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耕地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達到了23.5億畝!與其勞師遠征去打那些遊牧民族和中東的丘陵地區國家,占領印度半島的好處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將來從那裏再去征服中東和地中海沿岸也比從西域出發要好得多,最起碼糧草就可以由印度半島供給。
眾人微微點頭,餘禾倒是有些擔憂:“陛下,這昆侖南半島與大秦相隔幾萬裏之遠,有昆侖高山阻隔,無法從陸路抵達,大軍勞師遠征,僅在嶺南就已經水土不服,再往南而去臣恐將士們更不服當地風情,生有異心。”
聽他這麽一說,章邯接著道:“禦史大夫所言有理,即便我軍能攻下昆侖南半島,又如何長久占有?靠海路運送糧草、器械、援軍,耗時甚久,恐怕無以為繼。”
“這的確是需要仔細考慮的。”我讚同道。
他們的擔憂何嚐不是我的擔憂,亞曆山大東征的曆史教訓不能不吸取,從地中海遠征到印度半島跟從關中遠征過去相比,距離雖然不如,但山川阻礙更甚,以現在的技術手段根本沒辦法修路過去,深山密林不是堆人就能征服的。
我掃了趙佗一眼:“其他暫且不表,隻論征服一事,趙將軍有何看法?”
趙佗久在嶺南,對那裏的秦軍是否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了解得最為清楚,而且我希望他能自己說出來我想要的答案,征服印度半島並不是我這次的目的。
趙佗仔細考慮了一下,恭敬道:“陛下,嶺南與昆侖南半島基本一線,嶺南的將士已經適應了那裏的氣候,原本臣以為可使嶺南之軍征戰昆侖南半島,隻是……”
我臉上帶著微笑,緩緩道:“但說無妨。”
趙佗見我麵上沒有異色,接著道:“隻是皇帝當年命五十萬大軍及三十萬民夫征戰百越,又使大軍轉為屯墾,與當地女子通婚,便是希望能夠同化百越蠻族。如今二十餘年過去,大軍已經與當地蠻族有了千絲萬縷的聯係,子孫繁多者不在少數,倘若再次征調大軍遠征昆侖南半島,臣恐皇帝的萬世之謀驟然崩毀,請陛下明鑒!”
我眼神微眯,趙佗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八十萬人留守百越同化當地蠻族是嬴政的大功績之一,倘若沒有這種魄力,百越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被劃入華夏疆域。
我擺擺手:“都坐下吧。”
眾人落座,我對趙佗道:“趙將軍,你所言有理。不過,十二艘戰船,即便每艘戰船容納百人,不過一千多人,嶺南既有七萬餘專戰之軍,可抽調出三萬人訓練水戰、火槍、銅炮,三萬火槍兵,又有戰船銅炮相助,征服區區一個昆侖南半島還是綽綽有餘的。”
趙佗一愣,疑惑道:“陛下,熟悉水戰的將士臣這裏倒有兩千餘人,可這火槍、銅炮是何物啊?”
我擺擺手,這種東西怎麽能跟他詳細講,目前知道這兩樣東西長什麽樣、怎麽用的,除了火槍營和三公,其餘人都被關在熱武坊,隻是道:“這你不必問,朕自有主張。嶺南已經沒有必要向南推進,便抽調出三萬人,由偏將南石領往番禺操練,此事你迴去時朕會命右護軍同你一同前往宣讀詔令。”
趙佗見我已經有了決斷,臉上哪敢有什麽異色,恭敬道:“臣遵陛下令!”
又吩咐道:“其中的旗艦命名為秦南號,艦隊稱秦南艦隊,在番禺建立港口、燈塔,燈塔的樣式朕會命將作府規劃,將來秦南半島、琅琊造船坊、昆侖南半島等航線附近都要建立燈塔。”
李斯疑惑道:“陛下,何為燈塔?”
我笑笑,解釋道:“箭塔你們都見過,燈塔就是在箭塔上設置一個火堆,用於指引海上的船隻,告訴他們港口在哪裏,或許用烽火台比喻更合適。海水無邊無際,不同於內河,沒有燈塔很難找到港口。”
眾人了然,齊聲稱讚道:“陛下英明!”
“此間事畢,你們去忙其他事吧,後天就是大朝會,少不得一番操勞。”
眾人退下後,我長舒了一口氣,北地秦軍和嶺南秦軍都安排好了,接下來就看能不能順利推進了。
“岐綰,把豫進和百衝叫來。”
不多時兩人聯袂而來,落座後我將剛剛畫好的圖紙交給二人:“此物名為燈塔,是要建在港口、航線附近,指引海上船隻方向的建築,你們看看。”
圖紙很簡單,主要是跟烽火台幾乎一模一樣,兩人很快就看懂了。
豫進拱手道:“陛下,此物高二十丈,又在風大浪急的海邊,想必是磚石結構?”
我點點頭:“那是自然,二十丈不算低了,關鍵在於選址,如果周邊空曠自然不用刻意挑選地方,但海邊多斷崖高山,如此就要將燈塔建在高處,否則船隻在海上注意不到燈塔,因為地球是圓的,將來進入深海有可能看不到燈塔。”
他們和泰月都已經接觸了基本的天文地理知識,現在能夠漸漸接受地球是個球的概念了,能夠明白我說的在深海看不到燈塔的意思。
百衝疑惑道:“陛下,這瞭望台、值守房、風向標臣能看懂,這聚光鏡麵是什麽意思?還有從塔頂連下來一條線是何物?”
我笑著看向豫進,考問道:“豫進,你可能看明白其中玄機?”
豫進造出了望遠鏡,自然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用處,但是卻不明白這個凹透鏡如何實現聚光,看圖紙上火光隻往一麵照,玻璃卻是能透光往兩麵照的,良久尷尬道:“陛下,恕臣愚鈍,兩者臣都沒看出是做什麽用的。”
我為他們解惑道:“這聚光鏡麵的製作有些麻煩。取一塊或者幾塊玻璃拚接成圖紙中的凹麵形狀,在弓形背麵塗上一層錫,再塗抹上水銀,就能形成一層薄覆麵,前麵就成了銅鏡一般的鏡子,可以實現聚光,這樣能使火光更為集中,更亮。”
“當然了,玻璃鏡子不是那麽容易製造的,不過建造燈塔不是短時間的事,你們還有時間慢慢研究。至於從塔頂連下來的線是用鋼鐵製成,稱為避雷針,一旦打雷擊中燈塔,雷電會通過鐵絲傳導到大地上,不會毀壞燈塔。”
兩人麵色嚴肅,認真地點點頭,公輸進拱手道:“臣明白了,迴去後臣先做出大致模型,呈予陛下,若是無誤,再行建造。”
兩人跟我接觸的最多,後世的知識也是學習的最多,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已經見得麻木,現在聽到我的吩咐都習以為常了。
眾人微微點頭,餘禾倒是有些擔憂:“陛下,這昆侖南半島與大秦相隔幾萬裏之遠,有昆侖高山阻隔,無法從陸路抵達,大軍勞師遠征,僅在嶺南就已經水土不服,再往南而去臣恐將士們更不服當地風情,生有異心。”
聽他這麽一說,章邯接著道:“禦史大夫所言有理,即便我軍能攻下昆侖南半島,又如何長久占有?靠海路運送糧草、器械、援軍,耗時甚久,恐怕無以為繼。”
“這的確是需要仔細考慮的。”我讚同道。
他們的擔憂何嚐不是我的擔憂,亞曆山大東征的曆史教訓不能不吸取,從地中海遠征到印度半島跟從關中遠征過去相比,距離雖然不如,但山川阻礙更甚,以現在的技術手段根本沒辦法修路過去,深山密林不是堆人就能征服的。
我掃了趙佗一眼:“其他暫且不表,隻論征服一事,趙將軍有何看法?”
趙佗久在嶺南,對那裏的秦軍是否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了解得最為清楚,而且我希望他能自己說出來我想要的答案,征服印度半島並不是我這次的目的。
趙佗仔細考慮了一下,恭敬道:“陛下,嶺南與昆侖南半島基本一線,嶺南的將士已經適應了那裏的氣候,原本臣以為可使嶺南之軍征戰昆侖南半島,隻是……”
我臉上帶著微笑,緩緩道:“但說無妨。”
趙佗見我麵上沒有異色,接著道:“隻是皇帝當年命五十萬大軍及三十萬民夫征戰百越,又使大軍轉為屯墾,與當地女子通婚,便是希望能夠同化百越蠻族。如今二十餘年過去,大軍已經與當地蠻族有了千絲萬縷的聯係,子孫繁多者不在少數,倘若再次征調大軍遠征昆侖南半島,臣恐皇帝的萬世之謀驟然崩毀,請陛下明鑒!”
我眼神微眯,趙佗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八十萬人留守百越同化當地蠻族是嬴政的大功績之一,倘若沒有這種魄力,百越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被劃入華夏疆域。
我擺擺手:“都坐下吧。”
眾人落座,我對趙佗道:“趙將軍,你所言有理。不過,十二艘戰船,即便每艘戰船容納百人,不過一千多人,嶺南既有七萬餘專戰之軍,可抽調出三萬人訓練水戰、火槍、銅炮,三萬火槍兵,又有戰船銅炮相助,征服區區一個昆侖南半島還是綽綽有餘的。”
趙佗一愣,疑惑道:“陛下,熟悉水戰的將士臣這裏倒有兩千餘人,可這火槍、銅炮是何物啊?”
我擺擺手,這種東西怎麽能跟他詳細講,目前知道這兩樣東西長什麽樣、怎麽用的,除了火槍營和三公,其餘人都被關在熱武坊,隻是道:“這你不必問,朕自有主張。嶺南已經沒有必要向南推進,便抽調出三萬人,由偏將南石領往番禺操練,此事你迴去時朕會命右護軍同你一同前往宣讀詔令。”
趙佗見我已經有了決斷,臉上哪敢有什麽異色,恭敬道:“臣遵陛下令!”
又吩咐道:“其中的旗艦命名為秦南號,艦隊稱秦南艦隊,在番禺建立港口、燈塔,燈塔的樣式朕會命將作府規劃,將來秦南半島、琅琊造船坊、昆侖南半島等航線附近都要建立燈塔。”
李斯疑惑道:“陛下,何為燈塔?”
我笑笑,解釋道:“箭塔你們都見過,燈塔就是在箭塔上設置一個火堆,用於指引海上的船隻,告訴他們港口在哪裏,或許用烽火台比喻更合適。海水無邊無際,不同於內河,沒有燈塔很難找到港口。”
眾人了然,齊聲稱讚道:“陛下英明!”
“此間事畢,你們去忙其他事吧,後天就是大朝會,少不得一番操勞。”
眾人退下後,我長舒了一口氣,北地秦軍和嶺南秦軍都安排好了,接下來就看能不能順利推進了。
“岐綰,把豫進和百衝叫來。”
不多時兩人聯袂而來,落座後我將剛剛畫好的圖紙交給二人:“此物名為燈塔,是要建在港口、航線附近,指引海上船隻方向的建築,你們看看。”
圖紙很簡單,主要是跟烽火台幾乎一模一樣,兩人很快就看懂了。
豫進拱手道:“陛下,此物高二十丈,又在風大浪急的海邊,想必是磚石結構?”
我點點頭:“那是自然,二十丈不算低了,關鍵在於選址,如果周邊空曠自然不用刻意挑選地方,但海邊多斷崖高山,如此就要將燈塔建在高處,否則船隻在海上注意不到燈塔,因為地球是圓的,將來進入深海有可能看不到燈塔。”
他們和泰月都已經接觸了基本的天文地理知識,現在能夠漸漸接受地球是個球的概念了,能夠明白我說的在深海看不到燈塔的意思。
百衝疑惑道:“陛下,這瞭望台、值守房、風向標臣能看懂,這聚光鏡麵是什麽意思?還有從塔頂連下來一條線是何物?”
我笑著看向豫進,考問道:“豫進,你可能看明白其中玄機?”
豫進造出了望遠鏡,自然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用處,但是卻不明白這個凹透鏡如何實現聚光,看圖紙上火光隻往一麵照,玻璃卻是能透光往兩麵照的,良久尷尬道:“陛下,恕臣愚鈍,兩者臣都沒看出是做什麽用的。”
我為他們解惑道:“這聚光鏡麵的製作有些麻煩。取一塊或者幾塊玻璃拚接成圖紙中的凹麵形狀,在弓形背麵塗上一層錫,再塗抹上水銀,就能形成一層薄覆麵,前麵就成了銅鏡一般的鏡子,可以實現聚光,這樣能使火光更為集中,更亮。”
“當然了,玻璃鏡子不是那麽容易製造的,不過建造燈塔不是短時間的事,你們還有時間慢慢研究。至於從塔頂連下來的線是用鋼鐵製成,稱為避雷針,一旦打雷擊中燈塔,雷電會通過鐵絲傳導到大地上,不會毀壞燈塔。”
兩人麵色嚴肅,認真地點點頭,公輸進拱手道:“臣明白了,迴去後臣先做出大致模型,呈予陛下,若是無誤,再行建造。”
兩人跟我接觸的最多,後世的知識也是學習的最多,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已經見得麻木,現在聽到我的吩咐都習以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