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燙燙燙,小心點,”石頭正低著頭往下麵添柴禾,被濺起的熱湯滴到了手上,“慢點來,鹹了就多加水,多燉一會更好吃。”
“樹皮,你挖的野菜去哪了?快點放進來,馬上鍋就開了!”
“就快了,別急啊,我找到了幾棵蒲公英……”
熊洪坐的離火堆遠一些,沒有被熱水濺到,不過他的心思也不在吃飯上麵。
“今天行進了有30多公裏,如果鹿皮沒有記錯路的話,按照今天的速度,差不多再走個三四天就能找到他們原來的部落。”熊洪在竹簡上寫著“日記”,“不過問題是,他記不得冬天來時沿途的一些標誌物——漫天大雪也沒辦法辨認,隻知道有一處森林比較大。這點線索基本上沒什麽用處,而且在部落的時候,鹿角他們也沒有人記得沿途的特殊地方。看起來這次探索,開局並不順利。”
熊洪合上書簡,放到隨身的牛皮背包裏,走到鐵鍋旁邊。
“好香啊,這味道聞起來就不錯,等會嚐嚐鹿皮的手藝。”熊洪也許久沒有吃過燉鹹肉了,這個味道混合著周圍采集來的野菜香味,讓一整天沒好好吃飯的族人們頓時感覺到食欲大增。
“鹿皮,我們行進的這個方向沒問題吧?”熊皮看著手忙腳亂的鹿皮,感覺這個小夥子不一定很靠譜,“可惜鹿角病了,沒辦法跟我們過來,而能騎馬遠行的,就你們三個稍微精通一點。”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即便是熊部落本部,能夠克服恐懼爬到野馬背上的族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行的,更別提鹿部落這個隻剩一些老弱的成員們,練習了有好幾個月,這幫人居然還會在馬背上嘔吐——看來當初接鹿角的時候,是讓他產生了心理陰影。
鹿角這次本來是一定要來的,熊洪也需要一個更加靠譜的向導,而且他對周圍的部落也很熟悉,帶上他找到原部落後也更方便一些。經過這段時間的識字,他雖然描述不好沿途的一些地標,但有一些地方還是有些印象的。
可是出發前幾天,他貪吃東西導致上吐下瀉,在熊薑各種草藥的“治療”下,才止住腹瀉,不過身體也變得很是虛弱,至少得調理個十幾天才能恢複過來。
這就很僵硬了,還沒有開始出發,就把導航給丟了,還沒有地圖,難道要憑著運氣去尋找?熊洪當然沒工夫等他十幾天,但也不準備就這樣放棄,反正是探索,隻要大致方向對,就算沒找到那些部落,了解沿途的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也是很好的,於是就臨時讓鹿皮以及另外兩個族人一起加入進來。
“沒有關係,我們時間還有的是,不用太著急,”熊洪安慰眼前的幾個鹿部的年輕人,“你們晚上睡覺前再想想看,有沒有什麽印象深刻的東西,比如山啊、土包啊、河流這些,想到了明早告訴我就行。”
“好的族長。”
……
吃過晚飯,離睡覺還有一會,熊洪和族人們圍在火堆旁邊,各自講著這幾天的收獲和感想。
沿途有不少樹林、空地,熊洪偶爾也會停下來,看看一些“可疑”的花花草草或者石頭,還真讓他發現了一些好東西。
黍,這個後世與粟並列於“五穀”之列的糧食,此時正靜靜地躺在熊洪的背包裏。
熊巫之前給他看過這些黍,是石部落當時派人送來的,因為一直忙,沒顧得上第一時間給熊洪。等到秋收之後,他才偶然間發現了這些種子,不過此時再去收集,連石部落自己都找不到了。
本來想著靠著這一葫蘆的黍種一年年地繁殖,不過在今天上午休息的時候,偶然間發現了一小片野生的黍。
這些黍跟一堆雜草生長在一起,不仔細看還以為是雜草,恰好熊洪從馬上下來,準備放個水,發現了這些跟周圍雜草長的不太一樣的植物——黍。
雖然這些黍被鳥雀吃掉不少,又因為沒有及時收取掉下來很多,但總歸還是有些收獲的,這一小片野生的黍,收集了十來斤。
在前世的農村,熊洪家裏經常用類似高粱的杆子來製作掃把,而黍的籽粒就跟這種杆子上的籽粒很是相似,所以他就多看了一眼,這才發覺居然與石部落送過來的黍粒很是相似。
這些野生的植物還沒有經過千百年的人工選擇和繁育,大小和形態與後世都有很大的區別,故而熊洪在第一時間也沒有發現。不過既然在這裏發現了野生的黍,那說明這周圍應該還有不少,明年倒是可以來這裏收集一些種子迴去,而且有了手上的這些,明年部落的土地上也會栽種上一些。
不過現在時間已經遲了,這些黍基本上已經從杆子上掉了下來,隻留下光禿禿的秸稈,這十來斤,還是有一處晚熟的黍貢獻的。熊洪標記了這處地點,等到這次探索迴來,到明年的時候,再花點時間在周圍找找看,能不能得到更多的黍。
能夠作為古代的“五穀”之一,黍肯定是有一些過人之處的。跟粟相似,它的生長對土地的要求並不高,而且也耐旱,產量也還可以,在現在的情況下基本上能跟粟平分秋色。
而且黍還能用來釀酒——這是粟很難做到的,有了酒,熊洪就能提純出高濃度的酒精,對於傷口的消毒很有效果。
當然提純酒精的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這些低酒精度的酒最適合的還是用來飲用。
事實上,部落裏存放水果罐頭的地方,常年有一些淡淡的果香味和酒精的味道,休息的時候,很多族人非常喜歡去那裏待著。
除了黍這個植物,在不遠處,一處岩石裸露的山上,還有一些綠色的石頭,通過對這些石頭的判斷,熊洪知道這裏是一處銅礦——因為他親自撿到了一塊拳頭大小的純銅。
隨著部落的擴展,金屬工具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部落裏正常的生產生活肯定有很多物品需要用金屬製成。
隻是熊部落的那座鐵礦石山,開采難度不小,礦石的品位也低,而且冶煉的過程複雜,製作成工具的難度也高,所以部落的鐵器產量一直不高。
但有銅就不一樣了,無論純銅還是青銅,都有一些鐵器比不了的優點。
首先是銅的熔點要比鐵礦石低很多,甚至一些木炭就能將銅礦給熔化掉。並且銅很軟,用銅製成的圓環現在普遍用在部落的各種車軸上,減輕了車輛的摩擦力,提升了載重效率。
現在唯一欠缺的就是錫了,但是這種礦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目前在熊部落探索的地方,還沒有發現任何錫礦石的痕跡,而沒有錫礦,這些銅礦石隻能煉出純銅,距離堅硬的青銅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不過有這種金屬總比沒有要好,再軟它也是一種金屬,總歸是能夠派上用場的——至少銅火鍋涮肉要比鐵鍋好一些。
“旁邊的樹林裏,還發現了這些東西,”熊皮從身後的皮包裏取出了一些種子,“在部落周圍沒有見過這些,不知道有沒有用處。”
熊洪伸手接過,其中一顆果實如同野雞蛋大小,散發著一股惡心的味道,他忍著不適,拿到眼前看了一下,判斷出是銀杏。“這些果子去掉外麵的這層皮,裏麵的放在火裏烤一下也可以食用,不過不能吃多。”
“這個記得不太清了,可能是漆樹,”熊洪捏著一小串黃褐色的種子,努力迴想著前世的一些記憶,“沒錯,應該是漆樹,明天天亮你帶我再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中國古代沒有發達的化學產業,但是很多出土的文物裏,都有著漆器的身影。大漆工藝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之前,它貫穿了中華文明的上下五千年,是古代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大漆製作各種生活用品和工藝品。由於大漆具有典雅大氣、防水防腐等優越性能,人們對它的喜愛逐漸增加,並在漢唐時期達到了頂峰。
當然在現在,原始社會還沒有認識到這種樹木的用處,好在熊洪知道一些漆樹的知識,所以對這種植物很是上心。
熊部落裏有不少的器具,用的是曬幹的木頭製作而成的,但當初製作的時候,本來應該需要幾年時間陰幹的木材隻是簡單地曬了一下,水分多導致現在好多器具都開始出現腐爛的情況。
如果有了這些漆樹上生長的漆,再加上部落現在儲存的木料,經過上漆處理後,很多器具就能使用很長的時間而不腐朽,並且漆還有個防水的作用,對於以後熊部落製造小船,很有幫助。
漆樹不僅僅可以產漆,甚至它的果實也有很大的用處——種子油可製油墨、肥皂,果皮可取蠟,作蠟燭、蠟紙。
“這些果實是從哪裏找到的?”熊洪對銀杏的作用不太了解,但對漆樹的作用還是很清楚的,“還有沒有更多的這種果實?”
“那邊的樹林裏,看起來有個十幾棵樹。”
“好,我知道了,”熊洪在地圖上將這裏給標記下來,這些漆樹很是寶貴,它們的生長環境要求很高,基本生長在山區土壤肥沃、排水性好的地方,而且生長起來也不算快。
熊洪接下來要解決部落晚間的照明問題,那漆樹或者烏桕樹果實提煉出來的蠟,就非常有用了。
部落裏現在使用的油燈,基本上都是從動物身上取出的脂肪進行提煉後,盛在陶土燒成的燈盞上點燃的,不僅產量低、亮度不夠高,而且產生的氣味也很大。在部落教室裏,晚上必須得把窗戶都打開通風,不然幾盞油燈會熏的大家睜不開眼。而有了蠟燭就不一樣了,同樣的亮度,成本要小很多,更別說蠟燭的亮度要比油燈高很多,也沒有太多的氣味。
“今日發現漆樹、銀杏等樹木,待明日去查看,確定規模,以方便日後進行材料的收集。”熊洪在竹簡上記錄著,並將發現漆樹的地方在地圖上進行了詳細的標記,“另外,此地周圍樹林較多,林間有不少野獸出沒,需要時刻注意。”
……
“樹皮,你挖的野菜去哪了?快點放進來,馬上鍋就開了!”
“就快了,別急啊,我找到了幾棵蒲公英……”
熊洪坐的離火堆遠一些,沒有被熱水濺到,不過他的心思也不在吃飯上麵。
“今天行進了有30多公裏,如果鹿皮沒有記錯路的話,按照今天的速度,差不多再走個三四天就能找到他們原來的部落。”熊洪在竹簡上寫著“日記”,“不過問題是,他記不得冬天來時沿途的一些標誌物——漫天大雪也沒辦法辨認,隻知道有一處森林比較大。這點線索基本上沒什麽用處,而且在部落的時候,鹿角他們也沒有人記得沿途的特殊地方。看起來這次探索,開局並不順利。”
熊洪合上書簡,放到隨身的牛皮背包裏,走到鐵鍋旁邊。
“好香啊,這味道聞起來就不錯,等會嚐嚐鹿皮的手藝。”熊洪也許久沒有吃過燉鹹肉了,這個味道混合著周圍采集來的野菜香味,讓一整天沒好好吃飯的族人們頓時感覺到食欲大增。
“鹿皮,我們行進的這個方向沒問題吧?”熊皮看著手忙腳亂的鹿皮,感覺這個小夥子不一定很靠譜,“可惜鹿角病了,沒辦法跟我們過來,而能騎馬遠行的,就你們三個稍微精通一點。”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即便是熊部落本部,能夠克服恐懼爬到野馬背上的族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行的,更別提鹿部落這個隻剩一些老弱的成員們,練習了有好幾個月,這幫人居然還會在馬背上嘔吐——看來當初接鹿角的時候,是讓他產生了心理陰影。
鹿角這次本來是一定要來的,熊洪也需要一個更加靠譜的向導,而且他對周圍的部落也很熟悉,帶上他找到原部落後也更方便一些。經過這段時間的識字,他雖然描述不好沿途的一些地標,但有一些地方還是有些印象的。
可是出發前幾天,他貪吃東西導致上吐下瀉,在熊薑各種草藥的“治療”下,才止住腹瀉,不過身體也變得很是虛弱,至少得調理個十幾天才能恢複過來。
這就很僵硬了,還沒有開始出發,就把導航給丟了,還沒有地圖,難道要憑著運氣去尋找?熊洪當然沒工夫等他十幾天,但也不準備就這樣放棄,反正是探索,隻要大致方向對,就算沒找到那些部落,了解沿途的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也是很好的,於是就臨時讓鹿皮以及另外兩個族人一起加入進來。
“沒有關係,我們時間還有的是,不用太著急,”熊洪安慰眼前的幾個鹿部的年輕人,“你們晚上睡覺前再想想看,有沒有什麽印象深刻的東西,比如山啊、土包啊、河流這些,想到了明早告訴我就行。”
“好的族長。”
……
吃過晚飯,離睡覺還有一會,熊洪和族人們圍在火堆旁邊,各自講著這幾天的收獲和感想。
沿途有不少樹林、空地,熊洪偶爾也會停下來,看看一些“可疑”的花花草草或者石頭,還真讓他發現了一些好東西。
黍,這個後世與粟並列於“五穀”之列的糧食,此時正靜靜地躺在熊洪的背包裏。
熊巫之前給他看過這些黍,是石部落當時派人送來的,因為一直忙,沒顧得上第一時間給熊洪。等到秋收之後,他才偶然間發現了這些種子,不過此時再去收集,連石部落自己都找不到了。
本來想著靠著這一葫蘆的黍種一年年地繁殖,不過在今天上午休息的時候,偶然間發現了一小片野生的黍。
這些黍跟一堆雜草生長在一起,不仔細看還以為是雜草,恰好熊洪從馬上下來,準備放個水,發現了這些跟周圍雜草長的不太一樣的植物——黍。
雖然這些黍被鳥雀吃掉不少,又因為沒有及時收取掉下來很多,但總歸還是有些收獲的,這一小片野生的黍,收集了十來斤。
在前世的農村,熊洪家裏經常用類似高粱的杆子來製作掃把,而黍的籽粒就跟這種杆子上的籽粒很是相似,所以他就多看了一眼,這才發覺居然與石部落送過來的黍粒很是相似。
這些野生的植物還沒有經過千百年的人工選擇和繁育,大小和形態與後世都有很大的區別,故而熊洪在第一時間也沒有發現。不過既然在這裏發現了野生的黍,那說明這周圍應該還有不少,明年倒是可以來這裏收集一些種子迴去,而且有了手上的這些,明年部落的土地上也會栽種上一些。
不過現在時間已經遲了,這些黍基本上已經從杆子上掉了下來,隻留下光禿禿的秸稈,這十來斤,還是有一處晚熟的黍貢獻的。熊洪標記了這處地點,等到這次探索迴來,到明年的時候,再花點時間在周圍找找看,能不能得到更多的黍。
能夠作為古代的“五穀”之一,黍肯定是有一些過人之處的。跟粟相似,它的生長對土地的要求並不高,而且也耐旱,產量也還可以,在現在的情況下基本上能跟粟平分秋色。
而且黍還能用來釀酒——這是粟很難做到的,有了酒,熊洪就能提純出高濃度的酒精,對於傷口的消毒很有效果。
當然提純酒精的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這些低酒精度的酒最適合的還是用來飲用。
事實上,部落裏存放水果罐頭的地方,常年有一些淡淡的果香味和酒精的味道,休息的時候,很多族人非常喜歡去那裏待著。
除了黍這個植物,在不遠處,一處岩石裸露的山上,還有一些綠色的石頭,通過對這些石頭的判斷,熊洪知道這裏是一處銅礦——因為他親自撿到了一塊拳頭大小的純銅。
隨著部落的擴展,金屬工具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部落裏正常的生產生活肯定有很多物品需要用金屬製成。
隻是熊部落的那座鐵礦石山,開采難度不小,礦石的品位也低,而且冶煉的過程複雜,製作成工具的難度也高,所以部落的鐵器產量一直不高。
但有銅就不一樣了,無論純銅還是青銅,都有一些鐵器比不了的優點。
首先是銅的熔點要比鐵礦石低很多,甚至一些木炭就能將銅礦給熔化掉。並且銅很軟,用銅製成的圓環現在普遍用在部落的各種車軸上,減輕了車輛的摩擦力,提升了載重效率。
現在唯一欠缺的就是錫了,但是這種礦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目前在熊部落探索的地方,還沒有發現任何錫礦石的痕跡,而沒有錫礦,這些銅礦石隻能煉出純銅,距離堅硬的青銅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不過有這種金屬總比沒有要好,再軟它也是一種金屬,總歸是能夠派上用場的——至少銅火鍋涮肉要比鐵鍋好一些。
“旁邊的樹林裏,還發現了這些東西,”熊皮從身後的皮包裏取出了一些種子,“在部落周圍沒有見過這些,不知道有沒有用處。”
熊洪伸手接過,其中一顆果實如同野雞蛋大小,散發著一股惡心的味道,他忍著不適,拿到眼前看了一下,判斷出是銀杏。“這些果子去掉外麵的這層皮,裏麵的放在火裏烤一下也可以食用,不過不能吃多。”
“這個記得不太清了,可能是漆樹,”熊洪捏著一小串黃褐色的種子,努力迴想著前世的一些記憶,“沒錯,應該是漆樹,明天天亮你帶我再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中國古代沒有發達的化學產業,但是很多出土的文物裏,都有著漆器的身影。大漆工藝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之前,它貫穿了中華文明的上下五千年,是古代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大漆製作各種生活用品和工藝品。由於大漆具有典雅大氣、防水防腐等優越性能,人們對它的喜愛逐漸增加,並在漢唐時期達到了頂峰。
當然在現在,原始社會還沒有認識到這種樹木的用處,好在熊洪知道一些漆樹的知識,所以對這種植物很是上心。
熊部落裏有不少的器具,用的是曬幹的木頭製作而成的,但當初製作的時候,本來應該需要幾年時間陰幹的木材隻是簡單地曬了一下,水分多導致現在好多器具都開始出現腐爛的情況。
如果有了這些漆樹上生長的漆,再加上部落現在儲存的木料,經過上漆處理後,很多器具就能使用很長的時間而不腐朽,並且漆還有個防水的作用,對於以後熊部落製造小船,很有幫助。
漆樹不僅僅可以產漆,甚至它的果實也有很大的用處——種子油可製油墨、肥皂,果皮可取蠟,作蠟燭、蠟紙。
“這些果實是從哪裏找到的?”熊洪對銀杏的作用不太了解,但對漆樹的作用還是很清楚的,“還有沒有更多的這種果實?”
“那邊的樹林裏,看起來有個十幾棵樹。”
“好,我知道了,”熊洪在地圖上將這裏給標記下來,這些漆樹很是寶貴,它們的生長環境要求很高,基本生長在山區土壤肥沃、排水性好的地方,而且生長起來也不算快。
熊洪接下來要解決部落晚間的照明問題,那漆樹或者烏桕樹果實提煉出來的蠟,就非常有用了。
部落裏現在使用的油燈,基本上都是從動物身上取出的脂肪進行提煉後,盛在陶土燒成的燈盞上點燃的,不僅產量低、亮度不夠高,而且產生的氣味也很大。在部落教室裏,晚上必須得把窗戶都打開通風,不然幾盞油燈會熏的大家睜不開眼。而有了蠟燭就不一樣了,同樣的亮度,成本要小很多,更別說蠟燭的亮度要比油燈高很多,也沒有太多的氣味。
“今日發現漆樹、銀杏等樹木,待明日去查看,確定規模,以方便日後進行材料的收集。”熊洪在竹簡上記錄著,並將發現漆樹的地方在地圖上進行了詳細的標記,“另外,此地周圍樹林較多,林間有不少野獸出沒,需要時刻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