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將計就計
三國:開局兗州賣絲襪 作者:太子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蔣幹就垂頭喪氣的將事情說出來了。
曹操雖然覺得喪氣,但是覺得一封書信就可以說動對方大將也確實有些草率了。
“沒事,你們沒有說動就算了,下去吧”
蔣幹看看郭明,也不下去。
曹操覺得疑惑。
“子翼,有事情?”
“書信拿出來吧。”郭明說道。
蔣幹將從周瑜那裏拿到的書信拿出來,曹操一看先是一驚,然後便揮揮手讓蔣幹下去了。
“丞相,不殺蔡瑁張允?”
“不殺,這分明就是反間計嘛?我非但不殺還得重用二人,隻能說明周瑜太忌憚二人了。”
“我建議不但將這二人殺掉,而且還要將丞相手下八十三萬大軍全部殺掉?”
“啊?奉德,你莫不是瘋了!”
曹操沒有想到的是郭明居然要跟他說這個。
郭明就把自己所想說出來了。
曹操營地裏麵鬧天花的事情,早就已經是心腹之患了。
如果不是郭明提起這件事情,曹操都不知道,軍中居然有如此大疫情。
“還好這些士兵隻是從匈奴之地跟著你過來,並沒有在沿途停留,更沒有跟沿途的老百姓接觸,導致疫情沒有這麽大,但是丞相你迴頭看看你那邊的士兵,你再算算這一筆賬,如果這一次讓這八十三萬的士兵迴到老百姓當中,恐怕你北方的人口至少得減少三分之二,家家戴孝戶戶披麻。”
“可若是把這八十三萬的士兵全都留在這裏,我……我幾乎無軍可用啊!”曹操一攤雙手。
郭明隻是拱手。
“丞相,你是可以算得過賬的人,也是有德有道的明主,相信千萬的百姓還是八十多萬的士兵,您還是能夠算出來的,八十多萬的士兵若是帶來千萬百姓的災情,到時候光賑災就得花去多少錢糧,我相信您心中是有數的。”
曹操站起身,看著自己的地圖,感歎萬分。
“也就是說這一次我必須得盡量把自家士兵全都送出去?”
“不是,而是把那些生病的士兵全都送出去,生病的士兵在外,沒有生病的健康士兵在內,先把雙方隔離開來,然後成像自然有延遲,可以讓那些生病的士兵去送死,如此一來的話,丞相這些人自然也可以幫助丞相讓周瑜在大勝之際,也隻能是一個慘勝的結果,實際上是解除了後患。”
“火?”
“對,一場大火將所有的人全都燒死,塵歸塵土歸土,疫情結束。丞相在南郡,在北方還有大量的兵馬,隻要疫情不再擴散,自然也可以有時間來整治,隻是,這場疫情也就注定了丞相在五年之內無法再動兵。”
曹操萬萬沒有想到一時的疏忽居然有這麽大的問題。
“奉德,若是你在我身邊,我是不是就沒有這麽大的問題呢?”
“也許吧,如果我在丞相身邊的話,我一定會提醒丞相,但是我現在也必須得再提醒丞相一聲,丞相的大業始於三川二州,但是未必成於三川二州,您啊,還是有點太在乎江東了,若不下巴蜀又豈能拿下江東的?”
郭明說完之後便走到地圖前麵,手握羽扇給曹操擘畫一番。
“丞相,您現在已經擁有了整個北方,那麽應該由邕州往西走外和羌狄,也就是馬騰之地,馬騰不是已經做了中郎將嗎直接讓他來到許都任職,如此之下,西涼可定。”
“西涼定下來之後,您就要從西北邊往南入侵進行南征隻要拿下巴蜀,那麽就可以形成當年的大秦之勢,將川陝融為一體。”
“南方的糧食是一年兩熟,甚至是一年三熟,而你的糧食隻是一年一熟,這本身就是一種差距,越多的糧食就可以養越多的士兵,您一旦拿下巴蜀之後,就可以把這種差距拉近最後下東川西川,拿下黔中,如此之下,江南還是禍患嗎?”
曹操也同樣站在地圖前麵,皺著眉頭聽著郭明的說法。
他輕輕歎一口氣:“唉,自從封校沒了之後,很久沒聽到如此大計了。好,那就依照奉德的計劃,我現在宣召馬騰進入到許都任職。然後準備收兵。”
“不收兵是為了收兵,而您現在收兵則是為了不收兵,若是葬送自己手中的士兵,豈不成了千古昏聵之人?所以這一次還是得打,打完之後再走。隻是大業已成,先送周瑜一個名聲,讓他在陶陶然之中準備迎接您一統天下的未來。”
“好!那就送周瑜一個名聲,隻是這一出手的驕兵之計,居然得需要三十萬大軍,奉德,你也真夠大手筆的。”
“丞相賢明。”
“既然如此,來了就別走了。跟我同迴許都吧。”
郭明聽到這話之後,倒是後退了一步依舊拱手。
“丞相,我還得做兩件事情。第一個,把你所有的對手全都集中於您的大業圖上,爭取統一天下之時,毫無隱患。第二,丞相您不殺伏完,我不迴去。”
“還是為了奉孝?”
“是,等到您大業可成之時,皇帝也就可有可無了,等您賜九錫之時我自然迴去。”
“好吧,那,我就等著你!”
曹操倒是覺得一番豪邁。
江東在擘畫之中是最後需要打下來的,也是需要通過江東來牽製諸多因素的。
既然如此,那也就不用多說了。
曹操當地讓人斬了蔡瑁、張允。
可憐這倆家夥,可能死都沒有想到居然是被素未謀麵的郭明給算死的。
曹操更是為了自身的統一大業,讓這兩個人的人頭作為祭品了。
郭明和童飛兩個人則是乘坐著一葉小舟,重新迴到了江都那邊。
等到他走了之後,曹操的眾多大將謀士,這才過來詢問為什麽斬掉蔡瑁張允。
曹操也知道不能跟眾多謀士說明白,所以就隨便找了一個說法。
“這兩個人怠慢軍法,我斬之,以絕後患。”
眾人全都驚訝不已。
但是在曹操的軍中又突然間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定下計策的,反而是洧陰亭侯。
他悄悄的來了一趟,又悄悄走了。
眾人皆驚訝不已。
也實在弄不清楚郭明和曹操到底商量了一些什麽,所以幹脆啥都不說了。
曹操雖然覺得喪氣,但是覺得一封書信就可以說動對方大將也確實有些草率了。
“沒事,你們沒有說動就算了,下去吧”
蔣幹看看郭明,也不下去。
曹操覺得疑惑。
“子翼,有事情?”
“書信拿出來吧。”郭明說道。
蔣幹將從周瑜那裏拿到的書信拿出來,曹操一看先是一驚,然後便揮揮手讓蔣幹下去了。
“丞相,不殺蔡瑁張允?”
“不殺,這分明就是反間計嘛?我非但不殺還得重用二人,隻能說明周瑜太忌憚二人了。”
“我建議不但將這二人殺掉,而且還要將丞相手下八十三萬大軍全部殺掉?”
“啊?奉德,你莫不是瘋了!”
曹操沒有想到的是郭明居然要跟他說這個。
郭明就把自己所想說出來了。
曹操營地裏麵鬧天花的事情,早就已經是心腹之患了。
如果不是郭明提起這件事情,曹操都不知道,軍中居然有如此大疫情。
“還好這些士兵隻是從匈奴之地跟著你過來,並沒有在沿途停留,更沒有跟沿途的老百姓接觸,導致疫情沒有這麽大,但是丞相你迴頭看看你那邊的士兵,你再算算這一筆賬,如果這一次讓這八十三萬的士兵迴到老百姓當中,恐怕你北方的人口至少得減少三分之二,家家戴孝戶戶披麻。”
“可若是把這八十三萬的士兵全都留在這裏,我……我幾乎無軍可用啊!”曹操一攤雙手。
郭明隻是拱手。
“丞相,你是可以算得過賬的人,也是有德有道的明主,相信千萬的百姓還是八十多萬的士兵,您還是能夠算出來的,八十多萬的士兵若是帶來千萬百姓的災情,到時候光賑災就得花去多少錢糧,我相信您心中是有數的。”
曹操站起身,看著自己的地圖,感歎萬分。
“也就是說這一次我必須得盡量把自家士兵全都送出去?”
“不是,而是把那些生病的士兵全都送出去,生病的士兵在外,沒有生病的健康士兵在內,先把雙方隔離開來,然後成像自然有延遲,可以讓那些生病的士兵去送死,如此一來的話,丞相這些人自然也可以幫助丞相讓周瑜在大勝之際,也隻能是一個慘勝的結果,實際上是解除了後患。”
“火?”
“對,一場大火將所有的人全都燒死,塵歸塵土歸土,疫情結束。丞相在南郡,在北方還有大量的兵馬,隻要疫情不再擴散,自然也可以有時間來整治,隻是,這場疫情也就注定了丞相在五年之內無法再動兵。”
曹操萬萬沒有想到一時的疏忽居然有這麽大的問題。
“奉德,若是你在我身邊,我是不是就沒有這麽大的問題呢?”
“也許吧,如果我在丞相身邊的話,我一定會提醒丞相,但是我現在也必須得再提醒丞相一聲,丞相的大業始於三川二州,但是未必成於三川二州,您啊,還是有點太在乎江東了,若不下巴蜀又豈能拿下江東的?”
郭明說完之後便走到地圖前麵,手握羽扇給曹操擘畫一番。
“丞相,您現在已經擁有了整個北方,那麽應該由邕州往西走外和羌狄,也就是馬騰之地,馬騰不是已經做了中郎將嗎直接讓他來到許都任職,如此之下,西涼可定。”
“西涼定下來之後,您就要從西北邊往南入侵進行南征隻要拿下巴蜀,那麽就可以形成當年的大秦之勢,將川陝融為一體。”
“南方的糧食是一年兩熟,甚至是一年三熟,而你的糧食隻是一年一熟,這本身就是一種差距,越多的糧食就可以養越多的士兵,您一旦拿下巴蜀之後,就可以把這種差距拉近最後下東川西川,拿下黔中,如此之下,江南還是禍患嗎?”
曹操也同樣站在地圖前麵,皺著眉頭聽著郭明的說法。
他輕輕歎一口氣:“唉,自從封校沒了之後,很久沒聽到如此大計了。好,那就依照奉德的計劃,我現在宣召馬騰進入到許都任職。然後準備收兵。”
“不收兵是為了收兵,而您現在收兵則是為了不收兵,若是葬送自己手中的士兵,豈不成了千古昏聵之人?所以這一次還是得打,打完之後再走。隻是大業已成,先送周瑜一個名聲,讓他在陶陶然之中準備迎接您一統天下的未來。”
“好!那就送周瑜一個名聲,隻是這一出手的驕兵之計,居然得需要三十萬大軍,奉德,你也真夠大手筆的。”
“丞相賢明。”
“既然如此,來了就別走了。跟我同迴許都吧。”
郭明聽到這話之後,倒是後退了一步依舊拱手。
“丞相,我還得做兩件事情。第一個,把你所有的對手全都集中於您的大業圖上,爭取統一天下之時,毫無隱患。第二,丞相您不殺伏完,我不迴去。”
“還是為了奉孝?”
“是,等到您大業可成之時,皇帝也就可有可無了,等您賜九錫之時我自然迴去。”
“好吧,那,我就等著你!”
曹操倒是覺得一番豪邁。
江東在擘畫之中是最後需要打下來的,也是需要通過江東來牽製諸多因素的。
既然如此,那也就不用多說了。
曹操當地讓人斬了蔡瑁、張允。
可憐這倆家夥,可能死都沒有想到居然是被素未謀麵的郭明給算死的。
曹操更是為了自身的統一大業,讓這兩個人的人頭作為祭品了。
郭明和童飛兩個人則是乘坐著一葉小舟,重新迴到了江都那邊。
等到他走了之後,曹操的眾多大將謀士,這才過來詢問為什麽斬掉蔡瑁張允。
曹操也知道不能跟眾多謀士說明白,所以就隨便找了一個說法。
“這兩個人怠慢軍法,我斬之,以絕後患。”
眾人全都驚訝不已。
但是在曹操的軍中又突然間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定下計策的,反而是洧陰亭侯。
他悄悄的來了一趟,又悄悄走了。
眾人皆驚訝不已。
也實在弄不清楚郭明和曹操到底商量了一些什麽,所以幹脆啥都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