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旋知道自己如果想改變底層人民的思想,對抗既得利益集團,自己有很多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也不是自己一個人能做到的。也許這幫涉世未深的孩子們,就可以幫助自己。
趙旋並沒有對秦九韶做過多的勸說,他沉吟了片刻,吟道: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秦九韶一聽這詩,就明白了趙旋想說什麽。這首詩名曰《東坡》,是大文豪蘇東坡因為烏台詩案,被貶黃州所寫的一首詩。當時蘇東坡迫於生活困窘,不得已在一片坡地之上親自耕種菜蔬,用以果腹。這也是蘇東坡自號東坡居士的由來。
秦九韶想了想說道:“趙龍圖有些極端了,蘇東坡也是先考取的進士,後來才被逼無奈務農的。”
趙旋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春草堂,所以秦九韶的思想轉變對趙旋來說十分的重要。他耐心解釋道:“秦先生說的不錯,但是蘇東坡如果不會種地,也許當時他也活不下來了。”這點秦九韶倒是沒有反對,默默的點了點頭。
趙旋接著說道:“嚴格的來說,數學、工學也是下品,是應該留給工匠們去鑽研的。但是您也知道他們都是實用的技能。”秦九韶聞言就是一愣,思考了片刻後,問道:“趙龍圖,您設置了這麽多和科考無關的科目,難道您不想讓春草堂的學生們參加科考了嗎?”趙旋搖頭道:“科考還是要參加的,但是科考並不是春草堂學子唯一的出路!”
秦九韶對趙旋的這話不能理解。他默默的搖了搖頭,沉默不語。
趙旋也很無奈,他想了一下,問道:“秦先生,您覺得蒙古這次撤兵後,還會攻打我大宋嗎?”秦九韶道:“這個自然會攻打的,從遼到金再到現在的蒙古,一直如此。”趙旋又道:“那我們先談談金國吧,當年靖康之禍,秦先生知道除了女人之外,金國擄掠最多的是些什麽人?”
提到了靖康之辱,秦九韶自腦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了徽欽二帝的身影,他下意識地迴答道:“兩位皇上。”趙旋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皇上和官員就不要提了。”秦九韶這才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地說道:“哦!我明白了,是工匠!”
趙旋點頭道:“對!當年金朝擄掠了我國大量的工匠,據說工匠到了金國之後比一般人也生活的好些。我在鄂州的時候,城牆的維護、霹靂炮、猛油火櫃等武器的製造,最需要的也是工匠。將來我大宋和蒙古如果開戰,恐怕最急缺的也是工匠了。”
秦九韶若有所思地望著趙旋,他似乎終於明白了趙旋真正的想法。原來,趙旋並不希望春草堂裏的這些孩子們去參加科舉考試,而是希望他們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工匠!他們畢竟是一幫孤兒,科舉之路又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掌握一門謀生的手藝,也許對他們來說才是最為實際和有用的。
秦九韶點頭道:“我明白趙龍圖的意思了,您隻是希望他們可以生活下去。”趙旋點了點頭。他也不指望秦九韶能理解自己真實的用意,但是隻要能勸說他能全力配合自己,就算是達到了目的。
以後的談話就輕鬆的多了。趙旋對於儒學教學要求不高,四書五經也隻要求他們學習《論語》和《孟子》,但是強調了人人要懂得識字、寫字。秦九韶知道春草堂的孩子們主要不是為了科考,也就沒有什麽意見了。
數學就以秦九韶為主了,秦九韶建議讓賈欣笑也作為教授中的一員,畢竟她是最先了解到趙旋數學理念的人,課本也是她書寫的。這個提議讓趙旋滿心歡喜,連忙答應明日就去和賈欣笑協商。
工學的授課計劃也是以秦九韶為主,然後再招募一些懂得土木營造之術的讀書人教授。至於農學,趙旋也準備聘請一些識字的並且精通農業的人來教授。
原本趙旋還是想設立一個雜學的,包含繪畫、音樂、醫學等科目,但是秦九韶堅持用藝學這個名稱,古人有六藝之說,藝學可以有六個分科。不過是一個名字而已,趙旋也不計較,就由了秦九韶。秦九韶甚至想親自給藝學教授音樂課,趙旋笑著勸道:“秦先生,我知道您是全才,熟通音律,但是您是實際的山長,又兼著數學和工學的教授,音樂我還是另請他人吧。”
臨別之時,趙旋有一次的問道:“秦先生宅院的圖畫好了嗎?早些畫好了,我好去辦手續。”秦九韶道:“還沒有畫呢,怎麽還要辦手續?”趙旋笑道:“自然要辦手續的,我說過要送您一個宅院的,自然不能掛在春草堂的名下了。這塊地我要給您買下來,然後再找人營造,也是要花些時間的。”
送走了秦九韶,趙旋又立即趕去了神勇軍。
在神勇軍的營門前,站著一個人,正在和守衛焦急著交涉著什麽。趙旋坐下的馬蹄之聲驚動了那人,他一迴頭,見到是趙旋,連忙行禮,口中叫道:“趙龍圖,您來的正好。”
趙旋仔細一看,居然是那日和王廂官一起去給自己道歉的孫廂官,頓時就明白了他的來意。趙旋看向孫廂官,問道:“孫廂官今日放假嗎,怎麽有閑到我這神勇軍來?”
孫廂官喏喏道:“我哥哥也在神勇軍之中,我已經多日沒有見他了,也沒有他的消息,因而前來詢問一二。沒成想門衛進去通報之後,不知為何,哥哥並沒有出來,也不容許我進去。”
趙旋明知故問:“那孫廂官的哥哥叫什麽名字呢?”孫廂官一時語滯,趙旋一見,便不再理他,打馬就欲進軍營。孫廂官見狀一下子急了,連忙喊道:“趙龍圖,我哥哥叫孫平,是四營的將軍。”
趙旋這才停下馬步,詫異的看著他,問道:“孫廂官的哥哥是孫平?”孫廂官點頭道:“正是,我就是孫平的弟弟。”趙旋奇怪的問孫平:“那你怎麽猶猶豫豫的,難道有什麽不妥之處?”
趙旋並沒有對秦九韶做過多的勸說,他沉吟了片刻,吟道: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秦九韶一聽這詩,就明白了趙旋想說什麽。這首詩名曰《東坡》,是大文豪蘇東坡因為烏台詩案,被貶黃州所寫的一首詩。當時蘇東坡迫於生活困窘,不得已在一片坡地之上親自耕種菜蔬,用以果腹。這也是蘇東坡自號東坡居士的由來。
秦九韶想了想說道:“趙龍圖有些極端了,蘇東坡也是先考取的進士,後來才被逼無奈務農的。”
趙旋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春草堂,所以秦九韶的思想轉變對趙旋來說十分的重要。他耐心解釋道:“秦先生說的不錯,但是蘇東坡如果不會種地,也許當時他也活不下來了。”這點秦九韶倒是沒有反對,默默的點了點頭。
趙旋接著說道:“嚴格的來說,數學、工學也是下品,是應該留給工匠們去鑽研的。但是您也知道他們都是實用的技能。”秦九韶聞言就是一愣,思考了片刻後,問道:“趙龍圖,您設置了這麽多和科考無關的科目,難道您不想讓春草堂的學生們參加科考了嗎?”趙旋搖頭道:“科考還是要參加的,但是科考並不是春草堂學子唯一的出路!”
秦九韶對趙旋的這話不能理解。他默默的搖了搖頭,沉默不語。
趙旋也很無奈,他想了一下,問道:“秦先生,您覺得蒙古這次撤兵後,還會攻打我大宋嗎?”秦九韶道:“這個自然會攻打的,從遼到金再到現在的蒙古,一直如此。”趙旋又道:“那我們先談談金國吧,當年靖康之禍,秦先生知道除了女人之外,金國擄掠最多的是些什麽人?”
提到了靖康之辱,秦九韶自腦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了徽欽二帝的身影,他下意識地迴答道:“兩位皇上。”趙旋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皇上和官員就不要提了。”秦九韶這才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地說道:“哦!我明白了,是工匠!”
趙旋點頭道:“對!當年金朝擄掠了我國大量的工匠,據說工匠到了金國之後比一般人也生活的好些。我在鄂州的時候,城牆的維護、霹靂炮、猛油火櫃等武器的製造,最需要的也是工匠。將來我大宋和蒙古如果開戰,恐怕最急缺的也是工匠了。”
秦九韶若有所思地望著趙旋,他似乎終於明白了趙旋真正的想法。原來,趙旋並不希望春草堂裏的這些孩子們去參加科舉考試,而是希望他們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工匠!他們畢竟是一幫孤兒,科舉之路又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掌握一門謀生的手藝,也許對他們來說才是最為實際和有用的。
秦九韶點頭道:“我明白趙龍圖的意思了,您隻是希望他們可以生活下去。”趙旋點了點頭。他也不指望秦九韶能理解自己真實的用意,但是隻要能勸說他能全力配合自己,就算是達到了目的。
以後的談話就輕鬆的多了。趙旋對於儒學教學要求不高,四書五經也隻要求他們學習《論語》和《孟子》,但是強調了人人要懂得識字、寫字。秦九韶知道春草堂的孩子們主要不是為了科考,也就沒有什麽意見了。
數學就以秦九韶為主了,秦九韶建議讓賈欣笑也作為教授中的一員,畢竟她是最先了解到趙旋數學理念的人,課本也是她書寫的。這個提議讓趙旋滿心歡喜,連忙答應明日就去和賈欣笑協商。
工學的授課計劃也是以秦九韶為主,然後再招募一些懂得土木營造之術的讀書人教授。至於農學,趙旋也準備聘請一些識字的並且精通農業的人來教授。
原本趙旋還是想設立一個雜學的,包含繪畫、音樂、醫學等科目,但是秦九韶堅持用藝學這個名稱,古人有六藝之說,藝學可以有六個分科。不過是一個名字而已,趙旋也不計較,就由了秦九韶。秦九韶甚至想親自給藝學教授音樂課,趙旋笑著勸道:“秦先生,我知道您是全才,熟通音律,但是您是實際的山長,又兼著數學和工學的教授,音樂我還是另請他人吧。”
臨別之時,趙旋有一次的問道:“秦先生宅院的圖畫好了嗎?早些畫好了,我好去辦手續。”秦九韶道:“還沒有畫呢,怎麽還要辦手續?”趙旋笑道:“自然要辦手續的,我說過要送您一個宅院的,自然不能掛在春草堂的名下了。這塊地我要給您買下來,然後再找人營造,也是要花些時間的。”
送走了秦九韶,趙旋又立即趕去了神勇軍。
在神勇軍的營門前,站著一個人,正在和守衛焦急著交涉著什麽。趙旋坐下的馬蹄之聲驚動了那人,他一迴頭,見到是趙旋,連忙行禮,口中叫道:“趙龍圖,您來的正好。”
趙旋仔細一看,居然是那日和王廂官一起去給自己道歉的孫廂官,頓時就明白了他的來意。趙旋看向孫廂官,問道:“孫廂官今日放假嗎,怎麽有閑到我這神勇軍來?”
孫廂官喏喏道:“我哥哥也在神勇軍之中,我已經多日沒有見他了,也沒有他的消息,因而前來詢問一二。沒成想門衛進去通報之後,不知為何,哥哥並沒有出來,也不容許我進去。”
趙旋明知故問:“那孫廂官的哥哥叫什麽名字呢?”孫廂官一時語滯,趙旋一見,便不再理他,打馬就欲進軍營。孫廂官見狀一下子急了,連忙喊道:“趙龍圖,我哥哥叫孫平,是四營的將軍。”
趙旋這才停下馬步,詫異的看著他,問道:“孫廂官的哥哥是孫平?”孫廂官點頭道:“正是,我就是孫平的弟弟。”趙旋奇怪的問孫平:“那你怎麽猶猶豫豫的,難道有什麽不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