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李雄對待西域的最終目的
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 作者:滇草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楊武離開以後,段秀實略帶責怪的口氣,對著李雄說道:“大人這樣放縱楊家,以後會不會養虎為患?”
麵對段秀實略帶責怪的口氣。李雄毫不在意,而是慢條斯理的喝了一口水後才解釋道:“你認為我不讓他們自己私自組建私兵?他們就不會這樣做了嗎?
這些千年世家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而對方想要在西域立足,必然要擁有足夠自保的能力。
至於養虎為患,在我看來,隻要安西軍保持足夠的強大和足夠的威懾力,對方就隻能按照我們的規則來行事。
至於說對方強大起來以後反噬大唐,你認為可能嗎?”
其實這裏李雄沒有對段秀實說實話,因為有安祿山起了一個不好的頭,再加上現在大唐內部也是矛盾重重。
隻是目前大唐的繁華,將一切的矛盾和問題都掩蓋在了水麵之下,畢竟現在大唐的階級固定太過嚴重。
而且像五姓七望這樣的豪門貴族,不把底層民眾當人看,遲早會出現黃巢這樣的人物。
再加上這一次安祿山造反,撕開了大唐內部空虛的遮羞布,讓許多有野心的人,看到了其他的一絲絲可能。
可以說,麵對這樣的局麵,就算李雄能夠快速的將安祿山造反平定,掐滅一些人的野心,但是麵對大唐現在這樣的局麵,李雄也不敢保證能夠維持多久。
有些東西是存在一定時效性的,當徹底將一些人逼到沒有活路的時候,華夏民族骨子裏的反抗精神,可是從不缺少。
畢竟從陳勝吳廣起義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口號以後,總是有草莽英雄從中脫穎而出,從而建立新的秩序。
至於西域最後是誰統治,對於後世穿越而來的李雄來說,根本就不在乎,李雄所要的不過是一個龐大的漢文化圈。
隻要以後西域還是漢人統治,李雄根本就不在乎誰當權,不然李雄也不會絞盡腦汁,費力扒拉的拉楊家進入西域和大量的遷徙漢人開發伊州。
但是這樣的話,李雄是不能對對秀實說的,甚至李雄從未對任何人說過自己的最終想法。
畢竟這樣的想法,在這個時代跟叛賊沒有任何的區別,因為他們不知道,在後世漢民族在這些異族建立的政權上吃了多少的虧。
麵對李雄的提問,段秀實也陷入了沉默,畢竟他段秀實本身也是士族出身,與普通人完全就不是一個階層,也算是地方上的一個小貴族了。
而小士族出身的他,自然也明白這些累世豪門的行事作風,能不給大唐帝國添堵已,經是看在大唐帝國現在十分強盛的情況之下了。
畢竟這些傳承久遠的世家大族,從來就隻關注自身,而不會去考慮當權者的想法,看看現在五姓七望的做法,就能一目了然。
“希望大人是對的吧!不然當楊家在西域發展起來以後,又將是一個五姓七望的存在,那對於大唐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好了,隻要大唐一直強大,楊家就不會做出過分的舉動,甚至還能夠幫助大唐分擔西域的壓力,至於以後的事情,就不是我們所考慮的了。
我們目前還是先考慮考慮,如何快速平定安祿山的謀反,才是目前最急切處理的事情。”
“那大人接下來還有什麽事情盡管吩咐。”
“有一件事確實是需要你親自出馬,你是知道的,我們安西軍的糧草,一部分是從西域各國征調,一部分則是由朝廷撥發。
但是現在朝廷麵對安祿山的進攻,肯定是無暇顧及我們,我們得想辦法將這部分糧草的缺口給補上。
雖然從中原遷徙來伊州的那些百姓,我答應他們免除他們三年的稅收,他們現在手上肯定有大量的存糧。
所以我需要你親自跑一趟伊州,將他們手上的糧食收集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而同時,我要你率領一萬安西軍的精銳,長期駐紮在伊州,保證安西軍的糧草安全和後路。
此事我會讓張帆陪著你去,等你將伊州的事情安排好以後,便讓張帆接手這一萬大軍,畢竟他跟著我東征西討,也算是安西軍中的老人了。
經過這些年的磨練,也足夠勝任守衛之職,將伊州交給他守護也能確保不出其他的問題。”
“屬下明白,那我收拾收拾東西,便率領著大軍出發了,等到大人率領著大軍到達伊州之前,我一定將事情處理好,然後我再返迴龜茲城坐鎮。”
“嗯,去吧!”
隨後,李雄命人將,接手吳謙工作的羅彪找來。
“大人,你找我。”
“嗯!”
“西域各國派在龜茲城的探子你都知道是哪些人吧?”
羅彪笑著迴答道:“自然是知道的,他們在龜茲城,也沒有刻意的隱瞞自己的身份。
再說了,龜茲城可是我們的大本營,任何勢力進入龜茲城都逃不過我們的眼睛。”
“很好,一會你就去找到他們,讓他們給他們的國王傳信,就說我李雄讓他們的國王到龜茲城一聚,有要事相商。”
“屬下這就去辦!”
隨著李雄將一項項事情布置完畢,整個安西軍,以及西域各國抽調到龜茲城的軍隊也動了起來。
而安祿山造反的消息,也在龜茲城內迅速傳播開來,而知道準確消息後的眾人,也是感到不可思議。
沒想到與李雄一般存在的北方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居然會造大唐的反,在他們看來,這完全就是與找死無疑。
畢竟大唐的強大已經深入人心,他們是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是誰給了安祿山那麽大的勇氣和膽子,居然敢起兵謀反?
而吐蕃使者在得知安西軍此次如此大的動作,不是準備針對吐蕃的時候也鬆了一口氣,要知道現在的安西軍全軍調動起來,那可真不是開玩笑的。
甚至連大食駐紮在龜茲城的聯絡使者,在得知情況以後,也給李雄傳話,詢問大唐帝國是否需要大食的幫助。
雖然大唐與大食之前發生過不好的摩擦事件,雙方都各有傷亡,但仍然不影響大食與大唐的友好交流。
在大食看來,大唐與自己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帝國,在對方有事的時候,自己禮節性的問一問,也是應當的。
而李雄在收到對方的好意以後,禮貌地迴絕了大食的好意,表示大唐有能力自行解決內亂。
至於現在掌安西軍管情報的羅彪,從都護府出來以後,便找上了西域各國放在龜滋城的聯絡人員,隨後便傳達了李雄讓西域各國國王來龜滋成商議事情的通知。
而接到通知的西域各國聯絡人員,頓時又是一陣雞飛狗跳,畢竟這時候可沒人敢無視李雄的話,不然剛剛集結起來的安西軍,說不定就會將他們當成第一個目標。
麵對段秀實略帶責怪的口氣。李雄毫不在意,而是慢條斯理的喝了一口水後才解釋道:“你認為我不讓他們自己私自組建私兵?他們就不會這樣做了嗎?
這些千年世家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而對方想要在西域立足,必然要擁有足夠自保的能力。
至於養虎為患,在我看來,隻要安西軍保持足夠的強大和足夠的威懾力,對方就隻能按照我們的規則來行事。
至於說對方強大起來以後反噬大唐,你認為可能嗎?”
其實這裏李雄沒有對段秀實說實話,因為有安祿山起了一個不好的頭,再加上現在大唐內部也是矛盾重重。
隻是目前大唐的繁華,將一切的矛盾和問題都掩蓋在了水麵之下,畢竟現在大唐的階級固定太過嚴重。
而且像五姓七望這樣的豪門貴族,不把底層民眾當人看,遲早會出現黃巢這樣的人物。
再加上這一次安祿山造反,撕開了大唐內部空虛的遮羞布,讓許多有野心的人,看到了其他的一絲絲可能。
可以說,麵對這樣的局麵,就算李雄能夠快速的將安祿山造反平定,掐滅一些人的野心,但是麵對大唐現在這樣的局麵,李雄也不敢保證能夠維持多久。
有些東西是存在一定時效性的,當徹底將一些人逼到沒有活路的時候,華夏民族骨子裏的反抗精神,可是從不缺少。
畢竟從陳勝吳廣起義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口號以後,總是有草莽英雄從中脫穎而出,從而建立新的秩序。
至於西域最後是誰統治,對於後世穿越而來的李雄來說,根本就不在乎,李雄所要的不過是一個龐大的漢文化圈。
隻要以後西域還是漢人統治,李雄根本就不在乎誰當權,不然李雄也不會絞盡腦汁,費力扒拉的拉楊家進入西域和大量的遷徙漢人開發伊州。
但是這樣的話,李雄是不能對對秀實說的,甚至李雄從未對任何人說過自己的最終想法。
畢竟這樣的想法,在這個時代跟叛賊沒有任何的區別,因為他們不知道,在後世漢民族在這些異族建立的政權上吃了多少的虧。
麵對李雄的提問,段秀實也陷入了沉默,畢竟他段秀實本身也是士族出身,與普通人完全就不是一個階層,也算是地方上的一個小貴族了。
而小士族出身的他,自然也明白這些累世豪門的行事作風,能不給大唐帝國添堵已,經是看在大唐帝國現在十分強盛的情況之下了。
畢竟這些傳承久遠的世家大族,從來就隻關注自身,而不會去考慮當權者的想法,看看現在五姓七望的做法,就能一目了然。
“希望大人是對的吧!不然當楊家在西域發展起來以後,又將是一個五姓七望的存在,那對於大唐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好了,隻要大唐一直強大,楊家就不會做出過分的舉動,甚至還能夠幫助大唐分擔西域的壓力,至於以後的事情,就不是我們所考慮的了。
我們目前還是先考慮考慮,如何快速平定安祿山的謀反,才是目前最急切處理的事情。”
“那大人接下來還有什麽事情盡管吩咐。”
“有一件事確實是需要你親自出馬,你是知道的,我們安西軍的糧草,一部分是從西域各國征調,一部分則是由朝廷撥發。
但是現在朝廷麵對安祿山的進攻,肯定是無暇顧及我們,我們得想辦法將這部分糧草的缺口給補上。
雖然從中原遷徙來伊州的那些百姓,我答應他們免除他們三年的稅收,他們現在手上肯定有大量的存糧。
所以我需要你親自跑一趟伊州,將他們手上的糧食收集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而同時,我要你率領一萬安西軍的精銳,長期駐紮在伊州,保證安西軍的糧草安全和後路。
此事我會讓張帆陪著你去,等你將伊州的事情安排好以後,便讓張帆接手這一萬大軍,畢竟他跟著我東征西討,也算是安西軍中的老人了。
經過這些年的磨練,也足夠勝任守衛之職,將伊州交給他守護也能確保不出其他的問題。”
“屬下明白,那我收拾收拾東西,便率領著大軍出發了,等到大人率領著大軍到達伊州之前,我一定將事情處理好,然後我再返迴龜茲城坐鎮。”
“嗯,去吧!”
隨後,李雄命人將,接手吳謙工作的羅彪找來。
“大人,你找我。”
“嗯!”
“西域各國派在龜茲城的探子你都知道是哪些人吧?”
羅彪笑著迴答道:“自然是知道的,他們在龜茲城,也沒有刻意的隱瞞自己的身份。
再說了,龜茲城可是我們的大本營,任何勢力進入龜茲城都逃不過我們的眼睛。”
“很好,一會你就去找到他們,讓他們給他們的國王傳信,就說我李雄讓他們的國王到龜茲城一聚,有要事相商。”
“屬下這就去辦!”
隨著李雄將一項項事情布置完畢,整個安西軍,以及西域各國抽調到龜茲城的軍隊也動了起來。
而安祿山造反的消息,也在龜茲城內迅速傳播開來,而知道準確消息後的眾人,也是感到不可思議。
沒想到與李雄一般存在的北方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居然會造大唐的反,在他們看來,這完全就是與找死無疑。
畢竟大唐的強大已經深入人心,他們是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是誰給了安祿山那麽大的勇氣和膽子,居然敢起兵謀反?
而吐蕃使者在得知安西軍此次如此大的動作,不是準備針對吐蕃的時候也鬆了一口氣,要知道現在的安西軍全軍調動起來,那可真不是開玩笑的。
甚至連大食駐紮在龜茲城的聯絡使者,在得知情況以後,也給李雄傳話,詢問大唐帝國是否需要大食的幫助。
雖然大唐與大食之前發生過不好的摩擦事件,雙方都各有傷亡,但仍然不影響大食與大唐的友好交流。
在大食看來,大唐與自己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帝國,在對方有事的時候,自己禮節性的問一問,也是應當的。
而李雄在收到對方的好意以後,禮貌地迴絕了大食的好意,表示大唐有能力自行解決內亂。
至於現在掌安西軍管情報的羅彪,從都護府出來以後,便找上了西域各國放在龜滋城的聯絡人員,隨後便傳達了李雄讓西域各國國王來龜滋成商議事情的通知。
而接到通知的西域各國聯絡人員,頓時又是一陣雞飛狗跳,畢竟這時候可沒人敢無視李雄的話,不然剛剛集結起來的安西軍,說不定就會將他們當成第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