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七月二十六日,寧遠河口,十餘艘戰船緩緩靠岸。
兩岸農田裏許多百姓互相招唿著,紛紛從繁忙的農事當中抬起頭來,用手搭著涼棚觀望重重的帆影,心中略有疑惑,自三年前正月覺華島水師被滅,寧遠周邊已經許久沒有看到如此多的戰船靠岸了,一時間猜測紛紛。
船頭緩緩破開浪花,看到行進得如此緩慢,樂亭陸營千總高勇手扶著船幫,一邊拍著,一邊對著身旁測算距離及水深的水營副把總董鶴大罵道:“徐如華個龜孫還吹噓你們水營是海上的蛟龍,依我看,你們就是淺灘上的王八,我說董老雞,你們不能叫你的人快點?!這般慢慢悠悠的,幾時才能靠岸?”
“你當這是你們陸上跑馬?鞭子一抽噌地一下就竄出去了?這裏可是河口,水流最急的地方,且不說跑不快,要是跑的快了吃水不足,觸了地,那可真就是王八翻蓋子咯!”
由鶴變雞的董鶴被他說得有些惱,沒好氣地對著高勇說道。
聽到兩個人的對話,剛剛從船艙裏走出來的楊善對著董鶴說道:“再不快點,咱們的大人可就要完犢子啦!”
說著他又迴頭衝兩個人努了努嘴:“剛才俺過去看了一眼,好家夥,那苦膽都快吐出來了。”
董鶴無奈地攤了攤手:“真急不得,你們說咱大人連九千歲敢得罪,在皇帝老子麵前也敢說話,咋偏偏就害怕這水呢?聽說他是寧波人,那又是河又是海的,怪不得跑北邊來了。”
高勇和楊善也接連搖頭。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董和見水線已經不足,於是連忙叫人落了錨,又放下小船,開始往北岸運兵。
韓林是第一批登上岸的,此時臉上煞白幾乎沒有血色,李柱和兩個親衛前後攙扶著他,等終於“腳踏實地”以後,韓林再次忍不住,又開始蹲在地上吐了起來。
李柱一邊輕拍著韓林的後背,一邊對著韓林道:“大人,船上往下下人怎麽也要半個時辰左右,你且在這裏歇息一陣,我去尋一輛馬車來,上了馬車就好了。”
韓林向後擺了擺手,示意李柱別拍了,又接過一個親衛遞過來的水囊漱了漱口:“沒事兒,老毛病了。隻要離船歇一陣就好。前麵有個驛所,馬車就不要了,你拿著文書去裏麵調幾匹馬過來。”
李柱應了一聲,對著兩個親衛吩咐照顧好大人以後,就開始往驛所的方向走。
高勇披著甲、按著刀領著第一部把總楊善,第一部第一司司總陶國振折返迴到了韓林的身邊,開口道:“大人,方才向人問過了,咱們現在在寧遠東河與西河的交匯口,再往西約莫四裏就到寧遠城下了,不過有百姓說,今日裏寧遠城四門緊閉,不許出入,我看裏麵應該生事了。”
“緊趕慢趕,還是沒趕上趟。”
韓林歎了口氣,看著遠處不斷從小船上走下列隊的戰兵,對著自己身旁的令官道:“等全員都下了船,休息一刻鍾,隨後將甲都披上,兵刃都帶好,到迎恩門外兩裏紮駐。”
高勇又向西側踮著腳觀望,四裏地開外,寧遠城青灰色的磚牆隱隱可見,看了一陣,高勇嘴裏開始罵罵咧咧:“狗日的王督師臨下台還給咱們弄這麽一出兒,也不知道怎麽想的,自己坐鎮山海關,有兵馬不調,非要調咱們這四百裏開外的樂亭營來。”
果如韓林所料,七月二十三日,已經確定下台但還未與新任薊遼督師袁崇煥做交接的王之臣,與永平兵備副使梁延棟的調令聯袂而至,令調樂亭水陸二營至寧遠協護遼東巡撫衙門,以防不測。
接到調令以後,韓林即刻出發,但由於逆水行舟,終過了兩日才趕到了這裏,然而此時看來,還是晚了一步。
聽到高勇的抱怨,韓林搖了搖頭:“袁崇煥未到山海關與之交接領了官印,就不能履任,寧遠一但生變,那山海關也必然跟著震動,王之臣就這幾天的事了,他怎麽也要保證山海關不失,但對於畢自肅的求援他又不能不應,因此才調了咱們前來。至於寧遠軍嘩,也隻是與遼東巡撫畢自肅有關,與他無關。”
“那與咱們有關是怎地?!”
楊善也跟著附和著罵:“他倒是躲在山海關裏當烏龜,把咱們派過來當肉包子打狗。寧遠十三營合計三萬餘人,咱們就這一部加親衛一旗,還不到五百人,人家一人一口唾沫就把咱們給淹死了。”
薊遼總督和兵備副使調令韓林自然不能不聽,但他也有護衛樂亭之責,因此隻用水營的舟船將楊善的第一部給運了過來,張孝兒的第二部則在戍守樂亭。
“按照李繼元的說法,寧遠城中的兵馬其實不足兩萬。”
跟著一同前來的郭騾兒開口道。
“天啟六年時王之臣就上書揭發,說關上兵不足三萬,寧遠兵不足兩萬,其餘前屯、中右屯估計也就萬餘,趙率當時駐紮錦州那三萬人還是東拚西湊的。”
“半數空餉?!”
高勇瞪大了眼睛失聲道,一副不敢置信的樣子。
韓林點了點頭,苦笑道:“要不王在晉說‘領糧則有其名,臨陣則無其人,將官之富厚充囊,軍士之貧窮銷骨’呢。”
楊善咬著牙道:“好一群狗官,怪不得寧遠兵要嘩變,不僅吃著空餉,還要將另外那一半也要吞了!好幾百萬兩的銀子啊……他們拿銀子就著飯吃了麽?!”
“遼事已經成了一門生意,隻要過了手的,誰不從中撈一把?!”
“大人,現在看來城中果然出事了,就算是一萬人馬,咱們這五百人也彈壓不住,要不,咱們在這裏等著,等其他援兵到了?”
“既然咱們到了,就得先確認了城中的情形再說,如果畢自肅和朱梅兩個人已經死了,那不關咱們的事。如果兩個人還活著,那咱們就得設法營救,不然到時候咱們可就要背鍋了,即將上任的那位正好找到借口衝咱們下刀。”
想了想,韓林對著郭騾兒問道:“騾子,可能聯絡到李繼元?”
“寧遠城四門緊閉,禁絕出入要聯係到城中的李繼元恐怕不行,不過這麽大的事,李繼元肯定得派人留在外麵,且等等就是。”
韓林點了點頭,又看了看天時:“叫第一部各司原地休息,一刻鍾後開始披甲,午時以前要趕到迎恩門。”
兩岸農田裏許多百姓互相招唿著,紛紛從繁忙的農事當中抬起頭來,用手搭著涼棚觀望重重的帆影,心中略有疑惑,自三年前正月覺華島水師被滅,寧遠周邊已經許久沒有看到如此多的戰船靠岸了,一時間猜測紛紛。
船頭緩緩破開浪花,看到行進得如此緩慢,樂亭陸營千總高勇手扶著船幫,一邊拍著,一邊對著身旁測算距離及水深的水營副把總董鶴大罵道:“徐如華個龜孫還吹噓你們水營是海上的蛟龍,依我看,你們就是淺灘上的王八,我說董老雞,你們不能叫你的人快點?!這般慢慢悠悠的,幾時才能靠岸?”
“你當這是你們陸上跑馬?鞭子一抽噌地一下就竄出去了?這裏可是河口,水流最急的地方,且不說跑不快,要是跑的快了吃水不足,觸了地,那可真就是王八翻蓋子咯!”
由鶴變雞的董鶴被他說得有些惱,沒好氣地對著高勇說道。
聽到兩個人的對話,剛剛從船艙裏走出來的楊善對著董鶴說道:“再不快點,咱們的大人可就要完犢子啦!”
說著他又迴頭衝兩個人努了努嘴:“剛才俺過去看了一眼,好家夥,那苦膽都快吐出來了。”
董鶴無奈地攤了攤手:“真急不得,你們說咱大人連九千歲敢得罪,在皇帝老子麵前也敢說話,咋偏偏就害怕這水呢?聽說他是寧波人,那又是河又是海的,怪不得跑北邊來了。”
高勇和楊善也接連搖頭。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董和見水線已經不足,於是連忙叫人落了錨,又放下小船,開始往北岸運兵。
韓林是第一批登上岸的,此時臉上煞白幾乎沒有血色,李柱和兩個親衛前後攙扶著他,等終於“腳踏實地”以後,韓林再次忍不住,又開始蹲在地上吐了起來。
李柱一邊輕拍著韓林的後背,一邊對著韓林道:“大人,船上往下下人怎麽也要半個時辰左右,你且在這裏歇息一陣,我去尋一輛馬車來,上了馬車就好了。”
韓林向後擺了擺手,示意李柱別拍了,又接過一個親衛遞過來的水囊漱了漱口:“沒事兒,老毛病了。隻要離船歇一陣就好。前麵有個驛所,馬車就不要了,你拿著文書去裏麵調幾匹馬過來。”
李柱應了一聲,對著兩個親衛吩咐照顧好大人以後,就開始往驛所的方向走。
高勇披著甲、按著刀領著第一部把總楊善,第一部第一司司總陶國振折返迴到了韓林的身邊,開口道:“大人,方才向人問過了,咱們現在在寧遠東河與西河的交匯口,再往西約莫四裏就到寧遠城下了,不過有百姓說,今日裏寧遠城四門緊閉,不許出入,我看裏麵應該生事了。”
“緊趕慢趕,還是沒趕上趟。”
韓林歎了口氣,看著遠處不斷從小船上走下列隊的戰兵,對著自己身旁的令官道:“等全員都下了船,休息一刻鍾,隨後將甲都披上,兵刃都帶好,到迎恩門外兩裏紮駐。”
高勇又向西側踮著腳觀望,四裏地開外,寧遠城青灰色的磚牆隱隱可見,看了一陣,高勇嘴裏開始罵罵咧咧:“狗日的王督師臨下台還給咱們弄這麽一出兒,也不知道怎麽想的,自己坐鎮山海關,有兵馬不調,非要調咱們這四百裏開外的樂亭營來。”
果如韓林所料,七月二十三日,已經確定下台但還未與新任薊遼督師袁崇煥做交接的王之臣,與永平兵備副使梁延棟的調令聯袂而至,令調樂亭水陸二營至寧遠協護遼東巡撫衙門,以防不測。
接到調令以後,韓林即刻出發,但由於逆水行舟,終過了兩日才趕到了這裏,然而此時看來,還是晚了一步。
聽到高勇的抱怨,韓林搖了搖頭:“袁崇煥未到山海關與之交接領了官印,就不能履任,寧遠一但生變,那山海關也必然跟著震動,王之臣就這幾天的事了,他怎麽也要保證山海關不失,但對於畢自肅的求援他又不能不應,因此才調了咱們前來。至於寧遠軍嘩,也隻是與遼東巡撫畢自肅有關,與他無關。”
“那與咱們有關是怎地?!”
楊善也跟著附和著罵:“他倒是躲在山海關裏當烏龜,把咱們派過來當肉包子打狗。寧遠十三營合計三萬餘人,咱們就這一部加親衛一旗,還不到五百人,人家一人一口唾沫就把咱們給淹死了。”
薊遼總督和兵備副使調令韓林自然不能不聽,但他也有護衛樂亭之責,因此隻用水營的舟船將楊善的第一部給運了過來,張孝兒的第二部則在戍守樂亭。
“按照李繼元的說法,寧遠城中的兵馬其實不足兩萬。”
跟著一同前來的郭騾兒開口道。
“天啟六年時王之臣就上書揭發,說關上兵不足三萬,寧遠兵不足兩萬,其餘前屯、中右屯估計也就萬餘,趙率當時駐紮錦州那三萬人還是東拚西湊的。”
“半數空餉?!”
高勇瞪大了眼睛失聲道,一副不敢置信的樣子。
韓林點了點頭,苦笑道:“要不王在晉說‘領糧則有其名,臨陣則無其人,將官之富厚充囊,軍士之貧窮銷骨’呢。”
楊善咬著牙道:“好一群狗官,怪不得寧遠兵要嘩變,不僅吃著空餉,還要將另外那一半也要吞了!好幾百萬兩的銀子啊……他們拿銀子就著飯吃了麽?!”
“遼事已經成了一門生意,隻要過了手的,誰不從中撈一把?!”
“大人,現在看來城中果然出事了,就算是一萬人馬,咱們這五百人也彈壓不住,要不,咱們在這裏等著,等其他援兵到了?”
“既然咱們到了,就得先確認了城中的情形再說,如果畢自肅和朱梅兩個人已經死了,那不關咱們的事。如果兩個人還活著,那咱們就得設法營救,不然到時候咱們可就要背鍋了,即將上任的那位正好找到借口衝咱們下刀。”
想了想,韓林對著郭騾兒問道:“騾子,可能聯絡到李繼元?”
“寧遠城四門緊閉,禁絕出入要聯係到城中的李繼元恐怕不行,不過這麽大的事,李繼元肯定得派人留在外麵,且等等就是。”
韓林點了點頭,又看了看天時:“叫第一部各司原地休息,一刻鍾後開始披甲,午時以前要趕到迎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