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祭天儀式
“不過今年春天可能來不及了,即使現在飛鴿傳書過去,他們收到消息也需要時間準備,肯定會耽誤。”熊洪先是誇獎了黑手和木棍一番,隨後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至於這些肥料,估計熊材他們也不會堆肥,隻能白白浪費。這樣吧,等春耕結束後,你們就帶人去蘆葦原教他們堆肥。”
“是的,春耕來不及了,不如讓他們攢點肥料等到今年秋收後養地。”熊巫也讚同熊洪的建議,“不僅如此,你們教會蘆葦原那邊之後,還要再帶著人去幫助其他居住點進行堆肥工作,雖然堆肥很簡單,但沒有人指導的話,對他們來說也是無從下手的。”
“對對,沒錯,你們這兩天把堆肥的經驗和細節給寫出來,到時候讓熊祀他們記錄下來,跟著耕種隊傳到各個村子去,”熊洪從熊巫的建言中也得到了啟發,這種技術的傳播,最好是有詳細的文字介紹,而且對於新技術,熊部落最好是將其給記錄下來,這樣就算後麵負責這個技術的族人出了意外,其他人也能從這些記錄中找到複現出來的辦法,或者給其他人提供一些思路,避免重複的試驗。
“啊?這個……”黑手聽到熊洪讓他們去各個村子傳授堆肥經驗,很是驚訝,“可族長,我不會多少字啊。”
說起來慚愧,雖然他很早之前就跟隨族人到熊部落來“打工”,但對於熊部落的文字,自己卻怎麽也記不住,要不是後麵加入了熊部落被逼著寫一些東西,看一些竹簡,他甚至還比不過從白河部落過來的族人掌握的文字多。
“這沒關係,又不用你來寫經驗,”熊巫嗬嗬一笑,在部落裏這些四肢發達的家夥們,每天晚間上課都是三心二意的,但要是幹活,卻十分來勁,“你隻要帶著你們的人,去將堆肥演示給他們看就行。”
“好,這樣的話倒沒什麽問題,我可以試一試。”
“嗯,還有什麽問題嗎?”
“有,我想要個人跟我一起!”
黑手也很想得開,反正是去堆肥,這個活很重要,也不覺得有什麽難過的地方。不過自己之前還屬於熊石手下的一個普通族人,現在被族長“提拔”為堆肥小隊的隊長,自然要有自己的隊員,尤其是固定的、有經驗的隊員來幫助分擔壓力。他第一個就想到了木棍,作為好兄弟,怎麽能在發達的時候忘記他呢。
……
溪邊的垂柳已經發出嫩綠的新芽,站在圍牆的南門樓往外看,正在融化的雪地上,不少樹木都有了一絲的綠意,而化完雪的地方,露出一塊塊灰黑色的空地,上麵也有幾根嫩草鑽了出來。
幾天前,從蘆葦原趕過來的龐大的牲口群,沿著豐收大道,順利地到達了熊部落這邊,而從各個村子趕過來的族人,也被熊洪臨時安置到圍牆的房間裏。
現在是三月初,從九月初開始下霜到現在雪化,正好是半年時間,部落要趁著春暖花開的時候,盡快把春耕的事情給做好——這也是熊部落今年第一個大型的任務。
春雷滾滾,遠處的天空傳來陣陣低沉的雷鳴,今天天氣有些陰,看來要開始下雨,不過對於熊部落春耕來說,算是一件好事。往年這個時候,也會下雨,不過下的都是毛毛細雨,身上隻要穿上獸皮外衣或者蓑衣,就能避免雨水流到身體裏。
春雷滾過淩河流域的清晨時分,早早吃過早飯的熊部落族人們,已在祭壇前排成長長的隊伍。熊巫身著盛裝,渾身插滿羽毛的服飾搭配上部落這兩年紡織出來的麻衣,踏上在宗廟前堆起的夯土台階,麻衣下擺掃過台階上新刻的花紋,腰間拴著的骨製飾品,隨著步伐發出細碎的聲響。
作為部落“與天溝通”的大巫師,熊巫帶著熊祀等巫們,排著整齊的隊列,按照職責,分別站在不同高度的台階上。祭壇並不算高,都是用木頭和土花了兩三天的時間夯成的。
祭壇底部是一個離地麵五十厘米高的夯土層,是個直徑二十米左右的圓形,示意著天空是圓形的;以正北為主要方向修建的祭壇,分為三重九階,從底下第一重開始就是方形,往上的第二重第三重都是方形,並且一重比一重小,每一重都有著九級台階,每個台階高度在15厘米左右。
每一重連接的位置,修建了一個比台階更寬的地方,在四角各擺放著一根粗木,上麵用陶器製作的熊,惟妙惟肖。
祭壇最高處離地麵大概四米多,頂上是一片六七個平方的空地,四周樹立著十幾根粗壯的柏木,將祭壇給圍了起來。祭壇頂上正中間擺放著一張鬆木長桌,長桌上用木質托盤,放著牛、羊、豬的頭顱,還有一些看起來就散發著各種光芒和顏色的石頭,用來當做給昊天的祭品——春天並不適合宰殺這些有用的牲口,都是用去年冬天保存下來的牲口頭顱來代替。
在祭壇周圍豎起的木頭頂端,拴著去年秋收時收獲的一些莊稼:長長的粟穗、金黃的黍穗、菽、油菜等在晨風中輕輕搖晃。
十二名光著上半身的赤膊青壯,抬著黑陶方鼎緩步登壇,鼎中粟米蒸騰的香氣與空氣中的濕潤水汽互相交融,形成了一團團彌漫在周圍的氣團。
陶鼎是由熊洪指導、熊木等人製作的新式烹飪器具,由於陶鍋、鐵鍋等烹飪器具在使用的時候還要搭好灶台,在野外使用並不太方便,於是便設計製作出了這個帶有四個足的陶器,熊洪覺得跟華夏古代的鼎很像,於是就給這種器具起名為黑陶方鼎。
鼎上刻著很多用來裝飾的花紋,還有熊傑經過多次嚐試調試出來的各種彩色的釉質,又經過青銅、紅銅的裝點,現在擺在祭壇上麵的陶鼎,不僅僅是一件炊具,更是一件華麗的禮器。
一大早蒸好的粟米飯被盛到了鼎中,跟用來祭天的三牲,一並作為被祭者昊天享用的美食。熊洪在台下看著黑皮等人一步步地抬著大鼎往上走,腦海中突然想到,要是有酒那就更完美了。
黑陶方鼎外壁除了刻著花紋,還有很多文字,而這些文字,則是熊洪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用他那並不熟練的古文來撰寫的。
祭壇上,熊巫帶著熊祀等人把部落燒製的陶器給擺放好,圍著方鼎,口中振振有詞,像是在跟上天進行靈魂上的交流。
祭壇下,族人們神色肅穆地看著祭壇上的熊巫,等熊巫“舞蹈”結束,在他的示意下,熊洪拿著一卷黃色的紙張,在眾人的矚目下,一步步地登上了祭壇。
“天地玄黃,伏惟尚饗——”站定之後,熊洪洪亮的聲音穿透晨霧,三重夯土台階下的族人齊齊跪下,以額觸地,而沒有站在祭壇上麵的巫們,則點燃了祭壇下方的火堆,熊熊大火在枯草、油脂之間迅速向周圍發散著熱量。
巫祝們開始踏著神秘的步伐繞壇而舞,牛皮鼓和銅鑼敲擊的節奏應和著遠處的春雷。當熊巫的骨杖第三次高高舉起時,九名童男童女捧著新發的柳芽魚貫走上祭壇。為首的熊丫等人,穿著用麻布精心縫製好的服裝,用他們稚嫩的吟唱,來表達對昊天的感謝。
去年收獲的粟種,從陶甕中傾瀉而出,灑在祭壇長桌的案上,匯成一條金色的溪流。
“……仲春之月,始見雨水,日夜相分,雷乃發聲,蟄蟲鹹動,行農之事。毋竭川澤,毋焚山林。是月之時,祀不用牲,用五彩石。躔次運行,陰陽以正,日至營室,農祥晨正……”熊洪展開花了很久才書寫完畢的祭文,就像宣讀重要的文件一般,大聲朗誦著,“昔我先祖,擇地至此,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今率爾眾,敬祀昊天,伏祈甘霖早降,螟蝗不興……”
台下的族人跪伏在地,聽著熊洪聲情並茂的朗誦,感覺很是激動,很多字詞他們都不知道是什麽意思,隻覺得族長更加神秘了。
“……有厭其傑,厭厭其苗,綿綿其麃。載獲濟濟,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隨著最後一個字誦讀完畢,熊洪手中的麻布也卷好收起,交給過來的熊巫,由熊巫把這些祭文什麽的統一保存起來,存放在熊部落最早的崖壁那裏。
為了保持祭天的儀式感和神秘性,部落還在祭天之前用火燒一些龜甲和獸骨,熊巫也珍藏了不少的龜甲祭文,裂紋間用紅色的礦石粉填就,如同神秘的文字一般。
在熊洪誦讀的時候,兩側的牛皮大鼓也在不停地敲擊著,銅鑼也時不時地敲擊著,這種聲音對於在場的族人來說過於震撼,很多人跪伏在地,像是聽到了昊天的聲音。
鼓聲漸急,十二麵繪著熊首的藤盾擺在了祭壇下麵。熊洪捧起盛滿水的陶尊,緩步環壇,沿著台階,將陶尊中的水灑在台階上,等所有的水灑完之後,鼓聲、銅鑼聲,一起停了下來,現場又恢複成那種莊嚴肅穆且安靜的環境。
伴隨著滾滾的春雷聲,熊部落新一年的春耕工作也正式開始,在各個隊長的帶領下,族人們分成幾隊,牽著牛和驢車,扛著工具,往不同的耕作區前進。
“不過今年春天可能來不及了,即使現在飛鴿傳書過去,他們收到消息也需要時間準備,肯定會耽誤。”熊洪先是誇獎了黑手和木棍一番,隨後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至於這些肥料,估計熊材他們也不會堆肥,隻能白白浪費。這樣吧,等春耕結束後,你們就帶人去蘆葦原教他們堆肥。”
“是的,春耕來不及了,不如讓他們攢點肥料等到今年秋收後養地。”熊巫也讚同熊洪的建議,“不僅如此,你們教會蘆葦原那邊之後,還要再帶著人去幫助其他居住點進行堆肥工作,雖然堆肥很簡單,但沒有人指導的話,對他們來說也是無從下手的。”
“對對,沒錯,你們這兩天把堆肥的經驗和細節給寫出來,到時候讓熊祀他們記錄下來,跟著耕種隊傳到各個村子去,”熊洪從熊巫的建言中也得到了啟發,這種技術的傳播,最好是有詳細的文字介紹,而且對於新技術,熊部落最好是將其給記錄下來,這樣就算後麵負責這個技術的族人出了意外,其他人也能從這些記錄中找到複現出來的辦法,或者給其他人提供一些思路,避免重複的試驗。
“啊?這個……”黑手聽到熊洪讓他們去各個村子傳授堆肥經驗,很是驚訝,“可族長,我不會多少字啊。”
說起來慚愧,雖然他很早之前就跟隨族人到熊部落來“打工”,但對於熊部落的文字,自己卻怎麽也記不住,要不是後麵加入了熊部落被逼著寫一些東西,看一些竹簡,他甚至還比不過從白河部落過來的族人掌握的文字多。
“這沒關係,又不用你來寫經驗,”熊巫嗬嗬一笑,在部落裏這些四肢發達的家夥們,每天晚間上課都是三心二意的,但要是幹活,卻十分來勁,“你隻要帶著你們的人,去將堆肥演示給他們看就行。”
“好,這樣的話倒沒什麽問題,我可以試一試。”
“嗯,還有什麽問題嗎?”
“有,我想要個人跟我一起!”
黑手也很想得開,反正是去堆肥,這個活很重要,也不覺得有什麽難過的地方。不過自己之前還屬於熊石手下的一個普通族人,現在被族長“提拔”為堆肥小隊的隊長,自然要有自己的隊員,尤其是固定的、有經驗的隊員來幫助分擔壓力。他第一個就想到了木棍,作為好兄弟,怎麽能在發達的時候忘記他呢。
……
溪邊的垂柳已經發出嫩綠的新芽,站在圍牆的南門樓往外看,正在融化的雪地上,不少樹木都有了一絲的綠意,而化完雪的地方,露出一塊塊灰黑色的空地,上麵也有幾根嫩草鑽了出來。
幾天前,從蘆葦原趕過來的龐大的牲口群,沿著豐收大道,順利地到達了熊部落這邊,而從各個村子趕過來的族人,也被熊洪臨時安置到圍牆的房間裏。
現在是三月初,從九月初開始下霜到現在雪化,正好是半年時間,部落要趁著春暖花開的時候,盡快把春耕的事情給做好——這也是熊部落今年第一個大型的任務。
春雷滾滾,遠處的天空傳來陣陣低沉的雷鳴,今天天氣有些陰,看來要開始下雨,不過對於熊部落春耕來說,算是一件好事。往年這個時候,也會下雨,不過下的都是毛毛細雨,身上隻要穿上獸皮外衣或者蓑衣,就能避免雨水流到身體裏。
春雷滾過淩河流域的清晨時分,早早吃過早飯的熊部落族人們,已在祭壇前排成長長的隊伍。熊巫身著盛裝,渾身插滿羽毛的服飾搭配上部落這兩年紡織出來的麻衣,踏上在宗廟前堆起的夯土台階,麻衣下擺掃過台階上新刻的花紋,腰間拴著的骨製飾品,隨著步伐發出細碎的聲響。
作為部落“與天溝通”的大巫師,熊巫帶著熊祀等巫們,排著整齊的隊列,按照職責,分別站在不同高度的台階上。祭壇並不算高,都是用木頭和土花了兩三天的時間夯成的。
祭壇底部是一個離地麵五十厘米高的夯土層,是個直徑二十米左右的圓形,示意著天空是圓形的;以正北為主要方向修建的祭壇,分為三重九階,從底下第一重開始就是方形,往上的第二重第三重都是方形,並且一重比一重小,每一重都有著九級台階,每個台階高度在15厘米左右。
每一重連接的位置,修建了一個比台階更寬的地方,在四角各擺放著一根粗木,上麵用陶器製作的熊,惟妙惟肖。
祭壇最高處離地麵大概四米多,頂上是一片六七個平方的空地,四周樹立著十幾根粗壯的柏木,將祭壇給圍了起來。祭壇頂上正中間擺放著一張鬆木長桌,長桌上用木質托盤,放著牛、羊、豬的頭顱,還有一些看起來就散發著各種光芒和顏色的石頭,用來當做給昊天的祭品——春天並不適合宰殺這些有用的牲口,都是用去年冬天保存下來的牲口頭顱來代替。
在祭壇周圍豎起的木頭頂端,拴著去年秋收時收獲的一些莊稼:長長的粟穗、金黃的黍穗、菽、油菜等在晨風中輕輕搖晃。
十二名光著上半身的赤膊青壯,抬著黑陶方鼎緩步登壇,鼎中粟米蒸騰的香氣與空氣中的濕潤水汽互相交融,形成了一團團彌漫在周圍的氣團。
陶鼎是由熊洪指導、熊木等人製作的新式烹飪器具,由於陶鍋、鐵鍋等烹飪器具在使用的時候還要搭好灶台,在野外使用並不太方便,於是便設計製作出了這個帶有四個足的陶器,熊洪覺得跟華夏古代的鼎很像,於是就給這種器具起名為黑陶方鼎。
鼎上刻著很多用來裝飾的花紋,還有熊傑經過多次嚐試調試出來的各種彩色的釉質,又經過青銅、紅銅的裝點,現在擺在祭壇上麵的陶鼎,不僅僅是一件炊具,更是一件華麗的禮器。
一大早蒸好的粟米飯被盛到了鼎中,跟用來祭天的三牲,一並作為被祭者昊天享用的美食。熊洪在台下看著黑皮等人一步步地抬著大鼎往上走,腦海中突然想到,要是有酒那就更完美了。
黑陶方鼎外壁除了刻著花紋,還有很多文字,而這些文字,則是熊洪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用他那並不熟練的古文來撰寫的。
祭壇上,熊巫帶著熊祀等人把部落燒製的陶器給擺放好,圍著方鼎,口中振振有詞,像是在跟上天進行靈魂上的交流。
祭壇下,族人們神色肅穆地看著祭壇上的熊巫,等熊巫“舞蹈”結束,在他的示意下,熊洪拿著一卷黃色的紙張,在眾人的矚目下,一步步地登上了祭壇。
“天地玄黃,伏惟尚饗——”站定之後,熊洪洪亮的聲音穿透晨霧,三重夯土台階下的族人齊齊跪下,以額觸地,而沒有站在祭壇上麵的巫們,則點燃了祭壇下方的火堆,熊熊大火在枯草、油脂之間迅速向周圍發散著熱量。
巫祝們開始踏著神秘的步伐繞壇而舞,牛皮鼓和銅鑼敲擊的節奏應和著遠處的春雷。當熊巫的骨杖第三次高高舉起時,九名童男童女捧著新發的柳芽魚貫走上祭壇。為首的熊丫等人,穿著用麻布精心縫製好的服裝,用他們稚嫩的吟唱,來表達對昊天的感謝。
去年收獲的粟種,從陶甕中傾瀉而出,灑在祭壇長桌的案上,匯成一條金色的溪流。
“……仲春之月,始見雨水,日夜相分,雷乃發聲,蟄蟲鹹動,行農之事。毋竭川澤,毋焚山林。是月之時,祀不用牲,用五彩石。躔次運行,陰陽以正,日至營室,農祥晨正……”熊洪展開花了很久才書寫完畢的祭文,就像宣讀重要的文件一般,大聲朗誦著,“昔我先祖,擇地至此,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今率爾眾,敬祀昊天,伏祈甘霖早降,螟蝗不興……”
台下的族人跪伏在地,聽著熊洪聲情並茂的朗誦,感覺很是激動,很多字詞他們都不知道是什麽意思,隻覺得族長更加神秘了。
“……有厭其傑,厭厭其苗,綿綿其麃。載獲濟濟,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隨著最後一個字誦讀完畢,熊洪手中的麻布也卷好收起,交給過來的熊巫,由熊巫把這些祭文什麽的統一保存起來,存放在熊部落最早的崖壁那裏。
為了保持祭天的儀式感和神秘性,部落還在祭天之前用火燒一些龜甲和獸骨,熊巫也珍藏了不少的龜甲祭文,裂紋間用紅色的礦石粉填就,如同神秘的文字一般。
在熊洪誦讀的時候,兩側的牛皮大鼓也在不停地敲擊著,銅鑼也時不時地敲擊著,這種聲音對於在場的族人來說過於震撼,很多人跪伏在地,像是聽到了昊天的聲音。
鼓聲漸急,十二麵繪著熊首的藤盾擺在了祭壇下麵。熊洪捧起盛滿水的陶尊,緩步環壇,沿著台階,將陶尊中的水灑在台階上,等所有的水灑完之後,鼓聲、銅鑼聲,一起停了下來,現場又恢複成那種莊嚴肅穆且安靜的環境。
伴隨著滾滾的春雷聲,熊部落新一年的春耕工作也正式開始,在各個隊長的帶領下,族人們分成幾隊,牽著牛和驢車,扛著工具,往不同的耕作區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