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敲定人選
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 作者:滇草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雄聽到李隆基發出感歎,不由得感到一陣奇怪,對方現在僅僅是一名縣令,應該入不了李隆基的眼才對,怎麽感覺對方好像很熟悉似的?
看著李雄迷惑的眼神,李隆基解釋道:“你是不是很疑惑,寡人為什麽會知道一名縣令?”
“微臣願聞其詳。”
“其實我們大唐皇族,從未忘記過這些有功之臣的後代,不管之前是否犯下錯誤,我們都沒有忘記他們,就像你是玄甲騎兵的後代一樣。
也許會有人說我們李家無情,但是有的時候也是被形勢所逼,不如此行事。
就像你剛剛提到的大唐軍神李靖的玄孫李浚一樣,雖然他沒有繼承衛國公的爵位,可是寡人依然記得他。
不知道什麽原因,他似乎不願再重走祖父的從軍之路,而選擇了走文官體係,我也就隻能成全他了。”
說到這裏,李隆基看了一眼李雄。
“沒想到卻是因為六軍校尉之事,你再一次找上來了,還推薦他成為領軍校尉,也許這就是天意吧!”
“不過你能推薦這幾人,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從你的描述來看,確實是最適合的人選。”
李雄趕忙躬身行禮,“陛下聖明,微臣隻是盡己所能舉薦賢才。
那幾人皆是忠義之士,武藝高強且對大唐忠心耿耿,必不負陛下期望。”
李隆基微微點頭,目光深遠,“朕希望他們能如先輩一般,為大唐再創輝煌。
如今邊境雖暫無大患,但各方勢力暗湧,朕需得力之人鞏固根基。”
李隆基明白,現在大唐軍中還是一些老將在支持著局麵,也就李雄、李嗣業、李光弼三人是年輕的將領,也許還有其他人,可是根本入不了李隆基的眼。
雖然三人都是能力超強之輩,但大唐僅僅依靠三人是不行的。
其他層級的將校同樣重要,領頭的有了,但是中堅的力量卻還是有所欠缺,自己也必須培養一批自己真正的心腹,才能讓大唐長治久安。
這也是一種帝王的製衡之術,而這一次的六軍校尉的人選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這就是為什麽李隆基對於各種求情之人不屑一顧,並且對於人選一直沒有鬆開和透露自己想法的原因。
這時隻聽李隆基話音一轉。
“不過寡人怎麽聽說哥舒曜答應跟隨你去西域鍛煉了,但是你現在卻把他推薦給了寡人。”說完後還一臉戲謔的看著李雄。
李雄隻能苦笑道:“還真是什麽事情都瞞不過陛下。”
“但為了陛下的事情,微臣也顧不得那麽多了。”
李隆基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你倒是一心為大唐,如果大唐的所有將領都如你一般,不顧自己的私利盡心盡力為大唐考慮,那何愁大唐不能建立萬世之基業。
算了,我也不奪人之好,哥舒曜還是跟著你繼續去西域鍛煉吧!
同時你轉告哥舒翰將軍,就說六軍校尉之一的職位,我給他兒子留著,等到他在西域建立一些功勞後,寡人必定親自把他給召迴來。”
“微臣必定把話帶到。”
李雄明白,雖然李隆基讓自己推薦六軍校尉人選,但也不可能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思來,李隆基肯定也有中意之人,自己推薦的人能夠被采納五人已經是極大的成功。
同樣在李隆基聽到李雄心中的人選以後,也確實是肯定了李雄真心為大唐考慮。
李雄的這些人選可以說是將方方麵麵都考慮進去了。
首先,李雄提議的太子,這是李隆基自己沒有想到的,但是作為大唐未來的接班人,確實是很有必要提前接觸一下軍中事務。
這樣也能避免日後受到蒙蔽,為什麽李隆基能夠這麽強勢?
甚至有的時候可以放任,各地官員和將領擁有巨大的權力,包括各大世家同樣也是如此,但照樣被李隆基壓的不敢冒頭。
不就是因為李隆基我就是因為李隆基是從,馬上取得的皇位對軍事極度的了解,自信的認為,隻要自己還在的一天,便能將所有人都給壓服。
甚至連自己親自培養的養子,都能夠隨意的舍棄,雖說也曾後悔過,但同樣不能阻止李隆基驕傲自滿傲視一切。
至於太子掌握一定的軍權,會不會對自己的皇位產生威脅?
這根本就不在李隆基的考慮範圍之內,在他看來,就算是再精銳的邊軍,但是也僅僅隻有區區一萬人,何足懼之。
他李隆基年輕時候,何等危險局麵沒見過,再說了,他自己的兒子,他自己能不知道嗎?
李榮基自信的認為,就算再給太子李亨十個膽子,他也不敢造自己的反。
其次,便是李雄推薦的,高秀岩、李佐國、郭昕還有李浚等人,可以說是將大唐軍方的新老貴族都考慮了進去。
別的不說,高秀岩的父親高仙芝即將率兵前往櫻花國駐紮,自己將他的兒子帶在身邊親自培養,可以說直接表明了自己支持的態度。
同樣,李佐國、郭昕二人的情況同樣如此,其父輩同樣是大唐的邊疆重臣,讓其擔任校尉之職,同樣顯示了李隆基的承諾和肯定。
畢竟,所有人都知道,六軍校尉乃是真正的天子親軍,日後的成就肯定無法估量,隻要不犯錯,日後必定是大唐軍中重量級的人物。
而李浚則是代表了老牌的貴族勢力,也讓那些老牌勢力看到,皇室並沒有忘記他們。
當一切商議決定後,李隆基也不再拖遝。
“高力士,擬旨!”
“原南衙禁軍和北衙禁軍職責不變,繼續守護皇城和長安城。
在此基礎上再設六尉由寡人直接指揮,分別是,東尉、西尉、陌刀尉、虎憤尉、中壘尉、精騎尉。
著令,太子兼任東尉校尉之職,大唐軍神李靖玄孫李浚擔任西尉之職,李佐國擔任陌刀尉,郭昕擔任虎憤尉,高秀岩擔任中壘尉,李光弼部將李懷光擔任精騎尉。
六校尉部將,分別駐紮在長安城外萬年縣和長安縣,拱衛長安的外圍安全。
按照之前工部和兵部上報的的地方建造營寨,明令各校尉即刻到位,接手自己的部下,並且嚴格訓練,使其早日成為長安城的外圍屏障。”
剛李雄聽到李隆基的人選是李懷光的時候,眼皮不由得跳了跳。
雖然是各種原因所造成的,但是這一位在日後可是率兵反叛了大唐割據一方,不過現在既然入選了六校尉之一,說不定能改變其命運。
看著李雄迷惑的眼神,李隆基解釋道:“你是不是很疑惑,寡人為什麽會知道一名縣令?”
“微臣願聞其詳。”
“其實我們大唐皇族,從未忘記過這些有功之臣的後代,不管之前是否犯下錯誤,我們都沒有忘記他們,就像你是玄甲騎兵的後代一樣。
也許會有人說我們李家無情,但是有的時候也是被形勢所逼,不如此行事。
就像你剛剛提到的大唐軍神李靖的玄孫李浚一樣,雖然他沒有繼承衛國公的爵位,可是寡人依然記得他。
不知道什麽原因,他似乎不願再重走祖父的從軍之路,而選擇了走文官體係,我也就隻能成全他了。”
說到這裏,李隆基看了一眼李雄。
“沒想到卻是因為六軍校尉之事,你再一次找上來了,還推薦他成為領軍校尉,也許這就是天意吧!”
“不過你能推薦這幾人,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從你的描述來看,確實是最適合的人選。”
李雄趕忙躬身行禮,“陛下聖明,微臣隻是盡己所能舉薦賢才。
那幾人皆是忠義之士,武藝高強且對大唐忠心耿耿,必不負陛下期望。”
李隆基微微點頭,目光深遠,“朕希望他們能如先輩一般,為大唐再創輝煌。
如今邊境雖暫無大患,但各方勢力暗湧,朕需得力之人鞏固根基。”
李隆基明白,現在大唐軍中還是一些老將在支持著局麵,也就李雄、李嗣業、李光弼三人是年輕的將領,也許還有其他人,可是根本入不了李隆基的眼。
雖然三人都是能力超強之輩,但大唐僅僅依靠三人是不行的。
其他層級的將校同樣重要,領頭的有了,但是中堅的力量卻還是有所欠缺,自己也必須培養一批自己真正的心腹,才能讓大唐長治久安。
這也是一種帝王的製衡之術,而這一次的六軍校尉的人選就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這就是為什麽李隆基對於各種求情之人不屑一顧,並且對於人選一直沒有鬆開和透露自己想法的原因。
這時隻聽李隆基話音一轉。
“不過寡人怎麽聽說哥舒曜答應跟隨你去西域鍛煉了,但是你現在卻把他推薦給了寡人。”說完後還一臉戲謔的看著李雄。
李雄隻能苦笑道:“還真是什麽事情都瞞不過陛下。”
“但為了陛下的事情,微臣也顧不得那麽多了。”
李隆基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你倒是一心為大唐,如果大唐的所有將領都如你一般,不顧自己的私利盡心盡力為大唐考慮,那何愁大唐不能建立萬世之基業。
算了,我也不奪人之好,哥舒曜還是跟著你繼續去西域鍛煉吧!
同時你轉告哥舒翰將軍,就說六軍校尉之一的職位,我給他兒子留著,等到他在西域建立一些功勞後,寡人必定親自把他給召迴來。”
“微臣必定把話帶到。”
李雄明白,雖然李隆基讓自己推薦六軍校尉人選,但也不可能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思來,李隆基肯定也有中意之人,自己推薦的人能夠被采納五人已經是極大的成功。
同樣在李隆基聽到李雄心中的人選以後,也確實是肯定了李雄真心為大唐考慮。
李雄的這些人選可以說是將方方麵麵都考慮進去了。
首先,李雄提議的太子,這是李隆基自己沒有想到的,但是作為大唐未來的接班人,確實是很有必要提前接觸一下軍中事務。
這樣也能避免日後受到蒙蔽,為什麽李隆基能夠這麽強勢?
甚至有的時候可以放任,各地官員和將領擁有巨大的權力,包括各大世家同樣也是如此,但照樣被李隆基壓的不敢冒頭。
不就是因為李隆基我就是因為李隆基是從,馬上取得的皇位對軍事極度的了解,自信的認為,隻要自己還在的一天,便能將所有人都給壓服。
甚至連自己親自培養的養子,都能夠隨意的舍棄,雖說也曾後悔過,但同樣不能阻止李隆基驕傲自滿傲視一切。
至於太子掌握一定的軍權,會不會對自己的皇位產生威脅?
這根本就不在李隆基的考慮範圍之內,在他看來,就算是再精銳的邊軍,但是也僅僅隻有區區一萬人,何足懼之。
他李隆基年輕時候,何等危險局麵沒見過,再說了,他自己的兒子,他自己能不知道嗎?
李榮基自信的認為,就算再給太子李亨十個膽子,他也不敢造自己的反。
其次,便是李雄推薦的,高秀岩、李佐國、郭昕還有李浚等人,可以說是將大唐軍方的新老貴族都考慮了進去。
別的不說,高秀岩的父親高仙芝即將率兵前往櫻花國駐紮,自己將他的兒子帶在身邊親自培養,可以說直接表明了自己支持的態度。
同樣,李佐國、郭昕二人的情況同樣如此,其父輩同樣是大唐的邊疆重臣,讓其擔任校尉之職,同樣顯示了李隆基的承諾和肯定。
畢竟,所有人都知道,六軍校尉乃是真正的天子親軍,日後的成就肯定無法估量,隻要不犯錯,日後必定是大唐軍中重量級的人物。
而李浚則是代表了老牌的貴族勢力,也讓那些老牌勢力看到,皇室並沒有忘記他們。
當一切商議決定後,李隆基也不再拖遝。
“高力士,擬旨!”
“原南衙禁軍和北衙禁軍職責不變,繼續守護皇城和長安城。
在此基礎上再設六尉由寡人直接指揮,分別是,東尉、西尉、陌刀尉、虎憤尉、中壘尉、精騎尉。
著令,太子兼任東尉校尉之職,大唐軍神李靖玄孫李浚擔任西尉之職,李佐國擔任陌刀尉,郭昕擔任虎憤尉,高秀岩擔任中壘尉,李光弼部將李懷光擔任精騎尉。
六校尉部將,分別駐紮在長安城外萬年縣和長安縣,拱衛長安的外圍安全。
按照之前工部和兵部上報的的地方建造營寨,明令各校尉即刻到位,接手自己的部下,並且嚴格訓練,使其早日成為長安城的外圍屏障。”
剛李雄聽到李隆基的人選是李懷光的時候,眼皮不由得跳了跳。
雖然是各種原因所造成的,但是這一位在日後可是率兵反叛了大唐割據一方,不過現在既然入選了六校尉之一,說不定能改變其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