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的動作很快,十天後,甘泉軍趁著尚未下雪,在孫脊峰的帶領下開赴秦南半島。
五百人則是前往琅琊港,隨大福船乘船沿海南下。
十月以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冷。
這天,我在後殿迴廊內散心,天空烏雲密布,冷風吹來讓人渾身一抖。
孟合在後麵提醒道:“陛下,要變天了,小心著涼。”
我擺擺手:“沒事,整日待在宮中,渾身難受。”
正在此時,章邯匆匆來了。
我以為他是來稟報備戰的事,卻不想他張口就是:“陛下,共鄰迴來了!”
“共鄰?”
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章邯又重複了一遍:“是,已經到了西固,還帶著亞羌人的信使。”
我驚訝道:“他……他從哪迴來的?”
章邯搖了搖頭:“不知,迴來的時候隻剩下了五十多人,共鄰剛到西固就昏迷了過去,趙勝已經安排人將他和亞羌人信使送到鹹陽,公犢來得早,估計他們也就這幾天就能到鹹陽。”
我還是有些驚訝的,快兩年了,他居然能活著迴來,而且還有個亞羌人信使?
亞羌人就像薛定諤的貓,我自己都不太確定現在青藏高原的人到底是個什麽生活狀態,甚至連他們有沒有部落都不知道……
好在沒有讓我等太久,三天後共鄰就迴到了鹹陽。
章台後殿。
共鄰的身體還有些虛弱,不過走路已經沒什麽問題。
跟著來的還有幾個野人似的麵孔,想來他們就是所謂的亞羌人信使了。
我開口關心道:“你辛苦了,這兩年的時間你是怎麽過來的?”
共鄰艱難一笑:“謝陛下。臣自從離開了北羌氏大營,因擔心被北羌人追上,就向昆侖內部深入了一些。原想脫離北羌人的追擊之後就轉向東南,從巴蜀一帶迴到大秦,可是一路暴雪封山,一起去的兄弟們死傷許多。”
共鄰的神色有些黯淡:“前幾天還好,大概十天之後就死傷了一半,馱運糧草的馬匹也都累死了。無奈之下,臣隻好繼續向昆侖腹地深入。”
我點了點頭,他的決定是對的,往東南越過崇山峻嶺迴到巴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正值隆冬,往昆侖腹地反倒有一線生機。
果然,共鄰感激地看向身邊的亞羌人:“又走了大約五六天,臣遇到了亞羌人的部落首領,就是這位,名為顴,臣才得以在他的部落中渡過了寒冬。”
說到這,共鄰又是一聲歎息:“臣本欲春暖之後立刻迴到大秦,奈何二百人已經倒在路上一百多人,剩下的五十多人也重病纏身,殘疾者三十多人,隻能在那邊養病。直到六月份天氣漸暖,臣才起程趕迴西固,直至今日!”
我靜靜地聽他訴說完,沒有打斷他。
這種毅力不得不讓人敬佩!
“你放心,無論是活著還是死去的將士,朕都會賜爵重賞!”
共鄰感激道:“謝陛下!”
我轉而看向那個名為顴的首領,長得倒是顴骨極高……
“你說他是亞羌人的首領?怎麽跟著你一起到了大秦?”
共鄰連忙解釋道:“是臣沒有說清楚,亞羌人現在一共有三個比較大的部落,分別為青石部落、遲生部落以及巴生部落,每個部落下又有一些小部落,顴就是巴生部落下麵小部落的首領。當然,臣隻學了亞羌話一些皮毛,這些名字都是大致音近。”
“嗯。”這就說得通了,如果真是亞羌人的首領,不可能輕易到大秦來。
“那他這次來是?”
“因為昆侖除了亞羌人從來沒有外人去過,聞聽有外人來到昆侖,三大部落的首領都去了。看了臣攜帶的東西,三大部落首領便商議,希望歸附大秦,派顴來表示臣服。”
我麵色不改,心中卻打起了問號。
一個國家是否看重自己的主權,與他們是否接觸過外界並無關係。就像印加人不會因為皮薩羅的裝備精良、擁有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而決定投降西班牙。
我麵帶笑意道:“亞羌人祖祖輩輩生活在昆侖,如今怎麽會突然要臣服大秦呢?”
這次共鄰沒有迴話,而是將我的話翻譯給了顴。
顴聽完後,麵色恭敬地嘰裏咕嚕說了一大堆。
共鄰翻譯道:“迴陛下,他說昆侖的氣候越來越寒冷,前年是五月開春、九月入冬,去年則是六月開春、八月入冬,今年或許更甚,亞羌人的生活越來越艱難,再這麽冷下去,恐怕亞羌人將要全部凍死在昆侖。”
“所以他們臣服大秦,希望能從大秦得到糧食、棉衣、建造房屋的技術等等。”
我啞然失笑,這個顴說話倒是直接!
但這件事我恐怕不能輕易答應他們,曆史已經開始沿著不同的軌跡發展,以前我知道“劇本”,可以做到料事如神,現在不同了,每動一步我都要小心。
想了想,我揮手道:“你先帶他下去歇息,在鹹陽逛逛。”
這點事共鄰還是明白的,立刻躬身帶著顴去了。
“召馮劫三人過來議事。”
三人到了後,我將事情大致講了一遍。
“說說你們的看法。”
馮劫率先反對道:“陛下,臣知道陛下對昆侖的謀劃乃是萬世之基,可現在一群蠻人直接便提出臣服大秦,而且索要這麽多東西!事出反常則需仔細考量,臣以為不能輕易答應他們!”
餘禾緊跟著道:“臣以為然。共鄰對大秦的忠心或許不必懷疑,但先不說他對亞羌人了解多少,畢竟隻是一個相當於百長的低微官吏,許多事並不能看透本質,極有可能被亞羌人蒙騙!”
李由也持反對意見:“陛下之本意乃是征服昆侖,防止亞羌人坐大。可如今亞羌人張口便要大秦提供糧食、棉衣等等,大秦若真給了,會不會反倒養虎為患?”
聽完三人的意見,我大致有了想法。
“你們說的正是朕所憂慮的。”我緩緩道:“不過朕已經有了想法,明日召他進宮,你們都來。”
“臣等遵命!”
五百人則是前往琅琊港,隨大福船乘船沿海南下。
十月以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冷。
這天,我在後殿迴廊內散心,天空烏雲密布,冷風吹來讓人渾身一抖。
孟合在後麵提醒道:“陛下,要變天了,小心著涼。”
我擺擺手:“沒事,整日待在宮中,渾身難受。”
正在此時,章邯匆匆來了。
我以為他是來稟報備戰的事,卻不想他張口就是:“陛下,共鄰迴來了!”
“共鄰?”
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章邯又重複了一遍:“是,已經到了西固,還帶著亞羌人的信使。”
我驚訝道:“他……他從哪迴來的?”
章邯搖了搖頭:“不知,迴來的時候隻剩下了五十多人,共鄰剛到西固就昏迷了過去,趙勝已經安排人將他和亞羌人信使送到鹹陽,公犢來得早,估計他們也就這幾天就能到鹹陽。”
我還是有些驚訝的,快兩年了,他居然能活著迴來,而且還有個亞羌人信使?
亞羌人就像薛定諤的貓,我自己都不太確定現在青藏高原的人到底是個什麽生活狀態,甚至連他們有沒有部落都不知道……
好在沒有讓我等太久,三天後共鄰就迴到了鹹陽。
章台後殿。
共鄰的身體還有些虛弱,不過走路已經沒什麽問題。
跟著來的還有幾個野人似的麵孔,想來他們就是所謂的亞羌人信使了。
我開口關心道:“你辛苦了,這兩年的時間你是怎麽過來的?”
共鄰艱難一笑:“謝陛下。臣自從離開了北羌氏大營,因擔心被北羌人追上,就向昆侖內部深入了一些。原想脫離北羌人的追擊之後就轉向東南,從巴蜀一帶迴到大秦,可是一路暴雪封山,一起去的兄弟們死傷許多。”
共鄰的神色有些黯淡:“前幾天還好,大概十天之後就死傷了一半,馱運糧草的馬匹也都累死了。無奈之下,臣隻好繼續向昆侖腹地深入。”
我點了點頭,他的決定是對的,往東南越過崇山峻嶺迴到巴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正值隆冬,往昆侖腹地反倒有一線生機。
果然,共鄰感激地看向身邊的亞羌人:“又走了大約五六天,臣遇到了亞羌人的部落首領,就是這位,名為顴,臣才得以在他的部落中渡過了寒冬。”
說到這,共鄰又是一聲歎息:“臣本欲春暖之後立刻迴到大秦,奈何二百人已經倒在路上一百多人,剩下的五十多人也重病纏身,殘疾者三十多人,隻能在那邊養病。直到六月份天氣漸暖,臣才起程趕迴西固,直至今日!”
我靜靜地聽他訴說完,沒有打斷他。
這種毅力不得不讓人敬佩!
“你放心,無論是活著還是死去的將士,朕都會賜爵重賞!”
共鄰感激道:“謝陛下!”
我轉而看向那個名為顴的首領,長得倒是顴骨極高……
“你說他是亞羌人的首領?怎麽跟著你一起到了大秦?”
共鄰連忙解釋道:“是臣沒有說清楚,亞羌人現在一共有三個比較大的部落,分別為青石部落、遲生部落以及巴生部落,每個部落下又有一些小部落,顴就是巴生部落下麵小部落的首領。當然,臣隻學了亞羌話一些皮毛,這些名字都是大致音近。”
“嗯。”這就說得通了,如果真是亞羌人的首領,不可能輕易到大秦來。
“那他這次來是?”
“因為昆侖除了亞羌人從來沒有外人去過,聞聽有外人來到昆侖,三大部落的首領都去了。看了臣攜帶的東西,三大部落首領便商議,希望歸附大秦,派顴來表示臣服。”
我麵色不改,心中卻打起了問號。
一個國家是否看重自己的主權,與他們是否接觸過外界並無關係。就像印加人不會因為皮薩羅的裝備精良、擁有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而決定投降西班牙。
我麵帶笑意道:“亞羌人祖祖輩輩生活在昆侖,如今怎麽會突然要臣服大秦呢?”
這次共鄰沒有迴話,而是將我的話翻譯給了顴。
顴聽完後,麵色恭敬地嘰裏咕嚕說了一大堆。
共鄰翻譯道:“迴陛下,他說昆侖的氣候越來越寒冷,前年是五月開春、九月入冬,去年則是六月開春、八月入冬,今年或許更甚,亞羌人的生活越來越艱難,再這麽冷下去,恐怕亞羌人將要全部凍死在昆侖。”
“所以他們臣服大秦,希望能從大秦得到糧食、棉衣、建造房屋的技術等等。”
我啞然失笑,這個顴說話倒是直接!
但這件事我恐怕不能輕易答應他們,曆史已經開始沿著不同的軌跡發展,以前我知道“劇本”,可以做到料事如神,現在不同了,每動一步我都要小心。
想了想,我揮手道:“你先帶他下去歇息,在鹹陽逛逛。”
這點事共鄰還是明白的,立刻躬身帶著顴去了。
“召馮劫三人過來議事。”
三人到了後,我將事情大致講了一遍。
“說說你們的看法。”
馮劫率先反對道:“陛下,臣知道陛下對昆侖的謀劃乃是萬世之基,可現在一群蠻人直接便提出臣服大秦,而且索要這麽多東西!事出反常則需仔細考量,臣以為不能輕易答應他們!”
餘禾緊跟著道:“臣以為然。共鄰對大秦的忠心或許不必懷疑,但先不說他對亞羌人了解多少,畢竟隻是一個相當於百長的低微官吏,許多事並不能看透本質,極有可能被亞羌人蒙騙!”
李由也持反對意見:“陛下之本意乃是征服昆侖,防止亞羌人坐大。可如今亞羌人張口便要大秦提供糧食、棉衣等等,大秦若真給了,會不會反倒養虎為患?”
聽完三人的意見,我大致有了想法。
“你們說的正是朕所憂慮的。”我緩緩道:“不過朕已經有了想法,明日召他進宮,你們都來。”
“臣等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