建,那麽離著最近的水師就是咱們。”
“一旦有事,咱們必然免不了要被調遣。”
“時局板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