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當黎明前的繁星仍舊璀璨的時候,張角就已經穿戴整齊出發了,他手持節杖,徒步向著祭壇的方向走去。
星光照耀下,張角在距離那祭壇一裏的地方駐足了。
道路的兩旁突然點亮了無數火把,映照出兩旁正跪伏著的無數百姓。一道輕輕的吟唱聲音響起,百姓之中慢慢出現六個戴著猙獰麵具穿著奇異服裝的人,象征著六合的妖魔。他們身形圍繞張角轉動,一邊吟唱著一邊轉著圈舞蹈。
張角麵容肅穆,舉起節杖,不理會圍繞著自己的六個妖魔,目光直視著祭壇,腳步堅定地向前走去。
此時兩旁跪伏著的百姓也起身了,齊齊轉頭拜向祭壇。一聲嘹亮的號角聲響起,人中又湧出十位手持矛戈和盾牌的武士,象征著十天幹。他們個個威武強壯,戴著顏色不一的麵具,跟隨在張角的身後揮舞著武器和盾牌舞蹈吟唱起來,正是幹戚之舞。
張角即將走到祭壇腳下的時候,十二個角落同時燃起巨大的火堆,明亮的火光映照出點燃火堆的十二個少女。她們也一樣穿著不同顏色的服裝,戴著十二種動物的麵具。象征著十二個地支或生肖。
此時星光已然暗淡了,號角聲戛然而止,黑暗的天地隻剩下十二個火堆和無數火把靜靜燃燒著。六個妖魔邁著奇異的腳步退散進了兩旁的黑暗中。
祭壇前方張角再次止步,放下了高舉著的節杖。十名武士也停止了舞蹈,分走向祭壇中央的十個平台。
兩旁的人群送上了一頭黃牛,一頭山羊和一頭黑豬。三種動物皆戴著紅花,張角從那些百姓手裏接過牽引它們的紅繩,將它們係在祭壇右側一間小茅屋門口的柱子上。按照流程,張角這三天要親自喂養它們,並每日給它們刷洗身體。
張角將三頭動物係好後,又迴到了祭壇正前方,挺拔著身體,邁著莊重而緩慢的步伐一步步登上了祭壇。
登頂之後,張角對著祭壇頂上的供桌和大鼎跪伏而下,取出一塊祝板宣讀,而後將祝板點燃,將它燒毀在了大鼎前方的一個火盆中,以此秉明社稷大神,祭祀儀式的正式開始。
張角自將那祝板丟進火盆後就一直保持著跪伏的姿勢,等待著那祝板燃燒殆盡。
當那火盆中火苗消逝的刹那,天邊的第一縷陽光終於照耀在了祭壇之上。與此同時,四周響起一聲雄壯渾厚的鼓聲,而後隨著連綿的鼓聲越來越急促,張角起身麵對東方。
隨著最後一聲鼓響慢慢消失在耳邊,太陽也終於完全躍出了地平線,出現在眾人眼前。至此,祭前的準備就結束了。
張角鬆了一口氣,而後轉身看向西方,這三天內,他都要生活在祭壇西側那個小茅屋了。
隨著天色的大亮,他發現祭壇的西方正停放著數十輛形形色色的馬車,就在茅屋後麵百丈處,看樣子是巨鹿各縣的大族。
四周跪伏的百姓逐漸散去,隻留下十個武士仍坐在祭壇中央的平台上。祭壇底下十二個少女也還立在十二個火堆旁邊不曾離去。
“祭司大人,看這兒!”
走到祭壇底部的時候,一個火堆旁戴著兔子麵具的少女掀開了麵具,衝著張角俏皮一笑。
“郭姑娘?你怎麽也來了。”張角很是詫異,走到了郭潔旁邊。
“祭社稷又不是祭司大人一個人的事兒,我現在可是十二地支中的卯神呢!”郭潔似乎很是興奮,對自己扮演的角色相當滿意。
“所以你們這三天都得在這呆著?”張角有些好奇,因為郡守給他的那卷《祭法》上隻提到了祭司的職責。
“不用呀,我每天隻需要在這守三個時辰就行了,每個地支都有四個名額,都是去年就分配好了的。總共有四十八個人。《祭法》上說,參與祭祀的家族過後都可以分到三牲的肉呢,那可是社稷之神賜的肉,能得大運呢!”自昨晚參與了贖出胡玉兒的計劃並實施成功後,郭潔一直很興奮,人都變的活潑了很多。
“那上麵那些人呢?”張角指著祭壇中間那十個天幹武士問。
“他們也有人換,隻不過那個位置都是皇族或王族出人,每個天幹很像也是分四個人輪流換。”郭潔知無不言。
“就我沒人換,還得養三天的牛羊豬。”張角發了個小牢騷,對著郭潔笑了笑。
“張大哥說笑了,多少人想當祭司還當不上呢。”郭潔掩麵輕笑,心裏很開心,難得見這木頭開一次玩笑。
“我得迴去喂豬了。”張角看著郭潔的笑靨,心裏一暖,指著小茅屋說道。
“去吧,祭司大人。”郭潔噗嗤一笑,微微欠身,假裝很嚴肅的行了一禮。
到茅屋時,郡守派的騎士已在門口等候多時了。一見著張角就遞上了幾塊祝板和一張絹布。
“祭司大人,這些是我郡各大族獻給神明的祭詞。”騎士單膝跪地。態度很是恭敬。
“放到屋裏吧,不是第三天才燒麽,你也進屋休息會兒吧。”張角扶起騎手,帶頭轉身進屋了。
騎手來時便聽同僚說過,今年的祭司大人在巨鹿美名遠揚,為人很是善良。看著平易近人的張角心想果然如此,當下也沒有那麽緊張了,跟著張角進了茅屋。
“在下名叫陳鋒,這三天就是跟隨祭司大人身側隨行伺候的,您有什麽要求,盡管吩咐就是。”騎士自報家門。
“沒什麽事兒,你也不用這麽拘謹,隨意點便好。”張角對著陳鋒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禮。
“嘿嘿,祭司大人真隨和。聽說第三天我郡各大族都會來觀禮,到時候郡守大人和那些王族要親自下地播種呢,小的還沒見過郡守大人下地呢。”陳鋒不再拘謹了,一屁股也坐在席子上,開始八卦起來。軍伍的漢子果然實誠。
“可是種子不都已經種下了麽?”張角滿肚子疑問。
“祭壇東邊有畝地還沒種,就是專門留給郡主他們種的。得讓百姓看見,為郡民做表率。”騎士很實誠。
“……”張角無言,起身喂牛羊去了。
兩天時間過得很快,張角感覺自己快被醃入味了,因為小茅屋整日燃燒著一種調配的香料,聞起來清香無比,而且每日還要泡在滿是香料的大桶裏洗澡,洗澡的時候衣服就放在香爐上。
不過那香似有一種神奇的功效,能讓人靜心安神,張角感覺自己的修為又進了一步。
第三天的淩晨並不晴朗,壓抑的烏雲遮擋著星光,祭壇下隻有十二團火堆熊熊燃燒著。
時辰一到,張角從小茅屋走出,一手牽著三牲,一手持節杖,朝著祭壇的方向走去。
祭壇四周早已站滿了密密麻麻的百姓,郡守和一些大族族主站在人群前方。所有人皆注視張角,目光隨著張角的走動而移動。
張角將手中牽引三牲的繩子遞給祭壇前方的三個魁梧的持刀大漢。而後一步一步踏上祭壇。那三頭牲畜像是感受到了某種恐懼一般,跪伏在了祭壇前方。
隨著張角登頂的腳步落下,雄壯的鼓聲再次響起。張角將一口炁提到喉嚨,轉身麵對眾人。
“祭社稷!”張角高舉著節杖,聲音伴隨著鼓聲而出,如同一聲驚雷。所有人皆齊齊跪拜。
三個大漢揮刀斬落三頭牲畜的頭顱,血液瞬間染紅了大地。三人將刀放下,撿起牲畜頭顱。
而後三人手捧著三牲的頭顱拾階而上,一團團殷紅的血灑落階梯,如同神明的腳印。
張角將三牲的頭顱接過擺在供桌上,而後跪伏而下,從懷中取出陳鋒給他的祝板和絹布。
張角誦讀的聲音不斷從祭壇上傳向四野,內容大都是誇神明仁慈,請保佑風調雨順雲雲。
張角將那些祝板投入火盆,手指輕點,火盆中的木板瞬間燃燒,火苗躥動,直欲衝天。
“咦?我的炁…”張角詫異,他發現體內的炁好像跟這火產生了共鳴,絲絲沸騰起來,而後這方天地之炁像是受到了某種牽引穿過火苗湧入九節杖,而後傳到他的身體內。
“築基了。”張角喃喃自語。
火勢很快將祝板燃燒殆盡,火苗熄滅後,東方天際一道霹靂劃天而過,不一會兒便響徹一聲驚雷,烏雲顯得更加陰沉了。
祭祀的儀式繁瑣而冗長,在張角給眾家族分完三牲的肉之後終於結束了。
郡守接過祭司遞給他的絹布,站在祭壇上對著百姓宣讀新的稅令,大概意思是我郡今年將被神明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為了感謝神明的恩賜,稅率要上漲一些。多收上來的稅是為了秋祭時厚報神明。
祭祀的效果是明顯的,至少在百姓看來的確如此,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下,天空降下了淅瀝瀝的春雨,滋潤著這片幹旱已久的大地。
郡守大人在一眾百姓的圍觀中下了地,帶著他的一眾屬官冒著雨在一片田裏播種。
可郡守卻並沒有等來他想要的結果,才播種了一會兒,就隻剩下那些安排在百姓裏的,準備帶頭歌頌自己的人,可其他的百姓都走完了。不多時祭司和那些大族們也走完了。
郡守原以為,自己冒雨播種的故事會很好的帶動百姓的生產積極性,至少會帶動自己在冀州刺史大人那的印象。
可他似乎不太明白一件事情——下雨天不適合播種粟米,也沒有百姓在下雨天播種粟米。
</p>
當黎明前的繁星仍舊璀璨的時候,張角就已經穿戴整齊出發了,他手持節杖,徒步向著祭壇的方向走去。
星光照耀下,張角在距離那祭壇一裏的地方駐足了。
道路的兩旁突然點亮了無數火把,映照出兩旁正跪伏著的無數百姓。一道輕輕的吟唱聲音響起,百姓之中慢慢出現六個戴著猙獰麵具穿著奇異服裝的人,象征著六合的妖魔。他們身形圍繞張角轉動,一邊吟唱著一邊轉著圈舞蹈。
張角麵容肅穆,舉起節杖,不理會圍繞著自己的六個妖魔,目光直視著祭壇,腳步堅定地向前走去。
此時兩旁跪伏著的百姓也起身了,齊齊轉頭拜向祭壇。一聲嘹亮的號角聲響起,人中又湧出十位手持矛戈和盾牌的武士,象征著十天幹。他們個個威武強壯,戴著顏色不一的麵具,跟隨在張角的身後揮舞著武器和盾牌舞蹈吟唱起來,正是幹戚之舞。
張角即將走到祭壇腳下的時候,十二個角落同時燃起巨大的火堆,明亮的火光映照出點燃火堆的十二個少女。她們也一樣穿著不同顏色的服裝,戴著十二種動物的麵具。象征著十二個地支或生肖。
此時星光已然暗淡了,號角聲戛然而止,黑暗的天地隻剩下十二個火堆和無數火把靜靜燃燒著。六個妖魔邁著奇異的腳步退散進了兩旁的黑暗中。
祭壇前方張角再次止步,放下了高舉著的節杖。十名武士也停止了舞蹈,分走向祭壇中央的十個平台。
兩旁的人群送上了一頭黃牛,一頭山羊和一頭黑豬。三種動物皆戴著紅花,張角從那些百姓手裏接過牽引它們的紅繩,將它們係在祭壇右側一間小茅屋門口的柱子上。按照流程,張角這三天要親自喂養它們,並每日給它們刷洗身體。
張角將三頭動物係好後,又迴到了祭壇正前方,挺拔著身體,邁著莊重而緩慢的步伐一步步登上了祭壇。
登頂之後,張角對著祭壇頂上的供桌和大鼎跪伏而下,取出一塊祝板宣讀,而後將祝板點燃,將它燒毀在了大鼎前方的一個火盆中,以此秉明社稷大神,祭祀儀式的正式開始。
張角自將那祝板丟進火盆後就一直保持著跪伏的姿勢,等待著那祝板燃燒殆盡。
當那火盆中火苗消逝的刹那,天邊的第一縷陽光終於照耀在了祭壇之上。與此同時,四周響起一聲雄壯渾厚的鼓聲,而後隨著連綿的鼓聲越來越急促,張角起身麵對東方。
隨著最後一聲鼓響慢慢消失在耳邊,太陽也終於完全躍出了地平線,出現在眾人眼前。至此,祭前的準備就結束了。
張角鬆了一口氣,而後轉身看向西方,這三天內,他都要生活在祭壇西側那個小茅屋了。
隨著天色的大亮,他發現祭壇的西方正停放著數十輛形形色色的馬車,就在茅屋後麵百丈處,看樣子是巨鹿各縣的大族。
四周跪伏的百姓逐漸散去,隻留下十個武士仍坐在祭壇中央的平台上。祭壇底下十二個少女也還立在十二個火堆旁邊不曾離去。
“祭司大人,看這兒!”
走到祭壇底部的時候,一個火堆旁戴著兔子麵具的少女掀開了麵具,衝著張角俏皮一笑。
“郭姑娘?你怎麽也來了。”張角很是詫異,走到了郭潔旁邊。
“祭社稷又不是祭司大人一個人的事兒,我現在可是十二地支中的卯神呢!”郭潔似乎很是興奮,對自己扮演的角色相當滿意。
“所以你們這三天都得在這呆著?”張角有些好奇,因為郡守給他的那卷《祭法》上隻提到了祭司的職責。
“不用呀,我每天隻需要在這守三個時辰就行了,每個地支都有四個名額,都是去年就分配好了的。總共有四十八個人。《祭法》上說,參與祭祀的家族過後都可以分到三牲的肉呢,那可是社稷之神賜的肉,能得大運呢!”自昨晚參與了贖出胡玉兒的計劃並實施成功後,郭潔一直很興奮,人都變的活潑了很多。
“那上麵那些人呢?”張角指著祭壇中間那十個天幹武士問。
“他們也有人換,隻不過那個位置都是皇族或王族出人,每個天幹很像也是分四個人輪流換。”郭潔知無不言。
“就我沒人換,還得養三天的牛羊豬。”張角發了個小牢騷,對著郭潔笑了笑。
“張大哥說笑了,多少人想當祭司還當不上呢。”郭潔掩麵輕笑,心裏很開心,難得見這木頭開一次玩笑。
“我得迴去喂豬了。”張角看著郭潔的笑靨,心裏一暖,指著小茅屋說道。
“去吧,祭司大人。”郭潔噗嗤一笑,微微欠身,假裝很嚴肅的行了一禮。
到茅屋時,郡守派的騎士已在門口等候多時了。一見著張角就遞上了幾塊祝板和一張絹布。
“祭司大人,這些是我郡各大族獻給神明的祭詞。”騎士單膝跪地。態度很是恭敬。
“放到屋裏吧,不是第三天才燒麽,你也進屋休息會兒吧。”張角扶起騎手,帶頭轉身進屋了。
騎手來時便聽同僚說過,今年的祭司大人在巨鹿美名遠揚,為人很是善良。看著平易近人的張角心想果然如此,當下也沒有那麽緊張了,跟著張角進了茅屋。
“在下名叫陳鋒,這三天就是跟隨祭司大人身側隨行伺候的,您有什麽要求,盡管吩咐就是。”騎士自報家門。
“沒什麽事兒,你也不用這麽拘謹,隨意點便好。”張角對著陳鋒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禮。
“嘿嘿,祭司大人真隨和。聽說第三天我郡各大族都會來觀禮,到時候郡守大人和那些王族要親自下地播種呢,小的還沒見過郡守大人下地呢。”陳鋒不再拘謹了,一屁股也坐在席子上,開始八卦起來。軍伍的漢子果然實誠。
“可是種子不都已經種下了麽?”張角滿肚子疑問。
“祭壇東邊有畝地還沒種,就是專門留給郡主他們種的。得讓百姓看見,為郡民做表率。”騎士很實誠。
“……”張角無言,起身喂牛羊去了。
兩天時間過得很快,張角感覺自己快被醃入味了,因為小茅屋整日燃燒著一種調配的香料,聞起來清香無比,而且每日還要泡在滿是香料的大桶裏洗澡,洗澡的時候衣服就放在香爐上。
不過那香似有一種神奇的功效,能讓人靜心安神,張角感覺自己的修為又進了一步。
第三天的淩晨並不晴朗,壓抑的烏雲遮擋著星光,祭壇下隻有十二團火堆熊熊燃燒著。
時辰一到,張角從小茅屋走出,一手牽著三牲,一手持節杖,朝著祭壇的方向走去。
祭壇四周早已站滿了密密麻麻的百姓,郡守和一些大族族主站在人群前方。所有人皆注視張角,目光隨著張角的走動而移動。
張角將手中牽引三牲的繩子遞給祭壇前方的三個魁梧的持刀大漢。而後一步一步踏上祭壇。那三頭牲畜像是感受到了某種恐懼一般,跪伏在了祭壇前方。
隨著張角登頂的腳步落下,雄壯的鼓聲再次響起。張角將一口炁提到喉嚨,轉身麵對眾人。
“祭社稷!”張角高舉著節杖,聲音伴隨著鼓聲而出,如同一聲驚雷。所有人皆齊齊跪拜。
三個大漢揮刀斬落三頭牲畜的頭顱,血液瞬間染紅了大地。三人將刀放下,撿起牲畜頭顱。
而後三人手捧著三牲的頭顱拾階而上,一團團殷紅的血灑落階梯,如同神明的腳印。
張角將三牲的頭顱接過擺在供桌上,而後跪伏而下,從懷中取出陳鋒給他的祝板和絹布。
張角誦讀的聲音不斷從祭壇上傳向四野,內容大都是誇神明仁慈,請保佑風調雨順雲雲。
張角將那些祝板投入火盆,手指輕點,火盆中的木板瞬間燃燒,火苗躥動,直欲衝天。
“咦?我的炁…”張角詫異,他發現體內的炁好像跟這火產生了共鳴,絲絲沸騰起來,而後這方天地之炁像是受到了某種牽引穿過火苗湧入九節杖,而後傳到他的身體內。
“築基了。”張角喃喃自語。
火勢很快將祝板燃燒殆盡,火苗熄滅後,東方天際一道霹靂劃天而過,不一會兒便響徹一聲驚雷,烏雲顯得更加陰沉了。
祭祀的儀式繁瑣而冗長,在張角給眾家族分完三牲的肉之後終於結束了。
郡守接過祭司遞給他的絹布,站在祭壇上對著百姓宣讀新的稅令,大概意思是我郡今年將被神明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為了感謝神明的恩賜,稅率要上漲一些。多收上來的稅是為了秋祭時厚報神明。
祭祀的效果是明顯的,至少在百姓看來的確如此,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下,天空降下了淅瀝瀝的春雨,滋潤著這片幹旱已久的大地。
郡守大人在一眾百姓的圍觀中下了地,帶著他的一眾屬官冒著雨在一片田裏播種。
可郡守卻並沒有等來他想要的結果,才播種了一會兒,就隻剩下那些安排在百姓裏的,準備帶頭歌頌自己的人,可其他的百姓都走完了。不多時祭司和那些大族們也走完了。
郡守原以為,自己冒雨播種的故事會很好的帶動百姓的生產積極性,至少會帶動自己在冀州刺史大人那的印象。
可他似乎不太明白一件事情——下雨天不適合播種粟米,也沒有百姓在下雨天播種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