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本地新聞 | 今日時事 |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TZ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在溫暖的氣溫和充足的雨水滋潤下,各種植物都在快速生長。


    小溪以南的荒地都被開墾成粟田,從院子裏的高處往這邊看,如同一張綠色的地毯,鋪在這片土地上。豐樂大道兩邊,營地附近,這一大塊地方樹木比較多,而且地形起伏要大一些,石頭也多,當時開墾荒地的時候便沒有考慮這裏。但這塊直到山腳的土地上,除了營地的大院子外,還有近400畝的荒地和樹林。


    這一大片荒地中,比較平坦和肥沃的一部分,是部落用來種植蔬菜的地方,蔬菜在冬天給族人們帶來了不少的食物,族人們也樂於擴大種植麵積。在張洪帶著族人開墾南岸的土地時,巫領著留守的老弱們把這幾十畝菜地給整理了出來,並灑下了菘、韭、和蒜、蔥的種子,如今已經是鬱鬱蔥蔥的一片。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


    不管人或者動物,春天都是最重要的生長季節,在熊部落裏,尤其如此。三月中旬,天氣溫暖濕潤,菘和韭出芽很快,因為當初播種的時候是將種子全部撒到一起的,如果不及時將他們給移栽到新的地方,那這一片菜地就沒有什麽收成。


    在南岸的田地全部播種完成後,張洪帶領著族人又花了兩天的時間,沿著小溪一側,將兩畝菜秧栽種到開墾出來的二十幾畝土地上。栽種這些蔬菜都很簡單,隻要把鬆過的土地用小鏟子鏟出一道菜畦,將幼苗栽進去,再覆土澆水就可以了。


    而一些不適合種菜的地方,張洪也讓人把一些雜草和灌木清理掉,種上一些果樹,比如萘樹和桃樹,李子和杏子等,還有一些板栗和柿子樹,這些樹根據地形,分為一片片不同種類的林子,或者幹脆合在一起種。


    這些果樹的結果期普遍很長,至少要三四年的時間,有些果樹現在隻是一個小嫩苗,張洪不是很著急,部落周圍也有不少果樹,張洪還帶著人去修剪了一些枝幹,僅靠這些樹上的產出就夠部落食用的了,部落現在的重點,還是食物的獲取和種類的豐富,果樹提供的水果現在還算不上是食物的主要來源,隻有部落有了三年以上的積糧,族人衣食無憂了,水果才會慢慢地走上餐桌,現在,隻是作為食物的補充。


    除了栽種果樹,在一些小片的樹林中,張洪還讓人用柵欄和網圍起來,用於養雞和養鴨,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放養點共有十處,大的放養點養了80幾隻雞,小一點的也放養了30多隻,每個放養點相距也不遠,大概一百多米的距離,可供族人統一打理。


    散養有散養的好處,集中養殖有集中養殖的優點,現在部落,更適合散養。


    散養有個好處,可以吃林中的蟲子和樹上落下來的野果,能減少部落裏青菜和其他飼料的消耗,如果後麵用種植的粟來喂雞,那還能減少粟的消耗。


    整個部落現在有雞200多隻,鴨子100多隻,每日消耗的野菜、草籽等飼料不少,開春了,堆肥處也爬出了不少的蛆蟲,每日趕著雞群到這裏吃一點,然後再趕到放養點,是族人的工作之一。


    院子裏低矮的雞塒已經容納不了越來越多的雞,而且其他牲口跟人一同擠在不算太大的院子中,除了要忍受各種牲口的叫聲之外,還要忍受越來越濃烈的糞便味道,並且不管是早上放出去還是晚上帶迴來,這些牲口們都會在路上、院子裏拉上不少糞便,一不小心就能踩上,清理起來還很麻煩。


    之前在冬天,忍一忍也就算了,但現在卻沒辦法再裝作看不到了,尤其是張洪一腳踩到一坨黏糊糊的便便後。


    三月底,忙完春耕收尾和蔬菜種植後,張洪讓熊大熊二和熊奇樹杈各帶上十來個人,組成兩支狩獵隊,到外麵去打獵。而他自己,帶著部落裏的“技術人員”,開始對營地進行規劃和功能區的設置,準備四月份開始建設。


    首先就是居住區的擴建,現在的20個房間,除了住人的幾個,剩下的都堆滿了雜物,要找一件東西還要倒騰一段時間。


    張洪的計劃是把現在的雞塒、獸欄等給遷移出去,在這個地方按照原來房間的規模再蓋上一些房間,其中一部分用來居住,剩下的則用於存儲部分重要的物資。


    部落裏其實已經有家庭的概念,比如熊大熊二是親兄弟,他們的父親幾年前捕獵受傷去世,母親是原來羊部落相親到這裏的,現在在幫著族人帶孩子,同時喂養雞群。


    原來在山洞裏,張洪就觀察到,有血緣關係或者夫妻、父子等關係的族人,會自發地聚在一起,將山洞裏分成一個個更小的區域;而在去年房子蓋好後,張洪為了挺過寒冬,讓族人按照性別和年紀大小,統一居住,短時期是沒有什麽問題,因為可以節約很多資源,但現在已經開春了,再統一居住就有點不合適了。而且當時也沒有考慮到家庭的事實,導致很多一對的配偶們在春天都無精打采的。


    原本張洪打算一步到位,讓每個家庭獨自蓋房,反正現在沒有房管局,自建房也不需要審批,土地也多的是,隨便蓋都行。


    但現在的生產力還達不到這個要求,他們掌握的生產資料比如耕地、牲口太少了,不具備後世小農經濟家庭的基礎,而且這個時代還是要靠抱團才能活下去。讓一個個家庭獨立出去,跟送死沒有太大區別。


    張洪想了一下,現在的房間每間長15米,寬5米,有75個平方,可以在不改變房屋整體結構的情況下,將現在的一間房隔成3居室,在靠門的這邊屋簷,能額外再形成一條一米來寬的走廊。而分隔開的小房間,裏麵除了原本的炕之外,還剩下大概2米寬、5米長的區域,這個空間就讓居住在裏麵的人自己改造了。


    改造過後的房間可以拿出60個用來住人,張洪想了想,一個大一點的家庭(5人以上的)分3個居室——就是一個原來的大房子,小一點的家庭(2-4人)分2個居室,目前單身的還是不變,住集體宿舍,宿舍分男女兩個區域,2-4人共用2個居室。


    這個方案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雖然原始人對當眾啪啪沒有什麽介意的地方,甚至上廁所男女都能麵對麵愉快地聊天,但張洪還是希望盡快改變這種情況,慢慢地讓族人形成家庭的觀念。


    而族人們的歡迎,更多的是因為睡大通鋪太擠,有家庭的想要照看孩子或者父母的原因。不過不管怎麽說,分房間的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並很快完成了。倉庫裏的東西整理之後統一送到最邊上的房間去了,空出來的15間房子,除了1間是張洪和巫的住所、臨時充當會議室,2間當做教室外,剩下的都隔開了,隔板很簡陋,就是用長木棍在房間裏搭一個架子,用剝去皮的麻杆編成牆,然後再在表麵塗上一層黃泥組成。


    由於結構簡單,材料也充足,剝下來的麻杆在房屋外麵堆了好幾十捆,張洪正愁怎樣給用掉,正好這次用掉,不用再占地方。


    很快,族中的人便分好了房間。讓人把巫和參與部落集會的族人房間分好留出來,張洪便騰出手來,著手其他的工作。


    在放養點附近,部落改造了七八個水塘,大的有10畝左右,小的也有4-5畝,普遍深度在2-3米,在引入溪水後,將平時捕魚獲得的小魚苗和小蝦都放到裏麵,再在水塘邊養上一些鴨子,魚可以吃鴨子的糞便,這樣多少也能減少一些飼料的消耗。


    關於人工養魚,張洪也是有考慮的,溪水裏的魚數量並不算多,一直這樣捕撈的話,很快就沒有大魚可以吃了。張洪要長遠打算,那魚蝦類的補充,就最好用半人工的方式進行養殖。


    另外規定了在春天的時候不允許在部落周圍捕魚,讓這些魚類有充足的生長時間,但如果去其他地方水域,倒沒有這個限製,反正不是部落的領地,熊部落也不會用細密的絕戶網來過度捕撈。


    現在部落捕捉的魚,至少都要有1個巴掌大小,也就是快1斤左右,正常比這個小的,一般都會被放生,或者扔給雞鴨豬做飼料,太小的魚吃起來太麻煩,又要刮魚鱗、又要清理內髒,還有不少刺,族人們向來是看都不看一眼,隻有那種大的魚,比如鯽魚、草魚、鰱魚這些,才會給捕捉上來,燉湯或者曬成鹹魚。


    在靠近北麵山腳的位置,有一片樹林,樹木稀疏了一些,距離院落直線距離大概400米,在這裏,張洪還帶人修建了一些大棚,大棚整體用木頭搭成,隻在向陽的南麵麵建起一道高約2米的矮牆。


    矮牆兩側向北延伸出一道牆,高度逐級降低,最北端隻有1米2高度,而大棚的北麵,沒有修圍牆,隻是用木柵欄稍微圍攏了一下。


    一座大棚長約20米,寬5米左右,頂部用木頭搭成框架,鋪上樹葉和野草,並用泥巴覆蓋在上麵,並不防水;而底部地麵部分,還向下挖了近半米深。


    大棚裏是張洪讓人用木頭做成的一個個架子,架子上放著從各個樹林間撿來的枯木,這些枯木大多數都長過可以使用的蘑菇和木耳,張洪想靠這個辦法,人工培育一些蘑菇出來。


    這5座大棚,族人隻花了不到5天的時間就建成了,建成以後,張洪叮囑族中負責采集的婦女,在天氣晴朗幹燥的時候來給木架子上的枯木澆水,營造一個潮濕溫暖的環境,用於培育可以食用的菌類。


    在清點庫房留下來的種子時,張洪還發現了數量不少的黃豆,也就是菽,這段時間的忙碌,讓他差點忘記了還有這個植物需要播種。好在東岸的土地還是給他擠出了50畝用於栽種黃豆,當然,豆種太少,也隻能栽50畝。


    至於院落的後山,現在已經作為放牧驢、鹿、山羊等食草動物的地方了,在積雪剛剛融化後,這裏就被撒上了苜蓿草的種子,經過一個多月的生長,苜蓿草已經長到半米高了,非常繁茂。而部落裏的牲口數量也不算太多,後山這400多畝的地方,正好讓他們在天氣晴朗的時候來放養,天氣不好的時候,則是趕迴圈中,喂養從其他地方收割迴來的飼料。


    在熊山東麵,亂石灘這裏下去,也有一塊間雜著灌木和喬木的草場,這裏也被種上了苜蓿草,和其他野草爭奪生存空間,部落已經在這不到一百畝的地方收割完第一波草料並存儲起來了。


    在後山一些山坳的地方,也用石頭、泥土和木頭搭成了不少窩棚,可以讓這些大型牲口暫時躲雨,但每天傍晚,必須要有族人將他們趕迴原來的營地附近,新蓋好的獸欄裏過夜,防止各種猛獸的襲擊。


    部落裏豬的數量,已經快突破50頭了,而且數量在一個月內還要增加,因為又有兩隻母豬快要生產了。


    豬屬於雜食性動物,過冬剩下來的草料、冬瓜、菜秧等,煮一煮就可以喂給他們,而煮飯剩下來的肉湯混合上小雜魚、蝦類,也可以喂給他們。


    豬不是太喜歡運動,相對驢子和鹿來說要好管理很多。張洪在一處占地10畝左右、離居住區不遠、有樹林和水塘的地方,建了一個豬圈,裏麵還有一個小的爛泥塘,野豬們十分喜歡這個地方,而豬圈外麵的空間就是給他們放養的地方。


    至此,部落裏的飛禽走獸基本上安排妥當,部落裏的養殖業也算開始起步了。


    辛苦的是那些飼養這些牲口的族人,原本他們隻要準備好飼料投入到院子裏的圈中就可以了,但現在分散開了,有人要喂雞鴨,有人要喂豬,還有人要看著放養的鹿和羊,自然辛苦,但需要準備的飼料也減少了不少,而且這些工作也不是太重,族中的老弱和婦女兒童都能勝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前部落生存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隻想鏟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隻想鏟屎並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