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弩的射程甚至可以達到600-800米。
等以後材料上來了,技術成熟了,熊洪就可以製作威力更大的弩,比如蹶張弩和腰張弩,甚至床弩和連弩也可以搞出來。
弩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弩機,以秦時的銅弩弩機為例,包括外框部分的”郭”,鉤住和放開弓弦的“牙”,作為扳機的”懸刀”及瞄準的“望山”,通過組裝搭配之後,上滿弦,將箭矢搭在弩臂上,勾住弓弦等待擊發即可。
“怎麽樣?弩機製作出來了沒有?”熊洪沿著樓梯到達二樓,跟這裏負責打磨弩機的族人問道,“先參考我給的圖案,一點點地去調整,尤其是尺寸,務必做準確一些。”
“族長放心,圖案上麵畫的很清楚,我們按照上麵標記的尺寸和形狀,已經做出來幾套木質的成品了,”熊傑一邊說著,一邊把製作出來的幾個木質小配件拿起來,通過上麵的小孔,用木銷子固定到充當弩臂的木頭上,給熊洪演示著,“族長你看,在掛弦的時候,弦被拉到牙這個位置,牙下方的墊機,哦,就是這個彎曲的零件會卡住撥機,從而把這個叫牙的零件給固定住。由於這三樣東西都會用銷子固定在這個類似方形的木塊上,這個木塊再裝備到弩臂上,就構成了族長你說的擊發裝置。弓弦掛在牙上,隻要向下扣動撥機,那墊機就會鬆開,牙也會在弓弦的拉力下往下運動,從而把弓弦給鬆開,把固定在弓臂上麵的弩箭給射出去。”
熊傑一臉興奮地講解著,弩機這種簡單的機械結構,隻有寥寥的幾個零件,但能幫助弩完成從待機到擊發的整個過程,這讓他非常感興趣,甚至他都開始琢磨部落其他的物品結構。
這就像當初熊木發明的手搖脫粒機和腳踏脫粒機一樣,這種機械的力量讓他癡迷,也不枉熊洪給他們講了很多齒輪、傳動等方麵的知識,讓他尤為興奮。
“好,這種木質的零件盡快確定下來,到時候你們做好泥模,我準備用銅來製作這些零件,”熊洪也很高興,弩機的機構看起來很簡單,但卻非常重要,屬於弩最核心的部分,“尺寸一定要一致,以後我們部落製作的弩,都需要用統一的尺寸和規格,這樣哪怕部分弩的弩機壞了,緊急情況下零件也能通用,不需要再拿到這裏來重新修整。”
雖然以部落目前的技術和能力沒辦法實現流水化生產,但做到尺寸的統一並不算很難。而且這裏負責處理、製作、研究的族人們,都是至少熟練掌握了基本的數學計算和繪圖看圖的技能,對他們來說,統一尺寸更方便生產。
就像熊洪提供的弩機尺寸一樣,對竹片弓、弩、箭支以及長矛等各類武器的尺寸都要求統一,為的就是能方便更換其中的零件,減少日後維護的壓力。
“好的族長,不過用銅來製作這個弩機,會不會有點太軟了,”熊木有些擔心,部落裏不是沒有提煉出銅,很多地方用到銅,“畢竟這個結構要勾住弓弦的力量,用銅的話太軟,用不了幾次就會崩開。”
這個問題也是熊洪曾經考慮過的,部落裏鐵器要用到農具和一些武器上,實在是擠不出來更多的用來製作弩機;純銅又太軟,很難承受的住巨大的拉力;而木質或者陶製的也容易出現問題,使用壽命並不長。
“沒關係的,這個材料不是純銅,而是青銅。”
“青銅?”熊木熊傑師徒倆互相對視了一眼,沒有搞明白熊洪的意思,“這是什麽東西,沒聽說過啊。”
“哈哈,很快你們就會知道了,”熊洪得意地說著,“算起來,熊山差不多已經把第一批的青銅給做出來了,正好我們一起去看看。”
自從從白石部落那邊發現了錫礦之後,白骨洞營地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共生產了兩三千斤的錫錠出來,被一路帶著,目前存放在圍牆裏的一處煉鐵坊裏。
這處煉鐵坊當初並沒有跟著其他產業轉移出去,因為熊洪和熊巫考慮到,圍牆裏還是得保留一處煉鐵的爐子,不是為了熔煉鐵礦石,而是能夠對煉鐵坊生產的各種金屬錠進行鍛造,製作一些簡單的如菜刀、鐮刀等工具。
圍牆外麵的煉鐵坊則專門負責礦石冶煉以及成品的製作,由那裏熔煉出來的銅錠,被送到這裏,跟錫錠一起,按照熊洪提供的比例進行熔煉和混合。
“族長,你們過來了,”熊山將上半身的衣服脫去,隻在胸前掛著一個皮質的圍裙,拿著一柄鐵錘,向走進來的熊洪等人打著招唿,“正好,按照族長你說的,我們現在已經做出了幾種不同比例的青銅短刀出來,等會冷卻後就可以測試一下了。”
青銅器,後世很是出名,尤其是各地的博物館都有一些青銅器作為鎮館之寶,比如後母戊鼎、四羊方尊什麽的,更有三星堆出土的那些疑似外星文明的青銅器,每一件流傳下來的都可以稱得上是文明的瑰寶,承載著悠久的華夏文明。
對於青銅器的認識,熊洪自然清楚,對於比例,他也知道個大概。在中國古代人們已經能夠準確的掌握青銅的含錫鉛比例。可根據鑄造期望的不同,按比例加錫、鉛。
《周禮-考工記》裏明確記載了製作不同的不同合金比例: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鍾鼎劑。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劑。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劑。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劑。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箭頭)之劑。金錫半,謂之鑒燧(銅鏡)之劑。
這裏的所謂金就是銅,銅錫合金即青銅。所謂“金之六齊”,就是區分青銅品種的六種配方之分量,以製造各種用器。所謂“鍾、鼎之齊”銅、錫比例為六比一,即銅占85.71%,錫占14.29%。“斧斤之齊”的銅、錫比例為五比一,即銅占83.33%,錫占16.67%。“戈戟之齊”的銅、錫比例為四比一,即銅占80%,錫占20%。“大刃之齊”所需銅、錫比例為三比一,即銅占75%,錫占25%。“削殺矢之齊”銅、錫比例為五比二,即銅占71.43%,錫占28.57%。“鑒燧之齊”銅、錫比例為一比一,即各占50%。
當然對於熊洪來說,各種配比的材料適合哪種用途,他也隻是理論上知道,畢竟後世也沒有機會來冶煉青銅器。
青銅中錫的成分占17%到20%最為堅韌。《考工記》說“斧斤之齊”錫占16.67%,“戈戟之齊”錫占20%,是因為斧、斤、戈、戟都需堅韌。青銅中錫的成分占30%~40%,硬度最高。《考工記》中規定“大刃之齊”錫占25%,“削殺矢之齊”錫占28.75%,是因這類武器所需硬度高。青銅中錫占的分量不同,其光澤也會不同。錫占到30%~40%,青銅就會變為灰白色。《考工記》規定“鍾鼎之齊”錫占14.29%,為了使它能呈現橙黃色較美觀,同時也為了能敲出美妙的聲音。《考工記》規定“鑒燧之齊”錫占50%,是因為銅鏡需要白色光澤。
一般加錫越多,鑄好的青銅器就越硬,但同時青銅也會變的更脆。
其次,青銅溶液流動性好,凝固時收縮率很小,因此,能夠鑄造出一
些細部十分精巧的器物。最後,青銅的化學性能穩定,耐腐蝕,可長
期保存。此外,青銅的熔點較低,甚至比銅礦石的熔點都要低(正常純銅的熔點在1083度,而青銅隻有800餘度),熔化時不需要很高的溫度,很是方便製作。
按照不同的配比,熊山在提前準備好的泥模中澆鑄上青銅熔液,熔液沿著提前勾勒好的圖案流淌,很快就形成了一把刀的形狀。
等這些澆鑄出來的青銅刀冷卻之後,熊洪和熊山等人,要對這些刀一把把地做著測試,主要就是用鐵錘敲擊,看看形變的情況,判斷軟硬程度。另外就是磨過開刃之後,測試鋒利度。
“嗯,這些青銅的鋒利程度快比得上鐵器了,”熊山難得的露出了一臉燦爛的笑,“有了這些青銅,就能減少煉鐵的壓力,很多工具就能做出來了。”
“是的,你們可以先列個單子,看一下部落需要用到青銅的地方有多少,哪些需要優先解決。”熊洪也很開心,對部落而言,熔煉青銅反而是最簡單的一步,最缺的其實是原材料。好在淩河流域周圍發現了銅礦石,白河區域發現了錫礦石,有了這兩種材料提煉出的銅錠和錫錠,熔煉和配比反而是最簡單的,“當然,我們錫錠隻有2000多斤,而銅錠雖然稍微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裏去,能做出來的青銅器總重最多也就在萬斤左右,還是要省著點用,盡量用到最重要的地方去。”
“是,族長。”
……
熊山等人成功配比出青銅工具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雖然大家不知道這代表著什麽,但不影響族人們為此高興。
鐵製工具已經在熊部落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鐵犁、鐵斧、鋸子、刀具等等,方便了族人的生活,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可以說,要不是熊洪最早先弄出來鐵器,現在他們根本就開墾不了這麽多的土地,更別提現在能夠有衣食無憂的生活。
而青銅器能帶來什麽作用還需要時間的驗證,但既然是金屬,那能用到的地方很多。
“我們需要200套弩機,鐵製的我們不想了,就用青銅的吧!”熊傑擠到人群中,向正在統計清單的熊山說道,“這可是族長說的,你得給我們留點銅錠。”
“得了吧,這裏哪個人要的東西不是族長說的,你弩機需要青銅材料,我們矛頭就不需要了?”負責製備長矛、擲矛的族人說道,“我們隊長說部落青銅太少了,我們也不要太多,隻要給我們100個矛頭就行,剩下的我們把木頭磨尖應付一下就行。”
“這麽多?!那我們的40個青銅犁呢?”
“你這犁也太費青銅了,我們要的少,給我們準備100個青銅斧的材料就行……”
熊山頭大如鬥,看著眼前亂糟糟的族人,隻能搖頭苦笑。
等以後材料上來了,技術成熟了,熊洪就可以製作威力更大的弩,比如蹶張弩和腰張弩,甚至床弩和連弩也可以搞出來。
弩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弩機,以秦時的銅弩弩機為例,包括外框部分的”郭”,鉤住和放開弓弦的“牙”,作為扳機的”懸刀”及瞄準的“望山”,通過組裝搭配之後,上滿弦,將箭矢搭在弩臂上,勾住弓弦等待擊發即可。
“怎麽樣?弩機製作出來了沒有?”熊洪沿著樓梯到達二樓,跟這裏負責打磨弩機的族人問道,“先參考我給的圖案,一點點地去調整,尤其是尺寸,務必做準確一些。”
“族長放心,圖案上麵畫的很清楚,我們按照上麵標記的尺寸和形狀,已經做出來幾套木質的成品了,”熊傑一邊說著,一邊把製作出來的幾個木質小配件拿起來,通過上麵的小孔,用木銷子固定到充當弩臂的木頭上,給熊洪演示著,“族長你看,在掛弦的時候,弦被拉到牙這個位置,牙下方的墊機,哦,就是這個彎曲的零件會卡住撥機,從而把這個叫牙的零件給固定住。由於這三樣東西都會用銷子固定在這個類似方形的木塊上,這個木塊再裝備到弩臂上,就構成了族長你說的擊發裝置。弓弦掛在牙上,隻要向下扣動撥機,那墊機就會鬆開,牙也會在弓弦的拉力下往下運動,從而把弓弦給鬆開,把固定在弓臂上麵的弩箭給射出去。”
熊傑一臉興奮地講解著,弩機這種簡單的機械結構,隻有寥寥的幾個零件,但能幫助弩完成從待機到擊發的整個過程,這讓他非常感興趣,甚至他都開始琢磨部落其他的物品結構。
這就像當初熊木發明的手搖脫粒機和腳踏脫粒機一樣,這種機械的力量讓他癡迷,也不枉熊洪給他們講了很多齒輪、傳動等方麵的知識,讓他尤為興奮。
“好,這種木質的零件盡快確定下來,到時候你們做好泥模,我準備用銅來製作這些零件,”熊洪也很高興,弩機的機構看起來很簡單,但卻非常重要,屬於弩最核心的部分,“尺寸一定要一致,以後我們部落製作的弩,都需要用統一的尺寸和規格,這樣哪怕部分弩的弩機壞了,緊急情況下零件也能通用,不需要再拿到這裏來重新修整。”
雖然以部落目前的技術和能力沒辦法實現流水化生產,但做到尺寸的統一並不算很難。而且這裏負責處理、製作、研究的族人們,都是至少熟練掌握了基本的數學計算和繪圖看圖的技能,對他們來說,統一尺寸更方便生產。
就像熊洪提供的弩機尺寸一樣,對竹片弓、弩、箭支以及長矛等各類武器的尺寸都要求統一,為的就是能方便更換其中的零件,減少日後維護的壓力。
“好的族長,不過用銅來製作這個弩機,會不會有點太軟了,”熊木有些擔心,部落裏不是沒有提煉出銅,很多地方用到銅,“畢竟這個結構要勾住弓弦的力量,用銅的話太軟,用不了幾次就會崩開。”
這個問題也是熊洪曾經考慮過的,部落裏鐵器要用到農具和一些武器上,實在是擠不出來更多的用來製作弩機;純銅又太軟,很難承受的住巨大的拉力;而木質或者陶製的也容易出現問題,使用壽命並不長。
“沒關係的,這個材料不是純銅,而是青銅。”
“青銅?”熊木熊傑師徒倆互相對視了一眼,沒有搞明白熊洪的意思,“這是什麽東西,沒聽說過啊。”
“哈哈,很快你們就會知道了,”熊洪得意地說著,“算起來,熊山差不多已經把第一批的青銅給做出來了,正好我們一起去看看。”
自從從白石部落那邊發現了錫礦之後,白骨洞營地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共生產了兩三千斤的錫錠出來,被一路帶著,目前存放在圍牆裏的一處煉鐵坊裏。
這處煉鐵坊當初並沒有跟著其他產業轉移出去,因為熊洪和熊巫考慮到,圍牆裏還是得保留一處煉鐵的爐子,不是為了熔煉鐵礦石,而是能夠對煉鐵坊生產的各種金屬錠進行鍛造,製作一些簡單的如菜刀、鐮刀等工具。
圍牆外麵的煉鐵坊則專門負責礦石冶煉以及成品的製作,由那裏熔煉出來的銅錠,被送到這裏,跟錫錠一起,按照熊洪提供的比例進行熔煉和混合。
“族長,你們過來了,”熊山將上半身的衣服脫去,隻在胸前掛著一個皮質的圍裙,拿著一柄鐵錘,向走進來的熊洪等人打著招唿,“正好,按照族長你說的,我們現在已經做出了幾種不同比例的青銅短刀出來,等會冷卻後就可以測試一下了。”
青銅器,後世很是出名,尤其是各地的博物館都有一些青銅器作為鎮館之寶,比如後母戊鼎、四羊方尊什麽的,更有三星堆出土的那些疑似外星文明的青銅器,每一件流傳下來的都可以稱得上是文明的瑰寶,承載著悠久的華夏文明。
對於青銅器的認識,熊洪自然清楚,對於比例,他也知道個大概。在中國古代人們已經能夠準確的掌握青銅的含錫鉛比例。可根據鑄造期望的不同,按比例加錫、鉛。
《周禮-考工記》裏明確記載了製作不同的不同合金比例: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鍾鼎劑。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劑。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劑。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劑。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箭頭)之劑。金錫半,謂之鑒燧(銅鏡)之劑。
這裏的所謂金就是銅,銅錫合金即青銅。所謂“金之六齊”,就是區分青銅品種的六種配方之分量,以製造各種用器。所謂“鍾、鼎之齊”銅、錫比例為六比一,即銅占85.71%,錫占14.29%。“斧斤之齊”的銅、錫比例為五比一,即銅占83.33%,錫占16.67%。“戈戟之齊”的銅、錫比例為四比一,即銅占80%,錫占20%。“大刃之齊”所需銅、錫比例為三比一,即銅占75%,錫占25%。“削殺矢之齊”銅、錫比例為五比二,即銅占71.43%,錫占28.57%。“鑒燧之齊”銅、錫比例為一比一,即各占50%。
當然對於熊洪來說,各種配比的材料適合哪種用途,他也隻是理論上知道,畢竟後世也沒有機會來冶煉青銅器。
青銅中錫的成分占17%到20%最為堅韌。《考工記》說“斧斤之齊”錫占16.67%,“戈戟之齊”錫占20%,是因為斧、斤、戈、戟都需堅韌。青銅中錫的成分占30%~40%,硬度最高。《考工記》中規定“大刃之齊”錫占25%,“削殺矢之齊”錫占28.75%,是因這類武器所需硬度高。青銅中錫占的分量不同,其光澤也會不同。錫占到30%~40%,青銅就會變為灰白色。《考工記》規定“鍾鼎之齊”錫占14.29%,為了使它能呈現橙黃色較美觀,同時也為了能敲出美妙的聲音。《考工記》規定“鑒燧之齊”錫占50%,是因為銅鏡需要白色光澤。
一般加錫越多,鑄好的青銅器就越硬,但同時青銅也會變的更脆。
其次,青銅溶液流動性好,凝固時收縮率很小,因此,能夠鑄造出一
些細部十分精巧的器物。最後,青銅的化學性能穩定,耐腐蝕,可長
期保存。此外,青銅的熔點較低,甚至比銅礦石的熔點都要低(正常純銅的熔點在1083度,而青銅隻有800餘度),熔化時不需要很高的溫度,很是方便製作。
按照不同的配比,熊山在提前準備好的泥模中澆鑄上青銅熔液,熔液沿著提前勾勒好的圖案流淌,很快就形成了一把刀的形狀。
等這些澆鑄出來的青銅刀冷卻之後,熊洪和熊山等人,要對這些刀一把把地做著測試,主要就是用鐵錘敲擊,看看形變的情況,判斷軟硬程度。另外就是磨過開刃之後,測試鋒利度。
“嗯,這些青銅的鋒利程度快比得上鐵器了,”熊山難得的露出了一臉燦爛的笑,“有了這些青銅,就能減少煉鐵的壓力,很多工具就能做出來了。”
“是的,你們可以先列個單子,看一下部落需要用到青銅的地方有多少,哪些需要優先解決。”熊洪也很開心,對部落而言,熔煉青銅反而是最簡單的一步,最缺的其實是原材料。好在淩河流域周圍發現了銅礦石,白河區域發現了錫礦石,有了這兩種材料提煉出的銅錠和錫錠,熔煉和配比反而是最簡單的,“當然,我們錫錠隻有2000多斤,而銅錠雖然稍微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裏去,能做出來的青銅器總重最多也就在萬斤左右,還是要省著點用,盡量用到最重要的地方去。”
“是,族長。”
……
熊山等人成功配比出青銅工具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雖然大家不知道這代表著什麽,但不影響族人們為此高興。
鐵製工具已經在熊部落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鐵犁、鐵斧、鋸子、刀具等等,方便了族人的生活,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可以說,要不是熊洪最早先弄出來鐵器,現在他們根本就開墾不了這麽多的土地,更別提現在能夠有衣食無憂的生活。
而青銅器能帶來什麽作用還需要時間的驗證,但既然是金屬,那能用到的地方很多。
“我們需要200套弩機,鐵製的我們不想了,就用青銅的吧!”熊傑擠到人群中,向正在統計清單的熊山說道,“這可是族長說的,你得給我們留點銅錠。”
“得了吧,這裏哪個人要的東西不是族長說的,你弩機需要青銅材料,我們矛頭就不需要了?”負責製備長矛、擲矛的族人說道,“我們隊長說部落青銅太少了,我們也不要太多,隻要給我們100個矛頭就行,剩下的我們把木頭磨尖應付一下就行。”
“這麽多?!那我們的40個青銅犁呢?”
“你這犁也太費青銅了,我們要的少,給我們準備100個青銅斧的材料就行……”
熊山頭大如鬥,看著眼前亂糟糟的族人,隻能搖頭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