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族人們起來之後,按照熊洪的安排,分為幾隊,分別做各自的事情。
鹿皮帶著骨語等人來到山洞外,把熊皮等人從河邊運過來的黃泥塊給砸碎,挑出裏麵的石子、樹枝,然後倒水,使勁用腳踩。
變得細膩的黃泥,在幾個熊木“徒弟”的製作下,變成一個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陶器,雖然技藝不精,但總算基本的功夫沒有丟,晾幹後還是勉強能用的。
稍微幹燥一些之後,骨語等人就小心地把這些陶胚給運到山洞裏,等待陰幹。
另一邊,采集完泥土的熊皮,又帶著人拎著斧子和鋸子,在離山腳下不遠的樹林旁砍樹,主要找那些倒伏或者死亡的樹木,砍成一段段的之後,運迴山洞外,並劈成一塊塊大小差不多的木料。
這些木料按照一定的形狀進行擺放,四周還用黃泥土給封起來,隻在頂山、底部留了幾個小孔用於通風,熊皮是打算燒一些炭出來。在這裏沒有熊部落的煤炭用,隻能用這種辦法來製造一些木炭來充當燒製陶器的燃料。
當然,如果不考慮陶器的使用壽命的話,用木頭燒也是可以的,但熊洪還是不願意“將就一下”。
現在又不是沒有時間,熊洪還是想盡量保持熊部落產品的“高質量”狀態,所謂防微杜漸,如果讓其他族人從這種降低質量的生產過程中領悟到什麽,比如偷工減料、不遵守規定什麽的,那對部落的危害更大——熊部落目前的發展才剛剛起步,這種思想可要不得。
現在熊部落所臨時居住的山洞,被石頭他們稱之為白骨洞,因為前幾天剛到的時候從裏麵清理出來不少獸骨,而熊洪迴來之後,覺得白骨洞這個名字也挺不錯,就這樣定了下來。
白骨洞裏麵清理完成,在暫時性解決了部落的居住問題外,那就要解決現在的食物供應問題。
不僅僅隻是現在這39人的食物供應,還要為以後其他部落交換過來的人準備食物和住宿的地方。保守估計,這周圍的部落,也能給他提供個100-150人,屆時,對食物的需求會非常龐大,熊部落這幾十號人,恐怕要承擔著很大的壓力。
所以得從現在開始,就要把食物儲存的工作給準備起來。
大家人生地不熟的,對周圍的地形、環境很不了解,雖然熊皮等人十分想出去狩獵,但熊洪還是決定讓大家探明周圍的情況之後再進行采集和狩獵。
經過與骨部落的一次狩獵比賽,他明顯地發覺這裏的獵物資源十分豐富,要比在熊部落那邊多不少,正好部落的食鹽這次帶的比較多,可以考慮布設一些陷阱,來製作一些肉幹,等迴程的時候吃。
他們帶來的肉幹、奶酪等消耗不少,剩下的也不足以讓他們堅持到迴去。不過既然能跟骨部落建立交換物資的聯係,那說明憑借著食鹽和陶器,就能從他們手裏換過來不少食物和族人。
更何況,熊洪這幫人可是當初帶著熊部落從零開始,一路走到現在這個高度的。食物獲取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並不算一件很大的問題:地上跑的,水裏遊的,他們都有辦法來應對。
有了鐵製的工具和武器,就算隻是在周圍探明情況,也能順手布設不少陷阱:陷坑、吊脖套、尖刺陷阱、落木陷阱……熊皮這些人在熊洪的指導下,對這些陷阱很是熟悉,而且從材料和布設上,都十分簡單,但卻十分有效。
沿著白骨洞周圍的山林裏設置了一圈陷阱,熊皮等人也順便將周圍的環境做了一個大概的查探。
不過從白天開始,熊洪幾乎都悶在洞口,帶著剩下的老弱婦孺們,用藤蔓編織器具。
這些藤蔓是熊洪從樹林裏找到的,雖然看起來隻有小拇指粗細,但韌性十足,也不容易被扯斷,正是理想的編織材料,甚至比破開的竹篾還要好用。
取材也很方便,隻要扯下來一根幾米長的藤蔓,用小刀輕輕地刮掉周圍的凸起和葉子之後,再稍微修整一下,就可以使用了。熊洪準備用這個和帶過來的麻線,編一些魚籠出來,用以代替部落經常使用的漁網。
雖然漁網捕魚的效果明顯,族人們也都知道,但顯然,現在大家手中僅剩的兩張漁網,不可能無限製地使用,更別說以後還準備換給骨木等其他的部落,所以自己用來捕魚,可一可二不可再三。
除了漁網沒有帶夠,族人數量不夠也是一個問題,在山洞附近的河流裏捕魚,寬闊的水麵至少需要二十幾個族人來拉網,否則根本無法順利地捕到魚。
雖然上次用網試了一下,也網到了幾十條大魚,但這裏的魚普遍要比熊部落那邊的更大,力氣也更大,差點把網給弄破了。嚇得熊洪趕緊叫停了繼續捕魚,這兩張網即便是自己使用,也得留到後麵實在缺食物再說,如果現在把漁網用壞的話,他能用到的底牌就少了一張。
沒有漁網,又想捕捉到足夠多的魚,那隻能想一想其他的辦法了。
釣魚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但這個方法收獲很可疑,熊洪前世也喜歡釣魚,雖然沒有骨灰級的釣魚佬們那麽癡迷……額,不,專一,但還是知道除了魚釣不上來,什麽都能釣上來的空軍們有多麽無奈。
要是靠著這個方法,怕是族人們都得餓死一大批。還是等以後衣食無憂了,再考慮釣魚吧,反正現在這個時代,全都是野塘,有大把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去打窩。
魚籠的做法很是簡單,四根一米左右長度的木棍,擺成一個矩形的形狀,兩端用麻繩和短木棍捆緊,形成一個底麵15厘米乘15厘米、高在一米左右的框架。
用藤蔓圍繞著這個框架進行交叉編織,把這個框架給圍起來,四周藤蔓的縫隙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不需要那麽準確。然後密封其中的一端,開口處用藤蔓或者麻繩進行收緊,做成一個口小腹大的容器,入口處隻能容許一條魚進入,在入口的一端捆上繩子,然後在裏麵放置一點肉屑,扔到河裏就行。
河裏的遊魚會鑽進籠子裏吃食物,但進來容易出去難,由於整個魚籠是個類似圓柱體的形狀,開口又小,大一點的魚進入後,基本上就無法進行轉身,隻能待在籠子裏,被從水裏撈起來。
長久以來,水裏的魚蝦雖然也是原始人的食物來源之一,但沒有工具,實際上能捕捉到的魚蝦很少,河裏的魚幾乎沒有被捕撈過。熊洪放置魚籠的時候,就能看到在一些淺灘處,棲息著大量的魚。
構造簡單、製作方便,隻用了半天時間,在十幾個族人的努力下,魚籠就做了50多個,每個魚籠差不多大小,在籠口的位置,還綁著幾塊石頭,以便這些籠口能沉到水底。
吃過午飯,熊洪帶著大家到河邊放置這些魚籠。
用一根十米多場的麻繩或者藤蔓將魚籠口給係緊,接著把幾塊碎石頭和肉屑給放進去,然後拋到水裏,讓整個魚籠都沉入水底。正午的陽光很是溫暖,把藤蔓的另一端係在岸邊的樹上或者石頭上後,熊洪看著波光粼粼的水麵,也被這原始社會原始而又自然的景色給吸引住了。
在下午的時候把魚籠全部扔到河裏,熊洪確定每個籠子都綁好之後,就帶著他們往迴走,趁著下午時間還有一會,可以在附近再采集一些藤蔓迴來,繼續編一些魚籠出來。
“哎呦哎呦,快點拉上來,我感覺裏麵好沉……”
“快,快,魚在裏麵動呢,別跑掉了……”
收獲的時候總是令人欣喜的,入手的時候就能感到繩子上傳來的重量,無疑讓懷疑的族人們欣喜萬分,甚至有幾個性子急的,不等魚籠拉上來,就跳入齊膝的水邊,把籠子給抱上來。
傍晚的時候,熊洪帶著人,挨個把魚籠從水裏收上來,幾乎每個魚籠裏都有一條大魚,甚至有幾個裏麵有兩條,收獲上來近50條大魚。
算上上午用網捕獲的魚,今天部落共收獲100多條魚,這讓幫助處理這些魚的骨餘等人目瞪口呆,河裏的魚他們沒有食物的時候,也不是沒打過主意,不過總是沒有什麽像樣的成績。像熊部落這樣的收獲,這樣的捕魚方式,他從沒有見過。
當然,能捉到這麽多的魚,他從來沒有想過,也從來沒有見過。
一整天的時間,骨餘跟幾個族人基本上都是在殺魚,他的心已經跟手裏的刀一樣冷了。
“砰”地一木棍敲在魚頭上,把掙紮的魚敲暈,緊接著拿起菜刀,把魚按在木板上就開始刮魚鱗,刮完之後,用刀把魚腹剖開,清理幹淨裏麵的魚鰓、內髒、腸子——要是在以前,內髒也會被族人們當食物吃——接著把處理過的魚放到水裏洗幹淨,取出來掛在木架上晾幹表麵的水分,等差不多,就放到盆裏,撒上珍貴的鹽,在盆裏揉搓這些如肉,用鹽把這些魚肉給醃起來。
沒錯,熊洪還是準備用醃肉和醃魚來做食物的補充,雖然現在已經是深秋了,天氣早晚也很涼,可白天的氣溫還是很高,這些生肉暴露在空氣裏,很快就會吸引來蒼蠅和蟲子。
不想讓這些辛苦得到的食物被糟蹋,就隻好用鹽來醃了。
鹿皮帶著骨語等人來到山洞外,把熊皮等人從河邊運過來的黃泥塊給砸碎,挑出裏麵的石子、樹枝,然後倒水,使勁用腳踩。
變得細膩的黃泥,在幾個熊木“徒弟”的製作下,變成一個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陶器,雖然技藝不精,但總算基本的功夫沒有丟,晾幹後還是勉強能用的。
稍微幹燥一些之後,骨語等人就小心地把這些陶胚給運到山洞裏,等待陰幹。
另一邊,采集完泥土的熊皮,又帶著人拎著斧子和鋸子,在離山腳下不遠的樹林旁砍樹,主要找那些倒伏或者死亡的樹木,砍成一段段的之後,運迴山洞外,並劈成一塊塊大小差不多的木料。
這些木料按照一定的形狀進行擺放,四周還用黃泥土給封起來,隻在頂山、底部留了幾個小孔用於通風,熊皮是打算燒一些炭出來。在這裏沒有熊部落的煤炭用,隻能用這種辦法來製造一些木炭來充當燒製陶器的燃料。
當然,如果不考慮陶器的使用壽命的話,用木頭燒也是可以的,但熊洪還是不願意“將就一下”。
現在又不是沒有時間,熊洪還是想盡量保持熊部落產品的“高質量”狀態,所謂防微杜漸,如果讓其他族人從這種降低質量的生產過程中領悟到什麽,比如偷工減料、不遵守規定什麽的,那對部落的危害更大——熊部落目前的發展才剛剛起步,這種思想可要不得。
現在熊部落所臨時居住的山洞,被石頭他們稱之為白骨洞,因為前幾天剛到的時候從裏麵清理出來不少獸骨,而熊洪迴來之後,覺得白骨洞這個名字也挺不錯,就這樣定了下來。
白骨洞裏麵清理完成,在暫時性解決了部落的居住問題外,那就要解決現在的食物供應問題。
不僅僅隻是現在這39人的食物供應,還要為以後其他部落交換過來的人準備食物和住宿的地方。保守估計,這周圍的部落,也能給他提供個100-150人,屆時,對食物的需求會非常龐大,熊部落這幾十號人,恐怕要承擔著很大的壓力。
所以得從現在開始,就要把食物儲存的工作給準備起來。
大家人生地不熟的,對周圍的地形、環境很不了解,雖然熊皮等人十分想出去狩獵,但熊洪還是決定讓大家探明周圍的情況之後再進行采集和狩獵。
經過與骨部落的一次狩獵比賽,他明顯地發覺這裏的獵物資源十分豐富,要比在熊部落那邊多不少,正好部落的食鹽這次帶的比較多,可以考慮布設一些陷阱,來製作一些肉幹,等迴程的時候吃。
他們帶來的肉幹、奶酪等消耗不少,剩下的也不足以讓他們堅持到迴去。不過既然能跟骨部落建立交換物資的聯係,那說明憑借著食鹽和陶器,就能從他們手裏換過來不少食物和族人。
更何況,熊洪這幫人可是當初帶著熊部落從零開始,一路走到現在這個高度的。食物獲取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並不算一件很大的問題:地上跑的,水裏遊的,他們都有辦法來應對。
有了鐵製的工具和武器,就算隻是在周圍探明情況,也能順手布設不少陷阱:陷坑、吊脖套、尖刺陷阱、落木陷阱……熊皮這些人在熊洪的指導下,對這些陷阱很是熟悉,而且從材料和布設上,都十分簡單,但卻十分有效。
沿著白骨洞周圍的山林裏設置了一圈陷阱,熊皮等人也順便將周圍的環境做了一個大概的查探。
不過從白天開始,熊洪幾乎都悶在洞口,帶著剩下的老弱婦孺們,用藤蔓編織器具。
這些藤蔓是熊洪從樹林裏找到的,雖然看起來隻有小拇指粗細,但韌性十足,也不容易被扯斷,正是理想的編織材料,甚至比破開的竹篾還要好用。
取材也很方便,隻要扯下來一根幾米長的藤蔓,用小刀輕輕地刮掉周圍的凸起和葉子之後,再稍微修整一下,就可以使用了。熊洪準備用這個和帶過來的麻線,編一些魚籠出來,用以代替部落經常使用的漁網。
雖然漁網捕魚的效果明顯,族人們也都知道,但顯然,現在大家手中僅剩的兩張漁網,不可能無限製地使用,更別說以後還準備換給骨木等其他的部落,所以自己用來捕魚,可一可二不可再三。
除了漁網沒有帶夠,族人數量不夠也是一個問題,在山洞附近的河流裏捕魚,寬闊的水麵至少需要二十幾個族人來拉網,否則根本無法順利地捕到魚。
雖然上次用網試了一下,也網到了幾十條大魚,但這裏的魚普遍要比熊部落那邊的更大,力氣也更大,差點把網給弄破了。嚇得熊洪趕緊叫停了繼續捕魚,這兩張網即便是自己使用,也得留到後麵實在缺食物再說,如果現在把漁網用壞的話,他能用到的底牌就少了一張。
沒有漁網,又想捕捉到足夠多的魚,那隻能想一想其他的辦法了。
釣魚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但這個方法收獲很可疑,熊洪前世也喜歡釣魚,雖然沒有骨灰級的釣魚佬們那麽癡迷……額,不,專一,但還是知道除了魚釣不上來,什麽都能釣上來的空軍們有多麽無奈。
要是靠著這個方法,怕是族人們都得餓死一大批。還是等以後衣食無憂了,再考慮釣魚吧,反正現在這個時代,全都是野塘,有大把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去打窩。
魚籠的做法很是簡單,四根一米左右長度的木棍,擺成一個矩形的形狀,兩端用麻繩和短木棍捆緊,形成一個底麵15厘米乘15厘米、高在一米左右的框架。
用藤蔓圍繞著這個框架進行交叉編織,把這個框架給圍起來,四周藤蔓的縫隙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不需要那麽準確。然後密封其中的一端,開口處用藤蔓或者麻繩進行收緊,做成一個口小腹大的容器,入口處隻能容許一條魚進入,在入口的一端捆上繩子,然後在裏麵放置一點肉屑,扔到河裏就行。
河裏的遊魚會鑽進籠子裏吃食物,但進來容易出去難,由於整個魚籠是個類似圓柱體的形狀,開口又小,大一點的魚進入後,基本上就無法進行轉身,隻能待在籠子裏,被從水裏撈起來。
長久以來,水裏的魚蝦雖然也是原始人的食物來源之一,但沒有工具,實際上能捕捉到的魚蝦很少,河裏的魚幾乎沒有被捕撈過。熊洪放置魚籠的時候,就能看到在一些淺灘處,棲息著大量的魚。
構造簡單、製作方便,隻用了半天時間,在十幾個族人的努力下,魚籠就做了50多個,每個魚籠差不多大小,在籠口的位置,還綁著幾塊石頭,以便這些籠口能沉到水底。
吃過午飯,熊洪帶著大家到河邊放置這些魚籠。
用一根十米多場的麻繩或者藤蔓將魚籠口給係緊,接著把幾塊碎石頭和肉屑給放進去,然後拋到水裏,讓整個魚籠都沉入水底。正午的陽光很是溫暖,把藤蔓的另一端係在岸邊的樹上或者石頭上後,熊洪看著波光粼粼的水麵,也被這原始社會原始而又自然的景色給吸引住了。
在下午的時候把魚籠全部扔到河裏,熊洪確定每個籠子都綁好之後,就帶著他們往迴走,趁著下午時間還有一會,可以在附近再采集一些藤蔓迴來,繼續編一些魚籠出來。
“哎呦哎呦,快點拉上來,我感覺裏麵好沉……”
“快,快,魚在裏麵動呢,別跑掉了……”
收獲的時候總是令人欣喜的,入手的時候就能感到繩子上傳來的重量,無疑讓懷疑的族人們欣喜萬分,甚至有幾個性子急的,不等魚籠拉上來,就跳入齊膝的水邊,把籠子給抱上來。
傍晚的時候,熊洪帶著人,挨個把魚籠從水裏收上來,幾乎每個魚籠裏都有一條大魚,甚至有幾個裏麵有兩條,收獲上來近50條大魚。
算上上午用網捕獲的魚,今天部落共收獲100多條魚,這讓幫助處理這些魚的骨餘等人目瞪口呆,河裏的魚他們沒有食物的時候,也不是沒打過主意,不過總是沒有什麽像樣的成績。像熊部落這樣的收獲,這樣的捕魚方式,他從沒有見過。
當然,能捉到這麽多的魚,他從來沒有想過,也從來沒有見過。
一整天的時間,骨餘跟幾個族人基本上都是在殺魚,他的心已經跟手裏的刀一樣冷了。
“砰”地一木棍敲在魚頭上,把掙紮的魚敲暈,緊接著拿起菜刀,把魚按在木板上就開始刮魚鱗,刮完之後,用刀把魚腹剖開,清理幹淨裏麵的魚鰓、內髒、腸子——要是在以前,內髒也會被族人們當食物吃——接著把處理過的魚放到水裏洗幹淨,取出來掛在木架上晾幹表麵的水分,等差不多,就放到盆裏,撒上珍貴的鹽,在盆裏揉搓這些如肉,用鹽把這些魚肉給醃起來。
沒錯,熊洪還是準備用醃肉和醃魚來做食物的補充,雖然現在已經是深秋了,天氣早晚也很涼,可白天的氣溫還是很高,這些生肉暴露在空氣裏,很快就會吸引來蒼蠅和蟲子。
不想讓這些辛苦得到的食物被糟蹋,就隻好用鹽來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