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李隆基想反悔
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 作者:滇草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安西軍的到來,李雄再也不能一直窩在自己的府邸了,畢竟這時候在躲著不露麵,已經不合適了。
李雄看著坐在禦案前正在處理各項事務的李隆基並沒有理會自己,李雄也不好出言打斷,隻能在原地站著。
原來就在剛剛,李隆基的人大太監高力士來到自己的府邸,將自己招入了皇宮,說是李隆基有事找自己。
而是結果等自己來了以後,對方卻根本不理自己,也不問任何的事情就讓自己這樣一直站著。
就在李雄神遊天外的時候,突然聽到李隆基頭也不抬的說道:“你最近這幾天日子過的很悠閑啊!”
“我交代給你的事情完成了嗎?”
李雄聽到李隆基的問話,但是對方頭也沒抬,所以李雄也不確定是不是跟自己說話。
“陛下是在問微臣嗎?”
這時李隆基抬起頭,狠狠的瞪了李雄一眼。
“這裏除了我們幾人,還有別人嗎?”
“不是問你還問誰?”
聽到李隆基賭氣的話音,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捂著嘴悄悄的露出了笑容。
李雄露出尷尬的笑意。
“迴稟聖上,微臣的好日子不都是聖上給的嗎?”
聽到李雄拍自己的馬屁,李隆基終於放下了手中的筆,抬起了頭。
“就你會狡辯。”
“說說你的想法,為什麽讓你的書左官高適接手你現在的事情。”
“你就真的那麽不願意處理這些政務嗎?”
“如果說不出個123,你還是迴你的鄭國渠去監工去吧!”
“還有你把你身邊的高適留下來處理你的事情,但是你又不推薦對方入朝為官,到底是怎麽想的?”
“迴稟陛下,我本來就是一名武將,現在讓我去處理那些繁雜的地方事務,這不是為難我嗎?”
“我大唐現在人才濟濟,有的是人手去處理這些事情,陛下何必為難我呢!”
聽到李雄的話,李隆基氣不打一處來。
“力士,擬旨……”
李雄看到李隆基生氣,也不敢再訴苦,立馬解釋道:“陛下、陛下,請您聽我解釋。”
“哼!”
“我把我身邊的高適留在鄭國渠,處理接下來的事務,也是經過我深思熟慮的。”
“想必以陛下你靈通的消息,肯定也知道了,高適祖上乃是我大唐的有功之臣,隻是到了高適這一代沒落了而已。
但是通過微臣以對方接觸來看,對方也是一名大才,本身有著武將的果斷和文臣的細膩。
讓他接手鄭國渠的事情是最合適不過了,再說了,所有人都知道,高適乃是我的人。
之前鄭國渠上的事情讓我梳理了一番以後,想必也沒有人敢在這時候再跳出來找事情,微臣人可還在長安呢!”
“至於為什麽現在沒有推薦高適正式入朝為官。
第一,微臣也想考一考高適的能力,看他是否真的有能力執政一方,畢竟微臣從來還沒有正式推薦誰入朝為官。
如果真的推薦了高適,那對方算是微臣第一個推薦之人,我總得考考對方,總不能我推薦的人是一個草包,然後禍害朝廷讓人一笑大方吧!
其二,畢竟鄭國渠的修繕關係著關中的無數百姓,總要有一個強力的人在上麵壓著,防止那些看不清局勢的人再次跳出來搗亂。
而微臣既然領了監督之職,自然會負責到底,而我派出手下高適去處理事情,自然就變得順理成章。”
“哼!”
“說那麽多,我看你就是想偷懶。”
“還拿高適當擋箭牌說事。”
“不過你居然能夠舍得放自己身邊的人離開,並且能為大唐考慮,這一點寡人倒是很欣慰。
不像其他人那樣,發現人才了,總是想著收入自己的麾下,巴不得一直都為自己效力,舍不得推薦到朝廷。
他們也不想想,首先他們是大唐的臣子,是大唐給了他們現在的地位和權力。
如果人人都隻顧自己而不顧大唐朝廷,那大唐哪來的人才管理四方?”
“不過寡人都明白,這都是陋習了,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改變的。
不過我提醒你,要知道,為了修繕鄭國渠,寡人可是死了一個兒子,如果鄭國渠的修繕出了什麽問題,我哪你是問?”
說到最後,李隆基幾乎用低聲的咆哮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畢竟就算自己的兒子再怎麽不成器,那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雖然對方的死也有自己的責任。
而自己本意隻想敲打敲打對方,沒想到對方如此的不堪,居然選擇了投河自盡,可以說是將皇室的臉麵丟盡了。
這不由得讓李隆基懷疑,難道皇室盡出這些不堪打擊之輩,這也使得李隆基對李璘越發的失望。
這就是為什麽對方死了以後,李隆基都沒有恢複對方皇子的身份,而是以平民的身份厚葬。
“這是微臣的失誤,讓陛下痛失愛子,請陛下責罰。”
“算了,此事與你無關,是小十六自己想不開,與旁人無關。”
“謝陛下諒解!”
“本次招你前來,是想問一問你,對於從各地邊疆調迴來的這些士兵要如何處置?”
“前幾日寡人抽空去了一趟軍營,經過寡人一番觀察,這些邊疆將士不愧是我大唐的勇士,跟常年在中原腹地的將士完全是兩種風貌。
難怪你之前會強烈建議我對邊疆的將士進行輪換。
說句難聽的話,長期在中原腹地的各地士兵,如果真的和邊疆這些精銳之士發生戰爭,那絕對是不堪一擊。”
說到這裏,李隆基明顯露出了興奮之色。
“寡人也看了那些將士的操練,可以說讓寡人看的也是熱血沸騰。
當大軍集結操練起來,從而凝聚起來的那股氣勢,讓寡人不由得想起了年輕之時,帶領著將士們征戰四方的場景。
如果我大唐的邊疆將士都是如此的勇猛,那何愁周邊各國的挑釁,現在寡人都有點舍不得派這些精銳之士前去櫻花國駐紮了。”
聽到李隆基似乎有反悔之意,李雄趕緊開口製止道:“陛下,萬萬不可啊,櫻花國之事,乃是關係我大唐日後的長久戰略,絕不可更改啊!
再說了,這是大唐第一次派出大軍出到海外駐紮,如果沒有精銳的士兵震懾住那些心思叵測之輩,說不定之前製定好的計劃會出現波瀾。”
看到李雄著急的模樣,李隆基擺了擺手十分不舍的說道:“寡人分得清楚輕重緩急,隻是將如此多的精銳浪費在櫻花國,也不知是對是錯。”
“對於精銳士兵陛下不必操心,隻需要將士兵不斷的派往邊疆進行曆練,經過一番戰場廝殺以後,必定能夠鍛煉出一支支強大的軍隊。”
“好了,既然確定了的事情,寡人也不會私自改變,那剩餘士兵寡人也想聽聽你的意見,看你如何安排他們?”
李雄看著坐在禦案前正在處理各項事務的李隆基並沒有理會自己,李雄也不好出言打斷,隻能在原地站著。
原來就在剛剛,李隆基的人大太監高力士來到自己的府邸,將自己招入了皇宮,說是李隆基有事找自己。
而是結果等自己來了以後,對方卻根本不理自己,也不問任何的事情就讓自己這樣一直站著。
就在李雄神遊天外的時候,突然聽到李隆基頭也不抬的說道:“你最近這幾天日子過的很悠閑啊!”
“我交代給你的事情完成了嗎?”
李雄聽到李隆基的問話,但是對方頭也沒抬,所以李雄也不確定是不是跟自己說話。
“陛下是在問微臣嗎?”
這時李隆基抬起頭,狠狠的瞪了李雄一眼。
“這裏除了我們幾人,還有別人嗎?”
“不是問你還問誰?”
聽到李隆基賭氣的話音,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捂著嘴悄悄的露出了笑容。
李雄露出尷尬的笑意。
“迴稟聖上,微臣的好日子不都是聖上給的嗎?”
聽到李雄拍自己的馬屁,李隆基終於放下了手中的筆,抬起了頭。
“就你會狡辯。”
“說說你的想法,為什麽讓你的書左官高適接手你現在的事情。”
“你就真的那麽不願意處理這些政務嗎?”
“如果說不出個123,你還是迴你的鄭國渠去監工去吧!”
“還有你把你身邊的高適留下來處理你的事情,但是你又不推薦對方入朝為官,到底是怎麽想的?”
“迴稟陛下,我本來就是一名武將,現在讓我去處理那些繁雜的地方事務,這不是為難我嗎?”
“我大唐現在人才濟濟,有的是人手去處理這些事情,陛下何必為難我呢!”
聽到李雄的話,李隆基氣不打一處來。
“力士,擬旨……”
李雄看到李隆基生氣,也不敢再訴苦,立馬解釋道:“陛下、陛下,請您聽我解釋。”
“哼!”
“我把我身邊的高適留在鄭國渠,處理接下來的事務,也是經過我深思熟慮的。”
“想必以陛下你靈通的消息,肯定也知道了,高適祖上乃是我大唐的有功之臣,隻是到了高適這一代沒落了而已。
但是通過微臣以對方接觸來看,對方也是一名大才,本身有著武將的果斷和文臣的細膩。
讓他接手鄭國渠的事情是最合適不過了,再說了,所有人都知道,高適乃是我的人。
之前鄭國渠上的事情讓我梳理了一番以後,想必也沒有人敢在這時候再跳出來找事情,微臣人可還在長安呢!”
“至於為什麽現在沒有推薦高適正式入朝為官。
第一,微臣也想考一考高適的能力,看他是否真的有能力執政一方,畢竟微臣從來還沒有正式推薦誰入朝為官。
如果真的推薦了高適,那對方算是微臣第一個推薦之人,我總得考考對方,總不能我推薦的人是一個草包,然後禍害朝廷讓人一笑大方吧!
其二,畢竟鄭國渠的修繕關係著關中的無數百姓,總要有一個強力的人在上麵壓著,防止那些看不清局勢的人再次跳出來搗亂。
而微臣既然領了監督之職,自然會負責到底,而我派出手下高適去處理事情,自然就變得順理成章。”
“哼!”
“說那麽多,我看你就是想偷懶。”
“還拿高適當擋箭牌說事。”
“不過你居然能夠舍得放自己身邊的人離開,並且能為大唐考慮,這一點寡人倒是很欣慰。
不像其他人那樣,發現人才了,總是想著收入自己的麾下,巴不得一直都為自己效力,舍不得推薦到朝廷。
他們也不想想,首先他們是大唐的臣子,是大唐給了他們現在的地位和權力。
如果人人都隻顧自己而不顧大唐朝廷,那大唐哪來的人才管理四方?”
“不過寡人都明白,這都是陋習了,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改變的。
不過我提醒你,要知道,為了修繕鄭國渠,寡人可是死了一個兒子,如果鄭國渠的修繕出了什麽問題,我哪你是問?”
說到最後,李隆基幾乎用低聲的咆哮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畢竟就算自己的兒子再怎麽不成器,那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雖然對方的死也有自己的責任。
而自己本意隻想敲打敲打對方,沒想到對方如此的不堪,居然選擇了投河自盡,可以說是將皇室的臉麵丟盡了。
這不由得讓李隆基懷疑,難道皇室盡出這些不堪打擊之輩,這也使得李隆基對李璘越發的失望。
這就是為什麽對方死了以後,李隆基都沒有恢複對方皇子的身份,而是以平民的身份厚葬。
“這是微臣的失誤,讓陛下痛失愛子,請陛下責罰。”
“算了,此事與你無關,是小十六自己想不開,與旁人無關。”
“謝陛下諒解!”
“本次招你前來,是想問一問你,對於從各地邊疆調迴來的這些士兵要如何處置?”
“前幾日寡人抽空去了一趟軍營,經過寡人一番觀察,這些邊疆將士不愧是我大唐的勇士,跟常年在中原腹地的將士完全是兩種風貌。
難怪你之前會強烈建議我對邊疆的將士進行輪換。
說句難聽的話,長期在中原腹地的各地士兵,如果真的和邊疆這些精銳之士發生戰爭,那絕對是不堪一擊。”
說到這裏,李隆基明顯露出了興奮之色。
“寡人也看了那些將士的操練,可以說讓寡人看的也是熱血沸騰。
當大軍集結操練起來,從而凝聚起來的那股氣勢,讓寡人不由得想起了年輕之時,帶領著將士們征戰四方的場景。
如果我大唐的邊疆將士都是如此的勇猛,那何愁周邊各國的挑釁,現在寡人都有點舍不得派這些精銳之士前去櫻花國駐紮了。”
聽到李隆基似乎有反悔之意,李雄趕緊開口製止道:“陛下,萬萬不可啊,櫻花國之事,乃是關係我大唐日後的長久戰略,絕不可更改啊!
再說了,這是大唐第一次派出大軍出到海外駐紮,如果沒有精銳的士兵震懾住那些心思叵測之輩,說不定之前製定好的計劃會出現波瀾。”
看到李雄著急的模樣,李隆基擺了擺手十分不舍的說道:“寡人分得清楚輕重緩急,隻是將如此多的精銳浪費在櫻花國,也不知是對是錯。”
“對於精銳士兵陛下不必操心,隻需要將士兵不斷的派往邊疆進行曆練,經過一番戰場廝殺以後,必定能夠鍛煉出一支支強大的軍隊。”
“好了,既然確定了的事情,寡人也不會私自改變,那剩餘士兵寡人也想聽聽你的意見,看你如何安排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