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走進來的
慕少年:太傅大人他風華絕代 作者:六月熾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乾看到寧絕出來,緊繃的神經終於稍稍緩解。
屋外小吏靜候,寧絕走過去,開口間已經恢複了平和的語氣:“在下要去卷庫,煩請帶路。”
小吏沒動,抬頭去看那房裏的刑部侍郎。
寧絕順著他的視線轉身看去,瞧見那一雙充滿憤恨的眼睛,他笑道:“侍郎大人不會阻攔吧?”
紗簾的陰影將人籠罩,刑部侍郎站在暗中,咬著牙迴了一句:“本官若阻你,你待如何?”
“寧某官卑職小,自然不能放肆。”
寧絕無奈一歎,就在旁人以為他會為此低頭時,又聽得他道:“不過,若下官連陛下吩咐的這點小事都辦不好,那也沒臉再繼續任職了,不如直接進宮請辭,讓陛下重新派個能扛得住侍郎大人阻攔的人來。”
你既以職位高低壓我,那我便以職位高低壓迴去,除非你有能耐逼得啟安帝退步,否則,便是在刀尖舔血,自掘墳墓。
拳頭捏得咯吱作響,刑部侍郎頭一次在一個少年身上體會到了理屈詞窮的感覺。
隔著門框的距離,他的憤怒清晰可見,小吏低下頭去,唯餘寧絕和天乾目不斜視,依舊漠然的正視他。
“嗬……聽聞寧侍郎八麵玲瓏,待人寬和,不想膝下竟生出個牙尖嘴利的東西。”他從威脅轉為辱罵,方才嘴裏的多年好友,也成了陌生的寧侍郎。
走出房門,他站到廊下,冷笑道:“你想去卷庫,本官可以準你,但別怪我沒事先提醒,有些地方不是你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的,推開那扇大門,得到的究竟是什麽,你……或是寧府,可要承擔得起。”
在他手裏討不到好,就想用家人威脅?
他這算盤打得可不如意。
寧絕勾起唇角,毫不畏懼的迴他:“多謝大人提醒,下官謹記,若有難承之日,必向聖上請命,以求同僚分憂。”
你敢起頭,我就敢鬧大,就看最後誰先服軟,誰先後台坍塌。
笑中帶刺,他一副無所畏懼,什麽都豁得出去的樣子,或許這一刻,刑部侍郎有幾分明白,為什麽啟安帝會重用他,並收在身邊了。
有膽有識的牛犢子,一旦掌控了這樣的刀,那還真是所向披靡,逮誰創誰。
最終刑部侍郎也沒攔住人,寧絕到了卷庫門口,在小吏的帶領下順利進入了那所謂的刑部要地。
天乾依舊被擋在門外,偌大的兩層高樓中,丈高的案架成排豎立,照著那字牌上的年份,寧絕一一找過。
啟安十年、十二年、十五年、十六年……
龍圖閣學士受賄案,淮州刺史謀殺案,啟陽都護通匪案,太府寺卿貪墨案,中書侍郎滅門案……
一排排,一架架,一樓二樓,從上翻到下,從左翻到右,但凡聯係得上的,他都沒放過。
紙張翻動的聲音颯颯作響,不查不知道,這一看,他才發覺自己手裏的卷宗,竟是沒有一個能組織完整的,大理寺也好,刑部也罷,所有的記錄,都各有缺失。
人證物證不全,筆錄記載前後不一,就這樣東西,當初是怎麽結的案,又是如何定的罪?
眉頭深鎖,寧絕把卷頁放到一旁,樓下上來兩個刑部官員,其中一人看到他在那一堆積塵的舊案裏翻找,忍不住問道:“那些卷宗殘缺不齊,你翻它們做什麽?”
寧絕聞聲,迴頭看向那清秀的少年,手邊的動作停下,他笑了笑,問:“收入卷庫的案子,怎麽會殘缺不齊呢?”
“前些年卷庫大火,許多卷宗都被損毀,而今這裏的殘章斷簡,大多都是後來慢慢補齊的。”
那少年解釋著,走上前來:“我瞧著你麵生,是新來的同僚嗎?”
寧絕微微頷首:“在下監察司知事寧絕,是來借閱案宗的。”
“監察司?”少年腳步一頓,臉色霎時變了。
複雜的眼神落到寧絕身上,他看了看周圍,確定無人注意後,才低聲好奇的問了一句:“你怎麽進來的?”
這話問得好莫名。
寧絕一愣,下意識迴:“走進來的啊。”
“走進來?”
少年重複他的話,語氣裏盡是不可置信:“今日哪個守的門,居然敢讓你走進來?”
誇張的語氣配著更誇張的表情,顯得尤為滑稽。
寧絕搖頭:“閣下這話從何說起?我走進來很奇怪嗎?”
“你走進來不奇怪,可監察司的人走進來,就很奇怪了。”
少年神秘一笑,低聲道:“不信你迴去問問你們家監使大人,他來了幾次,哪一迴得進這卷庫了?”
監察司,作為剛置辦不過半月的新署,雖然啟安帝給了它審查重案的權利,但在旁人眼中,它始終不如大理寺和刑部,有著厚重的底蘊承載,讓人畏懼信服。
因此,那些已經被大理寺或刑部判決的舊案,在被丟到監察司手裏後,另外兩處有意無意的就想著使絆子。
故意為難也好,處處阻礙也罷,舊案已定,無論對錯與否,他們都不允許有任何翻案的可能出現,因為一旦發現紕漏,那最先倒黴的,第一個就是負責結案定刑的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
寧絕明白了對方話裏的意思,他取出架子上的卷宗,笑道:“既然都是些殘卷,就算看了又能如何,倒是尚書大人,幾次三番的阻攔監察司,難道就不怕監使大人告去陛下麵前?”
“雖然是殘卷,但項大人查案的能力……那可是遠近馳名的。”少年笑得隱晦:“誰知道他會查出什麽樣的結果來,都是裁定過的案子,還是塵封的好。”
至於告狀,了解過項武的人都知道,他不善辯駁,隻要借口合適,就算鬧到殿前,他也討不到幾分好處。
得意的神色出現在對方臉上,寧絕眼神沉了沉,表麵依舊帶著笑。
“說來也是,都是幾年前的舊案了,再翻出來又有什麽用,人都死了……”
少年認同的點點頭:“項大人就是缺你這點覺悟。”
所以他才會處處受限嗎?
可若是項武隨波逐流,那啟安帝又如何能看得上他,許他來做這監察司左監使一職呢?
寧絕笑而不語,低頭繼續翻看手裏的卷宗。
“唉……要我說啊,其實多一個監察司也挺好的,最起碼能幫忙處理一些案子是不?”
少年是個話多的,見寧絕不開口,他一邊取著卷宗,一邊自言自語道:“你看看,我們這一天天的多忙啊,案子審了又查,查了又要核實,尤其多的時候,幾天幾夜都合不了眼……”
各州各地,四方諸城,大小案子都會送進京都封存,即便有大理寺共同分擔,這一天幾百冊的卷宗,也夠得他們審閱複核。
作為下屬,誰都希望能有人幫忙分擔壓力,但站在高位的人,又個個見不得旁人分權。
這大概就是上位者謀其利,下位者固其己。
屋外小吏靜候,寧絕走過去,開口間已經恢複了平和的語氣:“在下要去卷庫,煩請帶路。”
小吏沒動,抬頭去看那房裏的刑部侍郎。
寧絕順著他的視線轉身看去,瞧見那一雙充滿憤恨的眼睛,他笑道:“侍郎大人不會阻攔吧?”
紗簾的陰影將人籠罩,刑部侍郎站在暗中,咬著牙迴了一句:“本官若阻你,你待如何?”
“寧某官卑職小,自然不能放肆。”
寧絕無奈一歎,就在旁人以為他會為此低頭時,又聽得他道:“不過,若下官連陛下吩咐的這點小事都辦不好,那也沒臉再繼續任職了,不如直接進宮請辭,讓陛下重新派個能扛得住侍郎大人阻攔的人來。”
你既以職位高低壓我,那我便以職位高低壓迴去,除非你有能耐逼得啟安帝退步,否則,便是在刀尖舔血,自掘墳墓。
拳頭捏得咯吱作響,刑部侍郎頭一次在一個少年身上體會到了理屈詞窮的感覺。
隔著門框的距離,他的憤怒清晰可見,小吏低下頭去,唯餘寧絕和天乾目不斜視,依舊漠然的正視他。
“嗬……聽聞寧侍郎八麵玲瓏,待人寬和,不想膝下竟生出個牙尖嘴利的東西。”他從威脅轉為辱罵,方才嘴裏的多年好友,也成了陌生的寧侍郎。
走出房門,他站到廊下,冷笑道:“你想去卷庫,本官可以準你,但別怪我沒事先提醒,有些地方不是你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的,推開那扇大門,得到的究竟是什麽,你……或是寧府,可要承擔得起。”
在他手裏討不到好,就想用家人威脅?
他這算盤打得可不如意。
寧絕勾起唇角,毫不畏懼的迴他:“多謝大人提醒,下官謹記,若有難承之日,必向聖上請命,以求同僚分憂。”
你敢起頭,我就敢鬧大,就看最後誰先服軟,誰先後台坍塌。
笑中帶刺,他一副無所畏懼,什麽都豁得出去的樣子,或許這一刻,刑部侍郎有幾分明白,為什麽啟安帝會重用他,並收在身邊了。
有膽有識的牛犢子,一旦掌控了這樣的刀,那還真是所向披靡,逮誰創誰。
最終刑部侍郎也沒攔住人,寧絕到了卷庫門口,在小吏的帶領下順利進入了那所謂的刑部要地。
天乾依舊被擋在門外,偌大的兩層高樓中,丈高的案架成排豎立,照著那字牌上的年份,寧絕一一找過。
啟安十年、十二年、十五年、十六年……
龍圖閣學士受賄案,淮州刺史謀殺案,啟陽都護通匪案,太府寺卿貪墨案,中書侍郎滅門案……
一排排,一架架,一樓二樓,從上翻到下,從左翻到右,但凡聯係得上的,他都沒放過。
紙張翻動的聲音颯颯作響,不查不知道,這一看,他才發覺自己手裏的卷宗,竟是沒有一個能組織完整的,大理寺也好,刑部也罷,所有的記錄,都各有缺失。
人證物證不全,筆錄記載前後不一,就這樣東西,當初是怎麽結的案,又是如何定的罪?
眉頭深鎖,寧絕把卷頁放到一旁,樓下上來兩個刑部官員,其中一人看到他在那一堆積塵的舊案裏翻找,忍不住問道:“那些卷宗殘缺不齊,你翻它們做什麽?”
寧絕聞聲,迴頭看向那清秀的少年,手邊的動作停下,他笑了笑,問:“收入卷庫的案子,怎麽會殘缺不齊呢?”
“前些年卷庫大火,許多卷宗都被損毀,而今這裏的殘章斷簡,大多都是後來慢慢補齊的。”
那少年解釋著,走上前來:“我瞧著你麵生,是新來的同僚嗎?”
寧絕微微頷首:“在下監察司知事寧絕,是來借閱案宗的。”
“監察司?”少年腳步一頓,臉色霎時變了。
複雜的眼神落到寧絕身上,他看了看周圍,確定無人注意後,才低聲好奇的問了一句:“你怎麽進來的?”
這話問得好莫名。
寧絕一愣,下意識迴:“走進來的啊。”
“走進來?”
少年重複他的話,語氣裏盡是不可置信:“今日哪個守的門,居然敢讓你走進來?”
誇張的語氣配著更誇張的表情,顯得尤為滑稽。
寧絕搖頭:“閣下這話從何說起?我走進來很奇怪嗎?”
“你走進來不奇怪,可監察司的人走進來,就很奇怪了。”
少年神秘一笑,低聲道:“不信你迴去問問你們家監使大人,他來了幾次,哪一迴得進這卷庫了?”
監察司,作為剛置辦不過半月的新署,雖然啟安帝給了它審查重案的權利,但在旁人眼中,它始終不如大理寺和刑部,有著厚重的底蘊承載,讓人畏懼信服。
因此,那些已經被大理寺或刑部判決的舊案,在被丟到監察司手裏後,另外兩處有意無意的就想著使絆子。
故意為難也好,處處阻礙也罷,舊案已定,無論對錯與否,他們都不允許有任何翻案的可能出現,因為一旦發現紕漏,那最先倒黴的,第一個就是負責結案定刑的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
寧絕明白了對方話裏的意思,他取出架子上的卷宗,笑道:“既然都是些殘卷,就算看了又能如何,倒是尚書大人,幾次三番的阻攔監察司,難道就不怕監使大人告去陛下麵前?”
“雖然是殘卷,但項大人查案的能力……那可是遠近馳名的。”少年笑得隱晦:“誰知道他會查出什麽樣的結果來,都是裁定過的案子,還是塵封的好。”
至於告狀,了解過項武的人都知道,他不善辯駁,隻要借口合適,就算鬧到殿前,他也討不到幾分好處。
得意的神色出現在對方臉上,寧絕眼神沉了沉,表麵依舊帶著笑。
“說來也是,都是幾年前的舊案了,再翻出來又有什麽用,人都死了……”
少年認同的點點頭:“項大人就是缺你這點覺悟。”
所以他才會處處受限嗎?
可若是項武隨波逐流,那啟安帝又如何能看得上他,許他來做這監察司左監使一職呢?
寧絕笑而不語,低頭繼續翻看手裏的卷宗。
“唉……要我說啊,其實多一個監察司也挺好的,最起碼能幫忙處理一些案子是不?”
少年是個話多的,見寧絕不開口,他一邊取著卷宗,一邊自言自語道:“你看看,我們這一天天的多忙啊,案子審了又查,查了又要核實,尤其多的時候,幾天幾夜都合不了眼……”
各州各地,四方諸城,大小案子都會送進京都封存,即便有大理寺共同分擔,這一天幾百冊的卷宗,也夠得他們審閱複核。
作為下屬,誰都希望能有人幫忙分擔壓力,但站在高位的人,又個個見不得旁人分權。
這大概就是上位者謀其利,下位者固其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