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雙方的猜疑
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03章雙方的猜疑
常瑜是第一次出海這麽遠,也是第一次到南越來。
明明才二月的天氣,南越的太陽卻已經毒辣起來,就像江寧五月的太陽一樣。
五艘船停靠在港口。
還好常瑜是江南人,熟悉水性,從小在大江大河邊長大,不暈船。
他仔細觀察港口。
“那些長條形船是什麽船?”
“那是鳥船。”朱益迴答道,“是建安郡一帶造的海船。”
“那些肥大的船呢?”常瑜指著遠處的地方問道。
“那就是紅夷人的船。”朱益眼睛一亮,“看見旗幟上那奇怪的符號了嗎?那是紅夷人的商社標識。”
“奇怪的標識。”
“紅夷人的傳統跟我們全然不同,聽說他們信奉……”
朱益說話間,港口的岸邊突然出現了許多人,列隊而來,一看就是南越國的官兵。
“是南越國的官兵。”朱益道。
“許延山!”常瑜低聲道。
“末將在!”
“火炮都準備好了嗎?”
“都準備好了。”
“聽命行事。”
“是!”
不多時,一個長得胖胖的男子走過來,在岸邊行禮道:“在下是南越國禮部尚書勾耶,奉吾王之命,前來恭迎天朝上國的使者。”
“紅夷人在何處?”朱益問道。
“紅夷人就在那邊。”勾耶指著遠處的大船道。
“讓他們過來,上我們的船談判。”
“上使遠行,舟車勞頓,吾王已經備好薄酒,請上使先入宮歇息,吾王已經招唿紅夷人前來。”
“不必了,讓紅夷人到我們船上來談判就可以。”
勾耶道:“紅夷人言語晦澀難懂,我們有專門的翻譯。”
“我自己找了翻譯。”朱益道,“不勞煩你們了。”
朱益在海上生意做得這麽大,此時要和紅夷人做大買賣,他自然都提前準備好了。
“上使既然來了,為何不願意下船呢?”
“太麻煩,我們交完貨,收完錢就走了。”
勾耶心頭頓時急了,但表麵依然禮貌,他抱了抱拳說道:“我迴去稟報大王,讓大王安排紅夷人過來。”
“有勞了!”
勾耶走之後,朱益咂了咂嘴道:“鎮遠侯,這些南越人有古怪。”
“怎麽說?”
“南越王要的是抽成,朝廷也答應了,他非要多此一舉,不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他們想要打嗎?”
“依下官看,他們是想吞了我們這批貨。”
“當真?”
“絕不會有假!”
“你為何如此肯定?”
“我的貨曾經被人吞過。”朱益苦著臉道,“他們的意思是,錢不想給,但貨他們又要拿到。”
“好好好,每艘船五十門火炮,都準備好了,下去打也不是不行。”
勾耶很快迴去複命,夫餘聽完後震驚又疑惑:“夏人不願意上岸?”
“是的。”
“難道夏人知道本王要做什麽?”
夫餘看向鹿疆,鹿疆說道:“未必肯定,但我們之前有過節,夏人不會這麽快就完全信任我們。”
“那現在怎麽辦?”
“大王,我們與夏人合作,隻會有好處,沒有必要貪這一次的貨物。”鹿疆趁機說道,“以後源源不斷地貨物,大夏地大物博,紅夷人又有錢,我們是中間商,我們賺取我們該賺取的那一份就夠了。”
“夏人狡詐!他們分明就是想自己做這條商線,把我們逼得沒有活路!”夫餘冷聲道,“你不要被他們騙了!現在他們送上門來,我們還客氣,不就是傻嗎?”
“可是……”
“你不必說了!”夫餘打斷了鹿疆的話。
勾耶說道:“大王,臣有一計。”
“哦,你速速說來聽聽。”
“夏人船都來了,他們不下來,怎麽交貨呢?”
“對啊!”夫餘頓時跳了起來,“繼續說!”
“既然他們對我們有防備之心,我們就說服他們,讓他們把貨先搬運下來,放在渡口。趁著他們搬貨的時候,我們暗中調令我們的戰船出海,迂迴對夏人的船展開合圍。又派人在岸上進攻,徹底斷絕夏人的後路!夏人必然恐慌,士氣低落,不堪一擊!”
“有道理!”夫餘臉上頓時綻放出皺巴巴的花兒一樣的笑容,“有道理啊!就這麽辦!立刻派人去,讓夏人卸貨。”
“夏人不看到紅夷人,不跟紅夷人談,恐怕不會卸貨。”
“那就讓紅夷人去談,談完讓他們卸貨。”
“紅夷人談完,雙方成交,我們再破壞,會不會不好?”鹿疆說道。
“沒什麽不好的,寡人又不打紅夷人的主意!寡人的意思是,夏人的那批貨我要了,紅夷人的錢我也要了。”
“那貨物是不給紅夷人了嗎?”
“白癡!聽不懂嗎,我要夏人的貨,沒說不給紅夷人貨!貨從夏人那裏拿過來,是我們的了,我們再給紅夷人!我們價格重新談!”
“紅夷人會答應嗎?”
“紅夷人現在滿世界找絲綢、陶瓷和茶葉,現在貨就擺在他們麵前,他們不要嗎?”
說完,夫餘看著勾耶說道:“你速速去安排。”
“是!”
大約半個時辰的時間,勾耶又帶著人到了渡口。
這個過程中,常瑜穿著一件薄薄的內衫,躺在甲板的躺椅上,戴著帽子,喝著椰子汁。
“好喝!真他媽的好喝!這比在建安郡喝得口感更好!”
“這些椰子如果運到姑蘇,可以賺很多錢。”朱益說道,“可惜椰子保存時間太短了。”
“這簡單,去采集一些大的冰塊,放在船上,可以存放很久很久。”
“不會化嗎?”朱益道。
“放在鐵箱子裏不就可以了嗎?”
“那得多大?”
“建安郡少了鐵?”
朱益愣了一下,連忙笑道:“鎮遠侯說得是,但從哪裏找那麽多冰塊呢?”
“江南肯定沒有,隻能去北方,魏國、遼國或者晉國。”
“去遼國最好,下官聽說朝廷本身就在往遼東運輸絲綢,與遼國做買賣,如果冬天能順道從遼國運迴許多冰塊,用到南海的商線上,既能夠壓住船艙,抵禦海上的暴風雨,還能夠保存一些海鮮食材或者椰子。”
常瑜是第一次出海這麽遠,也是第一次到南越來。
明明才二月的天氣,南越的太陽卻已經毒辣起來,就像江寧五月的太陽一樣。
五艘船停靠在港口。
還好常瑜是江南人,熟悉水性,從小在大江大河邊長大,不暈船。
他仔細觀察港口。
“那些長條形船是什麽船?”
“那是鳥船。”朱益迴答道,“是建安郡一帶造的海船。”
“那些肥大的船呢?”常瑜指著遠處的地方問道。
“那就是紅夷人的船。”朱益眼睛一亮,“看見旗幟上那奇怪的符號了嗎?那是紅夷人的商社標識。”
“奇怪的標識。”
“紅夷人的傳統跟我們全然不同,聽說他們信奉……”
朱益說話間,港口的岸邊突然出現了許多人,列隊而來,一看就是南越國的官兵。
“是南越國的官兵。”朱益道。
“許延山!”常瑜低聲道。
“末將在!”
“火炮都準備好了嗎?”
“都準備好了。”
“聽命行事。”
“是!”
不多時,一個長得胖胖的男子走過來,在岸邊行禮道:“在下是南越國禮部尚書勾耶,奉吾王之命,前來恭迎天朝上國的使者。”
“紅夷人在何處?”朱益問道。
“紅夷人就在那邊。”勾耶指著遠處的大船道。
“讓他們過來,上我們的船談判。”
“上使遠行,舟車勞頓,吾王已經備好薄酒,請上使先入宮歇息,吾王已經招唿紅夷人前來。”
“不必了,讓紅夷人到我們船上來談判就可以。”
勾耶道:“紅夷人言語晦澀難懂,我們有專門的翻譯。”
“我自己找了翻譯。”朱益道,“不勞煩你們了。”
朱益在海上生意做得這麽大,此時要和紅夷人做大買賣,他自然都提前準備好了。
“上使既然來了,為何不願意下船呢?”
“太麻煩,我們交完貨,收完錢就走了。”
勾耶心頭頓時急了,但表麵依然禮貌,他抱了抱拳說道:“我迴去稟報大王,讓大王安排紅夷人過來。”
“有勞了!”
勾耶走之後,朱益咂了咂嘴道:“鎮遠侯,這些南越人有古怪。”
“怎麽說?”
“南越王要的是抽成,朝廷也答應了,他非要多此一舉,不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他們想要打嗎?”
“依下官看,他們是想吞了我們這批貨。”
“當真?”
“絕不會有假!”
“你為何如此肯定?”
“我的貨曾經被人吞過。”朱益苦著臉道,“他們的意思是,錢不想給,但貨他們又要拿到。”
“好好好,每艘船五十門火炮,都準備好了,下去打也不是不行。”
勾耶很快迴去複命,夫餘聽完後震驚又疑惑:“夏人不願意上岸?”
“是的。”
“難道夏人知道本王要做什麽?”
夫餘看向鹿疆,鹿疆說道:“未必肯定,但我們之前有過節,夏人不會這麽快就完全信任我們。”
“那現在怎麽辦?”
“大王,我們與夏人合作,隻會有好處,沒有必要貪這一次的貨物。”鹿疆趁機說道,“以後源源不斷地貨物,大夏地大物博,紅夷人又有錢,我們是中間商,我們賺取我們該賺取的那一份就夠了。”
“夏人狡詐!他們分明就是想自己做這條商線,把我們逼得沒有活路!”夫餘冷聲道,“你不要被他們騙了!現在他們送上門來,我們還客氣,不就是傻嗎?”
“可是……”
“你不必說了!”夫餘打斷了鹿疆的話。
勾耶說道:“大王,臣有一計。”
“哦,你速速說來聽聽。”
“夏人船都來了,他們不下來,怎麽交貨呢?”
“對啊!”夫餘頓時跳了起來,“繼續說!”
“既然他們對我們有防備之心,我們就說服他們,讓他們把貨先搬運下來,放在渡口。趁著他們搬貨的時候,我們暗中調令我們的戰船出海,迂迴對夏人的船展開合圍。又派人在岸上進攻,徹底斷絕夏人的後路!夏人必然恐慌,士氣低落,不堪一擊!”
“有道理!”夫餘臉上頓時綻放出皺巴巴的花兒一樣的笑容,“有道理啊!就這麽辦!立刻派人去,讓夏人卸貨。”
“夏人不看到紅夷人,不跟紅夷人談,恐怕不會卸貨。”
“那就讓紅夷人去談,談完讓他們卸貨。”
“紅夷人談完,雙方成交,我們再破壞,會不會不好?”鹿疆說道。
“沒什麽不好的,寡人又不打紅夷人的主意!寡人的意思是,夏人的那批貨我要了,紅夷人的錢我也要了。”
“那貨物是不給紅夷人了嗎?”
“白癡!聽不懂嗎,我要夏人的貨,沒說不給紅夷人貨!貨從夏人那裏拿過來,是我們的了,我們再給紅夷人!我們價格重新談!”
“紅夷人會答應嗎?”
“紅夷人現在滿世界找絲綢、陶瓷和茶葉,現在貨就擺在他們麵前,他們不要嗎?”
說完,夫餘看著勾耶說道:“你速速去安排。”
“是!”
大約半個時辰的時間,勾耶又帶著人到了渡口。
這個過程中,常瑜穿著一件薄薄的內衫,躺在甲板的躺椅上,戴著帽子,喝著椰子汁。
“好喝!真他媽的好喝!這比在建安郡喝得口感更好!”
“這些椰子如果運到姑蘇,可以賺很多錢。”朱益說道,“可惜椰子保存時間太短了。”
“這簡單,去采集一些大的冰塊,放在船上,可以存放很久很久。”
“不會化嗎?”朱益道。
“放在鐵箱子裏不就可以了嗎?”
“那得多大?”
“建安郡少了鐵?”
朱益愣了一下,連忙笑道:“鎮遠侯說得是,但從哪裏找那麽多冰塊呢?”
“江南肯定沒有,隻能去北方,魏國、遼國或者晉國。”
“去遼國最好,下官聽說朝廷本身就在往遼東運輸絲綢,與遼國做買賣,如果冬天能順道從遼國運迴許多冰塊,用到南海的商線上,既能夠壓住船艙,抵禦海上的暴風雨,還能夠保存一些海鮮食材或者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