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兒臣讓父皇失望了
慕少年:太傅大人他風華絕代 作者:六月熾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紫宸殿裏的氣氛變得壓抑,殿外,重羽衛打完了板子,安崇羽失了半條命,勉強吐出嘴裏的布條,蒼白著一張臉,還不等他開口,便有幾個人,一左一右抬著他往宮門外走去。
百官靜候,伴著頭頂朦朧的天光,有人揉搓眼睛,暗自捶了捶發酸僵直的雙腿。
屋裏,安崇樞鼻涕眼淚糊了一臉,太傅季臨拱手問道:“微臣鬥膽,敢問陛下,皇後娘娘因何自絕?”
要知道,宮裏的娘娘身不由己,就算不想活了,那也不能隨意自戕,若惹得帝王不悅,是極容易牽連母家的。
雖然皇後的母家長遠侯府已經後繼無人,無所謂牽不牽連,但除此之外,她膝下還有大皇子,就算是為了安崇樞,她也絕對不會突然自戕。
疑團重重,安崇樞被季臨這麽一點撥,也猛然迴過神來,抬起頭抽抽搭搭問道:“父皇,母後為何會這樣做?是不是……是不是有人害她?”
啟安帝臉色微凝,莫名看向他:“你為何會覺得有人害她?”
都說了是懸梁自縊,他還不信。
自上次李昭儀身亡後,各宮戒備森嚴,除了他這個皇帝,還有誰能在重羽衛的眼皮子底下害死一朝國母?
上位者的眼神深邃而危險,安崇樞心中一跳,下意識低頭,喃喃道:“兒臣……兒臣隻是猜測,母後向來愛惜身體,不曾生過怨懟,如果不是有人害她,兒臣實在……實在想不通,她為何會想不開……”
說著說著,他又哭了,哭得肝腸寸斷,哭得悲痛欲絕。
“你想不通,朕也一樣想不通。”
手中的紙張遞到他麵前,啟安帝道:“這份手書,是皇後留下的,她親口承認,李昭儀為她所害,隻因無法承受心中愧疚,夢魘難眠,才選擇以死謝罪……”
“不可能……”
安崇樞下意識反駁,可當接過手書,看清那白紙黑字熟悉的字跡時,他眼裏的悲戚頓時化作不解。
怎麽可能……母後她……
為什麽會這樣做?為什麽會承認這些?
什麽愧疚,什麽夢魘,以母後的性子,怎麽可能會生出這些情緒和思想?
他不明白,不理解,更不相信。
明明隻差一步就能除掉宸妃,明明眼看著就能讓安崇鄴墜入深淵,為什麽,為什麽非要在這關鍵點上,突然調轉槍頭,把刀鋒指向他?
眼淚不受控的滑落,安崇樞想衝到鳳儀宮去問清緣由,但手裏的紙都被揉皺了,他也無法起身,啟安帝審視的眼神太重了,壓得他氣都喘不過來。
“你口中的不可能,是皇後不可能害李昭儀,還是她不可能愧疚認罪?”
不顧旁人在場,啟安帝彎下腰,伸手捏著安崇樞的下巴,強迫他抬頭對上自己的眼睛:“明德啊,你母後的性子你最了解,她做的事,你也應該最清楚,斯人已逝,你告訴朕,這份手書的內容是真是假,隻要你如實說,父皇就信你。”
他用僅剩的一絲父子之情,來脅迫他做出最後的抉擇。
冰涼的水珠滴到手背上,啟安帝感受到安崇樞的戰栗,但他紋絲未動,深邃的黑瞳就那麽直勾勾的看著他。
“母……母後……她……不,不會……”
斷斷續續的話帶著顫音,安崇樞猶豫許久,最終還是閉了閉眼,認命般咬著牙說出了自己的選擇:“母後她心性純良,必不會下毒害人,請父皇……明鑒。”
好,很好。
眼神一沉,啟安帝鬆了手,坐直身體,再不去看腳邊那淚流滿麵的親兒子。
抬頭,視線落到站著的那幾個人身上:“你們都聽到了?大皇子說,皇後心性純良,不可能害人……”
“既如此,那就這麽去辦吧!”他麵無表情的吩咐:“讓禮部置辦喪儀,昭告天下,國母薨世,舉國設奠,喪始內三日輟朝,出殯前忌飲酒食肉,百官著黑冠素服,三月不可晏喜,以作哀悼。”
“是。”
眾人躬身領命。
啟安帝看向安崇樞,這一次,他眼裏再也沒有了半點溫度,隻是很平靜,很淡漠的說了句:“去吧,最後再去看一眼你的母親。”
不管她做了什麽,是對是錯,那終究是生你養你,一心皆為你著想的人。
安崇樞雙手交疊,無力的低頭叩下去:“是,謝父皇。”
謝什麽,他沒說,但二人都懂。
起身離開,臨走時,他掃過椅子上癱坐的穆騫,雙唇囁嚅了一下,最後還是什麽都沒說,就獨自往鳳儀宮去了。
清理走兩個兒子,啟安帝對幾位官員吩咐一番後,遣退眾人,隻把安崇鄴留在了屋裏。
旭日初升,朝露結凝。
偌大的紫宸殿中,父子二人四目相對,安崇鄴站著,八尺多高的男兒,早已比父親還要高大。
啟安帝從軟榻上站起來,走到他麵前,二話沒說,突然抬手一巴掌甩過去。
“啪”的一聲,安崇鄴不避不躲,左邊臉瞬間顯出一個緋紅的五指印。
“這就是你解決問題的方式嗎?”啟安帝冷冷看著他。
安崇鄴未語,隻是默默跪下,沒有半點為自己辯解的意思。
瞧著他這副樣子,啟安帝是越想越氣:“那麽多方法你不選,就非要魚死網破,鬧個天翻地覆才行嗎?”
指骨握得咯吱作響,為了給他鋪路,自己做了多少準備,可現在……全都白費了。
皇後新喪,於情於理,啟安帝都不可能在這節骨眼上冊立安崇鄴為太子。
而安崇樞和穆騫那邊,私下肯定會徹查皇後自縊的原因,安崇鄴當天去鳳儀宮並未遮掩,裏裏外外的宮女太監都是證人,雖然二人談的什麽他們不知道,但從談完當夜,皇後就選擇了認罪自縊的結果來看,誰都猜得到,皇後的死,絕對與安崇鄴脫不了關係。
雙方關係本就不睦,再摻上這一條人命……
安崇樞也好,穆騫也罷,他們及其身後的官員,絕對不會輕易放過安崇鄴,惡虎成林,這將成為他前行的最大阻礙。
“朕本以為,與你說得那般清楚了,你能權衡利弊,不會做出那等糊塗、不利己的蠢事。”
他把太子之位明晃晃擺出來,知道安崇鄴想救宸妃,他就壓著百官進諫,哪怕最後無法翻案,他也保下了宸妃。
送去皇陵不過權宜之計,可偏偏,安崇鄴這個孝子,連這點委屈都不肯讓宸妃承受。
“兒臣讓父皇失望了!”
安崇鄴背脊挺直,就算跪著,也不肯低頭:“可母妃無辜,年少時她嘔心瀝血護我,如今平白受冤,兒臣身為人子,又如何能眼睜睜看著她背下汙名?”
宸妃若因此去了皇陵,他即便成了太子,即便最後翻案把人再帶迴來,那曾經毒害嬪妃的汙名也無法洗淨,旁人隻會認為,是他這個太子,為了生母不擇手段,故意顛倒黑白。
到那時,說不準宸妃還要一忍再忍,為了他而留在皇陵,一生無法出。
百官靜候,伴著頭頂朦朧的天光,有人揉搓眼睛,暗自捶了捶發酸僵直的雙腿。
屋裏,安崇樞鼻涕眼淚糊了一臉,太傅季臨拱手問道:“微臣鬥膽,敢問陛下,皇後娘娘因何自絕?”
要知道,宮裏的娘娘身不由己,就算不想活了,那也不能隨意自戕,若惹得帝王不悅,是極容易牽連母家的。
雖然皇後的母家長遠侯府已經後繼無人,無所謂牽不牽連,但除此之外,她膝下還有大皇子,就算是為了安崇樞,她也絕對不會突然自戕。
疑團重重,安崇樞被季臨這麽一點撥,也猛然迴過神來,抬起頭抽抽搭搭問道:“父皇,母後為何會這樣做?是不是……是不是有人害她?”
啟安帝臉色微凝,莫名看向他:“你為何會覺得有人害她?”
都說了是懸梁自縊,他還不信。
自上次李昭儀身亡後,各宮戒備森嚴,除了他這個皇帝,還有誰能在重羽衛的眼皮子底下害死一朝國母?
上位者的眼神深邃而危險,安崇樞心中一跳,下意識低頭,喃喃道:“兒臣……兒臣隻是猜測,母後向來愛惜身體,不曾生過怨懟,如果不是有人害她,兒臣實在……實在想不通,她為何會想不開……”
說著說著,他又哭了,哭得肝腸寸斷,哭得悲痛欲絕。
“你想不通,朕也一樣想不通。”
手中的紙張遞到他麵前,啟安帝道:“這份手書,是皇後留下的,她親口承認,李昭儀為她所害,隻因無法承受心中愧疚,夢魘難眠,才選擇以死謝罪……”
“不可能……”
安崇樞下意識反駁,可當接過手書,看清那白紙黑字熟悉的字跡時,他眼裏的悲戚頓時化作不解。
怎麽可能……母後她……
為什麽會這樣做?為什麽會承認這些?
什麽愧疚,什麽夢魘,以母後的性子,怎麽可能會生出這些情緒和思想?
他不明白,不理解,更不相信。
明明隻差一步就能除掉宸妃,明明眼看著就能讓安崇鄴墜入深淵,為什麽,為什麽非要在這關鍵點上,突然調轉槍頭,把刀鋒指向他?
眼淚不受控的滑落,安崇樞想衝到鳳儀宮去問清緣由,但手裏的紙都被揉皺了,他也無法起身,啟安帝審視的眼神太重了,壓得他氣都喘不過來。
“你口中的不可能,是皇後不可能害李昭儀,還是她不可能愧疚認罪?”
不顧旁人在場,啟安帝彎下腰,伸手捏著安崇樞的下巴,強迫他抬頭對上自己的眼睛:“明德啊,你母後的性子你最了解,她做的事,你也應該最清楚,斯人已逝,你告訴朕,這份手書的內容是真是假,隻要你如實說,父皇就信你。”
他用僅剩的一絲父子之情,來脅迫他做出最後的抉擇。
冰涼的水珠滴到手背上,啟安帝感受到安崇樞的戰栗,但他紋絲未動,深邃的黑瞳就那麽直勾勾的看著他。
“母……母後……她……不,不會……”
斷斷續續的話帶著顫音,安崇樞猶豫許久,最終還是閉了閉眼,認命般咬著牙說出了自己的選擇:“母後她心性純良,必不會下毒害人,請父皇……明鑒。”
好,很好。
眼神一沉,啟安帝鬆了手,坐直身體,再不去看腳邊那淚流滿麵的親兒子。
抬頭,視線落到站著的那幾個人身上:“你們都聽到了?大皇子說,皇後心性純良,不可能害人……”
“既如此,那就這麽去辦吧!”他麵無表情的吩咐:“讓禮部置辦喪儀,昭告天下,國母薨世,舉國設奠,喪始內三日輟朝,出殯前忌飲酒食肉,百官著黑冠素服,三月不可晏喜,以作哀悼。”
“是。”
眾人躬身領命。
啟安帝看向安崇樞,這一次,他眼裏再也沒有了半點溫度,隻是很平靜,很淡漠的說了句:“去吧,最後再去看一眼你的母親。”
不管她做了什麽,是對是錯,那終究是生你養你,一心皆為你著想的人。
安崇樞雙手交疊,無力的低頭叩下去:“是,謝父皇。”
謝什麽,他沒說,但二人都懂。
起身離開,臨走時,他掃過椅子上癱坐的穆騫,雙唇囁嚅了一下,最後還是什麽都沒說,就獨自往鳳儀宮去了。
清理走兩個兒子,啟安帝對幾位官員吩咐一番後,遣退眾人,隻把安崇鄴留在了屋裏。
旭日初升,朝露結凝。
偌大的紫宸殿中,父子二人四目相對,安崇鄴站著,八尺多高的男兒,早已比父親還要高大。
啟安帝從軟榻上站起來,走到他麵前,二話沒說,突然抬手一巴掌甩過去。
“啪”的一聲,安崇鄴不避不躲,左邊臉瞬間顯出一個緋紅的五指印。
“這就是你解決問題的方式嗎?”啟安帝冷冷看著他。
安崇鄴未語,隻是默默跪下,沒有半點為自己辯解的意思。
瞧著他這副樣子,啟安帝是越想越氣:“那麽多方法你不選,就非要魚死網破,鬧個天翻地覆才行嗎?”
指骨握得咯吱作響,為了給他鋪路,自己做了多少準備,可現在……全都白費了。
皇後新喪,於情於理,啟安帝都不可能在這節骨眼上冊立安崇鄴為太子。
而安崇樞和穆騫那邊,私下肯定會徹查皇後自縊的原因,安崇鄴當天去鳳儀宮並未遮掩,裏裏外外的宮女太監都是證人,雖然二人談的什麽他們不知道,但從談完當夜,皇後就選擇了認罪自縊的結果來看,誰都猜得到,皇後的死,絕對與安崇鄴脫不了關係。
雙方關係本就不睦,再摻上這一條人命……
安崇樞也好,穆騫也罷,他們及其身後的官員,絕對不會輕易放過安崇鄴,惡虎成林,這將成為他前行的最大阻礙。
“朕本以為,與你說得那般清楚了,你能權衡利弊,不會做出那等糊塗、不利己的蠢事。”
他把太子之位明晃晃擺出來,知道安崇鄴想救宸妃,他就壓著百官進諫,哪怕最後無法翻案,他也保下了宸妃。
送去皇陵不過權宜之計,可偏偏,安崇鄴這個孝子,連這點委屈都不肯讓宸妃承受。
“兒臣讓父皇失望了!”
安崇鄴背脊挺直,就算跪著,也不肯低頭:“可母妃無辜,年少時她嘔心瀝血護我,如今平白受冤,兒臣身為人子,又如何能眼睜睜看著她背下汙名?”
宸妃若因此去了皇陵,他即便成了太子,即便最後翻案把人再帶迴來,那曾經毒害嬪妃的汙名也無法洗淨,旁人隻會認為,是他這個太子,為了生母不擇手段,故意顛倒黑白。
到那時,說不準宸妃還要一忍再忍,為了他而留在皇陵,一生無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