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番外2
曆史自大雁朝開始,算是保存比較完善,當時留下許許多多的文字記載、報紙,甚至是照片。
這與以往不同。
以往朝代許多曆史並不真切,無論是口口相傳,還是可能被更改的記載……都很難讓人窺見當時曆史的全貌。
自大雁開始,文化繁盛,記載頗多。
比如說安洲有一位文人曾給一百姓寫過一本傳記,用現在的話來說——可以成為記錄文。
這本書經過多次再版,如今名字叫做《安洲小人物的一生》。
湯青青已經不知第幾次翻閱了。
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悟。
田牛生於大雁北邊的雲州,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們祖輩是老實本分的農人,於大雁朝勤勤懇懇種地。
田牛奶奶是從前朝活到新朝的,爺爺在前朝時候被拉去當兵,再也沒有迴來。
奶奶下地幹活,拉扯著兒子長大,耕作著幾畝薄田。
田父長大了,薄田多了一畝,娶了媳婦,生了田牛和弟弟,靠著薄田和偶爾零工,日子依舊難過。
田牛清楚記得小時候餓肚子的感受。
他還有弟弟,是在永明二十五年初,那個冬季夭折的。
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隻有一個字——窮。
他們家還好,棉褲做大一些,一直長大一直穿,田牛從記事開始,冬日裏好像就是一條褲子穿到了大。
隔壁家那串小子,日子更難過。
冬天的棉褲隻有一條,誰出門給誰穿。
那個時候,他們年紀雖然小,卻都要幹活,根本不可能去瘋玩。
日子是從哪一年開始變化?
永明二十五年,末。
那一年,安慶王府世子容昭的名聲,便是他們這些鄉下人也都聽到了。
聽聞,那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
聽聞,世子創立福祿莊、福祿軒、團團和報社,都是新鮮花樣,但讓許許多多百姓過上好日子。
雲州太遠,容世子這種在京城天邊的人物,與他們無關。
所以,田牛一家都沒太放在心上。
直到永明二十六年。
這一年,田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不單單是田家,整個田家村日子都發生了巨大改變。
先是開年縣上就有了報社。
雲州窮,他們這個縣更窮,報童的名額更是輪不到他們這種有父有母的孩子,還有更多更可憐的孩子們,難熬這個冬天。
村上隻有兩個壯漢在報社找到了搬運東西的活計。
但報社對他們不是沒有影響的。
通過報紙,他們知道了外界的事情,通過報紙,他們了解到京城乃至全大雁朝。
田家村會認字的人不多。
村長算是一個,因而,每到了報紙出新,村長就會讓村上在報社上工的人帶一份
迴來,而後念給他們聽。
全村隻要有閑,都會去聽。
田牛和其他孩子一樣,喜歡聽故事,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最後念念不舍,舍不得離開。
如果能纏得村長再給他們念一遍故事和笑話,他們能開心一整天。
報紙上的內容,通常都是十幾天前,甚至二十天前的京城,但對於他們而言,依舊新鮮。
他們從報紙知道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知道外麵人的生活。
知道京城、淮州、青州、雲州等等。
也知道,安慶王世子容昭。
也是那一年,團團下鄉。
田牛永遠記得那一天,向來沉穩的村長大笑。
老實巴交的父母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就像是每年割下麥子時,露出的滿足、期待笑容。
田牛那時不明白。
後來,他逐漸明白了,為什麽一個團團,讓那麽多人笑得開心。
因為,那是希望。
永年二十六年,他們家依舊種地,也會種菜。
但父親打零工的時間變多,團團那邊需要搬貨員,父親時不時進縣城,去個兩三天,帶上銅板和縣上的小吃食迴來。
那是田牛最高興的時刻,他會站在小山坡上,眺望他的父親,等他的父親迴來,再高高興興撲上去。
田牛想,長大後他也要像父親一樣,去團團打零工,賺錢買零食。
那個時候,他的世界就這麽大,遐想僅限於此。
母親也沒有閑著。
奶奶料理家務,母親就給團團做工,收入雖然微薄,但終究是多了一份。
除此之外,他們家的糧食、地裏的菜,再沒有賤賣過。
偶爾打些山貨,也能賣個不錯的價格。
團團還會帶一些舊家具、舊衣服來賣,價格十分低廉,也是那個時候,田牛有了合身的褲子。
他第一次在外麵,同時見到隔壁家的幾個小子。
也是那時候田牛才知道,原來每天不停的幹活,就能得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說以前舍不得買的肉和布料,還有糕點……
原來並不是一年到頭,在地裏勤勤懇懇,依舊吃不飽飯。
隻要他們肯幹活,他們就有收獲。
奶奶和娘親有時候會偷偷抹眼淚。
隻差一年,他們家小的那個再多熬一年,就能吃飽穿暖,再不會夭折在冬天。
隻差一年。
團團是先奏。
永明二十六年不僅僅隻有這些變化,團團開頭,同時福祿軒開業,不久,雲容工坊也建在了縣城之上……
工價一漲再漲。
田家村許許多多人都起了新房,日子煥然一新。
田牛家也終於存下些銀錢,父母和奶奶臉上,時常帶著笑,田牛頓頓都能吃飽。
他們家和別人家一樣,請了安慶王世子容昭的長生牌。
奶奶信佛。
但通過田牛觀察,奶奶拜容世子的時候,比其他佛都要更加虔誠。()
——
?十尾兔提醒您《世子她有上億負債》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再之後,他們首次從報紙上看到銀行的概念。
不久,南北直道開始修建。
這段時間雲州農閑,父親和村上的人組了隊伍,一起去修路。
據說,修路零工價格極高。
再後來,南北直道永明路修完,富戶們又開始修路,父親在外麵繼續打零工,時不時迴來一趟,都是迴來送錢。
父親高高興興舉著他,說:“趁著工價高,這段時間多掙些錢,以後給你修大房子!”
他也高高興興,喊道:“大房子,修大房子!”
他們錯了。
不是這段時間工價高,而是一直工價高。
修路、開銀行,之後是交易市、海貿……工價上去了,就再也沒有下來。
相應的,糧價高了。
無論是地裏刨食還是出去打工,收獲都很豐富。
田牛有了弟弟妹妹,家裏添丁進口。
因著能養活,所以全家人臉上都是期待與笑意。
村長組織大家籌錢,在村上修了一條水泥路,直通縣裏。
田牛偶爾會看到一群小孩子在上麵瘋跑。
他的弟妹長大,也會是其中一員。
——他們比他小時候快樂許多。
邊關在打仗,竟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生活,甚至還減免賦稅,奶奶高興地給容世子長生牌上了香,虔誠磕頭。
之後先帝駕崩,新帝登位,這些事情都與他們普通百姓無關。
他們隻關心容世子是不是好好的。
哦,這個時候,她已經是女子,而且是容太傅了。
她是女子是男子,其實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
她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可是,他們從未見過她,是男是女,更是毫無關係。
——他們隻希望她平安。
之後,熙和一年,容世子出海。
這個消息讓田家村都炸了,遠比換了皇帝更加驚動人。
家家戶戶,每日裏都供著香火,祈求她的平安,祝福她此生順利,長命百歲。
他們不解,更不明白她的追求,但他們祈求她的平安。
進入熙和年,日子越來越好。
熙和八年,容世子從海外迴京述職。
田牛已經長大,也上了三年學堂,他做了一個決定——他要去京城,他要去拜一拜容世子。
不,是安洲王。
奶奶已經含笑故去,弟妹都在上學,但父母很讚同。
他這樣的人不少。
田牛結識了好幾個,準備一同上京。
也就是這時,報紙報道——熙和帝和安洲王將沿著水路,從南到北,巡視大雁朝。
田牛狂喜,大雁朝舉國轟動。
()熙和九年。
田牛全家都擠在水邊,
等待著大船的到來。
龍船並沒有想象中奢華,
大雁如今富庶,奢華的船沒少見,田牛都坐過一次,沒想到天子之船,出乎意料的低調。
那是一支大船隊,前後拱衛,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接待,大船一路不靠岸,直接到了雲州。
一路上,山唿萬歲。
許多人甚至克製不住,激動地跪了下來,伏地不起。
“皇上萬歲!安洲王萬歲!”
在這種激動的歡唿中,田牛也想跪。
但是,他記得報紙說過,安洲王不喜歡下跪,於是,他紅著眼睛,和家人一起,緊緊盯著那艘船。
如他這般的人,許許多多。
/>
那些跪下的人,也不過是因為激動,尤其是年邁者。
隻有從貧寒跨越而來的人,會才如此虔誠。
再往後便沒有可以航行的大河,船在雲州停下。
田牛沒想到大船會選擇在他們所在的港口,激動的歡唿聲不斷,有人從船上下來,田牛在最靠近的地方。
他看到一個穿著黑紅雙色勁裝的男子迴頭,身後,一個穿著月牙白,高高紮著頭發的女子走了過來。
她眉心一點紅痣,眉目含笑。
隨後,身後激動的歡唿聲、抽泣聲,越發激烈。
田牛下意識身體前傾,卻被侍衛攔住了。
他似乎看到那男子偏頭,對女子說道:“阿昭,你所守的海晏河清盛世,可還滿意?”
隱隱約約,他聽到慵懶的迴答:“挺好。”
——忘了說,田牛聽力非常好。
不過,許多年後,他也開始懷疑,當初是不是自己聽錯了?
他那個距離,確實很難聽清楚的。
也是熙和九年,安洲王返迴安洲,熙和帝親到交州相送。
日子在一天天中,穩步變得更好。
熙和十年,田牛成親,是個很好的姑娘。
熙和十二年,又要組織一批百姓搬到安洲,到安洲安家落戶。
田牛報了名。
雖然去安洲是背井離鄉,但那是安洲,繁榮富庶,在安洲王統治下的安洲,而且是舉家喬遷,並不會拆散。
田牛和妻子商量,他們搬到了安洲。
父母這一年沒有去,未來可能會去看看。
不舍是有的,但如今兩邊船來船往十分方便,也能通信送東西,這種不舍就被對新生活的期待蓋了下去。
要適應一個新的地方,注定需要時間。
但沒有關係,他們隻要相信,日子是越來越好,就行。
到了安洲之後。
日子果然是更好,安洲地廣人稀,所以他們分到的土地不少,而且,這邊農人竟然沒有賦稅!
隻收入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會交稅。
安洲的規則和法律與大雁有很大區別,甚至上下尊卑,也像是不存在
。
田牛第一次見到有農人和當地官員吵架,吵著吵著,還把那官員給告了,說他把大雁陋習帶了過來,不懂還瞎指揮。
——最關鍵的是,告贏了。
那官員被免了職。
那農人也並未被報複。
田牛看得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眼睛。
但無疑,這樣的生活是輕鬆快樂的,田牛一家很快適應了安洲生活,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在安洲比在大雁更自由快樂。
原以為大雁是天堂,未曾想還有安洲。
不過,大雁還在改變。
田牛知道,大雁也會有那一天的。
牛田四十歲那一年,第二次見到安洲王。
隔壁有個農人改良了稻種,能增產,榮三百先來,建了一個大型農業基地,專門改良稻種,極其重視。
隨後,安洲王親自前來,可見重視。
時隔二十多年,田牛再見容昭。
用他的原話來說——安洲王路過時,我與她隻有一丈距離,但這一丈,隻覺光芒刺到了眼睛,哪怕挺直腰板站著,望著她,也隻能看到萬千光芒,以及眉心一點紅痣,憐愛世人之相。
後世文學家解說過,為什麽田牛沒有看清楚容昭的模樣。
原因很簡單,容昭是他們拜了幾十年的“神()”
——
“()”
的幸運。
——守著的是千裏江山綿延,護的是萬家燈
()火璀璨。
有些人的一生,從來不為己。
-
湯青青紅了眼睛。
這不是一個悲劇,相反,這個“小人物()”
……
“?[(()”
響了起來!
湯青青拿起手機看了看,當即怔住——在安洲,發現了熙和帝陵寢,即將開始保護性挖掘工作。
她被這新聞震得一躍而起,立刻打開各大聊天群,消息已經刷爆——
“啊啊啊!熙和帝的陵寢!”
“葬在安洲,媽耶,野史竟然是真的,他真的葬在安洲。”
“熙和帝會葬在安洲,足以說明,安洲王也在安洲,啊啊啊啊,會不會是合葬?!”
“可惜史書上沒有任何安洲王陵寢的記載,壓根兒不知道她死後是如何安葬的,隻能從熙和帝這裏找線索。”
“已經迫不及待了,畢竟,史書有記載,熙和帝準備陵寢的時候,安洲王給的建議!與安洲王有關的!”
……
湯青青也很迫不及待,五大洲考古學家們,全部湧向安洲。
熙和帝陵寢太重要,又是安洲王給的建議,與安洲王有關,意義重大,挖掘工作,需得十分小心。
幸好如今科技發達,保護性挖掘也是常態。
三個月後。
熙和帝陵寢裏麵的東西與他們順利見麵,因為全世界人民都在關注,所以采取了電視、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挖掘。
湯青青和家人們一起看直播。
熙和帝陵寢盜墓者不好進,但正式開挖才發現,其實並不難。
似乎就等待著他們挖掘一般。
隻要是大動作的保護性挖掘,很好開。
即將進入第一層,湯青青忍不住握住了姐姐的手,有些激動:“裏麵會有什麽?會不會有熙和帝與安洲王的照片?會不會安洲王也葬在這裏?”
安洲王有能力,也有曆史承認的容貌,她真相親眼一見。
姐姐沒說話,緊張看著。
第一層打開,考古學家們齊齊倒吸一口冷氣。
第一部分,像是已經規劃了展廳,全都是大雁朝當時各種各樣的東西,有藝術品,例如瓷器等物,也有當時的衣服,從絲綢到麻布,全都有。
龍袍、官服、百姓衣服,甚至是五大洲各國的貢品。
還有許許多多當時百姓們的生活用品,用以窺見那個時代。
與其說是
()陪葬品,不如說是文化展館。
湯青青瞪大了眼睛。
再往裏麵開,考古學家們再次倒吸一口涼氣。
全是書籍與字畫!
以熙和帝死前為分界線,當時能找到的所有書籍,全都抄錄了一份,放在裏麵,包括那幾十年的所有報紙,每一期都不缺!
還有各種銀錢、銀票、朝廷公文等等。
甚至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琉璃箱子,用水泥封了幾層,打開,裏麵是一張張當時的傳統技能,與製作方法。
直播鏡頭裏麵,考古學家門激動到顫抖。
記者激動道:“太全了,這絕對是迄今為止挖掘的最重要的陵寢,許許多多已經失傳書籍都在這裏,整個永明年和熙和年的曆史,以及華夏傳統瑰寶……都在這裏!”
她已經激動到說不出話。
湯青青和姐姐手握在一起,同樣激動。
湯父感歎:“果然不愧是安洲王的建議,這陵寢……太重要了。”
當地早就已經成立了文化館,陵寢打開之後,他們發現還不夠,各洲政府都派了龐大的隊伍過來,研究學者們,一群群湧向這裏。
幸而那是一個比較荒蕪的地區。
但可以預見,從今往後,這裏將成為華夏文化聖地。
這些東西保存得很好,所以挖掘工作並不難進行。
在激動過後,許多人的視線放在了陵寢中唯一的棺木上。
發現隻有一個棺木時,網上許多cp粉大失所望。
湯青青姐姐就是帝王cp粉,此時卻還抱有僥幸心理:“也許他們同葬,在一個棺木裏麵呢?”
湯青青是個毒唯,翻了個白眼:“想太多,熙和帝比較正經,就算同葬,他肯定也會安排兩個棺木的。”
湯紅紅撇撇嘴:“熙和帝其實沒有那麽正經,你看史書上說,當年各國來朝的時候,送一堆禮物,他就給人迴禮一兩件瓷器,寫份表揚信。
“有朝臣問是不是太摳門,他笑說‘朕與他國乃友好邦交,友國來朝,是為學習,而非……打秋風’,可見,熙和帝其實也有點皮。”
湯青青不以為意。
無論是什麽記載當中,熙和帝都是比較嚴肅板正的,除了同人,很少看到他不正經的描寫。
所以,所有人對熙和帝的評價都有“嚴肅、端正”四字。
棺木正在打開。
湯紅紅:“啊啊啊,一定要是兩個人,嗚嗚唔!”
湯青青:“……我要看看熙和帝到底有多嚴肅板正。”
棺木正式打開,所有人一怔。
裏麵隻有一個陳舊的食盒,刻著“容”字,食盒之上有一張保存極好的紙條,鏡頭掃過去,上麵字跡潦草但清晰——
“阿昭說,後人多喜挖人墳,給你們留些你們想要的東西就行。”
“至於我和阿昭的身體,才不會告訴你們在哪裏。”
“嘻嘻嘻。”
最後還蓋了一個熙和帝的大章,十分猖狂。
湯紅紅和湯青青:“……”
直播間裏麵的人,外麵的人,全都沉默了。
磕cp的,毒唯的,也都沉默了。
——喂喂喂,到底誰教你的?
——是不是安洲王?!
(全文完)!
十尾兔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
曆史自大雁朝開始,算是保存比較完善,當時留下許許多多的文字記載、報紙,甚至是照片。
這與以往不同。
以往朝代許多曆史並不真切,無論是口口相傳,還是可能被更改的記載……都很難讓人窺見當時曆史的全貌。
自大雁開始,文化繁盛,記載頗多。
比如說安洲有一位文人曾給一百姓寫過一本傳記,用現在的話來說——可以成為記錄文。
這本書經過多次再版,如今名字叫做《安洲小人物的一生》。
湯青青已經不知第幾次翻閱了。
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悟。
田牛生於大雁北邊的雲州,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們祖輩是老實本分的農人,於大雁朝勤勤懇懇種地。
田牛奶奶是從前朝活到新朝的,爺爺在前朝時候被拉去當兵,再也沒有迴來。
奶奶下地幹活,拉扯著兒子長大,耕作著幾畝薄田。
田父長大了,薄田多了一畝,娶了媳婦,生了田牛和弟弟,靠著薄田和偶爾零工,日子依舊難過。
田牛清楚記得小時候餓肚子的感受。
他還有弟弟,是在永明二十五年初,那個冬季夭折的。
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隻有一個字——窮。
他們家還好,棉褲做大一些,一直長大一直穿,田牛從記事開始,冬日裏好像就是一條褲子穿到了大。
隔壁家那串小子,日子更難過。
冬天的棉褲隻有一條,誰出門給誰穿。
那個時候,他們年紀雖然小,卻都要幹活,根本不可能去瘋玩。
日子是從哪一年開始變化?
永明二十五年,末。
那一年,安慶王府世子容昭的名聲,便是他們這些鄉下人也都聽到了。
聽聞,那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
聽聞,世子創立福祿莊、福祿軒、團團和報社,都是新鮮花樣,但讓許許多多百姓過上好日子。
雲州太遠,容世子這種在京城天邊的人物,與他們無關。
所以,田牛一家都沒太放在心上。
直到永明二十六年。
這一年,田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不單單是田家,整個田家村日子都發生了巨大改變。
先是開年縣上就有了報社。
雲州窮,他們這個縣更窮,報童的名額更是輪不到他們這種有父有母的孩子,還有更多更可憐的孩子們,難熬這個冬天。
村上隻有兩個壯漢在報社找到了搬運東西的活計。
但報社對他們不是沒有影響的。
通過報紙,他們知道了外界的事情,通過報紙,他們了解到京城乃至全大雁朝。
田家村會認字的人不多。
村長算是一個,因而,每到了報紙出新,村長就會讓村上在報社上工的人帶一份
迴來,而後念給他們聽。
全村隻要有閑,都會去聽。
田牛和其他孩子一樣,喜歡聽故事,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最後念念不舍,舍不得離開。
如果能纏得村長再給他們念一遍故事和笑話,他們能開心一整天。
報紙上的內容,通常都是十幾天前,甚至二十天前的京城,但對於他們而言,依舊新鮮。
他們從報紙知道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知道外麵人的生活。
知道京城、淮州、青州、雲州等等。
也知道,安慶王世子容昭。
也是那一年,團團下鄉。
田牛永遠記得那一天,向來沉穩的村長大笑。
老實巴交的父母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就像是每年割下麥子時,露出的滿足、期待笑容。
田牛那時不明白。
後來,他逐漸明白了,為什麽一個團團,讓那麽多人笑得開心。
因為,那是希望。
永年二十六年,他們家依舊種地,也會種菜。
但父親打零工的時間變多,團團那邊需要搬貨員,父親時不時進縣城,去個兩三天,帶上銅板和縣上的小吃食迴來。
那是田牛最高興的時刻,他會站在小山坡上,眺望他的父親,等他的父親迴來,再高高興興撲上去。
田牛想,長大後他也要像父親一樣,去團團打零工,賺錢買零食。
那個時候,他的世界就這麽大,遐想僅限於此。
母親也沒有閑著。
奶奶料理家務,母親就給團團做工,收入雖然微薄,但終究是多了一份。
除此之外,他們家的糧食、地裏的菜,再沒有賤賣過。
偶爾打些山貨,也能賣個不錯的價格。
團團還會帶一些舊家具、舊衣服來賣,價格十分低廉,也是那個時候,田牛有了合身的褲子。
他第一次在外麵,同時見到隔壁家的幾個小子。
也是那時候田牛才知道,原來每天不停的幹活,就能得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說以前舍不得買的肉和布料,還有糕點……
原來並不是一年到頭,在地裏勤勤懇懇,依舊吃不飽飯。
隻要他們肯幹活,他們就有收獲。
奶奶和娘親有時候會偷偷抹眼淚。
隻差一年,他們家小的那個再多熬一年,就能吃飽穿暖,再不會夭折在冬天。
隻差一年。
團團是先奏。
永明二十六年不僅僅隻有這些變化,團團開頭,同時福祿軒開業,不久,雲容工坊也建在了縣城之上……
工價一漲再漲。
田家村許許多多人都起了新房,日子煥然一新。
田牛家也終於存下些銀錢,父母和奶奶臉上,時常帶著笑,田牛頓頓都能吃飽。
他們家和別人家一樣,請了安慶王世子容昭的長生牌。
奶奶信佛。
但通過田牛觀察,奶奶拜容世子的時候,比其他佛都要更加虔誠。()
——
?十尾兔提醒您《世子她有上億負債》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再之後,他們首次從報紙上看到銀行的概念。
不久,南北直道開始修建。
這段時間雲州農閑,父親和村上的人組了隊伍,一起去修路。
據說,修路零工價格極高。
再後來,南北直道永明路修完,富戶們又開始修路,父親在外麵繼續打零工,時不時迴來一趟,都是迴來送錢。
父親高高興興舉著他,說:“趁著工價高,這段時間多掙些錢,以後給你修大房子!”
他也高高興興,喊道:“大房子,修大房子!”
他們錯了。
不是這段時間工價高,而是一直工價高。
修路、開銀行,之後是交易市、海貿……工價上去了,就再也沒有下來。
相應的,糧價高了。
無論是地裏刨食還是出去打工,收獲都很豐富。
田牛有了弟弟妹妹,家裏添丁進口。
因著能養活,所以全家人臉上都是期待與笑意。
村長組織大家籌錢,在村上修了一條水泥路,直通縣裏。
田牛偶爾會看到一群小孩子在上麵瘋跑。
他的弟妹長大,也會是其中一員。
——他們比他小時候快樂許多。
邊關在打仗,竟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生活,甚至還減免賦稅,奶奶高興地給容世子長生牌上了香,虔誠磕頭。
之後先帝駕崩,新帝登位,這些事情都與他們普通百姓無關。
他們隻關心容世子是不是好好的。
哦,這個時候,她已經是女子,而且是容太傅了。
她是女子是男子,其實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
她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可是,他們從未見過她,是男是女,更是毫無關係。
——他們隻希望她平安。
之後,熙和一年,容世子出海。
這個消息讓田家村都炸了,遠比換了皇帝更加驚動人。
家家戶戶,每日裏都供著香火,祈求她的平安,祝福她此生順利,長命百歲。
他們不解,更不明白她的追求,但他們祈求她的平安。
進入熙和年,日子越來越好。
熙和八年,容世子從海外迴京述職。
田牛已經長大,也上了三年學堂,他做了一個決定——他要去京城,他要去拜一拜容世子。
不,是安洲王。
奶奶已經含笑故去,弟妹都在上學,但父母很讚同。
他這樣的人不少。
田牛結識了好幾個,準備一同上京。
也就是這時,報紙報道——熙和帝和安洲王將沿著水路,從南到北,巡視大雁朝。
田牛狂喜,大雁朝舉國轟動。
()熙和九年。
田牛全家都擠在水邊,
等待著大船的到來。
龍船並沒有想象中奢華,
大雁如今富庶,奢華的船沒少見,田牛都坐過一次,沒想到天子之船,出乎意料的低調。
那是一支大船隊,前後拱衛,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接待,大船一路不靠岸,直接到了雲州。
一路上,山唿萬歲。
許多人甚至克製不住,激動地跪了下來,伏地不起。
“皇上萬歲!安洲王萬歲!”
在這種激動的歡唿中,田牛也想跪。
但是,他記得報紙說過,安洲王不喜歡下跪,於是,他紅著眼睛,和家人一起,緊緊盯著那艘船。
如他這般的人,許許多多。
/>
那些跪下的人,也不過是因為激動,尤其是年邁者。
隻有從貧寒跨越而來的人,會才如此虔誠。
再往後便沒有可以航行的大河,船在雲州停下。
田牛沒想到大船會選擇在他們所在的港口,激動的歡唿聲不斷,有人從船上下來,田牛在最靠近的地方。
他看到一個穿著黑紅雙色勁裝的男子迴頭,身後,一個穿著月牙白,高高紮著頭發的女子走了過來。
她眉心一點紅痣,眉目含笑。
隨後,身後激動的歡唿聲、抽泣聲,越發激烈。
田牛下意識身體前傾,卻被侍衛攔住了。
他似乎看到那男子偏頭,對女子說道:“阿昭,你所守的海晏河清盛世,可還滿意?”
隱隱約約,他聽到慵懶的迴答:“挺好。”
——忘了說,田牛聽力非常好。
不過,許多年後,他也開始懷疑,當初是不是自己聽錯了?
他那個距離,確實很難聽清楚的。
也是熙和九年,安洲王返迴安洲,熙和帝親到交州相送。
日子在一天天中,穩步變得更好。
熙和十年,田牛成親,是個很好的姑娘。
熙和十二年,又要組織一批百姓搬到安洲,到安洲安家落戶。
田牛報了名。
雖然去安洲是背井離鄉,但那是安洲,繁榮富庶,在安洲王統治下的安洲,而且是舉家喬遷,並不會拆散。
田牛和妻子商量,他們搬到了安洲。
父母這一年沒有去,未來可能會去看看。
不舍是有的,但如今兩邊船來船往十分方便,也能通信送東西,這種不舍就被對新生活的期待蓋了下去。
要適應一個新的地方,注定需要時間。
但沒有關係,他們隻要相信,日子是越來越好,就行。
到了安洲之後。
日子果然是更好,安洲地廣人稀,所以他們分到的土地不少,而且,這邊農人竟然沒有賦稅!
隻收入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會交稅。
安洲的規則和法律與大雁有很大區別,甚至上下尊卑,也像是不存在
。
田牛第一次見到有農人和當地官員吵架,吵著吵著,還把那官員給告了,說他把大雁陋習帶了過來,不懂還瞎指揮。
——最關鍵的是,告贏了。
那官員被免了職。
那農人也並未被報複。
田牛看得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眼睛。
但無疑,這樣的生活是輕鬆快樂的,田牛一家很快適應了安洲生活,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在安洲比在大雁更自由快樂。
原以為大雁是天堂,未曾想還有安洲。
不過,大雁還在改變。
田牛知道,大雁也會有那一天的。
牛田四十歲那一年,第二次見到安洲王。
隔壁有個農人改良了稻種,能增產,榮三百先來,建了一個大型農業基地,專門改良稻種,極其重視。
隨後,安洲王親自前來,可見重視。
時隔二十多年,田牛再見容昭。
用他的原話來說——安洲王路過時,我與她隻有一丈距離,但這一丈,隻覺光芒刺到了眼睛,哪怕挺直腰板站著,望著她,也隻能看到萬千光芒,以及眉心一點紅痣,憐愛世人之相。
後世文學家解說過,為什麽田牛沒有看清楚容昭的模樣。
原因很簡單,容昭是他們拜了幾十年的“神()”
——
“()”
的幸運。
——守著的是千裏江山綿延,護的是萬家燈
()火璀璨。
有些人的一生,從來不為己。
-
湯青青紅了眼睛。
這不是一個悲劇,相反,這個“小人物()”
……
“?[(()”
響了起來!
湯青青拿起手機看了看,當即怔住——在安洲,發現了熙和帝陵寢,即將開始保護性挖掘工作。
她被這新聞震得一躍而起,立刻打開各大聊天群,消息已經刷爆——
“啊啊啊!熙和帝的陵寢!”
“葬在安洲,媽耶,野史竟然是真的,他真的葬在安洲。”
“熙和帝會葬在安洲,足以說明,安洲王也在安洲,啊啊啊啊,會不會是合葬?!”
“可惜史書上沒有任何安洲王陵寢的記載,壓根兒不知道她死後是如何安葬的,隻能從熙和帝這裏找線索。”
“已經迫不及待了,畢竟,史書有記載,熙和帝準備陵寢的時候,安洲王給的建議!與安洲王有關的!”
……
湯青青也很迫不及待,五大洲考古學家們,全部湧向安洲。
熙和帝陵寢太重要,又是安洲王給的建議,與安洲王有關,意義重大,挖掘工作,需得十分小心。
幸好如今科技發達,保護性挖掘也是常態。
三個月後。
熙和帝陵寢裏麵的東西與他們順利見麵,因為全世界人民都在關注,所以采取了電視、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挖掘。
湯青青和家人們一起看直播。
熙和帝陵寢盜墓者不好進,但正式開挖才發現,其實並不難。
似乎就等待著他們挖掘一般。
隻要是大動作的保護性挖掘,很好開。
即將進入第一層,湯青青忍不住握住了姐姐的手,有些激動:“裏麵會有什麽?會不會有熙和帝與安洲王的照片?會不會安洲王也葬在這裏?”
安洲王有能力,也有曆史承認的容貌,她真相親眼一見。
姐姐沒說話,緊張看著。
第一層打開,考古學家們齊齊倒吸一口冷氣。
第一部分,像是已經規劃了展廳,全都是大雁朝當時各種各樣的東西,有藝術品,例如瓷器等物,也有當時的衣服,從絲綢到麻布,全都有。
龍袍、官服、百姓衣服,甚至是五大洲各國的貢品。
還有許許多多當時百姓們的生活用品,用以窺見那個時代。
與其說是
()陪葬品,不如說是文化展館。
湯青青瞪大了眼睛。
再往裏麵開,考古學家們再次倒吸一口涼氣。
全是書籍與字畫!
以熙和帝死前為分界線,當時能找到的所有書籍,全都抄錄了一份,放在裏麵,包括那幾十年的所有報紙,每一期都不缺!
還有各種銀錢、銀票、朝廷公文等等。
甚至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琉璃箱子,用水泥封了幾層,打開,裏麵是一張張當時的傳統技能,與製作方法。
直播鏡頭裏麵,考古學家門激動到顫抖。
記者激動道:“太全了,這絕對是迄今為止挖掘的最重要的陵寢,許許多多已經失傳書籍都在這裏,整個永明年和熙和年的曆史,以及華夏傳統瑰寶……都在這裏!”
她已經激動到說不出話。
湯青青和姐姐手握在一起,同樣激動。
湯父感歎:“果然不愧是安洲王的建議,這陵寢……太重要了。”
當地早就已經成立了文化館,陵寢打開之後,他們發現還不夠,各洲政府都派了龐大的隊伍過來,研究學者們,一群群湧向這裏。
幸而那是一個比較荒蕪的地區。
但可以預見,從今往後,這裏將成為華夏文化聖地。
這些東西保存得很好,所以挖掘工作並不難進行。
在激動過後,許多人的視線放在了陵寢中唯一的棺木上。
發現隻有一個棺木時,網上許多cp粉大失所望。
湯青青姐姐就是帝王cp粉,此時卻還抱有僥幸心理:“也許他們同葬,在一個棺木裏麵呢?”
湯青青是個毒唯,翻了個白眼:“想太多,熙和帝比較正經,就算同葬,他肯定也會安排兩個棺木的。”
湯紅紅撇撇嘴:“熙和帝其實沒有那麽正經,你看史書上說,當年各國來朝的時候,送一堆禮物,他就給人迴禮一兩件瓷器,寫份表揚信。
“有朝臣問是不是太摳門,他笑說‘朕與他國乃友好邦交,友國來朝,是為學習,而非……打秋風’,可見,熙和帝其實也有點皮。”
湯青青不以為意。
無論是什麽記載當中,熙和帝都是比較嚴肅板正的,除了同人,很少看到他不正經的描寫。
所以,所有人對熙和帝的評價都有“嚴肅、端正”四字。
棺木正在打開。
湯紅紅:“啊啊啊,一定要是兩個人,嗚嗚唔!”
湯青青:“……我要看看熙和帝到底有多嚴肅板正。”
棺木正式打開,所有人一怔。
裏麵隻有一個陳舊的食盒,刻著“容”字,食盒之上有一張保存極好的紙條,鏡頭掃過去,上麵字跡潦草但清晰——
“阿昭說,後人多喜挖人墳,給你們留些你們想要的東西就行。”
“至於我和阿昭的身體,才不會告訴你們在哪裏。”
“嘻嘻嘻。”
最後還蓋了一個熙和帝的大章,十分猖狂。
湯紅紅和湯青青:“……”
直播間裏麵的人,外麵的人,全都沉默了。
磕cp的,毒唯的,也都沉默了。
——喂喂喂,到底誰教你的?
——是不是安洲王?!
(全文完)!
十尾兔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