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這天下是朕的,不是你們的!
隋唐:楊廣寵臣,人設莽將 作者:執卷煮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廣太著急了,改變一個時代,不是短短十幾年,二三十年就可以改變的。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這句話的意思是治大國,若烹小鮮。
治理一個很大的國家,要像烹煎很小的魚那樣,不能時常翻動導致破碎。
統治者要懂得為政的關鍵在於安靜無為,要小心謹慎,節儉、愛惜民力,不能亂發政令擾亂人們。
如果以個人的主觀願望去改變社會,朝令夕改,朝三暮四,百姓就會無所適從,國家就會動亂不安。
很明顯,楊廣沒有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或者說他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不認同。
不管如何,他太心急了,也太自信了。
他主動把和門閥士族的爭鬥放在了戰爭之上,他認為他掌控了一切。
可事實是他什麽都沒有掌控。
禦駕親征高句麗是他人生最大的敗筆。
也是導致他名望,威望下降的主要原因。
......
皇宮,大興殿。
“陛下,現在群臣都聚集在了楚公國府邸。”
“楚公國府戒備森嚴,老奴的人進不去,也不知道群臣在商議什麽?”
一位老宦官恭敬的站在楊廣身邊,低聲的說道。
這位老宦官就是內外侯官的統領,也是楊廣真正的心腹。
楊廣就是他從小看大的。
他對楊廣那是死忠的,哪怕楊廣讓他去死,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去死。
“內外侯官,需要擴大,更需要滲透在各個門閥士族身邊。”
“不過這次就算了。”
“群臣聚集在楚國公府邸,內外侯官不用需探查,朕都知道他們在商議什麽。”
“不就是商議如何勸說朕放棄東征高句麗嗎?”
“東征高句麗,朕是不會放棄的。”
“朕為了這一天準備了兩年的時間,朕要通過這次東征讓天下人知曉朕的勇武。”
“朕要通過這次東征徹底打壓這些門閥士族。”
“朕要他們看看,這天下是朕的,不是他們的。”
“不過讓朕意外的是,群臣竟然會聚集在楚國公府?”
“難道楊玄感想要學他老子楊素,當一個權臣嗎?”
“哼,朕已經不是剛剛登基的時候了。”
“他楊玄感也不是他老子,楊素!”
楊廣聞言,站起身來,緩緩走下禦台,走一步說一句,等走到老宦官麵前的時候,話也剛剛說完。
門閥士族在洛陽的領頭人,他一直都有猜測。
可是他從來沒有懷疑過楊玄感。
因為楊玄感為人很是低調,也一直在懼怕他。
結果這一次群臣的聚集讓他知曉,自己看錯楊玄感了。
楊玄感一直在他麵前偽裝自己。
想到這裏。
楊廣又繼續說道。
“不愧是楊素的兒子,和楊素一樣能偽裝自己。”
“不過你的結局和你老子楊素一樣。”
這一刻,楊廣對楊玄感有了殺心。
“陛下,需要老奴去處理嗎?”
老宦官眼神閃過一絲殺意,上前低語問道。
他知曉自己就是陛下的刀,不應該這麽問。
不過他恨楊家。
他成為太監,不能傳宗接代,都是因為楊素。
雖然楊素已經被他弄死了,可是楊素有兒子,他沒有兒子。
“現在不是時候,一切等朕禦駕親征之後再說。”
“朕要用這一場滅國之戰,告訴所有人。”
“朕是天子!”
“朕是比秦皇漢武都厲害的天子!”
楊廣不知曉老宦官的心態,此刻他是興奮的。
準備許久的謀劃就要成功,他能不興奮嗎?
不過此刻楊廣有多興奮,東征高句麗之後就有多憤怒。
“在老奴心中,秦皇漢武根本比不上陛下。”
老宦官很適合的說了一句,雖然是拍馬屁,但是楊廣很開心。
這都是因為他的心情不錯。
“哈哈,好了,讓朕的冠軍侯進宮,朕要見見他。”
“這所有的臣子沒有一個像冠軍侯這樣待朕。”
楊廣大笑了幾聲,說道。
他要見李元吉並沒有什麽事情,隻是單純的想見見李元吉。
東征高句麗的消息傳開之後。
所有人基本都在反對楊廣,隻有李元吉等人少數人是支持他的。
其中身份,地位最高的就是李元吉。
據說唐國公李淵因為這件事情還訓斥了李元吉。
......
洛陽,唐國公府。
李淵從宮裏返迴唐國公府之後就讓人去冠軍侯府叫李元吉了。
今日他李淵是丟臉丟大了。
他和十幾個朝臣一起進宮求見楊廣,希望楊廣放棄東征高句麗。
可是他們沒有勸住楊廣。
其實沒有勸住楊廣就沒有勸住。
反正又不是他一個沒有勸住楊廣。
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他在勸說陛下放棄東征高句麗。
他的兒子李元吉卻支持陛下東征高句麗。
還大言不慚的寫了奏折。
看看那字,字難看就不要寫了。
你寫也就罷了,還寫那麽多。
什麽高句麗在漢朝就屬於華夏的?
什麽要製止高句麗發展,消除外部隱患?
什麽陛下收迴故土,堪比秦皇漢武?
......
這簡直就是一個馬屁精,他的老臉都要丟盡了。
尤其是楊廣還當著眾朝臣的麵說‘當父親的還不如當兒子明白事理。’
隨後還把李元吉的奏折讓眾朝臣傳看了。
當時眾朝臣看自己的目光。
李淵現在都有些接受不了。
“二弟,父親這是怎麽了?”
李建成走進堂廳,看見李淵臉色不好,走到李世民身邊,低聲問道。
他也是被李淵叫過來的。
“怎麽了?”
“還不是被李元吉氣的。”
“大哥,我可要告訴你,一會你可不要亂說話。”
李世民嘴角露出一絲冷笑,說道。
李淵在宮裏的遭遇,他是知曉的。
原本李淵入宮的時候就讓李元吉和他一起去。
可是李元吉就是不去,最後還找了一個借口離開了。
現在的李淵是看重李元吉的,也就訓斥了李元吉幾句就進宮了。
可從宮裏出來就臉色難看的讓人去叫李元吉了。
李世民當然好奇了,於是通過一些人脈打聽到了李淵在宮裏的遭遇。
這讓他覺得李元吉要倒黴了。
李元吉倒黴,他當然開心了,早早就等著看戲呢!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這句話的意思是治大國,若烹小鮮。
治理一個很大的國家,要像烹煎很小的魚那樣,不能時常翻動導致破碎。
統治者要懂得為政的關鍵在於安靜無為,要小心謹慎,節儉、愛惜民力,不能亂發政令擾亂人們。
如果以個人的主觀願望去改變社會,朝令夕改,朝三暮四,百姓就會無所適從,國家就會動亂不安。
很明顯,楊廣沒有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或者說他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不認同。
不管如何,他太心急了,也太自信了。
他主動把和門閥士族的爭鬥放在了戰爭之上,他認為他掌控了一切。
可事實是他什麽都沒有掌控。
禦駕親征高句麗是他人生最大的敗筆。
也是導致他名望,威望下降的主要原因。
......
皇宮,大興殿。
“陛下,現在群臣都聚集在了楚公國府邸。”
“楚公國府戒備森嚴,老奴的人進不去,也不知道群臣在商議什麽?”
一位老宦官恭敬的站在楊廣身邊,低聲的說道。
這位老宦官就是內外侯官的統領,也是楊廣真正的心腹。
楊廣就是他從小看大的。
他對楊廣那是死忠的,哪怕楊廣讓他去死,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去死。
“內外侯官,需要擴大,更需要滲透在各個門閥士族身邊。”
“不過這次就算了。”
“群臣聚集在楚國公府邸,內外侯官不用需探查,朕都知道他們在商議什麽。”
“不就是商議如何勸說朕放棄東征高句麗嗎?”
“東征高句麗,朕是不會放棄的。”
“朕為了這一天準備了兩年的時間,朕要通過這次東征讓天下人知曉朕的勇武。”
“朕要通過這次東征徹底打壓這些門閥士族。”
“朕要他們看看,這天下是朕的,不是他們的。”
“不過讓朕意外的是,群臣竟然會聚集在楚國公府?”
“難道楊玄感想要學他老子楊素,當一個權臣嗎?”
“哼,朕已經不是剛剛登基的時候了。”
“他楊玄感也不是他老子,楊素!”
楊廣聞言,站起身來,緩緩走下禦台,走一步說一句,等走到老宦官麵前的時候,話也剛剛說完。
門閥士族在洛陽的領頭人,他一直都有猜測。
可是他從來沒有懷疑過楊玄感。
因為楊玄感為人很是低調,也一直在懼怕他。
結果這一次群臣的聚集讓他知曉,自己看錯楊玄感了。
楊玄感一直在他麵前偽裝自己。
想到這裏。
楊廣又繼續說道。
“不愧是楊素的兒子,和楊素一樣能偽裝自己。”
“不過你的結局和你老子楊素一樣。”
這一刻,楊廣對楊玄感有了殺心。
“陛下,需要老奴去處理嗎?”
老宦官眼神閃過一絲殺意,上前低語問道。
他知曉自己就是陛下的刀,不應該這麽問。
不過他恨楊家。
他成為太監,不能傳宗接代,都是因為楊素。
雖然楊素已經被他弄死了,可是楊素有兒子,他沒有兒子。
“現在不是時候,一切等朕禦駕親征之後再說。”
“朕要用這一場滅國之戰,告訴所有人。”
“朕是天子!”
“朕是比秦皇漢武都厲害的天子!”
楊廣不知曉老宦官的心態,此刻他是興奮的。
準備許久的謀劃就要成功,他能不興奮嗎?
不過此刻楊廣有多興奮,東征高句麗之後就有多憤怒。
“在老奴心中,秦皇漢武根本比不上陛下。”
老宦官很適合的說了一句,雖然是拍馬屁,但是楊廣很開心。
這都是因為他的心情不錯。
“哈哈,好了,讓朕的冠軍侯進宮,朕要見見他。”
“這所有的臣子沒有一個像冠軍侯這樣待朕。”
楊廣大笑了幾聲,說道。
他要見李元吉並沒有什麽事情,隻是單純的想見見李元吉。
東征高句麗的消息傳開之後。
所有人基本都在反對楊廣,隻有李元吉等人少數人是支持他的。
其中身份,地位最高的就是李元吉。
據說唐國公李淵因為這件事情還訓斥了李元吉。
......
洛陽,唐國公府。
李淵從宮裏返迴唐國公府之後就讓人去冠軍侯府叫李元吉了。
今日他李淵是丟臉丟大了。
他和十幾個朝臣一起進宮求見楊廣,希望楊廣放棄東征高句麗。
可是他們沒有勸住楊廣。
其實沒有勸住楊廣就沒有勸住。
反正又不是他一個沒有勸住楊廣。
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他在勸說陛下放棄東征高句麗。
他的兒子李元吉卻支持陛下東征高句麗。
還大言不慚的寫了奏折。
看看那字,字難看就不要寫了。
你寫也就罷了,還寫那麽多。
什麽高句麗在漢朝就屬於華夏的?
什麽要製止高句麗發展,消除外部隱患?
什麽陛下收迴故土,堪比秦皇漢武?
......
這簡直就是一個馬屁精,他的老臉都要丟盡了。
尤其是楊廣還當著眾朝臣的麵說‘當父親的還不如當兒子明白事理。’
隨後還把李元吉的奏折讓眾朝臣傳看了。
當時眾朝臣看自己的目光。
李淵現在都有些接受不了。
“二弟,父親這是怎麽了?”
李建成走進堂廳,看見李淵臉色不好,走到李世民身邊,低聲問道。
他也是被李淵叫過來的。
“怎麽了?”
“還不是被李元吉氣的。”
“大哥,我可要告訴你,一會你可不要亂說話。”
李世民嘴角露出一絲冷笑,說道。
李淵在宮裏的遭遇,他是知曉的。
原本李淵入宮的時候就讓李元吉和他一起去。
可是李元吉就是不去,最後還找了一個借口離開了。
現在的李淵是看重李元吉的,也就訓斥了李元吉幾句就進宮了。
可從宮裏出來就臉色難看的讓人去叫李元吉了。
李世民當然好奇了,於是通過一些人脈打聽到了李淵在宮裏的遭遇。
這讓他覺得李元吉要倒黴了。
李元吉倒黴,他當然開心了,早早就等著看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