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如此,你看我們帶迴來的這些人,雖然大多數不是獵手和青壯年,甚至還有許多孩子。可是那些成年人隻要養一個冬天,明年就能下地耕作。”熊奇開心地說,“也隻有我們熊部落,給他們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住處,能讓他們好好養身體,即使不是獵手和青壯年,也能在熊部落裏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有所作為。”
“沒錯,這些人別看他們在體力上比不上青壯年族人,在他們部落的秋收中,這些老人孩子所做的事情,不比青壯年族人做得少,”熊奇感慨地說著,“老人們就負責脫粒、晾曬,小孩子們就幫忙撿穗,隻有所有族人都上去勞作,才能這麽快的收獲。”
“而且這些孩子和年紀稍大一些的族人,雖然無法狩獵,可經過學習,掌握的耕地方法更熟悉,對明年的春耕也更有用。”
“說起來,他們今年的收成怎麽樣?”熊巫嗬嗬一笑,“收獲的糧食夠不夠他們吃的?”
“嘿嘿,足夠了,”熊奇負責指揮西線各個部落的收割工作,“這些部落差不多加起來有個5000多畝,雖然是最簡單的種植辦法,隻是把一些草和樹燒掉,翻上一遍,地裏甚至連石頭草根都有,收獲比不上熊部落,但也算是不少,大概畝產都在45公斤左右,每個部落差不多能夠收獲4、5萬斤左右。”
“對,東線部落這邊也差不多的畝產,不過他們開墾的麵積更多一些,”熊大也跟熊巫匯報了他的工作成效,“這幾個部落加起來開辟了7000多畝的粟田,每個部落都差不多有個9萬斤的粟。”
“這些部落還問我們,什麽時候派車過來,把這些粟拉一部分到熊部落這邊——他們實在放不了這麽多了,”熊大滿臉笑意,對於這些部落的主動也很是滿意,“正好我們部落的糧倉還能存放上不少,根據去年的約定,我們可以從他們部落拿迴至少一半的粟米。”
“那按照族長的要求來吧,不過多餘的粟米,先不著急拉迴部落,”熊巫點點頭,“今年冬天以前,主要的任務,就是幫助水部落和黑齒部落,把院子給建造起來。”
……
在熊部落獲得大豐收的時候,熊洪就已經意識到,這些部落的收獲也不會太差,同樣意識到這個的還有熊巫,所以部落修建糧倉的時候,熊巫才會按照更高的儲量來設計和建造。
熊洪則是根據今年的長勢和各部落的照料情況進行分析,得到的結果。今年可謂是風調雨順,種植下去的粟米,長勢都很好,這些部落即便是不怎麽管理,也能比在野外生長產量高上很多。
對於這個結果,熊洪和熊巫的看法大致相同:既然這些部落想要加入熊部落,就不能讓他們保留這麽多的糧食在部落裏,一是他們沒有這個儲存的條件,容易讓這些糧食浪費掉;一個是熊部落要保證在這個區域的絕對領先地位,就不能給這些部落留下太多的食物。
但也有觀點不一樣的地方,分歧主要集中在這些多餘的糧食,該運到哪裏存儲的問題。
熊巫傾向於存到部落的糧倉,因為這裏才建好,建造之初的目標就是為了儲存這些糧食;而且空間很是充足,各種條件都具備,部落取用也很方便。唯一的缺點,就是距離較遠的部落,比如水部落和黑齒部落,運送過來十分費勁——他們可沒有熊部落的驢車或者牛車,甚至連獨輪車都沒有。要是運過來,還得需要熊部落協助,畢竟黑齒部落屬於最早一批加入的部落,不能不管他們。
而熊洪則認為,隨著這些部落的加入,經過整合,這些新族人得跟著熊部落的原住民一起工作,一起參與集體勞動,這樣有利於加快他們的融合。
但留給他們這麽多的糧食,會讓他們產生一些懈怠、懶惰的思想——要不是熊洪一直在背後推動,這些族人肯定不會在食物還充足的時候,主動去打獵或者生產,而是維持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態度。
水部落和黑齒部落一東一西,是熊洪準備往這兩個方向探索的“跳板”和前進基地,明年肯定要建設起來,至少得有最基本的防禦功能和一些基礎的生產能力。
作為基地,那規模不能小,建造的時間也就會很長。所以現在就要準備,這些部落“上繳”的粟籽,並不是太適合在這個季節大規模地運送。
熊洪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將靠近水部落和黑齒部落的幾個部落,他們繳納的粟米,直接運送到水部落和黑齒部落,用作建造這兩個基地的食物來源;而其他部落收獲的粟籽,則將粟米送到熊部落糧倉這邊,進行儲備,防止儲存不當導致發黴。
雖然要等到熊洪迴來才能正式地說熊部落接納了這些部落,但實際的工作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了,所欠缺就隻是一個儀式而已。
黑齒和水部落基地這裏,已經在熊雨熊欣兩支貿易隊伍的幫助下,運送了不少熊部落和其他部落的青壯年族人過來,準備在這裏修建一處和熊部落圍牆差不多的防禦建築。
“黑齒族長,人手我給你帶過來了,”熊雨一下車,就朝著黑齒部落的“新”院子走去。
這處新院子,是由熊洪等人提供的相關建造圖,參考前兩年熊部落的院子建造方式,長度在100米,寬度在200米,裏麵主要用來容納族人休息和日常活動,而像熊部落一樣,養殖和種植則是在其他的地方。
“太好了,有了這些人,我們就能在下雪之前,把院牆和房屋給建造起來了。”黑齒興奮地搓著手,“地基線已經畫好,就等著開挖了。”
這次熊雨從西線的10個部落裏,每個部落抽調了10名以上族人,其中更有一大半的青壯年,總人數達到了120人,這樣再加上黑齒部落的族人,差不多就能在下雪之前,建好這處基地的圍牆和居住區。
有了熊部落建造的經驗,黑齒部落這邊的進展很是迅速。
地基大家花了5天就挖好了,然後提前收集的材料如磚瓦、石頭、木材泥土等,差不多都準備了一小半,剩下的隻要就地取材就可以。
花了10天的時間,把能夠容納200人居住的房屋給修建好,土炕也做好了,這讓黑齒部落的人非常開心,這個冬天,就不用再在山洞裏瑟瑟發抖了。
圍牆的建設速度也很快,地基挖好後,也隻用了快10天的時間,就把兩米多高的圍牆給建造了起來,如同熊部落圍牆的縮小版,在高度和厚度上都有所減小,但功能卻是差不多的。
今年冬天,西線的十個部落,都需要把部落裏的所有老幼和一部分的青壯,都集中到這裏來。
一方麵方便統一管理,另外一方麵,則是這裏有充足的食物。
不是說這些部落養活不起族人,隻不過這裏自從建設圍牆開始,就源源不斷地運來一車車的粟籽——都是其他部落需要“繳納”的部分,依靠這些糧食,冬天就能很安穩的度過。
而剩下的青壯則負責留守在部落裏,雖然人手隻有原來的三分之一,但無疑都是最具有戰鬥力的,依靠粟籽和醃的鹹肉,儲存的燃料和工具、衣服等,也能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並且不管是黑齒基地或者是水基地,甚至是各個部落裏,熊部落都會 派人去教授文字和語言,以便他們更好地融入熊部落當中。
那為什麽不讓所有人都集中到一起?
熊巫也很是疑惑,不過仔細想了一晚之後,算是明白了熊洪的打算。
集中到一起,大概有2000號人,就算以現在熊部落的規模,也隻能住下其中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人怎麽辦?建設更多的住房嗎?
而且集中到一起,熊部落這邊各種工坊的人手倒是不缺了,可原材料就會缺乏,在消耗完儲備的材料後,整個冬天大家都無所事事,這樣也會產生各種矛盾,尤其是突然間增加了這麽多的陌生麵孔,秩序很容易崩潰。
還有就是其他部落的資源,雖然秋收之後,田野裏也沒有什麽好收獲的,但在周圍轉一轉,還是能補充到不少食物的。這要是全部集中到一起,這些部落周圍的資源就浪費了,比如草部落周圍的麻,土部落周圍的竹子,還有大家都在砍的樹木,秋耕的田地,都會浪費掉。
另外,這些部落集中到一起,吃飯怎麽辦?光舂米,每天就得舂上至少2000斤吧,熊部落100多萬斤的食物是夠吃的,但舂米都得讓族人們把手舂出火星來。
當然,把這些老弱遷徙到黑齒和水部落,還有其他的原因——這個冬天,有了火炕和充足食物的保障,他們的存活率也會大大提高。熊部落既然已經接納了他們,他們作為熊部落的一員,就不能輕易地再像以前一樣,讓他們自生自滅。
集中居住就能集中供暖,提供統一的食物,而且對於駐守在這裏的熊部落族人,也更方便管理和利用,畢竟這冬季也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教一些基礎的語言文字。
這些人也能當做是“人質”——這也是熊洪留的一手,雖然他們不喜歡勾心鬥角,但該有的防範還是要有,黑齒和水部落這兩個鐵杆粉,一切都會以熊部落馬首是瞻,把這些老弱集中供養在這裏,其他部落就算是有什麽想法,那也得考慮清楚,部落不是光靠十幾個青壯男性就能繁衍下去的。
“沒錯,這些人別看他們在體力上比不上青壯年族人,在他們部落的秋收中,這些老人孩子所做的事情,不比青壯年族人做得少,”熊奇感慨地說著,“老人們就負責脫粒、晾曬,小孩子們就幫忙撿穗,隻有所有族人都上去勞作,才能這麽快的收獲。”
“而且這些孩子和年紀稍大一些的族人,雖然無法狩獵,可經過學習,掌握的耕地方法更熟悉,對明年的春耕也更有用。”
“說起來,他們今年的收成怎麽樣?”熊巫嗬嗬一笑,“收獲的糧食夠不夠他們吃的?”
“嘿嘿,足夠了,”熊奇負責指揮西線各個部落的收割工作,“這些部落差不多加起來有個5000多畝,雖然是最簡單的種植辦法,隻是把一些草和樹燒掉,翻上一遍,地裏甚至連石頭草根都有,收獲比不上熊部落,但也算是不少,大概畝產都在45公斤左右,每個部落差不多能夠收獲4、5萬斤左右。”
“對,東線部落這邊也差不多的畝產,不過他們開墾的麵積更多一些,”熊大也跟熊巫匯報了他的工作成效,“這幾個部落加起來開辟了7000多畝的粟田,每個部落都差不多有個9萬斤的粟。”
“這些部落還問我們,什麽時候派車過來,把這些粟拉一部分到熊部落這邊——他們實在放不了這麽多了,”熊大滿臉笑意,對於這些部落的主動也很是滿意,“正好我們部落的糧倉還能存放上不少,根據去年的約定,我們可以從他們部落拿迴至少一半的粟米。”
“那按照族長的要求來吧,不過多餘的粟米,先不著急拉迴部落,”熊巫點點頭,“今年冬天以前,主要的任務,就是幫助水部落和黑齒部落,把院子給建造起來。”
……
在熊部落獲得大豐收的時候,熊洪就已經意識到,這些部落的收獲也不會太差,同樣意識到這個的還有熊巫,所以部落修建糧倉的時候,熊巫才會按照更高的儲量來設計和建造。
熊洪則是根據今年的長勢和各部落的照料情況進行分析,得到的結果。今年可謂是風調雨順,種植下去的粟米,長勢都很好,這些部落即便是不怎麽管理,也能比在野外生長產量高上很多。
對於這個結果,熊洪和熊巫的看法大致相同:既然這些部落想要加入熊部落,就不能讓他們保留這麽多的糧食在部落裏,一是他們沒有這個儲存的條件,容易讓這些糧食浪費掉;一個是熊部落要保證在這個區域的絕對領先地位,就不能給這些部落留下太多的食物。
但也有觀點不一樣的地方,分歧主要集中在這些多餘的糧食,該運到哪裏存儲的問題。
熊巫傾向於存到部落的糧倉,因為這裏才建好,建造之初的目標就是為了儲存這些糧食;而且空間很是充足,各種條件都具備,部落取用也很方便。唯一的缺點,就是距離較遠的部落,比如水部落和黑齒部落,運送過來十分費勁——他們可沒有熊部落的驢車或者牛車,甚至連獨輪車都沒有。要是運過來,還得需要熊部落協助,畢竟黑齒部落屬於最早一批加入的部落,不能不管他們。
而熊洪則認為,隨著這些部落的加入,經過整合,這些新族人得跟著熊部落的原住民一起工作,一起參與集體勞動,這樣有利於加快他們的融合。
但留給他們這麽多的糧食,會讓他們產生一些懈怠、懶惰的思想——要不是熊洪一直在背後推動,這些族人肯定不會在食物還充足的時候,主動去打獵或者生產,而是維持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態度。
水部落和黑齒部落一東一西,是熊洪準備往這兩個方向探索的“跳板”和前進基地,明年肯定要建設起來,至少得有最基本的防禦功能和一些基礎的生產能力。
作為基地,那規模不能小,建造的時間也就會很長。所以現在就要準備,這些部落“上繳”的粟籽,並不是太適合在這個季節大規模地運送。
熊洪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將靠近水部落和黑齒部落的幾個部落,他們繳納的粟米,直接運送到水部落和黑齒部落,用作建造這兩個基地的食物來源;而其他部落收獲的粟籽,則將粟米送到熊部落糧倉這邊,進行儲備,防止儲存不當導致發黴。
雖然要等到熊洪迴來才能正式地說熊部落接納了這些部落,但實際的工作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了,所欠缺就隻是一個儀式而已。
黑齒和水部落基地這裏,已經在熊雨熊欣兩支貿易隊伍的幫助下,運送了不少熊部落和其他部落的青壯年族人過來,準備在這裏修建一處和熊部落圍牆差不多的防禦建築。
“黑齒族長,人手我給你帶過來了,”熊雨一下車,就朝著黑齒部落的“新”院子走去。
這處新院子,是由熊洪等人提供的相關建造圖,參考前兩年熊部落的院子建造方式,長度在100米,寬度在200米,裏麵主要用來容納族人休息和日常活動,而像熊部落一樣,養殖和種植則是在其他的地方。
“太好了,有了這些人,我們就能在下雪之前,把院牆和房屋給建造起來了。”黑齒興奮地搓著手,“地基線已經畫好,就等著開挖了。”
這次熊雨從西線的10個部落裏,每個部落抽調了10名以上族人,其中更有一大半的青壯年,總人數達到了120人,這樣再加上黑齒部落的族人,差不多就能在下雪之前,建好這處基地的圍牆和居住區。
有了熊部落建造的經驗,黑齒部落這邊的進展很是迅速。
地基大家花了5天就挖好了,然後提前收集的材料如磚瓦、石頭、木材泥土等,差不多都準備了一小半,剩下的隻要就地取材就可以。
花了10天的時間,把能夠容納200人居住的房屋給修建好,土炕也做好了,這讓黑齒部落的人非常開心,這個冬天,就不用再在山洞裏瑟瑟發抖了。
圍牆的建設速度也很快,地基挖好後,也隻用了快10天的時間,就把兩米多高的圍牆給建造了起來,如同熊部落圍牆的縮小版,在高度和厚度上都有所減小,但功能卻是差不多的。
今年冬天,西線的十個部落,都需要把部落裏的所有老幼和一部分的青壯,都集中到這裏來。
一方麵方便統一管理,另外一方麵,則是這裏有充足的食物。
不是說這些部落養活不起族人,隻不過這裏自從建設圍牆開始,就源源不斷地運來一車車的粟籽——都是其他部落需要“繳納”的部分,依靠這些糧食,冬天就能很安穩的度過。
而剩下的青壯則負責留守在部落裏,雖然人手隻有原來的三分之一,但無疑都是最具有戰鬥力的,依靠粟籽和醃的鹹肉,儲存的燃料和工具、衣服等,也能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並且不管是黑齒基地或者是水基地,甚至是各個部落裏,熊部落都會 派人去教授文字和語言,以便他們更好地融入熊部落當中。
那為什麽不讓所有人都集中到一起?
熊巫也很是疑惑,不過仔細想了一晚之後,算是明白了熊洪的打算。
集中到一起,大概有2000號人,就算以現在熊部落的規模,也隻能住下其中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人怎麽辦?建設更多的住房嗎?
而且集中到一起,熊部落這邊各種工坊的人手倒是不缺了,可原材料就會缺乏,在消耗完儲備的材料後,整個冬天大家都無所事事,這樣也會產生各種矛盾,尤其是突然間增加了這麽多的陌生麵孔,秩序很容易崩潰。
還有就是其他部落的資源,雖然秋收之後,田野裏也沒有什麽好收獲的,但在周圍轉一轉,還是能補充到不少食物的。這要是全部集中到一起,這些部落周圍的資源就浪費了,比如草部落周圍的麻,土部落周圍的竹子,還有大家都在砍的樹木,秋耕的田地,都會浪費掉。
另外,這些部落集中到一起,吃飯怎麽辦?光舂米,每天就得舂上至少2000斤吧,熊部落100多萬斤的食物是夠吃的,但舂米都得讓族人們把手舂出火星來。
當然,把這些老弱遷徙到黑齒和水部落,還有其他的原因——這個冬天,有了火炕和充足食物的保障,他們的存活率也會大大提高。熊部落既然已經接納了他們,他們作為熊部落的一員,就不能輕易地再像以前一樣,讓他們自生自滅。
集中居住就能集中供暖,提供統一的食物,而且對於駐守在這裏的熊部落族人,也更方便管理和利用,畢竟這冬季也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教一些基礎的語言文字。
這些人也能當做是“人質”——這也是熊洪留的一手,雖然他們不喜歡勾心鬥角,但該有的防範還是要有,黑齒和水部落這兩個鐵杆粉,一切都會以熊部落馬首是瞻,把這些老弱集中供養在這裏,其他部落就算是有什麽想法,那也得考慮清楚,部落不是光靠十幾個青壯男性就能繁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