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悶悶不樂的熊欣
熊木和熊傑這幾天幾乎沒怎麽好好休息過,做熊部落的工匠就是這樣,要麽沒有事幹,有事幹就得連續幹很久。對於工匠們來說,這並不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反而更像是一種榮耀,能夠幫助部落加快發展、解決問題的榮耀。
“各種零件都準備好了吧?族長讓我們明天就得拿出5架斜織機出來,”熊木揉了揉有些發酸的手腕,跟熊傑說道,“有些零件不用那麽精細,就交給其他人幹,你主要把那些需要更精密的零件給加工好,到時候組裝的時候,可能還要再調整。”
“好的,師傅,今天下午之前,5架織機的零件就能全部搞好,剩下的就是拿到紡織坊那邊去組裝了,”熊傑拿起一根零件看了看,發覺有些彎,便拿起小刀準備修整一下,“熊角嬸子已經催了好幾遍了,說腰機現在都沒人願意用。”
“那是當然了,腰機織布,你師傅我也用過,前兩年的冬天,族長第一次把腰機搞出來的時候,就是我們這些人先去用的,再教給她們,”熊木的思緒仿佛又迴到了那個冬天,那是他們第一次從山洞裏走出來,在溫暖的土坯房裏過冬,“腰機太累了,幹上一天腰酸背痛,遠沒有斜織機好用。沒想到不光是紡線機,現在連斜織機都給搞了出來,這些人肯定喜歡。”
這兩天,除了製作斜織機,前幾天創造出來的腳踏式紡線機,也在不斷地積累使用經驗,甚至有族人都能在上麵安裝上3個錠子進行紡線,熊木正準備再加一些錠子,看一看能不能達到熊洪所說的,可以容納5個釘子的紡線機。
“是啊,那些姐姐和嬸子們太急了,每天都想到這裏來問問什麽時候能好,”熊傑無奈一笑,“還有人說給我找一個配偶,就讓我給她先做個斜織機出來。”
“這是好事啊,哈哈,”熊木哈哈一笑,手中的零件也處理完成,“你也不小了,就比鹿皮小一些,你看人家鹿皮,馬上孩子都有了,你父親也在著急,前段時間我們聊天的時候,還在說這件事呢。”
“不著急不著急,哈……”熊傑一談起這個就感覺渾身僵硬,成親的“恐怖”讓他有些發怵,遠的不說,眼前的這位師傅,可就是被師娘管的死死的,自己才不要跟他一樣。
熊木絲毫沒有察覺熊傑的異樣情緒,還在絮絮叨叨地說著成親之後的好處,不過手上的工作沒有絲毫的減緩,仍舊在準確地打磨著運來的一些零件。
……
“族長,現在熊角那邊已經增加到15輛斜織機了,另外還有十來輛正在裝配,”熊木拿著記錄的竹簡,找到了正在宗廟裏研究地圖的熊洪,“我覺得現在的織布機應該夠用,反而最基礎的績線缺人手,不過我不是太了解織布,這些還要看熊角他們怎麽說。”
“嗯,她上午剛剛過來,正好再說這件事,”熊洪在地圖上隨意地畫了一個小圓圈,放下筆後,跟熊木走到一旁坐下,“水魚昨天又拉了一萬多斤的麻皮過來,把整個草村庫存的都給搬空了,要想再去拉,至少還得要兩個月的時間。”
“我是準備在七月出發的,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熊角跟我說過,500匹布不成問題,要是材料充足,再翻一倍也可以。”熊洪拿起水杯,從旁邊的陶罐裏倒了一些溫水,順便遞給熊木一碗,熊木受寵若驚,“就是這個績線……不過這沒什麽好說的,解決掉一個問題,總會出現新的問題,再繼續解決就好了。”
將麻纖維給破開、再連接成更長的纖維,經過紡車變成堅韌的麻線,目前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來代替,隻能靠堆人力。上午熊角來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個建議,問熊洪能不能再給她一些族人,幫助她分離麻纖維。
對此,熊洪也很為難,畢竟部落現在需要人手的地方的確很多,而除了種植的族人最多外,第二多的就是紡織坊,這個時候再加人,隻能從其他地方抽調。
但其他產業也重要啊,而且比種植和紡織人數更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熊洪便跟熊角說,將紡織坊的工序和人員給調整一下,150人中,一半多的族人來績線,40人紡線,剩下的20人,操作斜織機織布,而且隨著水村和黑齒村女性族人的調動,能夠幫助族中績線的女性,還能更多。
熊角雖然有些遺憾,但好歹也算達成了自己的訴求,熊洪要的布匹,這幾天應該就能準備妥當,剩下生產出來的,則可以給族人製作更多的衣服出來。
當然,自從養殖開始,熊洪就沒有忘記另一個紡織原料——羊毛,雖然現在的山羊有幾個品種,但身上的羊毛還是很短,勉強能達到紡紗水平的羊毛,又需要經過反複處理,才能用來紡線。
麻布雖好,用作春夏季節的服裝還可以接受,但要是在冬天使用,除了製作一些夾層,塞一些羽毛鵝絨的進去,否則穿幾件麻衣都擋不住刺骨的寒冷。熊洪讓熊材等人養羊,除了吃肉、取皮外,還有就是盡可能地收集羊毛,為部落準備另一種可以用來紡織的材料。
但羊毛處理起來也麻煩一些,由於野生的羊在野外活動時,不可避免地要在雨天行動,要保持身體幹燥不被雨水打濕影響行動,它們的毛發上,通常都有不少油脂,而羊毛具有濃烈膻味的源頭,就是這層油脂。
如果不進行脫脂處理,光這個味道,就夠讓人上頭的了,而且紡織起來也更加麻煩。
雖然部落現在有不少地方是用羊毛氈的,比如野外帳篷的地墊、一些帷布什麽的,可畢竟不是織出來的,無法穿在身上。
羊毛脫脂是將羊毛中的脂肪和雜質去除的一種工藝過程,通常是在羊毛提取後進行。羊毛脫脂的工藝流程一般包括清洗、脫脂、漂白和幹燥幾個步驟。
而我國古代,羊毛初加工包括采毛、淨毛、彈毛三部分。采毛是指毛纖維的收集;淨毛是指去除原毛上所附油脂和雜質;彈毛是將洗淨、曬幹的羊毛,用弓弦彈鬆成分離鬆散狀態的單纖維,以供紡紗。羊毛經過這三道初加工後,即可用來紡織。
熊洪是知道後世羊毛作用的,所以從去年年中開始,便跟熊材說過注意選育毛發比較長的羊,並且嚐試著從它們身上去剃毛和梳毛,把這些毛發給保留下來。
盡管收集到現在也沒有多少羊毛,但這個方向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況且,熊花之前偶然間發現的毛氈的製作,也證明了羊毛的作用,用來紡織,也隻是時間問題。
熊羆號最近很忙,自從下水之後,已經來來迴迴地在淩河上下遊跑了好幾次,負責將熊部落各村生產的原材料和半成品運送至部落本部,並將本部生產的產品分發至各個村落。。
對於靠近淩河沿岸的村子們來說,有了船隻就便利了很多,原本費時費力的運輸,現在隻要熊羆號跑上幾次就可以了,運載量大,而且速度還不算慢。
但對於那些離淩河遠的村子,這種運輸可就沒有那麽方便了,原來的陸路運輸反而因為要將物資聚集到沿河村落,而變得繁忙起來。
“是不是要再快點,不然到晚上可能到不了啊,”鹿皮趕著牛車,跟一旁的熊欣說著,“可惜沒趕上熊羆號,不然我們就能坐船,說不定昨天就到了。”
“那沒辦法啊,現在牛車就這樣,馬匹也少,等部落以後馬匹多了,用馬車可能更快一些吧,”熊欣沒好氣地說道,趕著牛車走了一天的路,緊趕慢趕還沒有到本部,這讓他也有些難受,“族長說以後馬車多了,搞個四馬拉車,就能比船快了。”
這些天,部落的這些村落,幾乎都在談論熊羆號,這讓他有些不開心。原本部落的運輸工作,都是指望他和熊雨的陸路運輸。部落集議之後,熊欣現在完全負責部落內部各村落的溝通和物資運送,而熊雨則帶著水草、石岩等人,正在修建通往白河諸部的一段道路,就是從水村到沼澤地那段。
在沒有船之前,熊欣的工作雖然辛苦,幾乎每天都得帶著族人去運送物資,但心情卻很開心,至少滿滿當當的驢車或者牛車,運載著部落的希望;但有了船之後,一瞬間,他們的運輸隊伍工作量便下降了一半,許久沒有休息過的他們,居然連著放了好幾天的假,這讓他感覺到一些不妙,但同時也無可奈何。
熊羆號的運載能力擺在眼前,即便是熊欣,也不得不承認,運送大量物資,用水運比陸運要好太多,對於熊洪說的,要建造更多的船隻、建造更多的碼頭,他很是支持。
但他的不開心也源於此,即便最近熊洪又恢複了他們的運送任務,可是有了熊羆號在前,他們的被關注度,還是小了很多。
“你來了?”熊洪看到熊欣到來,放下了手中的車輛小模型,指著一把椅子,“坐下說話。”
熊欣尋了一個位子坐好,熊洪則從白茅手中接過一卷竹簡,將它打開,“熊欣,上次跟你說的,讓你們給熊木他們提車輛的問題,你們都有跟他們說嗎?”
雖然部落的車輛很早之前就被製造了出來,但經過幾次改進,受限於畜力的使用,運載量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提升,當然熊洪也沒有指望短時間就能解決陸路運輸遇到的問題,除非現在能手搓蒸汽機出來。
不過在使用過程中,現在的“熊牌”驢車和牛車,包括馬車,都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運載量的問題倒是其次,現在最重要的是車輛的轉向問題。
現在熊部落使用的各種車輛輪子——除了獨輪車之外,基本上都是由一根軸和兩個輪子組成的,這使得車輛在沿直線前進的時候容易操作,但轉彎或者速度較快時,就無法做角度過小的轉向,使得在通過泥濘、崎嶇的道路時,隻能依靠牛車或者驢車的蠻力,將一側的輪子給“拖”在地上,從而達成轉向的目的。
這也是為什麽中國古代很少有四輪馬車的緣故,連雙輪的都這麽難操作了,四輪馬車要是陷入泥濘中,那簡直就是災難,需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畜力給拉出來。
熊木和熊傑這幾天幾乎沒怎麽好好休息過,做熊部落的工匠就是這樣,要麽沒有事幹,有事幹就得連續幹很久。對於工匠們來說,這並不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反而更像是一種榮耀,能夠幫助部落加快發展、解決問題的榮耀。
“各種零件都準備好了吧?族長讓我們明天就得拿出5架斜織機出來,”熊木揉了揉有些發酸的手腕,跟熊傑說道,“有些零件不用那麽精細,就交給其他人幹,你主要把那些需要更精密的零件給加工好,到時候組裝的時候,可能還要再調整。”
“好的,師傅,今天下午之前,5架織機的零件就能全部搞好,剩下的就是拿到紡織坊那邊去組裝了,”熊傑拿起一根零件看了看,發覺有些彎,便拿起小刀準備修整一下,“熊角嬸子已經催了好幾遍了,說腰機現在都沒人願意用。”
“那是當然了,腰機織布,你師傅我也用過,前兩年的冬天,族長第一次把腰機搞出來的時候,就是我們這些人先去用的,再教給她們,”熊木的思緒仿佛又迴到了那個冬天,那是他們第一次從山洞裏走出來,在溫暖的土坯房裏過冬,“腰機太累了,幹上一天腰酸背痛,遠沒有斜織機好用。沒想到不光是紡線機,現在連斜織機都給搞了出來,這些人肯定喜歡。”
這兩天,除了製作斜織機,前幾天創造出來的腳踏式紡線機,也在不斷地積累使用經驗,甚至有族人都能在上麵安裝上3個錠子進行紡線,熊木正準備再加一些錠子,看一看能不能達到熊洪所說的,可以容納5個釘子的紡線機。
“是啊,那些姐姐和嬸子們太急了,每天都想到這裏來問問什麽時候能好,”熊傑無奈一笑,“還有人說給我找一個配偶,就讓我給她先做個斜織機出來。”
“這是好事啊,哈哈,”熊木哈哈一笑,手中的零件也處理完成,“你也不小了,就比鹿皮小一些,你看人家鹿皮,馬上孩子都有了,你父親也在著急,前段時間我們聊天的時候,還在說這件事呢。”
“不著急不著急,哈……”熊傑一談起這個就感覺渾身僵硬,成親的“恐怖”讓他有些發怵,遠的不說,眼前的這位師傅,可就是被師娘管的死死的,自己才不要跟他一樣。
熊木絲毫沒有察覺熊傑的異樣情緒,還在絮絮叨叨地說著成親之後的好處,不過手上的工作沒有絲毫的減緩,仍舊在準確地打磨著運來的一些零件。
……
“族長,現在熊角那邊已經增加到15輛斜織機了,另外還有十來輛正在裝配,”熊木拿著記錄的竹簡,找到了正在宗廟裏研究地圖的熊洪,“我覺得現在的織布機應該夠用,反而最基礎的績線缺人手,不過我不是太了解織布,這些還要看熊角他們怎麽說。”
“嗯,她上午剛剛過來,正好再說這件事,”熊洪在地圖上隨意地畫了一個小圓圈,放下筆後,跟熊木走到一旁坐下,“水魚昨天又拉了一萬多斤的麻皮過來,把整個草村庫存的都給搬空了,要想再去拉,至少還得要兩個月的時間。”
“我是準備在七月出發的,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熊角跟我說過,500匹布不成問題,要是材料充足,再翻一倍也可以。”熊洪拿起水杯,從旁邊的陶罐裏倒了一些溫水,順便遞給熊木一碗,熊木受寵若驚,“就是這個績線……不過這沒什麽好說的,解決掉一個問題,總會出現新的問題,再繼續解決就好了。”
將麻纖維給破開、再連接成更長的纖維,經過紡車變成堅韌的麻線,目前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來代替,隻能靠堆人力。上午熊角來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個建議,問熊洪能不能再給她一些族人,幫助她分離麻纖維。
對此,熊洪也很為難,畢竟部落現在需要人手的地方的確很多,而除了種植的族人最多外,第二多的就是紡織坊,這個時候再加人,隻能從其他地方抽調。
但其他產業也重要啊,而且比種植和紡織人數更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熊洪便跟熊角說,將紡織坊的工序和人員給調整一下,150人中,一半多的族人來績線,40人紡線,剩下的20人,操作斜織機織布,而且隨著水村和黑齒村女性族人的調動,能夠幫助族中績線的女性,還能更多。
熊角雖然有些遺憾,但好歹也算達成了自己的訴求,熊洪要的布匹,這幾天應該就能準備妥當,剩下生產出來的,則可以給族人製作更多的衣服出來。
當然,自從養殖開始,熊洪就沒有忘記另一個紡織原料——羊毛,雖然現在的山羊有幾個品種,但身上的羊毛還是很短,勉強能達到紡紗水平的羊毛,又需要經過反複處理,才能用來紡線。
麻布雖好,用作春夏季節的服裝還可以接受,但要是在冬天使用,除了製作一些夾層,塞一些羽毛鵝絨的進去,否則穿幾件麻衣都擋不住刺骨的寒冷。熊洪讓熊材等人養羊,除了吃肉、取皮外,還有就是盡可能地收集羊毛,為部落準備另一種可以用來紡織的材料。
但羊毛處理起來也麻煩一些,由於野生的羊在野外活動時,不可避免地要在雨天行動,要保持身體幹燥不被雨水打濕影響行動,它們的毛發上,通常都有不少油脂,而羊毛具有濃烈膻味的源頭,就是這層油脂。
如果不進行脫脂處理,光這個味道,就夠讓人上頭的了,而且紡織起來也更加麻煩。
雖然部落現在有不少地方是用羊毛氈的,比如野外帳篷的地墊、一些帷布什麽的,可畢竟不是織出來的,無法穿在身上。
羊毛脫脂是將羊毛中的脂肪和雜質去除的一種工藝過程,通常是在羊毛提取後進行。羊毛脫脂的工藝流程一般包括清洗、脫脂、漂白和幹燥幾個步驟。
而我國古代,羊毛初加工包括采毛、淨毛、彈毛三部分。采毛是指毛纖維的收集;淨毛是指去除原毛上所附油脂和雜質;彈毛是將洗淨、曬幹的羊毛,用弓弦彈鬆成分離鬆散狀態的單纖維,以供紡紗。羊毛經過這三道初加工後,即可用來紡織。
熊洪是知道後世羊毛作用的,所以從去年年中開始,便跟熊材說過注意選育毛發比較長的羊,並且嚐試著從它們身上去剃毛和梳毛,把這些毛發給保留下來。
盡管收集到現在也沒有多少羊毛,但這個方向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況且,熊花之前偶然間發現的毛氈的製作,也證明了羊毛的作用,用來紡織,也隻是時間問題。
熊羆號最近很忙,自從下水之後,已經來來迴迴地在淩河上下遊跑了好幾次,負責將熊部落各村生產的原材料和半成品運送至部落本部,並將本部生產的產品分發至各個村落。。
對於靠近淩河沿岸的村子們來說,有了船隻就便利了很多,原本費時費力的運輸,現在隻要熊羆號跑上幾次就可以了,運載量大,而且速度還不算慢。
但對於那些離淩河遠的村子,這種運輸可就沒有那麽方便了,原來的陸路運輸反而因為要將物資聚集到沿河村落,而變得繁忙起來。
“是不是要再快點,不然到晚上可能到不了啊,”鹿皮趕著牛車,跟一旁的熊欣說著,“可惜沒趕上熊羆號,不然我們就能坐船,說不定昨天就到了。”
“那沒辦法啊,現在牛車就這樣,馬匹也少,等部落以後馬匹多了,用馬車可能更快一些吧,”熊欣沒好氣地說道,趕著牛車走了一天的路,緊趕慢趕還沒有到本部,這讓他也有些難受,“族長說以後馬車多了,搞個四馬拉車,就能比船快了。”
這些天,部落的這些村落,幾乎都在談論熊羆號,這讓他有些不開心。原本部落的運輸工作,都是指望他和熊雨的陸路運輸。部落集議之後,熊欣現在完全負責部落內部各村落的溝通和物資運送,而熊雨則帶著水草、石岩等人,正在修建通往白河諸部的一段道路,就是從水村到沼澤地那段。
在沒有船之前,熊欣的工作雖然辛苦,幾乎每天都得帶著族人去運送物資,但心情卻很開心,至少滿滿當當的驢車或者牛車,運載著部落的希望;但有了船之後,一瞬間,他們的運輸隊伍工作量便下降了一半,許久沒有休息過的他們,居然連著放了好幾天的假,這讓他感覺到一些不妙,但同時也無可奈何。
熊羆號的運載能力擺在眼前,即便是熊欣,也不得不承認,運送大量物資,用水運比陸運要好太多,對於熊洪說的,要建造更多的船隻、建造更多的碼頭,他很是支持。
但他的不開心也源於此,即便最近熊洪又恢複了他們的運送任務,可是有了熊羆號在前,他們的被關注度,還是小了很多。
“你來了?”熊洪看到熊欣到來,放下了手中的車輛小模型,指著一把椅子,“坐下說話。”
熊欣尋了一個位子坐好,熊洪則從白茅手中接過一卷竹簡,將它打開,“熊欣,上次跟你說的,讓你們給熊木他們提車輛的問題,你們都有跟他們說嗎?”
雖然部落的車輛很早之前就被製造了出來,但經過幾次改進,受限於畜力的使用,運載量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提升,當然熊洪也沒有指望短時間就能解決陸路運輸遇到的問題,除非現在能手搓蒸汽機出來。
不過在使用過程中,現在的“熊牌”驢車和牛車,包括馬車,都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運載量的問題倒是其次,現在最重要的是車輛的轉向問題。
現在熊部落使用的各種車輛輪子——除了獨輪車之外,基本上都是由一根軸和兩個輪子組成的,這使得車輛在沿直線前進的時候容易操作,但轉彎或者速度較快時,就無法做角度過小的轉向,使得在通過泥濘、崎嶇的道路時,隻能依靠牛車或者驢車的蠻力,將一側的輪子給“拖”在地上,從而達成轉向的目的。
這也是為什麽中國古代很少有四輪馬車的緣故,連雙輪的都這麽難操作了,四輪馬車要是陷入泥濘中,那簡直就是災難,需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畜力給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