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畝土地,聽起來很多,但如果把它放到一起,大概就是一塊3公裏寬、9公裏長的區域,即27平方公裏的麵積,在後世,也就差不多2700公頃,對於一些種植大省來說,隻能說是相當於一個稍微大些的農場種植麵積。
可對於熊部落來說,這麽多土地放在這個時代,恐怕都很難有其他部落超越。要是全部種植粟,按照現在熊部落的平均產量55公斤計算,預期能收獲220萬公斤即2200噸的粟。
要種植這麽多土地,就算是以部落現在非常粗放型的耕種方式來說,所需要的耕牛、犁鏵以及耙子鐵鍬等工具也會非常多,投入田間管理的族人也要有很多,並不是一件很容易完成的事情。
部落用來種地的人手倒還算充足,現階段要解決的就是工具的問題,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熊洪才會一直盯著熊山的煉鐵坊,現在能夠完成預期的目標,那他就可以放下心來,去幹一些其他的事情了。
隨著部落人口的急劇增加,部落裏的食物消耗也越來越大,原本各個部落負責自己的食物供應,但既然融合在了一起,熊部落本部這邊,就要養活所有族人。每日從糧倉裏拉出去的粟米,讓熊巫直唿心疼,但又無可奈何。
為了緩解熊巫的心理壓力,也為了減少熊部落存糧的壓力,熊洪將主意打到了部落周圍的河流裏。
外麵的天氣越來越冷,圍牆南邊的小溪已經完全冰封住了,而小溪下遊的淩河,表麵也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據去探索的族人迴報,河岸兩側的冰層厚度差不多有個10厘米,中間的薄一些。雖然成年的族人可以在厚的冰麵上行走,但還是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再等上幾天,冰層達到15厘米以後,氣溫將會更低,一直持續到來年的春天,這段時間,在冰麵上行走才更加安全。
沒錯,熊洪準備趁著這個機會,去探索淩河及周圍的環境,為明年部落的發展探索更多可以用到的資源。
沿著部落小溪往東再往南走,大概有個5裏路的樣子,就是匯入淩河的入口,隨著氣溫的降低,淩河上麵也被冰凍起來,畢竟隻是一條三十多米寬的河流,水流量也不算太大。
冰上行走並不是很難的事情,事實上,冰麵要比陸地更加平坦,行走起來、運輸起來也更加方便,除了要尋找一條合適的冰麵通道外,沿著冰麵走來探索淩河及周邊區域會省事很多。
雖然現在還沒有達到能夠行人甚至是運送物資的標準,但在冰麵上還是能做一些事情的,比如捕魚。
鑿冰捕魚在熊洪的那個年代很是常見,比如有名的查幹湖冬捕,甚至成為了一個標誌性的紀念日。而在原始社會,自然生長的漁業資源要更加豐富,冬捕的效果理論上來講也會更好一些。
不過熊洪也沒打算像查幹湖冬捕一樣,能獲得成千上萬斤的魚,畢竟現在的這些魚都是野生的,達不到人工養殖那麽密集,可隻要能有一點收獲,那也是很好的。天氣變冷,戶外就是一個天然的大冰箱,捕上來的魚凍在外麵,也能保存很久。
除了淩河外,部落今年發現的一些湖泊、水塘,也能進行冬捕,而人工養殖魚的那些池塘,就不用鑿冰了,畢竟秋季的時候被網了不少出來,留一些讓它們繁衍,明年秋天可以再捕撈。
“你們幾個小心一點,冰麵雖然凍上了,可還是有可能開裂的,”熊洪對著熊二、熊皮幾人說道,“把繩子都綁好,要是聽到冰塊破碎,立馬趴在冰麵上,岸上的族人記得給他們拉迴來。一定記住了!”
“好勒族長,這冰塊很厚,你看,都快15厘米了。”
鑿冰捕魚需要的工具倒不多,隻要族人做好防寒、防水的工作,冬捕其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族人拿這個當做一個娛樂活動來做,並不覺得冬捕累人。
“這裏再開個洞,你看有魚過來了,”熊皮在冰麵上興奮地喊叫著,跟熊二一起,如同兩個孩子一般跳著,“拿網給我,快點!”
由於冰麵的密封,冰下的氧氣含量會變少,魚群想要唿吸新鮮的氧氣,就會找冰麵上的窟窿,探出頭來唿吸,此時隻要用抄網一撈,就能抓到一條,甚至有些魚擠在窟窿這裏,徒手都能抓到。
被抓到的魚隻來得及在冰麵上蹦躂幾下,沒過一會就會被凍成一個個冰疙瘩,然後被撿到竹筐裏,運到部落裏去處理。
運到部落裏之後,會放到溫水裏進行化凍,等冰塊軟化下來之後再進行開膛破肚,清洗幹淨後,直接掛在架子放到戶外,再次凍成冰塊,食用時隻要浸泡解凍後,就能使用,比用鹽醃製還要省事很多。
在等待冰麵變得更厚的這幾天,通過鑿冰捕魚,部落每天都能獲得一兩百條的魚,而且淩河這邊的魚更多,捕魚小隊也分成了好幾撥隊伍,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捕魚,收獲的魚甚至已經掛滿了圍牆裏的木架子,熊巫正帶著人在溫暖的房間裏醃上一部分,以待開春後食用。
“爬犁準備的怎麽樣了?能載重多少斤?”熊洪來到木工坊,向正在製作木架的熊木問道,“這次探索隊會分成兩個隊伍,一部分去上遊,一部分去下遊,我帶著人去下遊,熊大帶著人去上遊,沿途會經過不少居住點,我們要帶很多物資送過去,你這個爬犁可得好好做。”
“放心吧族長,爬犁我們有經驗,而且新製作的爬犁,在冰麵上更好走,”熊木指了指橫在房間裏的爬犁,這副爬犁正被支起來安裝下麵的銅條和鐵皮,“我們對去年的爬犁進行了改進,讓它更加適合在冰麵上行動,你看,這裏與冰麵接觸的地方,我們用金屬來代替木料,這樣會滑的更順暢,甚至兩三百斤的東西隻要兩個人就能推動,連牲口都省了。”
“那倒不至於把牲口省下來,該用畜力還是用畜力,”熊洪嗬嗬一笑,“畢竟還要上岸給居住點的族人們送東西,沒有畜力,也運不了太多的東西。”
“對了,考慮到這個因素,我們還在每副爬犁兩邊預先製作了安裝輪子的結構,要是上岸的話,可以直接把爬犁給支起來,然後安裝上車軸和輪子就行,不用的時候再拆下來,操作很簡單。”
正常來說,爬犁在冰麵上的運動,並不需要一直保持太大、持久的動力輸入,就能保持勻速的前進,甚至一些單人的爬犁,用兩根木棍往後借力,也能行動。不過正如熊洪所說,這次要帶的物資不少,而且要測試淩河段冬季冰層的厚度能不能支撐,所以每架爬犁上要運送的物資也基本上在300斤左右。
“這次去正好把各個居住點的負責人們接迴來,時間不會太久,最多十天就迴來,”熊洪在宗廟裏,跟熊巫說著,“部落裏現在沒有其他事情了,新加入的族人融入進來也快,讓熊花熊草他們抽調些老人和婦女,去幫忙處理麻線,我們現在在麻布紡織這方麵還是比較弱,得想辦法加快些,畢竟到春夏季節,就要給他們準備衣服。”
在部落裏,秋冬的時候,都會穿著獸皮製成的衣服,厚重且保暖,夏季則會換上麻布縫製成的衣物,輕便透氣,更方便族人們生活,要比其他部落夏季光著上半身、隻穿著獸皮短裙要好看很多。而且現在熊部落織出來的麻布,隨著技術的提升,質量越來越好,縫製成的衣物也更受歡迎。
今年熊部落通過交換、自己種植,共收獲了快萬斤的麻皮,加上去年庫存的一些,滿滿地堆了好幾個房間。
這些麻皮讓負責織布的熊花等人很是苦惱,族中的紡織女工們,幾乎全年都在織布,但效率還是不夠高,又加上突然間部落增加了這麽多的人手,平分到每個人手上的麻布隻夠做一條褲衩的,這讓熊洪表示難以接受。所以部落這邊也加大了對織布機的改進和人力的投入,解決不了效率的問題,那就增加人手。
去掉協助挖礦、冶煉的200名族人,剩下的700人中,有三分之一都被調來處理麻線,經過幾天的培訓之後,現在大部分族人都掌握了紡線的技術,一捆捆曬幹處理好的麻皮,變成一卷卷的麻線團,逐漸堆滿了紡織工坊的倉庫裏。
“織機這邊,熊傑和熊土正在改進,在之前織機的基礎上,又改良了一些織布的步驟,增加了一些設備,具體的我不是太懂,不過據說效果挺好。”熊巫對這個技術雖然感興趣,但的確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嗯,隻要有效就行,反正冬天沒什麽其他事情,就讓他們去織布去紡線吧,明年這些布總會用派上用場的。”
“還有一部分人被石雪要過去了,說是篩選種子,”熊巫翻開竹簡,“明年除了種植的粟,還有黍、菽、蔬菜、油菜、麻等,這些東西都要篩選出合適的種子。”
篩選個頭大、飽滿的果實留作種子,已經成為族中耕種前做的第一件事情。趁著冬季沒有什麽安排,石雪帶著人天天待在糧倉裏,用專門的篩網,一個厫間一個厫間地進行篩種,留下個頭大的種子,再統一放到專門儲存種糧的倉庫裏。
事情處理的差不多,熊洪也準備動身了,冬季待在溫暖的炕上很舒服,可舒服卻換不來充足的食物和物資,有些事必須要去做。
“沒想到你才迴來一個月,又要外出了,”熊巫有些無奈,但又有些擔憂,“天氣也太冷了,外麵也都是積雪,反正小心一些。”
“放心好了,這點雪比去年捕捉馬匹那會兒要小多了,”熊洪倒是看得開,雖然他也不想這麽冷的天氣外出,但身為族長,有些事情就得帶頭去做,“況且也就這十幾天的時間,主要試一試冰麵上運輸的可行性,另外就是看一看淩河到底通往哪裏。”
可對於熊部落來說,這麽多土地放在這個時代,恐怕都很難有其他部落超越。要是全部種植粟,按照現在熊部落的平均產量55公斤計算,預期能收獲220萬公斤即2200噸的粟。
要種植這麽多土地,就算是以部落現在非常粗放型的耕種方式來說,所需要的耕牛、犁鏵以及耙子鐵鍬等工具也會非常多,投入田間管理的族人也要有很多,並不是一件很容易完成的事情。
部落用來種地的人手倒還算充足,現階段要解決的就是工具的問題,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熊洪才會一直盯著熊山的煉鐵坊,現在能夠完成預期的目標,那他就可以放下心來,去幹一些其他的事情了。
隨著部落人口的急劇增加,部落裏的食物消耗也越來越大,原本各個部落負責自己的食物供應,但既然融合在了一起,熊部落本部這邊,就要養活所有族人。每日從糧倉裏拉出去的粟米,讓熊巫直唿心疼,但又無可奈何。
為了緩解熊巫的心理壓力,也為了減少熊部落存糧的壓力,熊洪將主意打到了部落周圍的河流裏。
外麵的天氣越來越冷,圍牆南邊的小溪已經完全冰封住了,而小溪下遊的淩河,表麵也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據去探索的族人迴報,河岸兩側的冰層厚度差不多有個10厘米,中間的薄一些。雖然成年的族人可以在厚的冰麵上行走,但還是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再等上幾天,冰層達到15厘米以後,氣溫將會更低,一直持續到來年的春天,這段時間,在冰麵上行走才更加安全。
沒錯,熊洪準備趁著這個機會,去探索淩河及周圍的環境,為明年部落的發展探索更多可以用到的資源。
沿著部落小溪往東再往南走,大概有個5裏路的樣子,就是匯入淩河的入口,隨著氣溫的降低,淩河上麵也被冰凍起來,畢竟隻是一條三十多米寬的河流,水流量也不算太大。
冰上行走並不是很難的事情,事實上,冰麵要比陸地更加平坦,行走起來、運輸起來也更加方便,除了要尋找一條合適的冰麵通道外,沿著冰麵走來探索淩河及周邊區域會省事很多。
雖然現在還沒有達到能夠行人甚至是運送物資的標準,但在冰麵上還是能做一些事情的,比如捕魚。
鑿冰捕魚在熊洪的那個年代很是常見,比如有名的查幹湖冬捕,甚至成為了一個標誌性的紀念日。而在原始社會,自然生長的漁業資源要更加豐富,冬捕的效果理論上來講也會更好一些。
不過熊洪也沒打算像查幹湖冬捕一樣,能獲得成千上萬斤的魚,畢竟現在的這些魚都是野生的,達不到人工養殖那麽密集,可隻要能有一點收獲,那也是很好的。天氣變冷,戶外就是一個天然的大冰箱,捕上來的魚凍在外麵,也能保存很久。
除了淩河外,部落今年發現的一些湖泊、水塘,也能進行冬捕,而人工養殖魚的那些池塘,就不用鑿冰了,畢竟秋季的時候被網了不少出來,留一些讓它們繁衍,明年秋天可以再捕撈。
“你們幾個小心一點,冰麵雖然凍上了,可還是有可能開裂的,”熊洪對著熊二、熊皮幾人說道,“把繩子都綁好,要是聽到冰塊破碎,立馬趴在冰麵上,岸上的族人記得給他們拉迴來。一定記住了!”
“好勒族長,這冰塊很厚,你看,都快15厘米了。”
鑿冰捕魚需要的工具倒不多,隻要族人做好防寒、防水的工作,冬捕其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族人拿這個當做一個娛樂活動來做,並不覺得冬捕累人。
“這裏再開個洞,你看有魚過來了,”熊皮在冰麵上興奮地喊叫著,跟熊二一起,如同兩個孩子一般跳著,“拿網給我,快點!”
由於冰麵的密封,冰下的氧氣含量會變少,魚群想要唿吸新鮮的氧氣,就會找冰麵上的窟窿,探出頭來唿吸,此時隻要用抄網一撈,就能抓到一條,甚至有些魚擠在窟窿這裏,徒手都能抓到。
被抓到的魚隻來得及在冰麵上蹦躂幾下,沒過一會就會被凍成一個個冰疙瘩,然後被撿到竹筐裏,運到部落裏去處理。
運到部落裏之後,會放到溫水裏進行化凍,等冰塊軟化下來之後再進行開膛破肚,清洗幹淨後,直接掛在架子放到戶外,再次凍成冰塊,食用時隻要浸泡解凍後,就能使用,比用鹽醃製還要省事很多。
在等待冰麵變得更厚的這幾天,通過鑿冰捕魚,部落每天都能獲得一兩百條的魚,而且淩河這邊的魚更多,捕魚小隊也分成了好幾撥隊伍,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捕魚,收獲的魚甚至已經掛滿了圍牆裏的木架子,熊巫正帶著人在溫暖的房間裏醃上一部分,以待開春後食用。
“爬犁準備的怎麽樣了?能載重多少斤?”熊洪來到木工坊,向正在製作木架的熊木問道,“這次探索隊會分成兩個隊伍,一部分去上遊,一部分去下遊,我帶著人去下遊,熊大帶著人去上遊,沿途會經過不少居住點,我們要帶很多物資送過去,你這個爬犁可得好好做。”
“放心吧族長,爬犁我們有經驗,而且新製作的爬犁,在冰麵上更好走,”熊木指了指橫在房間裏的爬犁,這副爬犁正被支起來安裝下麵的銅條和鐵皮,“我們對去年的爬犁進行了改進,讓它更加適合在冰麵上行動,你看,這裏與冰麵接觸的地方,我們用金屬來代替木料,這樣會滑的更順暢,甚至兩三百斤的東西隻要兩個人就能推動,連牲口都省了。”
“那倒不至於把牲口省下來,該用畜力還是用畜力,”熊洪嗬嗬一笑,“畢竟還要上岸給居住點的族人們送東西,沒有畜力,也運不了太多的東西。”
“對了,考慮到這個因素,我們還在每副爬犁兩邊預先製作了安裝輪子的結構,要是上岸的話,可以直接把爬犁給支起來,然後安裝上車軸和輪子就行,不用的時候再拆下來,操作很簡單。”
正常來說,爬犁在冰麵上的運動,並不需要一直保持太大、持久的動力輸入,就能保持勻速的前進,甚至一些單人的爬犁,用兩根木棍往後借力,也能行動。不過正如熊洪所說,這次要帶的物資不少,而且要測試淩河段冬季冰層的厚度能不能支撐,所以每架爬犁上要運送的物資也基本上在300斤左右。
“這次去正好把各個居住點的負責人們接迴來,時間不會太久,最多十天就迴來,”熊洪在宗廟裏,跟熊巫說著,“部落裏現在沒有其他事情了,新加入的族人融入進來也快,讓熊花熊草他們抽調些老人和婦女,去幫忙處理麻線,我們現在在麻布紡織這方麵還是比較弱,得想辦法加快些,畢竟到春夏季節,就要給他們準備衣服。”
在部落裏,秋冬的時候,都會穿著獸皮製成的衣服,厚重且保暖,夏季則會換上麻布縫製成的衣物,輕便透氣,更方便族人們生活,要比其他部落夏季光著上半身、隻穿著獸皮短裙要好看很多。而且現在熊部落織出來的麻布,隨著技術的提升,質量越來越好,縫製成的衣物也更受歡迎。
今年熊部落通過交換、自己種植,共收獲了快萬斤的麻皮,加上去年庫存的一些,滿滿地堆了好幾個房間。
這些麻皮讓負責織布的熊花等人很是苦惱,族中的紡織女工們,幾乎全年都在織布,但效率還是不夠高,又加上突然間部落增加了這麽多的人手,平分到每個人手上的麻布隻夠做一條褲衩的,這讓熊洪表示難以接受。所以部落這邊也加大了對織布機的改進和人力的投入,解決不了效率的問題,那就增加人手。
去掉協助挖礦、冶煉的200名族人,剩下的700人中,有三分之一都被調來處理麻線,經過幾天的培訓之後,現在大部分族人都掌握了紡線的技術,一捆捆曬幹處理好的麻皮,變成一卷卷的麻線團,逐漸堆滿了紡織工坊的倉庫裏。
“織機這邊,熊傑和熊土正在改進,在之前織機的基礎上,又改良了一些織布的步驟,增加了一些設備,具體的我不是太懂,不過據說效果挺好。”熊巫對這個技術雖然感興趣,但的確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嗯,隻要有效就行,反正冬天沒什麽其他事情,就讓他們去織布去紡線吧,明年這些布總會用派上用場的。”
“還有一部分人被石雪要過去了,說是篩選種子,”熊巫翻開竹簡,“明年除了種植的粟,還有黍、菽、蔬菜、油菜、麻等,這些東西都要篩選出合適的種子。”
篩選個頭大、飽滿的果實留作種子,已經成為族中耕種前做的第一件事情。趁著冬季沒有什麽安排,石雪帶著人天天待在糧倉裏,用專門的篩網,一個厫間一個厫間地進行篩種,留下個頭大的種子,再統一放到專門儲存種糧的倉庫裏。
事情處理的差不多,熊洪也準備動身了,冬季待在溫暖的炕上很舒服,可舒服卻換不來充足的食物和物資,有些事必須要去做。
“沒想到你才迴來一個月,又要外出了,”熊巫有些無奈,但又有些擔憂,“天氣也太冷了,外麵也都是積雪,反正小心一些。”
“放心好了,這點雪比去年捕捉馬匹那會兒要小多了,”熊洪倒是看得開,雖然他也不想這麽冷的天氣外出,但身為族長,有些事情就得帶頭去做,“況且也就這十幾天的時間,主要試一試冰麵上運輸的可行性,另外就是看一看淩河到底通往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