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長山
大長山島東部碼頭,帆影重重,許多東江鎮兵在碼頭上列著隊,每個人的手都按在了刀把上,神情看起來蔚為嚴肅。
成群的民夫和腳夫,在東江鎮兵的凝視下,或用肩扛,或推著車從船上搬運貨,鼓鼓囊塞的袋子裏麵,看樣子都是稻子、麥子一類的糧食,除此之外還有打成塊兒的草料。
更遠的海麵上,船影排成隊,列成行正在徐徐向東行進。
看樣子,是往皮島的方向去了。
東江鎮的糧草輸運一般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天津港、另一個則是登州。
而聽船員們唿喝著指揮民夫卸貨的口音,這批糧草應該是來源於天津。
“一年過去了,怎地才來了這麽點船,比以前少了一半都不止!”
被人反剪著雙手、拘押著往前走的潘野,聽到前麵尚可位對著身旁的毛永詩不住地抱怨。
幾個民夫推著推車走過,毛永詩帶隊停了下來,目光凝視著推車的背影,冷笑了一聲:“不然你以為大帥去登州做什麽?”
“他遼鎮是鎮,我東江鎮不是鎮怎地?憑啥俺們就是後娘養的?”
尚可位越說越氣,嘴裏也愈發大膽了起來。
“聽說那袁大人又迴來了,巡撫都不夠他吃的,還弄了個都師的職位。這每年幾百萬糧餉下去,他弄了個啥?可曾複了一寸土地?主動去殺了多少韃子?”
“咱東江鎮這麽難,每年還要去遼地殺韃,可他袁大人養的都是甚少爺兵來,縮在城裏不敢出門,韃子來了就放幾炮,人家搶夠了迴去,就上書稱大捷,也忒沒臉沒皮了一些。”
潘野有些驚詫地看著尚可位的背影,他沒想到這半大小子竟然敢口出狂言,大肆對袁崇煥進行評判,要知道在遼東那地界,別說評判了,就是提到這位大人都會膽顫兒三分。
而且看樣子他身旁的毛永詩以及其他東江鎮兵也不以為忤,甚至隱隱有些許讚同之意。
東江鎮對遼鎮的敵意這麽大?
再看東江鎮兵的裝束和兵刃潘野明白了個大概,與遼鎮相比,東江鎮兵的甲胄十分破舊,漿洗的已經發了白,隻能隱隱看到些許斑駁的色彩。
能夠立在這裏的,至少說明是東江鎮不錯的兵了,可他們都如此,更勿提那些更底層的卒伍了。
其實也不能怪東江鎮的怨氣這麽大,拿天啟二年到天啟七年東江鎮合計收到的糧餉為例,六年時間,東江鎮合計收餉銀一百零五萬兩,米豆九十三萬五千石。
要知道,這可是整整六年的時間,而且,這個數不僅還有水分,此外還要自費運費,登運腳費為每石一錢七分,津運腳費為每石四錢二分。
而遼餉,以最少的天啟二年計,也要二百九十一萬兩有奇,去年的遼餉更是多達五百四十五萬兩。
可以說東江鎮的餉銀還不夠遼東的一個零頭。
之所以給這麽少,是因為朝廷認為東江鎮在冒額,因為毛文龍則強調自己有“數十萬之眾。”
數十萬肯定沒有那麽多,但這麽多年以來從遼東歸附過來的百姓十數萬之多肯定是有的。
但朝廷隻發兩萬八千人的糧餉,剩下的這十數萬人不是兵,自然不能領餉。
可這些人也是要吃飯的,東江鎮孤懸海外,所倚憑的都是海島,海島才能有多少種地的地方?如何養活的起這麽多的人口?
更何況,丁卯之役以後,東江鎮的陸基鐵山失陷,來自於李朝的支援糧餉也斷了。
因此為了養活這麽多人,就出現了很奇怪的一幕,東江鎮和女真人一邊打,一邊又通過李朝做著走私的生意。
言官們自然不幹,因此時不時就參毛文龍一本。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角度的問題。
朝廷的想法是,我發的軍餉是“軍”餉,底下的老百姓自然不歸我管,你衝我要沒道理。
而毛文龍的想法則是,我開鎮在敵後經營,孤懸海外,這麽點地根本養活不了這麽多的丁口,多給我一點怎麽了?不給我錢還不讓我做買賣賺錢養活人,這不是欺負老實人,把我往死裏逼嗎?
從各自的角度來看,雙方其實都沒有過錯。
而壞就壞在,有遼餉這個對比。
你打的是韃子,還有著陸路支援,我打的也是韃子,我沒有陸路支援。
但我拿的隻是你的零頭。
憑啥?
但東江鎮目前還不知道的是,其實如今遼東的寧遠也正在鬧餉。
大小長山島附近遍布十來個島嶼,景色宜人,如果不是被繩索捆縛著,潘野甚至認為這是一個十足的好地方,劉五跟在潘野的身後。
由於之前罵了人,他被東江鎮兵下黑手下的最狠,右邊眼睛被打的封了喉,可能打他的人中有強迫症,因此為了讓他看起來對稱一些,又將他左腮幫子打的腫了起來。
就這,劉老五仍舊不服。
他對著前麵的毛永詩喊道:“毛永詩,你別以為我們不知道你認識俺們,莫說之前俺二哥、三哥帶俺來的時候就見過你,後來俺和四哥一起來的時候,哪次你不在?該對的暗號你也對過了,該給你透露的也給你透露了。揍你們也揍,氣兒你們也出了,你就說吧,啥時候放了俺們,叫俺們去見毛帥?!”
“我可跟你說啊,毛永詩,這次俺們來背負的是要事,可耽擱不得。”
毛永詩停了下來,饒有興致地看了看不服氣的劉五嘴裏道:“見過我?那可真對不住了,上幾天出海被浪打的摔了一跤,撞了腦袋,不太記事兒,你等我好好想想。”
“我……嗚嗚……”
劉五剛要說話,那邊尚可位就將自己的裹腳布塞在了他的嘴裏。
跟隨一起出過海的裹腳布就是不一樣,不僅臭味兒地道,還帶著大海的氣息,劉五隻覺一陣海風撲麵,差點沒被熏暈過去。
“讓你們死了五個弟兄,出點兒氣是應該的,可莫要鬧得太過分。”
跟在劉五後麵的劉四說了話,尚可位見還有人不服氣,又把另一隻腳的裹腳布扯了下來,卻被毛永詩一把攔住。
毛永詩知道劉四是這三個人當中的主事人,因此對劉四還算客氣:“等我先通報了陳副將以後再說。”
大長山島東部碼頭,帆影重重,許多東江鎮兵在碼頭上列著隊,每個人的手都按在了刀把上,神情看起來蔚為嚴肅。
成群的民夫和腳夫,在東江鎮兵的凝視下,或用肩扛,或推著車從船上搬運貨,鼓鼓囊塞的袋子裏麵,看樣子都是稻子、麥子一類的糧食,除此之外還有打成塊兒的草料。
更遠的海麵上,船影排成隊,列成行正在徐徐向東行進。
看樣子,是往皮島的方向去了。
東江鎮的糧草輸運一般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天津港、另一個則是登州。
而聽船員們唿喝著指揮民夫卸貨的口音,這批糧草應該是來源於天津。
“一年過去了,怎地才來了這麽點船,比以前少了一半都不止!”
被人反剪著雙手、拘押著往前走的潘野,聽到前麵尚可位對著身旁的毛永詩不住地抱怨。
幾個民夫推著推車走過,毛永詩帶隊停了下來,目光凝視著推車的背影,冷笑了一聲:“不然你以為大帥去登州做什麽?”
“他遼鎮是鎮,我東江鎮不是鎮怎地?憑啥俺們就是後娘養的?”
尚可位越說越氣,嘴裏也愈發大膽了起來。
“聽說那袁大人又迴來了,巡撫都不夠他吃的,還弄了個都師的職位。這每年幾百萬糧餉下去,他弄了個啥?可曾複了一寸土地?主動去殺了多少韃子?”
“咱東江鎮這麽難,每年還要去遼地殺韃,可他袁大人養的都是甚少爺兵來,縮在城裏不敢出門,韃子來了就放幾炮,人家搶夠了迴去,就上書稱大捷,也忒沒臉沒皮了一些。”
潘野有些驚詫地看著尚可位的背影,他沒想到這半大小子竟然敢口出狂言,大肆對袁崇煥進行評判,要知道在遼東那地界,別說評判了,就是提到這位大人都會膽顫兒三分。
而且看樣子他身旁的毛永詩以及其他東江鎮兵也不以為忤,甚至隱隱有些許讚同之意。
東江鎮對遼鎮的敵意這麽大?
再看東江鎮兵的裝束和兵刃潘野明白了個大概,與遼鎮相比,東江鎮兵的甲胄十分破舊,漿洗的已經發了白,隻能隱隱看到些許斑駁的色彩。
能夠立在這裏的,至少說明是東江鎮不錯的兵了,可他們都如此,更勿提那些更底層的卒伍了。
其實也不能怪東江鎮的怨氣這麽大,拿天啟二年到天啟七年東江鎮合計收到的糧餉為例,六年時間,東江鎮合計收餉銀一百零五萬兩,米豆九十三萬五千石。
要知道,這可是整整六年的時間,而且,這個數不僅還有水分,此外還要自費運費,登運腳費為每石一錢七分,津運腳費為每石四錢二分。
而遼餉,以最少的天啟二年計,也要二百九十一萬兩有奇,去年的遼餉更是多達五百四十五萬兩。
可以說東江鎮的餉銀還不夠遼東的一個零頭。
之所以給這麽少,是因為朝廷認為東江鎮在冒額,因為毛文龍則強調自己有“數十萬之眾。”
數十萬肯定沒有那麽多,但這麽多年以來從遼東歸附過來的百姓十數萬之多肯定是有的。
但朝廷隻發兩萬八千人的糧餉,剩下的這十數萬人不是兵,自然不能領餉。
可這些人也是要吃飯的,東江鎮孤懸海外,所倚憑的都是海島,海島才能有多少種地的地方?如何養活的起這麽多的人口?
更何況,丁卯之役以後,東江鎮的陸基鐵山失陷,來自於李朝的支援糧餉也斷了。
因此為了養活這麽多人,就出現了很奇怪的一幕,東江鎮和女真人一邊打,一邊又通過李朝做著走私的生意。
言官們自然不幹,因此時不時就參毛文龍一本。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角度的問題。
朝廷的想法是,我發的軍餉是“軍”餉,底下的老百姓自然不歸我管,你衝我要沒道理。
而毛文龍的想法則是,我開鎮在敵後經營,孤懸海外,這麽點地根本養活不了這麽多的丁口,多給我一點怎麽了?不給我錢還不讓我做買賣賺錢養活人,這不是欺負老實人,把我往死裏逼嗎?
從各自的角度來看,雙方其實都沒有過錯。
而壞就壞在,有遼餉這個對比。
你打的是韃子,還有著陸路支援,我打的也是韃子,我沒有陸路支援。
但我拿的隻是你的零頭。
憑啥?
但東江鎮目前還不知道的是,其實如今遼東的寧遠也正在鬧餉。
大小長山島附近遍布十來個島嶼,景色宜人,如果不是被繩索捆縛著,潘野甚至認為這是一個十足的好地方,劉五跟在潘野的身後。
由於之前罵了人,他被東江鎮兵下黑手下的最狠,右邊眼睛被打的封了喉,可能打他的人中有強迫症,因此為了讓他看起來對稱一些,又將他左腮幫子打的腫了起來。
就這,劉老五仍舊不服。
他對著前麵的毛永詩喊道:“毛永詩,你別以為我們不知道你認識俺們,莫說之前俺二哥、三哥帶俺來的時候就見過你,後來俺和四哥一起來的時候,哪次你不在?該對的暗號你也對過了,該給你透露的也給你透露了。揍你們也揍,氣兒你們也出了,你就說吧,啥時候放了俺們,叫俺們去見毛帥?!”
“我可跟你說啊,毛永詩,這次俺們來背負的是要事,可耽擱不得。”
毛永詩停了下來,饒有興致地看了看不服氣的劉五嘴裏道:“見過我?那可真對不住了,上幾天出海被浪打的摔了一跤,撞了腦袋,不太記事兒,你等我好好想想。”
“我……嗚嗚……”
劉五剛要說話,那邊尚可位就將自己的裹腳布塞在了他的嘴裏。
跟隨一起出過海的裹腳布就是不一樣,不僅臭味兒地道,還帶著大海的氣息,劉五隻覺一陣海風撲麵,差點沒被熏暈過去。
“讓你們死了五個弟兄,出點兒氣是應該的,可莫要鬧得太過分。”
跟在劉五後麵的劉四說了話,尚可位見還有人不服氣,又把另一隻腳的裹腳布扯了下來,卻被毛永詩一把攔住。
毛永詩知道劉四是這三個人當中的主事人,因此對劉四還算客氣:“等我先通報了陳副將以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