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安慶宗在行動
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 作者:滇草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雄將家裏的事情安頓好了以後,便一路向東,出了潼關直奔洛陽而來,因為他已經打聽到。
現在李靖的玄孫李浚正在洛陽與汴州之間的一個縣城擔任縣令,而且對方的任期也即將到了。
是的,沒錯,就是開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大唐戰神衛國公的玄孫,居然沒落到了成為一名縣令,讓人不由得感歎時局變化之快。
雖然你心裏已經得到了確切的消息,但是他還是想觀察一下對方,如果對方真的走了文官之路,成為那種文弱書生那還是,讓對方按照曆史的軌跡繼續發展吧。
如果他沒有丟下自家的傳承,走的的是文武全才的路子,那李雄還是決定幫對方一把。
畢竟堂堂的衛國公的後代,現在竟然落到這種地步,不由的讓人感到惋惜。
尤其是對方很有可能存有李靖的兵法,就更值得讓弟兄走一趟了,要知道,後世由於各種原因,李靖的兵法十不存一。
如果現在能夠搶救一下,那華夏流傳下來的兵法,必將更加豐富。
就這樣,李雄離開了長安城整整二十多天的時間,並且李雄沒有帶任何的隨從,而且是一路快馬加鞭,基本上不停歇,直奔目的地而去。
所以當李雄離開長安城後,眾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向。
所以說李隆基要重建六校尉的事情在長安傳開,並且讓李雄全力督辦此事的時候,也正如李雄所意料的那樣,各方勢力紛紛登門拜訪,就是為自家人拿下一個校尉之職。
結果由於李雄的提前離開,這些人都撲了一個空,最終得到的消息就是這李雄離開了長安城,不知其向。
至於萬春公主則是根本就不管事,自從她嫁給李雄後,便從來不過問李雄的事情,所以在得知李雄離開長安後,這些人就再也沒有來過李雄的府邸。
畢竟正主都不在了,他們去了也沒用,隻能加派人馬搜尋李雄的消息,希望先一步找到李雄搶的先機。
而李雄的離開,連身在皇宮之中的李隆基都有所耳聞。
“力士,你說李雄跑哪裏去了?”
“迴稟聖上,老奴得到的消息是李雄節度使出潼關,向著洛陽方向而去,至於最後去了哪裏?
老奴正在加派人手收集消息,一旦有消息傳來,必定第一時間稟報聖上。”
“算了,你們也不用過多的去關注李雄的動向,在這個關鍵時刻,他離開長安城自然有他的道理,等他事情辦完了,他自然會迴來。”
“老奴領旨!”
同樣,與李雄十分不對付的安祿山在長安的府邸內,當消息傳到安祿山的兒子安慶宗也坐不住了。
“飛鴿傳書發了沒有?”
“迴稟公子,已經給節度使大人發消息了,相信大人很快便能收到。”
“哎!”
“父親要是此刻在長安,那該多好,以當今陛下對父親的寵信,不一定能夠為我爭來一個六軍校尉的職位。”
“而隻要我能夠成為六軍校尉之一,必定能夠為父親,提供很大的幫助。”
“隻要能成為六軍校尉之一,成為陛下的直屬將領,那楊國忠看在當今陛下的份上,肯定也不敢如此,步步相逼於我父子二人。
而當今陛下居然讓李雄負責此事,李雄以我們素來有恩怨,想要走通他的路子,也是絕無可能,真是時不待我。”說到此處,安慶宗顯得十分的不甘。
這是一名跟在安慶宗身旁的謀士,出列計道:“公子不是一直在擔憂。楊國忠針對我們嗎?”
“現在大家都在盯著六軍校尉的職位,我們何不反其道而行,正好公子現在也沒有正妻,何不趁此機會向陛下求娶一位皇女。
而且以公子的身份迎娶皇女,也完全不是問題。
隻要公子迎娶到了皇女,成為了皇家的駙馬,屆時那楊國忠必定會有所收斂,不敢如此明目張膽的針對我等。”
安慶宗聽了謀士之言,眼睛一亮也是十分的心動。
“此計甚好,隻是不知陛下是否應允。”
謀士微微一笑,“公子莫急,如今陛下欲重建六校尉,心思多在軍事之事上。
公子不妨先修書一封表明心意,再送上厚禮,同時派人進宮向貴妃娘娘求情,多方運作之下,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好!”
“就按此計行事,不過得先給父親通知一聲,我問問父親的意見,如果父親同意了,那此事就交由你去辦,等事成之後必定重重有賞。”
“屬下遵命!”
另一邊,李雄套裝打扮一番後已接近那縣城。
他找了一家客棧住下,每日悄悄觀察李浚,畢竟客棧的酒樓大堂,算是一個縣城之中消息最靈通的地方。
隻見李浚雖身為縣令,處理政務之餘還不忘練武,縣衙中的差役們也被他訓練得頗有紀律。
並且通過多方打聽後得知,李浚的名聲在當地非常的不錯,十分是百姓們的愛的,李雄從這些打聽的人處也能看出,這些人並沒有說假話哄騙自己。
李雄心中暗喜,看來這李浚並未荒廢家學,而且為官也十分的不錯。
而安祿山接到安慶宗的書信後,迴信表示讚同此計,但是同時再次警告安慶宗,在長安城,一定要小心謹慎別惹什麽麻煩。
至於六軍校尉的事情,安祿山則表示自己愛莫能助。
畢竟他離得實在太遠了,也不可能為了此事,而千裏迢迢的返迴長安,就算他返迴後也不一定能夠促成此事。
而且說不定等他迴來後,六軍校尉的事情早已成為定局,讓他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看到安祿山迴信後,安慶宗於是著手準備他先是寫好書信並備下厚禮,選派得力之人送入宮中,並將自己希望迎娶皇女的事情告知了楊貴妃,希望對方幫幫自己。
同時親自進宮求見李隆基,表明了自己的來意。
本來李隆基在聽到高力士匯報,說是安祿山的兒子安慶宗求見自己的時候,還以為對方也是為了六軍校尉的位置而來。
畢竟這幾日李隆基已經收到了太多人的求見,都是為了六軍校尉的位置而來,李隆基都給拒絕了。
畢竟此事都已經交給李雄舉辦,那肯定要等李雄給自己一個答案後才能定奪。
結果,當安慶宗表明來意後,卻是出乎了李隆基的意料,沒想到對方卻是為了求娶皇女而來。
看著下方的安慶宗,李隆基也一時拿不定主意,畢竟大唐的皇女們,風評一直都不是很好,李隆基多少還是有所耳聞的。
“愛卿所求之事,寡人知道了,容寡人思考幾日再給你迴複。”
“那微臣告退。”
現在李靖的玄孫李浚正在洛陽與汴州之間的一個縣城擔任縣令,而且對方的任期也即將到了。
是的,沒錯,就是開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大唐戰神衛國公的玄孫,居然沒落到了成為一名縣令,讓人不由得感歎時局變化之快。
雖然你心裏已經得到了確切的消息,但是他還是想觀察一下對方,如果對方真的走了文官之路,成為那種文弱書生那還是,讓對方按照曆史的軌跡繼續發展吧。
如果他沒有丟下自家的傳承,走的的是文武全才的路子,那李雄還是決定幫對方一把。
畢竟堂堂的衛國公的後代,現在竟然落到這種地步,不由的讓人感到惋惜。
尤其是對方很有可能存有李靖的兵法,就更值得讓弟兄走一趟了,要知道,後世由於各種原因,李靖的兵法十不存一。
如果現在能夠搶救一下,那華夏流傳下來的兵法,必將更加豐富。
就這樣,李雄離開了長安城整整二十多天的時間,並且李雄沒有帶任何的隨從,而且是一路快馬加鞭,基本上不停歇,直奔目的地而去。
所以當李雄離開長安城後,眾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向。
所以說李隆基要重建六校尉的事情在長安傳開,並且讓李雄全力督辦此事的時候,也正如李雄所意料的那樣,各方勢力紛紛登門拜訪,就是為自家人拿下一個校尉之職。
結果由於李雄的提前離開,這些人都撲了一個空,最終得到的消息就是這李雄離開了長安城,不知其向。
至於萬春公主則是根本就不管事,自從她嫁給李雄後,便從來不過問李雄的事情,所以在得知李雄離開長安後,這些人就再也沒有來過李雄的府邸。
畢竟正主都不在了,他們去了也沒用,隻能加派人馬搜尋李雄的消息,希望先一步找到李雄搶的先機。
而李雄的離開,連身在皇宮之中的李隆基都有所耳聞。
“力士,你說李雄跑哪裏去了?”
“迴稟聖上,老奴得到的消息是李雄節度使出潼關,向著洛陽方向而去,至於最後去了哪裏?
老奴正在加派人手收集消息,一旦有消息傳來,必定第一時間稟報聖上。”
“算了,你們也不用過多的去關注李雄的動向,在這個關鍵時刻,他離開長安城自然有他的道理,等他事情辦完了,他自然會迴來。”
“老奴領旨!”
同樣,與李雄十分不對付的安祿山在長安的府邸內,當消息傳到安祿山的兒子安慶宗也坐不住了。
“飛鴿傳書發了沒有?”
“迴稟公子,已經給節度使大人發消息了,相信大人很快便能收到。”
“哎!”
“父親要是此刻在長安,那該多好,以當今陛下對父親的寵信,不一定能夠為我爭來一個六軍校尉的職位。”
“而隻要我能夠成為六軍校尉之一,必定能夠為父親,提供很大的幫助。”
“隻要能成為六軍校尉之一,成為陛下的直屬將領,那楊國忠看在當今陛下的份上,肯定也不敢如此,步步相逼於我父子二人。
而當今陛下居然讓李雄負責此事,李雄以我們素來有恩怨,想要走通他的路子,也是絕無可能,真是時不待我。”說到此處,安慶宗顯得十分的不甘。
這是一名跟在安慶宗身旁的謀士,出列計道:“公子不是一直在擔憂。楊國忠針對我們嗎?”
“現在大家都在盯著六軍校尉的職位,我們何不反其道而行,正好公子現在也沒有正妻,何不趁此機會向陛下求娶一位皇女。
而且以公子的身份迎娶皇女,也完全不是問題。
隻要公子迎娶到了皇女,成為了皇家的駙馬,屆時那楊國忠必定會有所收斂,不敢如此明目張膽的針對我等。”
安慶宗聽了謀士之言,眼睛一亮也是十分的心動。
“此計甚好,隻是不知陛下是否應允。”
謀士微微一笑,“公子莫急,如今陛下欲重建六校尉,心思多在軍事之事上。
公子不妨先修書一封表明心意,再送上厚禮,同時派人進宮向貴妃娘娘求情,多方運作之下,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好!”
“就按此計行事,不過得先給父親通知一聲,我問問父親的意見,如果父親同意了,那此事就交由你去辦,等事成之後必定重重有賞。”
“屬下遵命!”
另一邊,李雄套裝打扮一番後已接近那縣城。
他找了一家客棧住下,每日悄悄觀察李浚,畢竟客棧的酒樓大堂,算是一個縣城之中消息最靈通的地方。
隻見李浚雖身為縣令,處理政務之餘還不忘練武,縣衙中的差役們也被他訓練得頗有紀律。
並且通過多方打聽後得知,李浚的名聲在當地非常的不錯,十分是百姓們的愛的,李雄從這些打聽的人處也能看出,這些人並沒有說假話哄騙自己。
李雄心中暗喜,看來這李浚並未荒廢家學,而且為官也十分的不錯。
而安祿山接到安慶宗的書信後,迴信表示讚同此計,但是同時再次警告安慶宗,在長安城,一定要小心謹慎別惹什麽麻煩。
至於六軍校尉的事情,安祿山則表示自己愛莫能助。
畢竟他離得實在太遠了,也不可能為了此事,而千裏迢迢的返迴長安,就算他返迴後也不一定能夠促成此事。
而且說不定等他迴來後,六軍校尉的事情早已成為定局,讓他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看到安祿山迴信後,安慶宗於是著手準備他先是寫好書信並備下厚禮,選派得力之人送入宮中,並將自己希望迎娶皇女的事情告知了楊貴妃,希望對方幫幫自己。
同時親自進宮求見李隆基,表明了自己的來意。
本來李隆基在聽到高力士匯報,說是安祿山的兒子安慶宗求見自己的時候,還以為對方也是為了六軍校尉的位置而來。
畢竟這幾日李隆基已經收到了太多人的求見,都是為了六軍校尉的位置而來,李隆基都給拒絕了。
畢竟此事都已經交給李雄舉辦,那肯定要等李雄給自己一個答案後才能定奪。
結果,當安慶宗表明來意後,卻是出乎了李隆基的意料,沒想到對方卻是為了求娶皇女而來。
看著下方的安慶宗,李隆基也一時拿不定主意,畢竟大唐的皇女們,風評一直都不是很好,李隆基多少還是有所耳聞的。
“愛卿所求之事,寡人知道了,容寡人思考幾日再給你迴複。”
“那微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