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頭風良藥
三國:開局兗州賣絲襪 作者:太子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我就是一時貪涼。”
若麵對的是一個男子大夫,曹操甚至都有可能瞪一眼把人嚇得不敢說話。
可是華鵲畢竟是一個女大夫,曹操也隻能尷尬一笑。
“丞相您這一時貪涼可就糟糕了,現風入骨髓,而且還是腦髓,必須要將腦內寒風祛除才行。”
“除非是開刀入腦,否則無法痊愈,並且再無其他任何治療方法。”
“這就沒辦法了?”
曹操曹洪聽到這名許都的女神醫都說沒辦法,一時間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華鵲說道:“這一次丞相是喝酒之後貪涼,彼時油氣正在腦中向外蒸發,毛孔張開。”
“寒風進入很容易,此時,毛孔閉合就如同關起來的門一般,我再想把寒風驅出來,可就難了。”
“難,並不是說沒有辦法,是吧?”郭明問道。
“是,但是這個方法得持之以恆才行。”
華鵲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一個熱枕頭。
拿一包粗鹽,炒熱了之後用布層層的疊起來,給曹操當枕頭。
這鹽的關鍵就是要比曹操的體溫稍微高一些,保證可以一夜持續出汗,但是卻不能太熱。
“如此,持續一年再看看丞相症狀如何才行,其實,之前若不是因為熨燙,也沒有這麽麻煩。”
“睡覺時需要心腎相交,以腎水滅心火,如此熱鬧,心火旺盛,是不是容易睡不著啊?”
郭明也算是懂一些知識。
華鵲點頭。
“不但會睡不著,而且有的時候還會做夢,多夢。”
“所以這個辦法枕頭不能太熱,太熱的話更糟糕。”
“好吧。”
郭明無奈。
曹洪慌忙讓人去找粗鹽來,讓他們趕緊給曹操治病。
從郭明這邊的知識也很難知道曹操到底得了什麽病。
中風這種病在西醫上來說應該是習慣性抽搐。
可是要說曹操習慣性腦抽……是不是說這話的人本身就是個腦抽?
所以,有些東西還是真弄不太明白。
到目前為止,所有人也隻能先聽著華鵲的言語吩咐了。
等到粗鹽枕頭拿過來之後,曹操的症狀稍微好了一些。
至少口水沒有一個勁兒的流,鼻涕也稍微緩和了一下,眼淚也是止住了。
現在隻是頭疼欲裂而已。
若是沒有眼淚鼻涕打擾,光是頭疼還是能夠讓人忍受的。
曹操在床上也就隻是休息而已。
華鵲在一旁給曹操開方子,一邊開一邊再想自己這邊能找到什麽藥。
按照郭明的說法,禦藥坊的藥是不能再吃了。
寒涼為主的藥,若是讓曹操一吃,就要了命!
他們隻能去城東藥鋪找藥。
這件事情,郭明和華鵲兩個人都是心照不宣,並沒有跟曹洪說明白。
否則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華鵲正在開方子之時,一個小卒突然送來一樣東西。
“報,丞相,北方袁紹出急文,請丞相定奪。”
“恐有軍機大事,呈上來。”
曹操直接說道。
曹洪從張曉兵手中將書信拿來,交給曹操。
郭明看這一幕似曾相識啊。
他悄悄的讓這個小兵退下去,別再惹事了。
這一封書信應該就是專門給曹操送檄文來了。
說起來雖然好笑,但也是頗有古人之風。
古代打仗之前應該先有一篇檄文,說白了就是找一個文人,把自己要打的那個目標罵一頓。
從心理學上來說,應該是當你對一個人要進攻的時候,就需要先從人格上貶低他。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打人之前要先開罵,醞釀一下情緒再打,很少有上去就掄的。
袁紹現在也是如此。
他就讓自己手下的第一才子陳琳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痛罵曹操。
據說這篇文章傳來時,曹操正在患頭風,讀了文章之後,被罵的是氣血攻心,大汗淋漓。
頭風也沒事兒了。
看來,這是給曹操送藥來了。
果然,曹操看了文章之後是越看越生氣,眼睛也是越瞪越大。
突然他“啊”的一聲大叫,把這篇文章往地上一扔。
自己慌忙站起來,可是突然感到頭暈眼花,咕咚一下就躺在床上了。
他這一下子嚇壞了所有的人。
曹洪還有幾個近身侍衛慌忙上去將曹操扶起來。
華鵲也從廳外趕進來,看到如此慌忙拿了兩根針,點了兩下。
曹操這個時候才長唿一口氣,眼睛睜開。
“我這是在哪兒啊?”
“您這是在您的府邸,正在給您看病呢。”
郭明上來說道。
“哦!我正在看檄文……拿過來讓我再看看。”
曹操指著地上的東西讓人拾起來再看看。
說實話,這篇檄文罵的是特別髒!
雖然說的是文縐縐的,可是翻譯成罵街的話語就是:“曹操,你爺爺是個太監,閹了之前,不知道偷了誰家媳婦生的你爹。”
“你爹也是四十裏地的浪子,從小就是狗熊帶花沒個人樣!你親爹這個王八和你媽這個娘們兒……”
相信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謾罵。
但是也不得不說,才子可恨如此。
陳琳這篇文章做的是駢四儷六,辭藻華麗。
簡單來說就是韻律非常的好,朗朗上口。
韻律這個東西可以改變人對文學的一種看法。
詩經若是沒有了韻律,就是喝多了的糊塗話。
佛經要是沒有了韻律,那就是一部廢話手冊。
再說的直白點,但凡是才子者,皆是韻律大師。
“我們每一個人都努力一點,就能把泰山抬起來。”
這聽著就像是吹牛的話。
但是“人心齊,泰山移”,這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
這就是駢文的好處。
陳琳在這篇文章當中是辭藻豐富,韻律恰好,駢四儷六,讀起來煞是好聽啊。
曹操本身也是難得一見的才子。
可能第一次讀的時候會因為有人這麽罵他而怒不可遏。
但是又看幾遍之後,他漸漸的開始喜歡上這篇文章了。
拋棄內容不談就單從文人的角度欣賞一下,也是未嚐不可。
“此文何人所作呀?”曹操問道。
郭明在旁邊說道:“不用猜別的,隻看這文筆就知道定是陳琳陳孔章之手。”
於是曹洪便出去打聽了一番,發現此檄文確實是出自陳琳之手。
若麵對的是一個男子大夫,曹操甚至都有可能瞪一眼把人嚇得不敢說話。
可是華鵲畢竟是一個女大夫,曹操也隻能尷尬一笑。
“丞相您這一時貪涼可就糟糕了,現風入骨髓,而且還是腦髓,必須要將腦內寒風祛除才行。”
“除非是開刀入腦,否則無法痊愈,並且再無其他任何治療方法。”
“這就沒辦法了?”
曹操曹洪聽到這名許都的女神醫都說沒辦法,一時間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華鵲說道:“這一次丞相是喝酒之後貪涼,彼時油氣正在腦中向外蒸發,毛孔張開。”
“寒風進入很容易,此時,毛孔閉合就如同關起來的門一般,我再想把寒風驅出來,可就難了。”
“難,並不是說沒有辦法,是吧?”郭明問道。
“是,但是這個方法得持之以恆才行。”
華鵲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一個熱枕頭。
拿一包粗鹽,炒熱了之後用布層層的疊起來,給曹操當枕頭。
這鹽的關鍵就是要比曹操的體溫稍微高一些,保證可以一夜持續出汗,但是卻不能太熱。
“如此,持續一年再看看丞相症狀如何才行,其實,之前若不是因為熨燙,也沒有這麽麻煩。”
“睡覺時需要心腎相交,以腎水滅心火,如此熱鬧,心火旺盛,是不是容易睡不著啊?”
郭明也算是懂一些知識。
華鵲點頭。
“不但會睡不著,而且有的時候還會做夢,多夢。”
“所以這個辦法枕頭不能太熱,太熱的話更糟糕。”
“好吧。”
郭明無奈。
曹洪慌忙讓人去找粗鹽來,讓他們趕緊給曹操治病。
從郭明這邊的知識也很難知道曹操到底得了什麽病。
中風這種病在西醫上來說應該是習慣性抽搐。
可是要說曹操習慣性腦抽……是不是說這話的人本身就是個腦抽?
所以,有些東西還是真弄不太明白。
到目前為止,所有人也隻能先聽著華鵲的言語吩咐了。
等到粗鹽枕頭拿過來之後,曹操的症狀稍微好了一些。
至少口水沒有一個勁兒的流,鼻涕也稍微緩和了一下,眼淚也是止住了。
現在隻是頭疼欲裂而已。
若是沒有眼淚鼻涕打擾,光是頭疼還是能夠讓人忍受的。
曹操在床上也就隻是休息而已。
華鵲在一旁給曹操開方子,一邊開一邊再想自己這邊能找到什麽藥。
按照郭明的說法,禦藥坊的藥是不能再吃了。
寒涼為主的藥,若是讓曹操一吃,就要了命!
他們隻能去城東藥鋪找藥。
這件事情,郭明和華鵲兩個人都是心照不宣,並沒有跟曹洪說明白。
否則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華鵲正在開方子之時,一個小卒突然送來一樣東西。
“報,丞相,北方袁紹出急文,請丞相定奪。”
“恐有軍機大事,呈上來。”
曹操直接說道。
曹洪從張曉兵手中將書信拿來,交給曹操。
郭明看這一幕似曾相識啊。
他悄悄的讓這個小兵退下去,別再惹事了。
這一封書信應該就是專門給曹操送檄文來了。
說起來雖然好笑,但也是頗有古人之風。
古代打仗之前應該先有一篇檄文,說白了就是找一個文人,把自己要打的那個目標罵一頓。
從心理學上來說,應該是當你對一個人要進攻的時候,就需要先從人格上貶低他。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打人之前要先開罵,醞釀一下情緒再打,很少有上去就掄的。
袁紹現在也是如此。
他就讓自己手下的第一才子陳琳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痛罵曹操。
據說這篇文章傳來時,曹操正在患頭風,讀了文章之後,被罵的是氣血攻心,大汗淋漓。
頭風也沒事兒了。
看來,這是給曹操送藥來了。
果然,曹操看了文章之後是越看越生氣,眼睛也是越瞪越大。
突然他“啊”的一聲大叫,把這篇文章往地上一扔。
自己慌忙站起來,可是突然感到頭暈眼花,咕咚一下就躺在床上了。
他這一下子嚇壞了所有的人。
曹洪還有幾個近身侍衛慌忙上去將曹操扶起來。
華鵲也從廳外趕進來,看到如此慌忙拿了兩根針,點了兩下。
曹操這個時候才長唿一口氣,眼睛睜開。
“我這是在哪兒啊?”
“您這是在您的府邸,正在給您看病呢。”
郭明上來說道。
“哦!我正在看檄文……拿過來讓我再看看。”
曹操指著地上的東西讓人拾起來再看看。
說實話,這篇檄文罵的是特別髒!
雖然說的是文縐縐的,可是翻譯成罵街的話語就是:“曹操,你爺爺是個太監,閹了之前,不知道偷了誰家媳婦生的你爹。”
“你爹也是四十裏地的浪子,從小就是狗熊帶花沒個人樣!你親爹這個王八和你媽這個娘們兒……”
相信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謾罵。
但是也不得不說,才子可恨如此。
陳琳這篇文章做的是駢四儷六,辭藻華麗。
簡單來說就是韻律非常的好,朗朗上口。
韻律這個東西可以改變人對文學的一種看法。
詩經若是沒有了韻律,就是喝多了的糊塗話。
佛經要是沒有了韻律,那就是一部廢話手冊。
再說的直白點,但凡是才子者,皆是韻律大師。
“我們每一個人都努力一點,就能把泰山抬起來。”
這聽著就像是吹牛的話。
但是“人心齊,泰山移”,這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
這就是駢文的好處。
陳琳在這篇文章當中是辭藻豐富,韻律恰好,駢四儷六,讀起來煞是好聽啊。
曹操本身也是難得一見的才子。
可能第一次讀的時候會因為有人這麽罵他而怒不可遏。
但是又看幾遍之後,他漸漸的開始喜歡上這篇文章了。
拋棄內容不談就單從文人的角度欣賞一下,也是未嚐不可。
“此文何人所作呀?”曹操問道。
郭明在旁邊說道:“不用猜別的,隻看這文筆就知道定是陳琳陳孔章之手。”
於是曹洪便出去打聽了一番,發現此檄文確實是出自陳琳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