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命不該絕的楊家
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 作者:滇草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刻剛剛起床的李隆基,還在用著早膳,便看到一名小太監急急忙忙的跑了進來,在高力士的耳邊說了些什麽?
當高力士聽到對方匯報完畢後,立馬臉色巨變。
當對方退下以後,高力士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跪在了李隆基麵前。
“啟稟聖上,陛下十六子李璘昨天夜裏投河自盡了。”說完後便整個人跪伏在地上,等待著李隆基的雷霆之怒
而李隆基在聽完高麗時匯報後,正準備夾菜的手停頓在了空中。
甚至此刻陪著李隆基用餐的秦國夫人,以及其他的宮女太監們,聽到高力士的匯報後也立馬跪了下去。
雖然十六皇子剛剛被廢除了皇子之位,可畢竟再怎麽說他也是李隆基的兒子。
不管皇家如何的無情,但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對方現突然死了那肯定要有一個說法。
“確定了嗎?”
“剛剛宗人府和長安府尹聯結來報,已經確認了就是陛下十六子李璘。
就在今天早,他的屍體在龍首渠被一洗衣的婦女發現
後來,長安城的捕快到達後發現不對就立馬進行了上報,隨後長安府尹立刻聯係了宗人府。
接到消息後,宗人府也趕了過去,經過最終確認,就是陛下的十六子李璘。”
聽到高力士的確認,雖然李隆基此刻什麽也沒有說,但從不停顫抖的手就能看出,他的內心並不平靜。
雖然說作為一名合格的帝王,無情是最基本的操作,但是再怎麽說死去的人也是自己的兒子。
尤其是對於李隆基這個年齡的人來說,該有的都有了,該享受的也享受過了,現在最大的期望便是自己的兒女能夠成才。
“力士,你去安排一下,既然小十六因為鄭國渠而死,那就將他厚葬在他封地旁邊的鄭國渠邊上吧!
同時封他為鄭國渠渠伯,就讓他好好的替朕看著鄭國渠,也讓那些心存二心之人看看,朕修繕鄭國渠的決心。”
聽著李隆基略帶顫抖的話語,高力士連忙點頭答應。
“老奴這就去辦!”
正當高力士準備離開的時候便聽到,李隆基再一次叫住了他。
“命令大理寺的人抓緊查處小十六府邸上以及封地上違法亂紀之人,既然他們的主子都不在了,那便讓他們下去陪他吧!”
聽著李隆基不含一絲感情的話,高力士也不由得感到一陣惡寒。
也許當一個手握至高權力,在憤怒之時說出殺氣騰騰的話,雖然也能讓人十分的懼怕。
但是當對方以平靜的語氣說出,那就表明已經沒有了迴轉的餘地,這樣的人相比以前者更是讓人無比的膽寒。
雖然自從開唐以來已經沒有了殉葬的說法,可是這一次因為李璘的事情,絕對會讓無數人為之陪葬。
隨後,高力士領命而去。
而朝堂上下聽聞十六皇子之事的最終結局後,一時間眾人也人心惶惶。
不少曾與十六皇子有牽連者,更是坐立不安,畢竟連三天一次的朝會李隆基都沒有召開。
之前也出現過李隆基長時間不召開朝會的情況,但這一次明顯是不同以往。
兩大宰相之一的韋見素,因為一些特殊的事情求見李隆基,結果都吃了閉門羹。
見此情形,其他人都盡量將手上的事情能壓後的都壓後,能做主的絕不打擾李隆基,免得自己遭到一頓訓斥。
大理寺卿在接到皇宮內傳出的旨意後迅速行動,派出大量的人手查抄了十六皇子府邸及封地。
不少以前十六皇子手下犯的事情都被一一查了出來,而那些早已腳底抹油之人,也沒有逃脫追捕,也被各地紛紛緝拿歸案。
看著大理寺卿呈上來的各種罪證,李隆基大為震怒,直接紅筆一勾,送這些人去陪自己的兒子李璘。
而楊家這邊,楊淩按照老祖吩咐前去答複李雄,表示願意嚐試合作,先派部分族人前往西域開拓商業。
李雄聽聞後滿意地點點頭,心想這楊家倒是識趣,畢竟想要舍棄現在的奢華生活,前去西域那種蠻荒之地,可不是誰都有這份勇氣的。
正當楊家正在抽調人手,準備組成商隊,帶著李雄的密信前往西域的時候,十六皇子的事情也傳到了楊家的耳中。
還是那一座楊家的議事大廳,當所有人傳閱完手上的情報後,都陷入了沉默也為自己感到慶幸。
尤其是之前叫囂著不拆除水壩的那幾位稍微年輕點的人,此刻更是無比的沉默。
“說說你們對眼前局勢的看法吧!”眼見整個議事大廳陷入了沉默,坐在主位上的楊淩開口問道。
“此事還是老祖有遠見,不然我楊家說不定就會從此一蹶不振。”
“就是、就是!”
“那李隆基連自己的兒子都能夠放棄,更何況是我們楊家。
雖說這些年我們楊家已經夠低調收斂的了,但是如果真的讓對方抓住把柄,我相信李隆基也絕對不會放過我們。”
“既然如此,那就執行老祖的計劃吧!”坐在家主之位上的楊林說完後,看向了之前反對遷往西域和拆除水壩的那幾個領頭之人。
感受到楊淩的目光,稍微年輕的那幾名楊家之人也紛紛起身。
“我等願意接受家主的安排。”
“好!”
“既然如此,楊羽,楊忠,楊武,由你三人負責組建商隊,前去西域打好前站,為後續到來之人鋪平道路。”
“其他人在等候他三人的消息的同時,也各司其職做好準備,在這期間,我不希望任何人在給家族惹任何的麻煩。
否則別怪我家法從事,同樣希望你們從出了這道門以後,管好你們自己的嘴,我可不希望我們楊家準備前往西域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謹遵家主命令。”
見事情已經確定,楊淩再一次開口說道:“雖然我們楊家已經決定遷往西域,但是我們的祖地也不可能就此丟棄。
我會從族中抽調一些老弱婦孺,繼續留在關中經營各項族中的產業,同時也為我們也在西域的族人打探朝中的各種情況以及動向。
畢竟我們隻是遷徙,並不是要斷了與大唐境內的所有聯係,所以,各房盡快將不適合遷徙之人盡快匯報上來,族內也好進行統一安排。”
此刻的李雄,看著手中前後時間相差不大到達的兩份聖旨,也不由得感歎,楊家真的是命不該絕。
當高力士聽到對方匯報完畢後,立馬臉色巨變。
當對方退下以後,高力士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跪在了李隆基麵前。
“啟稟聖上,陛下十六子李璘昨天夜裏投河自盡了。”說完後便整個人跪伏在地上,等待著李隆基的雷霆之怒
而李隆基在聽完高麗時匯報後,正準備夾菜的手停頓在了空中。
甚至此刻陪著李隆基用餐的秦國夫人,以及其他的宮女太監們,聽到高力士的匯報後也立馬跪了下去。
雖然十六皇子剛剛被廢除了皇子之位,可畢竟再怎麽說他也是李隆基的兒子。
不管皇家如何的無情,但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對方現突然死了那肯定要有一個說法。
“確定了嗎?”
“剛剛宗人府和長安府尹聯結來報,已經確認了就是陛下十六子李璘。
就在今天早,他的屍體在龍首渠被一洗衣的婦女發現
後來,長安城的捕快到達後發現不對就立馬進行了上報,隨後長安府尹立刻聯係了宗人府。
接到消息後,宗人府也趕了過去,經過最終確認,就是陛下的十六子李璘。”
聽到高力士的確認,雖然李隆基此刻什麽也沒有說,但從不停顫抖的手就能看出,他的內心並不平靜。
雖然說作為一名合格的帝王,無情是最基本的操作,但是再怎麽說死去的人也是自己的兒子。
尤其是對於李隆基這個年齡的人來說,該有的都有了,該享受的也享受過了,現在最大的期望便是自己的兒女能夠成才。
“力士,你去安排一下,既然小十六因為鄭國渠而死,那就將他厚葬在他封地旁邊的鄭國渠邊上吧!
同時封他為鄭國渠渠伯,就讓他好好的替朕看著鄭國渠,也讓那些心存二心之人看看,朕修繕鄭國渠的決心。”
聽著李隆基略帶顫抖的話語,高力士連忙點頭答應。
“老奴這就去辦!”
正當高力士準備離開的時候便聽到,李隆基再一次叫住了他。
“命令大理寺的人抓緊查處小十六府邸上以及封地上違法亂紀之人,既然他們的主子都不在了,那便讓他們下去陪他吧!”
聽著李隆基不含一絲感情的話,高力士也不由得感到一陣惡寒。
也許當一個手握至高權力,在憤怒之時說出殺氣騰騰的話,雖然也能讓人十分的懼怕。
但是當對方以平靜的語氣說出,那就表明已經沒有了迴轉的餘地,這樣的人相比以前者更是讓人無比的膽寒。
雖然自從開唐以來已經沒有了殉葬的說法,可是這一次因為李璘的事情,絕對會讓無數人為之陪葬。
隨後,高力士領命而去。
而朝堂上下聽聞十六皇子之事的最終結局後,一時間眾人也人心惶惶。
不少曾與十六皇子有牽連者,更是坐立不安,畢竟連三天一次的朝會李隆基都沒有召開。
之前也出現過李隆基長時間不召開朝會的情況,但這一次明顯是不同以往。
兩大宰相之一的韋見素,因為一些特殊的事情求見李隆基,結果都吃了閉門羹。
見此情形,其他人都盡量將手上的事情能壓後的都壓後,能做主的絕不打擾李隆基,免得自己遭到一頓訓斥。
大理寺卿在接到皇宮內傳出的旨意後迅速行動,派出大量的人手查抄了十六皇子府邸及封地。
不少以前十六皇子手下犯的事情都被一一查了出來,而那些早已腳底抹油之人,也沒有逃脫追捕,也被各地紛紛緝拿歸案。
看著大理寺卿呈上來的各種罪證,李隆基大為震怒,直接紅筆一勾,送這些人去陪自己的兒子李璘。
而楊家這邊,楊淩按照老祖吩咐前去答複李雄,表示願意嚐試合作,先派部分族人前往西域開拓商業。
李雄聽聞後滿意地點點頭,心想這楊家倒是識趣,畢竟想要舍棄現在的奢華生活,前去西域那種蠻荒之地,可不是誰都有這份勇氣的。
正當楊家正在抽調人手,準備組成商隊,帶著李雄的密信前往西域的時候,十六皇子的事情也傳到了楊家的耳中。
還是那一座楊家的議事大廳,當所有人傳閱完手上的情報後,都陷入了沉默也為自己感到慶幸。
尤其是之前叫囂著不拆除水壩的那幾位稍微年輕點的人,此刻更是無比的沉默。
“說說你們對眼前局勢的看法吧!”眼見整個議事大廳陷入了沉默,坐在主位上的楊淩開口問道。
“此事還是老祖有遠見,不然我楊家說不定就會從此一蹶不振。”
“就是、就是!”
“那李隆基連自己的兒子都能夠放棄,更何況是我們楊家。
雖說這些年我們楊家已經夠低調收斂的了,但是如果真的讓對方抓住把柄,我相信李隆基也絕對不會放過我們。”
“既然如此,那就執行老祖的計劃吧!”坐在家主之位上的楊林說完後,看向了之前反對遷往西域和拆除水壩的那幾個領頭之人。
感受到楊淩的目光,稍微年輕的那幾名楊家之人也紛紛起身。
“我等願意接受家主的安排。”
“好!”
“既然如此,楊羽,楊忠,楊武,由你三人負責組建商隊,前去西域打好前站,為後續到來之人鋪平道路。”
“其他人在等候他三人的消息的同時,也各司其職做好準備,在這期間,我不希望任何人在給家族惹任何的麻煩。
否則別怪我家法從事,同樣希望你們從出了這道門以後,管好你們自己的嘴,我可不希望我們楊家準備前往西域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謹遵家主命令。”
見事情已經確定,楊淩再一次開口說道:“雖然我們楊家已經決定遷往西域,但是我們的祖地也不可能就此丟棄。
我會從族中抽調一些老弱婦孺,繼續留在關中經營各項族中的產業,同時也為我們也在西域的族人打探朝中的各種情況以及動向。
畢竟我們隻是遷徙,並不是要斷了與大唐境內的所有聯係,所以,各房盡快將不適合遷徙之人盡快匯報上來,族內也好進行統一安排。”
此刻的李雄,看著手中前後時間相差不大到達的兩份聖旨,也不由得感歎,楊家真的是命不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