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妥協和逐漸失控
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 作者:滇草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天以後,還是在那個場地,還是那群人。
“眾位商議的怎麽樣了?”
聽到李雄的問話以後,有的人就起來訴苦。
“時間太短,大人能否在寬限幾日,我我們傳迴的信息有可能還在路上,而大人所要的數量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就是,就是,還請大人體諒體諒我們。”
看著下方訴苦的各位西域使者,李雄擺手示意了他們保持安靜。
“本將軍也不是不講理之人,那就再給你們半個月時間,但是如果時間一到,還不能給本將軍一個準確的答複。
那就別怪本將軍命人親自率人去取了,雖然我大唐內部發生了一點點變故,但是我安西軍兵強馬壯,分出一支偏師出征,還是能夠做到的。”
隨後,李雄起身,看了在座的眾人一眼以後,最後說道:“你們好自為之!”
隨後在西域各國使者麵麵相覷之下離開了議事大廳,眾人看著李雄離開,在場的眾人心中雖有不滿,卻也不敢表露太多。
等他們各自返迴駐地以後,有幾個西域使者又聚集在了一起,其中一位使者站了出來,“這李雄太過霸道,我們西域各國也並非好欺負的,難道真由他李雄作威作福不成?”
另一人也起身說道:“就是,大不了我們聯合西域各國一起反了。”
兩人的話音剛剛落下,之前一直保持沉默的拔汗那使者冷笑著說道:“你們自己要找死,可別拉上我們拔汗那。
你們知不知道安西軍現在有多少人馬?
就算我們西域各國全部聯合起來,都不夠人家塞牙縫的,更何況還有李雄親自坐鎮。
再說了,現在大唐有事,隻是讓我們出一點錢財和兵力,而且李雄不也說了嗎,這隻是一個特例,今年過後就會恢複以往的慣例。
我勸諸位還是花錢買平安算了,再說了,我的國家都處於絲綢之路上,錢沒了,可以再賺,但是國家都沒了,你們難道想去流浪不成?
如果你們實在想不通,就看看曾經的石國國民,以前他們可是以經商聞名,但是現在西域哪還有他們的立足之地。
諸位形勢比人強啊!莫要自誤,反正我們拔汗那王國,決定按照李雄節度使的要求去辦。”
說完後,拔汗那的使者起身向著門口走去,剛走到門口,又迴頭對著其他幾人說道:“今後這種危險的聚會就不要叫我了,我拔汗那可是惹不起的李雄,更惹不起大唐,諸位告辭。”說完後頭也不迴的離開了此地。
看到拔汗那王國使者離開,另一位年長些的使者歎了口氣道:“如今大唐內亂隻是小患,安西軍的威名不可不是吹噓出來的。
我們若不應下,真要打起來,吃虧的隻會是我們,你們好好想想吧!”隨後也離開了此地。
當他二人離開以後,在場的其他人沉默良久。
經過剛剛那麽一鬧,最先開口的兩人也一臉頹廢的癱坐在椅子之上。
他們知道,剛剛離開的二人說的都是事實,他們真的惹不起大唐,也惹不起李雄。
其他人見狀也默默的起身,離開了此地,絲毫沒有再提,說是如何聯絡西域各國一起反叛大唐的事。
這時最先開頭的那名使者落寞的說道:“難道小國就是罪,弱就是罪嗎?這世間還有道理可講了。”隨後也踉踉蹌蹌的離開了此地。
最終這場秘密聚會,以不歡而散而收尾。
而大部分使者在離開會場以後,也迅速將今日發生的事情傳迴了國內,畢竟此事涉及太大,所以說自己有一定的自主權,可也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
反而李雄這邊,這段時間以來,每日都有大量的情報從中原方向傳來,可是局勢正如曆史上發生的那樣。
安祿山軍的軍隊所到之處,根本就沒有遇到什麽像樣的反抗,僅僅二十餘天時間安祿山的軍隊就將北方三鎮徹底清掃幹淨,向著河南進發。
而玄宗皇帝李隆基,也才剛剛將兩道防線布置完畢,封長青還是如同曆史上一般,去到了東都洛陽坐鎮。
李雄看著這一封五天前的情報,也是不由的五味雜陳,麵對滾滾而來的曆史洪流,李雄也很是無奈,也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他隻能祈禱封長青聽進自己的勸告,不要跟安祿山的軍隊硬碰硬,不然這位與自己相處時間最長的幾名將領之一,有可能如同曆史上的一般,死的十分的不值。
李雄看著手上的情報,再看看李隆基的各項布置,他知道這些完全就是無用功,這些臨時拚湊起來的軍隊,根本就不是安祿山的對手。
在麵對安祿山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一觸即潰,除了給對方送人頭,送軍功以外,起不了任何作用。
而在朔方太原一帶,由於李雄帶來的影響,現在的李光弼並沒有在朔方擔任副節度使,而是去了隴佑接替哥舒翰。
現在少了李光弼這位猛人,在朔方太原方向牽製安祿山麾下大將史思明,太原能不能保住都還要兩說。
雖然說郭子儀手下還有固仆懷恩等大將,但是這些人與李光弼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
而失去了李光弼這個大殺器,朔方軍還能不能擊敗史思明的軍隊,攻入河東威脅安祿山的老巢,就值得考慮了。
而史思明能夠成為安史之亂之中的另外一個巨頭,其手下的戰鬥力也不是開玩笑的。
在李雄看來,郭子儀能夠防住史思明的進攻,牽製住史思明的軍隊,已經是看在郭子儀能夠入太廟的存在,至於現在到底是什麽情況,李雄現在心裏也沒底。
而現在要想擊敗史思明的軍隊,憑朔方軍那三萬多人的軍隊根本就不現實。
最終還是要看河南戰場的情況到底如何了,如果河南戰場崩潰,封長青沒有守住洛陽,從而讓安祿山占領洛陽,手下崔乾佑率領大軍逼近潼關。
說不定還會再次上演,李隆基攜帶著大唐長安朝廷的眾多官員向著蜀中逃竄,畢竟有楊國忠這個敵方隊友在其中攪局,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而李雄看著各種不斷傳來的情報,也隻能幹著急。
畢竟他要率領安西軍以及西域各國的軍隊迴援長安,需要李隆基的正式聖旨到達,大軍才能夠有理由正式開拔。
就算安西軍現在已經開始做好各項準備,但是麵對這個逐漸崩壞的局勢,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而不能動彈。
不然的話,不管李雄有多麽正當的理由迴軍,說不定還有可能會被扣上謀逆的帽子,因為這時候的大唐朝廷實在太過敏感,經不起任何的風吹草動。
至於說,聖旨為什麽不用飛鴿傳書,用屁股想都知道,這根本就不可能,大軍調動豈是兒戲,想要調動一支大軍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想要調動一支大軍,各種驗證手段,可是少不了的,不然就是假傳聖旨無疑,在古代,假傳聖旨可是滅九族的大罪。
而真正的聖旨傳達,也並非是一名太監,帶著幾名護衛,拿著一封聖旨宣讀完畢,大軍就能夠調動。
其中的各種驗證手段,在曆朝曆代都各有不同,所以僅憑飛鴿傳書,根本就無法驗證聖旨的真實性,所以飛鴿傳遞聖旨,聽聽就好,當不得真,不然要八百裏加急幹什麽?
“眾位商議的怎麽樣了?”
聽到李雄的問話以後,有的人就起來訴苦。
“時間太短,大人能否在寬限幾日,我我們傳迴的信息有可能還在路上,而大人所要的數量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就是,就是,還請大人體諒體諒我們。”
看著下方訴苦的各位西域使者,李雄擺手示意了他們保持安靜。
“本將軍也不是不講理之人,那就再給你們半個月時間,但是如果時間一到,還不能給本將軍一個準確的答複。
那就別怪本將軍命人親自率人去取了,雖然我大唐內部發生了一點點變故,但是我安西軍兵強馬壯,分出一支偏師出征,還是能夠做到的。”
隨後,李雄起身,看了在座的眾人一眼以後,最後說道:“你們好自為之!”
隨後在西域各國使者麵麵相覷之下離開了議事大廳,眾人看著李雄離開,在場的眾人心中雖有不滿,卻也不敢表露太多。
等他們各自返迴駐地以後,有幾個西域使者又聚集在了一起,其中一位使者站了出來,“這李雄太過霸道,我們西域各國也並非好欺負的,難道真由他李雄作威作福不成?”
另一人也起身說道:“就是,大不了我們聯合西域各國一起反了。”
兩人的話音剛剛落下,之前一直保持沉默的拔汗那使者冷笑著說道:“你們自己要找死,可別拉上我們拔汗那。
你們知不知道安西軍現在有多少人馬?
就算我們西域各國全部聯合起來,都不夠人家塞牙縫的,更何況還有李雄親自坐鎮。
再說了,現在大唐有事,隻是讓我們出一點錢財和兵力,而且李雄不也說了嗎,這隻是一個特例,今年過後就會恢複以往的慣例。
我勸諸位還是花錢買平安算了,再說了,我的國家都處於絲綢之路上,錢沒了,可以再賺,但是國家都沒了,你們難道想去流浪不成?
如果你們實在想不通,就看看曾經的石國國民,以前他們可是以經商聞名,但是現在西域哪還有他們的立足之地。
諸位形勢比人強啊!莫要自誤,反正我們拔汗那王國,決定按照李雄節度使的要求去辦。”
說完後,拔汗那的使者起身向著門口走去,剛走到門口,又迴頭對著其他幾人說道:“今後這種危險的聚會就不要叫我了,我拔汗那可是惹不起的李雄,更惹不起大唐,諸位告辭。”說完後頭也不迴的離開了此地。
看到拔汗那王國使者離開,另一位年長些的使者歎了口氣道:“如今大唐內亂隻是小患,安西軍的威名不可不是吹噓出來的。
我們若不應下,真要打起來,吃虧的隻會是我們,你們好好想想吧!”隨後也離開了此地。
當他二人離開以後,在場的其他人沉默良久。
經過剛剛那麽一鬧,最先開口的兩人也一臉頹廢的癱坐在椅子之上。
他們知道,剛剛離開的二人說的都是事實,他們真的惹不起大唐,也惹不起李雄。
其他人見狀也默默的起身,離開了此地,絲毫沒有再提,說是如何聯絡西域各國一起反叛大唐的事。
這時最先開頭的那名使者落寞的說道:“難道小國就是罪,弱就是罪嗎?這世間還有道理可講了。”隨後也踉踉蹌蹌的離開了此地。
最終這場秘密聚會,以不歡而散而收尾。
而大部分使者在離開會場以後,也迅速將今日發生的事情傳迴了國內,畢竟此事涉及太大,所以說自己有一定的自主權,可也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
反而李雄這邊,這段時間以來,每日都有大量的情報從中原方向傳來,可是局勢正如曆史上發生的那樣。
安祿山軍的軍隊所到之處,根本就沒有遇到什麽像樣的反抗,僅僅二十餘天時間安祿山的軍隊就將北方三鎮徹底清掃幹淨,向著河南進發。
而玄宗皇帝李隆基,也才剛剛將兩道防線布置完畢,封長青還是如同曆史上一般,去到了東都洛陽坐鎮。
李雄看著這一封五天前的情報,也是不由的五味雜陳,麵對滾滾而來的曆史洪流,李雄也很是無奈,也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他隻能祈禱封長青聽進自己的勸告,不要跟安祿山的軍隊硬碰硬,不然這位與自己相處時間最長的幾名將領之一,有可能如同曆史上的一般,死的十分的不值。
李雄看著手上的情報,再看看李隆基的各項布置,他知道這些完全就是無用功,這些臨時拚湊起來的軍隊,根本就不是安祿山的對手。
在麵對安祿山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一觸即潰,除了給對方送人頭,送軍功以外,起不了任何作用。
而在朔方太原一帶,由於李雄帶來的影響,現在的李光弼並沒有在朔方擔任副節度使,而是去了隴佑接替哥舒翰。
現在少了李光弼這位猛人,在朔方太原方向牽製安祿山麾下大將史思明,太原能不能保住都還要兩說。
雖然說郭子儀手下還有固仆懷恩等大將,但是這些人與李光弼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
而失去了李光弼這個大殺器,朔方軍還能不能擊敗史思明的軍隊,攻入河東威脅安祿山的老巢,就值得考慮了。
而史思明能夠成為安史之亂之中的另外一個巨頭,其手下的戰鬥力也不是開玩笑的。
在李雄看來,郭子儀能夠防住史思明的進攻,牽製住史思明的軍隊,已經是看在郭子儀能夠入太廟的存在,至於現在到底是什麽情況,李雄現在心裏也沒底。
而現在要想擊敗史思明的軍隊,憑朔方軍那三萬多人的軍隊根本就不現實。
最終還是要看河南戰場的情況到底如何了,如果河南戰場崩潰,封長青沒有守住洛陽,從而讓安祿山占領洛陽,手下崔乾佑率領大軍逼近潼關。
說不定還會再次上演,李隆基攜帶著大唐長安朝廷的眾多官員向著蜀中逃竄,畢竟有楊國忠這個敵方隊友在其中攪局,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而李雄看著各種不斷傳來的情報,也隻能幹著急。
畢竟他要率領安西軍以及西域各國的軍隊迴援長安,需要李隆基的正式聖旨到達,大軍才能夠有理由正式開拔。
就算安西軍現在已經開始做好各項準備,但是麵對這個逐漸崩壞的局勢,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而不能動彈。
不然的話,不管李雄有多麽正當的理由迴軍,說不定還有可能會被扣上謀逆的帽子,因為這時候的大唐朝廷實在太過敏感,經不起任何的風吹草動。
至於說,聖旨為什麽不用飛鴿傳書,用屁股想都知道,這根本就不可能,大軍調動豈是兒戲,想要調動一支大軍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想要調動一支大軍,各種驗證手段,可是少不了的,不然就是假傳聖旨無疑,在古代,假傳聖旨可是滅九族的大罪。
而真正的聖旨傳達,也並非是一名太監,帶著幾名護衛,拿著一封聖旨宣讀完畢,大軍就能夠調動。
其中的各種驗證手段,在曆朝曆代都各有不同,所以僅憑飛鴿傳書,根本就無法驗證聖旨的真實性,所以飛鴿傳遞聖旨,聽聽就好,當不得真,不然要八百裏加急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