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工房
炮這件事可能需要圖徐緩進,但鳥銃這件事則是韓林想點的第一個科技點。
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在於這個水力捶鍛上。
大明兵仗局和軍器司所造的鳥銃、火銃、快槍等單兵火器的品質實在是一言難盡,弓弩這類不僅吃身體素質,而且還需要常年累月的練習才能將弓弩用好。
但火器不同,短則半年、快則兩個月,就能夠訓練出合格的鳥銃手,但問題是訓練是要喂彈丸的,就今年以來,由於訓練時火器炸膛炸死炸傷者就已經足有十來個人,讓樂亭營的營兵對於火器也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感。
為此韓林不得不兩次向兵部請求兵備,但兵部也隻允了一次,而且給的量也不過是半數。
因此韓林決定自造鳥銃,在經過朝廷的批準以後,各衛所是允許私造的,韓林身兼屬於營伍製,但同時又加銜衛所製,因此樂亭營也可以。
不過《明會典》另有一項規定:“成造軍器不如法者,各笞五十。”也就是說不允許私自改造,雖然這是小罪,但韓林肯定會對其進行改造,最主要怕的就是技術泄密。
兵仗局和軍器司背靠朝廷,可以調動大量的工匠為其所用,可韓林讓呂蒙子、郭騾兒等人搜羅了兩年的時間,通過各種利誘才聚集了不到百十來號工匠,而精通製銃的就更少了,隻有五個人。
讓這五個人手工去造,那要猴年馬月才能滿足一次他這千五百人的補遺?
此時最好的材料是閩鐵和蘇鋼,但距離都太遠了,即便以舟船運輸,也要消耗不少的成本。此時最好造銃炮地一個在佛山,一個在澳門,那就更遠了,買來一些參考還行,要做補充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而此時的樂亭其實就是後世的唐山所屬,這可是鋼鐵產量以一市占世界第三的存在,來到這裏韓林自然不能墮了它的威名。
因此韓林將目光投到了風力和水力上。
一斤精鐵需十斤粗鐵鍛出,反正有了齒輪組的存在,那不如就以水力來鍛鐵,千錘百煉亦能成鋼,那這掄大錘去雜質這種粗加工的事,自然用水力是最為合適的。
要說水力捶鍛就能大批量如同流水線一般生產板甲、銃筒那純屬是扯淡,不過用在材料加工以及比如卷筒這種事上還是能夠勝任的。
後麵那些精細的活計仍需要交給人力來完成。
但在韓林看來這已經夠了,水力捶鍛可以晝夜不停,隻需要很少的人工就能夠生產原材料和粗加工,這就大大的減少了人力的成本。
而對於後麵鑽孔這件事,韓林將目光投向了風力,水力由於持續平穩,而且能夠通過築堤設閘的方式來調整水流大小,更適合捶鍛。
風力不穩,力道大些。但擴孔和刮鏜這件事本來就是一個持續的圓周運動,無需考慮平穩與否,現在的工匠也大部分使用的是弓車床自上而下的擴孔方式,一來是銃筒本身難以穩固,二來這種方式也難以進行太久。而風力擴孔和刮銃膛則恰好彌補了這一點。
當然,擴孔和刮鏜也是粗加工,細加工仍需人力。
但這種產能上的提升,已經是大大的進步了。
韓林將想法和盤托出以後,王徵和茅元儀立馬評估其可行性,隻略作了一番討論,就覺得這事十分可行。
茅元儀搖著頭看向身旁的蔡鼎感歎道:“可挹老同我說守備乃是天縱奇才,如今看來所言不虛。”
韓林嗬嗬一笑,謙虛道:“幾位可莫捧我,這可都是最簡單的道理,就拿這水力錘來說,其實不過是個水碓的變種,過往舂米是因為其力道太小,如今力道大了,可不就是能拿來鍛鐵了?往後如果不需要那麽多精鐵了,再不濟它也能去夯磚。”
“道理是這麽個道理。”
王徵也捋著胡子讚道:“東西擺在那裏,但能夠將其演化確是需要天賦,不然也不會恍然大悟,醍醐灌頂了。”
身旁的蔡鼎同樣點頭含笑附和。
幾個人的誇讚讓韓林為之臉紅,這哪裏是他想出來的,根本就是後世的知識和見識造就的。
但這也是他要的效果,王徵的齒輪組技術如果讓他去搗鼓,估計也搗鼓不出來;而如果不是茅元儀的講解,韓林也不知道原來製造銃管有這麽多工藝和流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而韓林的獨特優勢就是見識和知識,因此他也不需要事事精通,隻要把握大的方向不走彎路即可。
想到這裏,韓林對著三人說道:“既然人力這件事解決了大半,那接下來王老這邊先以建造水車和風車為重,想想辦法將成本降下來,現在建築一個要花費幾千兩銀子,咱們的‘女財神’每次見到都恨不得生撕了我。”
一直在旁邊沒怎麽說過話的蔡鼎笑著道:“這也不能怪何主事,如今處處都需要銀子,何主事能夠保證各司都能照常運轉,在老夫看來實在是女中諸葛了。”
聽到蔡鼎誇何歆,對其覬覦不已的茅元儀趕忙接道:“要不我怎麽說何主事乃奇女子呢,浪跡叢中十數年,這樣的女子實在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接著茅元儀轉頭向韓林道:“這樣的女子,守備大人為何不為之心動?”
韓林心中何歆這偽裝也忒好了一些,他可是知道何歆究竟是個什麽性格,這要弄到宅邸裏去,誰聽誰的?
因此連忙擺手:“不敢動!你覺得她是奇女子不錯,但我覺得她是個母老虎,”
“非是本人自誇,無論相貌學識本人也算上乘,以守備看,迎娶何主事有幾分機會?”
韓林聳了聳肩:“這我可管不著,你自己看著來,茅先生莫忘了,與你相爭的可還有個高千總呢”
聽到韓林提起情敵,茅元儀冷哼一聲:“倒要與他比個高下!”
“方才說到哪兒了?哦,王老去建風車。”
韓林趕忙把話題重新拉了迴來:“茅先生就用水車和風車,先將這千五百人的火器給造出來替換朝廷下發的,咱們這工房也算是立起來了。”
想了想韓林又道:“工房先設民器和軍器兩司,但工造一事還需集思廣益,這樣,蔡先生,你幫我擬一個告示。”
“無論是關於民生器具的點子,還是軍中器具的點子,也無論是誰,隻要衙署評定後有用,就給與重賞!”
炮這件事可能需要圖徐緩進,但鳥銃這件事則是韓林想點的第一個科技點。
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在於這個水力捶鍛上。
大明兵仗局和軍器司所造的鳥銃、火銃、快槍等單兵火器的品質實在是一言難盡,弓弩這類不僅吃身體素質,而且還需要常年累月的練習才能將弓弩用好。
但火器不同,短則半年、快則兩個月,就能夠訓練出合格的鳥銃手,但問題是訓練是要喂彈丸的,就今年以來,由於訓練時火器炸膛炸死炸傷者就已經足有十來個人,讓樂亭營的營兵對於火器也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感。
為此韓林不得不兩次向兵部請求兵備,但兵部也隻允了一次,而且給的量也不過是半數。
因此韓林決定自造鳥銃,在經過朝廷的批準以後,各衛所是允許私造的,韓林身兼屬於營伍製,但同時又加銜衛所製,因此樂亭營也可以。
不過《明會典》另有一項規定:“成造軍器不如法者,各笞五十。”也就是說不允許私自改造,雖然這是小罪,但韓林肯定會對其進行改造,最主要怕的就是技術泄密。
兵仗局和軍器司背靠朝廷,可以調動大量的工匠為其所用,可韓林讓呂蒙子、郭騾兒等人搜羅了兩年的時間,通過各種利誘才聚集了不到百十來號工匠,而精通製銃的就更少了,隻有五個人。
讓這五個人手工去造,那要猴年馬月才能滿足一次他這千五百人的補遺?
此時最好的材料是閩鐵和蘇鋼,但距離都太遠了,即便以舟船運輸,也要消耗不少的成本。此時最好造銃炮地一個在佛山,一個在澳門,那就更遠了,買來一些參考還行,要做補充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而此時的樂亭其實就是後世的唐山所屬,這可是鋼鐵產量以一市占世界第三的存在,來到這裏韓林自然不能墮了它的威名。
因此韓林將目光投到了風力和水力上。
一斤精鐵需十斤粗鐵鍛出,反正有了齒輪組的存在,那不如就以水力來鍛鐵,千錘百煉亦能成鋼,那這掄大錘去雜質這種粗加工的事,自然用水力是最為合適的。
要說水力捶鍛就能大批量如同流水線一般生產板甲、銃筒那純屬是扯淡,不過用在材料加工以及比如卷筒這種事上還是能夠勝任的。
後麵那些精細的活計仍需要交給人力來完成。
但在韓林看來這已經夠了,水力捶鍛可以晝夜不停,隻需要很少的人工就能夠生產原材料和粗加工,這就大大的減少了人力的成本。
而對於後麵鑽孔這件事,韓林將目光投向了風力,水力由於持續平穩,而且能夠通過築堤設閘的方式來調整水流大小,更適合捶鍛。
風力不穩,力道大些。但擴孔和刮鏜這件事本來就是一個持續的圓周運動,無需考慮平穩與否,現在的工匠也大部分使用的是弓車床自上而下的擴孔方式,一來是銃筒本身難以穩固,二來這種方式也難以進行太久。而風力擴孔和刮銃膛則恰好彌補了這一點。
當然,擴孔和刮鏜也是粗加工,細加工仍需人力。
但這種產能上的提升,已經是大大的進步了。
韓林將想法和盤托出以後,王徵和茅元儀立馬評估其可行性,隻略作了一番討論,就覺得這事十分可行。
茅元儀搖著頭看向身旁的蔡鼎感歎道:“可挹老同我說守備乃是天縱奇才,如今看來所言不虛。”
韓林嗬嗬一笑,謙虛道:“幾位可莫捧我,這可都是最簡單的道理,就拿這水力錘來說,其實不過是個水碓的變種,過往舂米是因為其力道太小,如今力道大了,可不就是能拿來鍛鐵了?往後如果不需要那麽多精鐵了,再不濟它也能去夯磚。”
“道理是這麽個道理。”
王徵也捋著胡子讚道:“東西擺在那裏,但能夠將其演化確是需要天賦,不然也不會恍然大悟,醍醐灌頂了。”
身旁的蔡鼎同樣點頭含笑附和。
幾個人的誇讚讓韓林為之臉紅,這哪裏是他想出來的,根本就是後世的知識和見識造就的。
但這也是他要的效果,王徵的齒輪組技術如果讓他去搗鼓,估計也搗鼓不出來;而如果不是茅元儀的講解,韓林也不知道原來製造銃管有這麽多工藝和流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而韓林的獨特優勢就是見識和知識,因此他也不需要事事精通,隻要把握大的方向不走彎路即可。
想到這裏,韓林對著三人說道:“既然人力這件事解決了大半,那接下來王老這邊先以建造水車和風車為重,想想辦法將成本降下來,現在建築一個要花費幾千兩銀子,咱們的‘女財神’每次見到都恨不得生撕了我。”
一直在旁邊沒怎麽說過話的蔡鼎笑著道:“這也不能怪何主事,如今處處都需要銀子,何主事能夠保證各司都能照常運轉,在老夫看來實在是女中諸葛了。”
聽到蔡鼎誇何歆,對其覬覦不已的茅元儀趕忙接道:“要不我怎麽說何主事乃奇女子呢,浪跡叢中十數年,這樣的女子實在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接著茅元儀轉頭向韓林道:“這樣的女子,守備大人為何不為之心動?”
韓林心中何歆這偽裝也忒好了一些,他可是知道何歆究竟是個什麽性格,這要弄到宅邸裏去,誰聽誰的?
因此連忙擺手:“不敢動!你覺得她是奇女子不錯,但我覺得她是個母老虎,”
“非是本人自誇,無論相貌學識本人也算上乘,以守備看,迎娶何主事有幾分機會?”
韓林聳了聳肩:“這我可管不著,你自己看著來,茅先生莫忘了,與你相爭的可還有個高千總呢”
聽到韓林提起情敵,茅元儀冷哼一聲:“倒要與他比個高下!”
“方才說到哪兒了?哦,王老去建風車。”
韓林趕忙把話題重新拉了迴來:“茅先生就用水車和風車,先將這千五百人的火器給造出來替換朝廷下發的,咱們這工房也算是立起來了。”
想了想韓林又道:“工房先設民器和軍器兩司,但工造一事還需集思廣益,這樣,蔡先生,你幫我擬一個告示。”
“無論是關於民生器具的點子,還是軍中器具的點子,也無論是誰,隻要衙署評定後有用,就給與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