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百衝來稟報,大福船火炮裝備成功!
經過實驗,火炮在船上可以實現預期的威力,同時,豫進等人還研究出了保護青銅炮不受海水侵蝕的辦法,也很簡單——給炮裝了四個輪子,不用的時候推到船艙裏封閉出炮口蒙上!
辦法雖然笨了點,不過卓有成效。
聽完百衝的話,我吩咐道:“孔雀王朝已經被貴霜占領,朕要盡快從貴霜手中奪迴昆侖南半島!為了增加勝算,減少我大秦將士的傷亡,必須加快大福船打造進度。現在琅琊港同時可以開建幾艘大福船?”
百衝仔細想了想,拱手道:“迴陛下,建造的匠人倒是足夠,關鍵問題在於軋製鋼材。鐵吾已經在琅琊港選址開建冶鐵作坊,鐵礦不缺,但建成作坊非一時之功,最快也需要一年時間。”
“從南陽冶鐵府運過去呢?”
“一艘船所需的鋼材運至琅琊港,大約也需要半年的時間。”
我蹙起眉頭:“居然要這麽久?”
百衝也有些無奈:“東方道原來隻到臨淄,去年才打通了直達琅琊港的道路,規劃的水泥路遲遲不能成行,太缺礦石了!東方道目前隻有不到二百裏鋪設了水泥路。”
我點了點頭,看來想盡快大規模製造大福船是不太可能了。
暫時有一艘,再加上秦南半島的十二艘差不多夠用了,隻是可能要甘泉軍出動了……
我轉口道:“豫進的蒸汽機怎麽樣了?”
百衝尷尬地笑了笑:“還沒有特別大的進展,他說僅是陛下上次提出的問題,到現在連一半都沒有解決。”
我大手一揮:“告訴他,從蒸汽機上抽一部分人出來吧,沒有必要在上麵花費更多的精力了。”
目前來看還是不現實,不能再在上麵空耗錢糧了。
別看研究蒸汽機的隻有二百多人,可為他們提供零部件、實驗結構、機床器械等一係列東西的恐怕兩千人都打不住!這還不算這些人的吃喝用度、俸祿屋舍。
“算了,孟合,去把他叫過來。”
不多時豫進匆匆趕了過來。
我將暫緩研製蒸汽機的事情跟他說了,豫進臉上頗有些再給他兩天就能造出來的遺憾。
看他的表情,我笑道:“朕早就跟你說過,這不是一時的事。你也不用沮喪,中止蒸汽機的研製是因為有另外一件事交給你去辦。”
豫進眼中重新迸發出光彩。
“請陛下吩咐!”
我拿出一張空白紙,又提起筆。
“這是一個布帛縫製的氣球,相當於把西瓜挖空,隻剩皮,在底端開了個口子,下麵掛著一個火爐,點火後氣球就能飄起來。再在下麵掛一個吊籃,上麵可以坐人,通過火爐燃燒的劇烈程度控製熱氣球的上浮與下降,再安裝一個風扇,控製前後左右,明白了嗎?”
兩人接受過物理教學,大致能夠明白是個什麽意思,但還是有兩個地方不太理解。
“敢問陛下,這個所謂的熱氣球,怎麽能升起來呢?就靠那個火爐嗎?”
我點點頭:“熱氣球內的空氣受熱膨脹,熱空氣的密度比冷空氣密度小,相同體積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所以能夠飄起來,就像……水中的氣泡?比喻可能不太恰當,大致這個意思。”
豫進大致明白了,繼續問道:“第二個問題則是,這個風扇要如何做?”
我重新畫了一幅圖:“最簡單不過了,中間一個軸,再來個z字形連杆,一端手搖、一段連接三片扇葉的中心,搖動把手這一端就能讓三片扇葉轉起來,就能吹風。”
百衝抬頭看了一眼正在輕輕搖扇的映華……
我笑了笑:“風扇吹出來的風怎麽說呢,簡單點就是不是自然風,更像是龍卷風的風,再加上汗水蒸發比較快,很容易頭暈,所以還是上下撲閃的扇子扇起來舒服些。”
兩人大致明白了。
我將圖紙交給他們:“盡快動起來,材料選用跟大福船船帆類似的材料就行,防水性不必過於苛求。”
豫進不解道:“那萬一下雨怎麽辦?”
我調笑道:“下雨你還敢飄那麽高?”
豫進一拍腦門:“臣一時糊塗,竟忘了高處更容易被雷電擊中。”
“行了,你們去吧,試驗成功後先造兩個出來就行,不必著急大規模製造,放久了結構容易出現問題,需要時再製造即可。”
“遵命!”
兩人走後,我起身踱步到地圖麵前。
“召章邯。”
章邯來了後,我將對昆侖南半島的規劃跟他講了一下。
末了道:“朕計劃的時間是在明年開春之後出征,如果琅琊港能再建造出一艘大福船最好,有一艘大概也夠用了。到時候從甘泉軍中再抽調五千人出來,必須一舉拿下昆侖南半島!”
章邯點點頭,沉聲道:“如此現在就要開始備戰了,各地抽調補充甘泉軍的兵卒還未全部趕到甘泉營,在抽調之前必須要讓新補充的兵卒形成戰鬥力!”
“是的,事情很多啊……”
“對了陛下,貴霜那邊怎麽辦?”
我重新坐下:“不用理他,讓王勁在那邊吊著他就行了。尺丘再聰明,也不可能想到大秦會從海上進攻昆侖南半島!”
我看向章邯:“所以此事必須絕對嚴密,不可泄露一絲消息出去!”
“臣明白!”
“對了,這件事還是要跟馮劫說一下。”
章邯一愣,隨即拱手道:“臣遵命!”
既然成立了內閣,設立了首輔,如此軍國大事繞過馮劫不太合適,相信他有分寸。
“另外,你上次說的讓九原長城秦軍去開拓昆侖的事,朕仔細想過了。”我指著地圖道:“先派三千人到這裏去,取名西寧驛,從事湖鹽開采。”
章邯看了一眼,突發奇想道:“此處地形倒像個千足蟲。”
我嗬嗬一笑,我指的地方正是現今的西寧,西寧位於湟水中遊河穀盆地,扼守進出青草高原的交通要道,素有海藏咽喉之稱,距離西固三百四十裏左右,絕對的戰略要地,從漢朝才開始設立西平亭。
經過實驗,火炮在船上可以實現預期的威力,同時,豫進等人還研究出了保護青銅炮不受海水侵蝕的辦法,也很簡單——給炮裝了四個輪子,不用的時候推到船艙裏封閉出炮口蒙上!
辦法雖然笨了點,不過卓有成效。
聽完百衝的話,我吩咐道:“孔雀王朝已經被貴霜占領,朕要盡快從貴霜手中奪迴昆侖南半島!為了增加勝算,減少我大秦將士的傷亡,必須加快大福船打造進度。現在琅琊港同時可以開建幾艘大福船?”
百衝仔細想了想,拱手道:“迴陛下,建造的匠人倒是足夠,關鍵問題在於軋製鋼材。鐵吾已經在琅琊港選址開建冶鐵作坊,鐵礦不缺,但建成作坊非一時之功,最快也需要一年時間。”
“從南陽冶鐵府運過去呢?”
“一艘船所需的鋼材運至琅琊港,大約也需要半年的時間。”
我蹙起眉頭:“居然要這麽久?”
百衝也有些無奈:“東方道原來隻到臨淄,去年才打通了直達琅琊港的道路,規劃的水泥路遲遲不能成行,太缺礦石了!東方道目前隻有不到二百裏鋪設了水泥路。”
我點了點頭,看來想盡快大規模製造大福船是不太可能了。
暫時有一艘,再加上秦南半島的十二艘差不多夠用了,隻是可能要甘泉軍出動了……
我轉口道:“豫進的蒸汽機怎麽樣了?”
百衝尷尬地笑了笑:“還沒有特別大的進展,他說僅是陛下上次提出的問題,到現在連一半都沒有解決。”
我大手一揮:“告訴他,從蒸汽機上抽一部分人出來吧,沒有必要在上麵花費更多的精力了。”
目前來看還是不現實,不能再在上麵空耗錢糧了。
別看研究蒸汽機的隻有二百多人,可為他們提供零部件、實驗結構、機床器械等一係列東西的恐怕兩千人都打不住!這還不算這些人的吃喝用度、俸祿屋舍。
“算了,孟合,去把他叫過來。”
不多時豫進匆匆趕了過來。
我將暫緩研製蒸汽機的事情跟他說了,豫進臉上頗有些再給他兩天就能造出來的遺憾。
看他的表情,我笑道:“朕早就跟你說過,這不是一時的事。你也不用沮喪,中止蒸汽機的研製是因為有另外一件事交給你去辦。”
豫進眼中重新迸發出光彩。
“請陛下吩咐!”
我拿出一張空白紙,又提起筆。
“這是一個布帛縫製的氣球,相當於把西瓜挖空,隻剩皮,在底端開了個口子,下麵掛著一個火爐,點火後氣球就能飄起來。再在下麵掛一個吊籃,上麵可以坐人,通過火爐燃燒的劇烈程度控製熱氣球的上浮與下降,再安裝一個風扇,控製前後左右,明白了嗎?”
兩人接受過物理教學,大致能夠明白是個什麽意思,但還是有兩個地方不太理解。
“敢問陛下,這個所謂的熱氣球,怎麽能升起來呢?就靠那個火爐嗎?”
我點點頭:“熱氣球內的空氣受熱膨脹,熱空氣的密度比冷空氣密度小,相同體積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所以能夠飄起來,就像……水中的氣泡?比喻可能不太恰當,大致這個意思。”
豫進大致明白了,繼續問道:“第二個問題則是,這個風扇要如何做?”
我重新畫了一幅圖:“最簡單不過了,中間一個軸,再來個z字形連杆,一端手搖、一段連接三片扇葉的中心,搖動把手這一端就能讓三片扇葉轉起來,就能吹風。”
百衝抬頭看了一眼正在輕輕搖扇的映華……
我笑了笑:“風扇吹出來的風怎麽說呢,簡單點就是不是自然風,更像是龍卷風的風,再加上汗水蒸發比較快,很容易頭暈,所以還是上下撲閃的扇子扇起來舒服些。”
兩人大致明白了。
我將圖紙交給他們:“盡快動起來,材料選用跟大福船船帆類似的材料就行,防水性不必過於苛求。”
豫進不解道:“那萬一下雨怎麽辦?”
我調笑道:“下雨你還敢飄那麽高?”
豫進一拍腦門:“臣一時糊塗,竟忘了高處更容易被雷電擊中。”
“行了,你們去吧,試驗成功後先造兩個出來就行,不必著急大規模製造,放久了結構容易出現問題,需要時再製造即可。”
“遵命!”
兩人走後,我起身踱步到地圖麵前。
“召章邯。”
章邯來了後,我將對昆侖南半島的規劃跟他講了一下。
末了道:“朕計劃的時間是在明年開春之後出征,如果琅琊港能再建造出一艘大福船最好,有一艘大概也夠用了。到時候從甘泉軍中再抽調五千人出來,必須一舉拿下昆侖南半島!”
章邯點點頭,沉聲道:“如此現在就要開始備戰了,各地抽調補充甘泉軍的兵卒還未全部趕到甘泉營,在抽調之前必須要讓新補充的兵卒形成戰鬥力!”
“是的,事情很多啊……”
“對了陛下,貴霜那邊怎麽辦?”
我重新坐下:“不用理他,讓王勁在那邊吊著他就行了。尺丘再聰明,也不可能想到大秦會從海上進攻昆侖南半島!”
我看向章邯:“所以此事必須絕對嚴密,不可泄露一絲消息出去!”
“臣明白!”
“對了,這件事還是要跟馮劫說一下。”
章邯一愣,隨即拱手道:“臣遵命!”
既然成立了內閣,設立了首輔,如此軍國大事繞過馮劫不太合適,相信他有分寸。
“另外,你上次說的讓九原長城秦軍去開拓昆侖的事,朕仔細想過了。”我指著地圖道:“先派三千人到這裏去,取名西寧驛,從事湖鹽開采。”
章邯看了一眼,突發奇想道:“此處地形倒像個千足蟲。”
我嗬嗬一笑,我指的地方正是現今的西寧,西寧位於湟水中遊河穀盆地,扼守進出青草高原的交通要道,素有海藏咽喉之稱,距離西固三百四十裏左右,絕對的戰略要地,從漢朝才開始設立西平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