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西域來的奏報證實了嬴蘭的消息。
章台後殿。
李由將孑吳的奏報放迴了案上。
章邯沉聲道:“看來陛下的決定是對的,一旦貴霜從與三國的戰爭中脫身出來,必定能夠盡快將孔雀王朝的土地徹底納入貴霜!大秦再不動手,今後若再想圖謀昆侖南半島恐怕要多費不少力氣。”
馮劫補充道:“不僅如此,如果百乘王朝吞並了質多王朝,更甚者連摩臘婆人也被百乘王朝吞並,那昆侖南半島的形勢會更為複雜。”
餘禾和李由也出言讚同。
我沉吟道:“還是要繼續向貴霜北部邊境增兵,讓貴霜堅定不移地認為大秦會從北部邊境進攻!”
李由沉思了一會兒,緩緩道:“陛下,貴霜既然與百乘王朝和解,並共同進攻質多王朝,臣以為尺丘可能不會將太多的軍隊從孔雀王朝調離,更大的可能是招募新的軍隊,同時把小部分軍隊調到北部邊境。”
我誇讚道:“你想得更周到些,不過朕以為不必擔憂,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怎麽盡快把水師運到昆侖南半島,避免前鋒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我轉向馮劫:“朕讓司馬礪準備的事不能出任何問題!一月份之前要做好全部備戰準備,最遲二月份要開赴昆侖南半島。”
“陛下放心,臣親自盯著這件事。”
我又道:“開辟西寧驛的三千人挑選好了嗎?”
章邯從懷中拿出一份名單:“挑選好了,這是各營抽調出來的人數,為了避免發生一些意外,三千人都是從不同長城段挑選出來的,要麽對農耕比較熟悉,要麽對做工還算熟稔,在挑選時都詳細講明了,不願意去的沒有強求。”
“嗯,你做得很對。”我將名單放在一旁:“幾萬人裏麵挑三千人,最好就是讓他們自願去,長城本就艱苦,西寧驛更加荒涼些,如果不是心甘情願,起不到好的效果。”
“陛下英明!”
我告誡道:“雖然朕之前用過很多次商人,比如烏氏、巴氏、嬴蘭,但西寧驛的湖鹽絕對不允許商人插手,鹽鐵乃是朝廷之本,必須官營。”
嬴蘭的事他們都知道,我也沒什麽好隱瞞的,隻是月鼎無人知曉罷了。
幾人自然明白鹽的重要性,躬身道:“臣等遵命!”
馮劫接著拿出一份公牘。
“陛下,張狟來報,說六郡出現了一些鮮卑族的史官,到處收集原東胡人的曆史,撰寫成冊,請示該如何處理。”
馮劫將擬了處理意見的公犢交給我。
“臣的意思是,盡快把這些人抓起來,同時嚴令不允許任何人再修東胡史書。陛下既然已經將他們更名為鮮卑族,就不應該存在任何史冊。”
我看完公犢後,將公犢還給了馮劫。
“如此處理不可。”
馮劫和餘禾三人對視一眼:“陛下聖意?”
我輕輕敲擊桌麵:“有句話你說得對,不應該存在任何非官修史冊。著令,草原十六郡、河西及牧郡四郡,將異族的書籍各收集一份,送到鹹陽封存,然後……焚書!”
四人瞪大了雙眼,焚書……
他們都經曆過嬴政焚書的事,如今再次聽到這個熟悉的字眼,瞬間渾身一抖。
馮劫小心開口道:“陛下,焚書是不是有些……”
我冷聲道:“不行此舉不足以彰顯朝廷的決心!”
時也勢也,站在後世的立場來看,焚書罪在千秋,站在如今的形勢來看,這是最優的選擇。
不在其位評論其事容易,在其位行其事,難!
“今後所有大秦的子民都要學習大秦之禮儀文化,留那些書除了給別有用心之人以反叛的借口,沒有任何益處。”我緩緩解釋道:“至於封存的史籍資料,朕想不到好的辦法解決,留給後人的智慧吧,或許有重見天日的那天。”
幾人不再多言,馮劫拱手道:“遵陛下令!”
“另外。”本著一不做二不休的原則,我繼續吩咐道:“將上述地方所有先生、史官、博士之類的人全部集中起來學習大秦文化,由監察使分批考察,考察通過後允許離開。”
幾人心中一驚:坑儒?!
“陛下,如此恐怕會造成這些地方沒有人行教化之職,而且考察通過的標準是什麽?”
“從大秦征召先生過去開設學宮。”我淡淡道:“如果先生不夠,那就不教,就算將來得到一群大字不識一個的異族人,朕也不想看到一幫受過教化卻不知大秦文化為何物的人。”
“至於考察通過的標準,首先要對大秦文化非常熟悉,其次嘛,自然是認同大秦文化。”
餘禾憂慮道:“如此隻怕那些人口服心不服。”
我哈哈一笑:“如果一個壞人為了偽裝成為一個好人,一輩子都在行善事、為善舉,你能說他不是一個好人嗎?”
餘禾無言以對……
章邯見三人都有些憂慮,拱手道:“強令這些人改名學禮時已經引起了不小的波瀾,索性借這個機會把事情做到底,非嚴刑峻法不足以讓他們徹底改變!”
見章邯讚同,我沉聲道:“不錯,這件事做起來肯定沒那麽簡單,但卻必須要做!此為萬世計!”
幾人也不再勸阻,拱手道:“遵陛下令!”
章邯的將兵一職雖然已經不是三公,可大家似乎還都習慣他是三公之一,也沒人覺得他在這裏,還開口說話有什麽不妥……
眾人離開後,我也無心再處理什麽事。
我不知道自己的這個決定是對是錯。
古人早就看明白了,用暴力手段維持自己的統治是效率最為低下的,不然就不會有什麽“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之類的說辭了,說到底不過是建立一個秩序,讓自己手底下的人都遵守這個秩序,也就有了那句經典的話: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用人情世故維係統治遠比暴力手段成本要低、效果要好。
暴力不能持久,但人情世故可以傳承兩千多年而經久不衰。
至於會不會在史冊上留下罵名,我是不在乎的。
我和嬴政接觸的時間不長,但能感覺到,他也不在乎。
抬頭望向布滿烏雲的天空,終於,今冬的第一場雪灑向了章台宮的兩殿四閣七十二宮……
章台後殿。
李由將孑吳的奏報放迴了案上。
章邯沉聲道:“看來陛下的決定是對的,一旦貴霜從與三國的戰爭中脫身出來,必定能夠盡快將孔雀王朝的土地徹底納入貴霜!大秦再不動手,今後若再想圖謀昆侖南半島恐怕要多費不少力氣。”
馮劫補充道:“不僅如此,如果百乘王朝吞並了質多王朝,更甚者連摩臘婆人也被百乘王朝吞並,那昆侖南半島的形勢會更為複雜。”
餘禾和李由也出言讚同。
我沉吟道:“還是要繼續向貴霜北部邊境增兵,讓貴霜堅定不移地認為大秦會從北部邊境進攻!”
李由沉思了一會兒,緩緩道:“陛下,貴霜既然與百乘王朝和解,並共同進攻質多王朝,臣以為尺丘可能不會將太多的軍隊從孔雀王朝調離,更大的可能是招募新的軍隊,同時把小部分軍隊調到北部邊境。”
我誇讚道:“你想得更周到些,不過朕以為不必擔憂,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怎麽盡快把水師運到昆侖南半島,避免前鋒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我轉向馮劫:“朕讓司馬礪準備的事不能出任何問題!一月份之前要做好全部備戰準備,最遲二月份要開赴昆侖南半島。”
“陛下放心,臣親自盯著這件事。”
我又道:“開辟西寧驛的三千人挑選好了嗎?”
章邯從懷中拿出一份名單:“挑選好了,這是各營抽調出來的人數,為了避免發生一些意外,三千人都是從不同長城段挑選出來的,要麽對農耕比較熟悉,要麽對做工還算熟稔,在挑選時都詳細講明了,不願意去的沒有強求。”
“嗯,你做得很對。”我將名單放在一旁:“幾萬人裏麵挑三千人,最好就是讓他們自願去,長城本就艱苦,西寧驛更加荒涼些,如果不是心甘情願,起不到好的效果。”
“陛下英明!”
我告誡道:“雖然朕之前用過很多次商人,比如烏氏、巴氏、嬴蘭,但西寧驛的湖鹽絕對不允許商人插手,鹽鐵乃是朝廷之本,必須官營。”
嬴蘭的事他們都知道,我也沒什麽好隱瞞的,隻是月鼎無人知曉罷了。
幾人自然明白鹽的重要性,躬身道:“臣等遵命!”
馮劫接著拿出一份公牘。
“陛下,張狟來報,說六郡出現了一些鮮卑族的史官,到處收集原東胡人的曆史,撰寫成冊,請示該如何處理。”
馮劫將擬了處理意見的公犢交給我。
“臣的意思是,盡快把這些人抓起來,同時嚴令不允許任何人再修東胡史書。陛下既然已經將他們更名為鮮卑族,就不應該存在任何史冊。”
我看完公犢後,將公犢還給了馮劫。
“如此處理不可。”
馮劫和餘禾三人對視一眼:“陛下聖意?”
我輕輕敲擊桌麵:“有句話你說得對,不應該存在任何非官修史冊。著令,草原十六郡、河西及牧郡四郡,將異族的書籍各收集一份,送到鹹陽封存,然後……焚書!”
四人瞪大了雙眼,焚書……
他們都經曆過嬴政焚書的事,如今再次聽到這個熟悉的字眼,瞬間渾身一抖。
馮劫小心開口道:“陛下,焚書是不是有些……”
我冷聲道:“不行此舉不足以彰顯朝廷的決心!”
時也勢也,站在後世的立場來看,焚書罪在千秋,站在如今的形勢來看,這是最優的選擇。
不在其位評論其事容易,在其位行其事,難!
“今後所有大秦的子民都要學習大秦之禮儀文化,留那些書除了給別有用心之人以反叛的借口,沒有任何益處。”我緩緩解釋道:“至於封存的史籍資料,朕想不到好的辦法解決,留給後人的智慧吧,或許有重見天日的那天。”
幾人不再多言,馮劫拱手道:“遵陛下令!”
“另外。”本著一不做二不休的原則,我繼續吩咐道:“將上述地方所有先生、史官、博士之類的人全部集中起來學習大秦文化,由監察使分批考察,考察通過後允許離開。”
幾人心中一驚:坑儒?!
“陛下,如此恐怕會造成這些地方沒有人行教化之職,而且考察通過的標準是什麽?”
“從大秦征召先生過去開設學宮。”我淡淡道:“如果先生不夠,那就不教,就算將來得到一群大字不識一個的異族人,朕也不想看到一幫受過教化卻不知大秦文化為何物的人。”
“至於考察通過的標準,首先要對大秦文化非常熟悉,其次嘛,自然是認同大秦文化。”
餘禾憂慮道:“如此隻怕那些人口服心不服。”
我哈哈一笑:“如果一個壞人為了偽裝成為一個好人,一輩子都在行善事、為善舉,你能說他不是一個好人嗎?”
餘禾無言以對……
章邯見三人都有些憂慮,拱手道:“強令這些人改名學禮時已經引起了不小的波瀾,索性借這個機會把事情做到底,非嚴刑峻法不足以讓他們徹底改變!”
見章邯讚同,我沉聲道:“不錯,這件事做起來肯定沒那麽簡單,但卻必須要做!此為萬世計!”
幾人也不再勸阻,拱手道:“遵陛下令!”
章邯的將兵一職雖然已經不是三公,可大家似乎還都習慣他是三公之一,也沒人覺得他在這裏,還開口說話有什麽不妥……
眾人離開後,我也無心再處理什麽事。
我不知道自己的這個決定是對是錯。
古人早就看明白了,用暴力手段維持自己的統治是效率最為低下的,不然就不會有什麽“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之類的說辭了,說到底不過是建立一個秩序,讓自己手底下的人都遵守這個秩序,也就有了那句經典的話: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用人情世故維係統治遠比暴力手段成本要低、效果要好。
暴力不能持久,但人情世故可以傳承兩千多年而經久不衰。
至於會不會在史冊上留下罵名,我是不在乎的。
我和嬴政接觸的時間不長,但能感覺到,他也不在乎。
抬頭望向布滿烏雲的天空,終於,今冬的第一場雪灑向了章台宮的兩殿四閣七十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