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主線劇情的導火索
開局領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 作者:椿八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字如麵:
聽聞公子要來參加此次拍賣會,雅兒心中是又喜又憂。
喜是由於公子又可來到城中,雅兒又可與公子暢談詩書,憂是因為此等日子,實不是出門遊玩的好時節。
然而,縣衙門口被燒毀的地方還在修繕,聽聞守城官兵對進城人員的盤查更加嚴格了。
半月時間,官府已是進行三次剿匪,如今匪患總算有了遏製下去的趨勢。
望公子一路小心,平安為上。
雅兒在錦緞莊,時刻等候公子前來。”
嗯,在亂七八糟的新律法下,百姓的反彈總算是開始了。
在“強行給單身男女分配對象,秋天多交一份賦稅”之後,三月上旬,大梁朝廷再度頒布了一道新律法。
鹽鐵官營,收歸國有!
自此以後,所有鹽鐵全都收歸官府,由官府派人經營,統一定價。
沒有絲毫預兆,一夜之間砸了所有鐵匠鋪和製鹽廠的飯碗。
“憑什麽啊?高官那麽有錢,憑什麽要讓我們普通老百姓養著流民,還要多交一份賦稅!”
“不讓我們自己製鹽煉鐵,官府定的價又死貴!還交什麽賦稅啊?我們怕是連鋤頭都買不起了,連鹽都吃不起了!”
“昏君當道,民不聊生!”
傳聞新皇登基後夜夜笙歌,窮奢極侈,奢靡無度,短短三年就將先朝國庫揮霍一空。
這才出現幾條離譜的新律法,就是變著法兒地從民眾手底下要錢,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
賦稅每年一次,遠水救不了近火。
要維持皇宮的奢靡,就要想幾條更加有效率的法子。
於是鹽鐵官營被迫不及待地重新提出,又迫不及待地推行到全國。
黃灣縣是沿海城市,吃鹽還不算太過困難,但地處內陸的郡縣在此新律法下可就苦不堪言。
更何況,就算黃灣不需鹽……但這地方產鹽。
新律法的實施,無疑是斷了眾多製鹽廠和鐵匠們的活路!
因為他們發現,自從製鹽廠和鐵匠鋪收歸國有之後,他們就不再有收入了!
官府發下來的工錢被層層克扣,賣出去價格死貴的鹽和鐵,半文銅板的分紅也沒能分到他們手中。
鹽鐵收歸國有,大家都搖身一變成了鐵飯碗,結果反而比以前更窮了?
更有甚者,因為和衙役發生了口角,當月竟是一文錢工錢都沒領到!
各種巧立名目克扣工錢,簡直就是在給官府打白工!
“我們要活路!”
“我們要漲工錢!”
“這是我們的辛苦錢,憑什麽給那些光動嘴皮子的人給掙了去!”
鬧到縣衙之上,黃縣令隻是說不止黃灣縣,這天下都是如此,大家都是在照著新律法辦事。
他當然知道衙役們在變著花樣地中飽私囊,但他又怎麽會為了一群刁民處罰手下人?
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原本大家自給自足,還能勉強溫飽,混口飯吃。可如今官差一插手,日子非但沒有過得好起來,反而越過越差了?
一群人一合計,不行,這日子過不下去了!
於是如黃巾軍般的起義在黃灣縣爆發了三次又被鎮壓下去三次,都隻是小打小鬧,在訓練有素的官軍麵前毫無還手之力。
無獨有偶,這樣的情況不止在黃灣縣,在別的郡縣也在發生。
聽聞有人打出了“反梁複楚”的旗號,還組織起義軍,公開搜索當年淪落在外的前朝長公主的下落。
聽說明年的賦稅要漲,聽說明年就連糧鋪都要讓官府來經營。
聽說大梁新皇對舞文弄墨的文人很是不滿,幾度在朝堂之上焚毀文書,還以讓文官出醜取樂。
有一句話從金鑾殿傳到了民間,至今仍為百姓津津樂道。
百無一用是書生!
“相公,若華裳真被梁朝的官兵們找到了,相公不要有顧慮,將華裳交出去就是了。”
“傻瓜,黃灣縣離長安城遠得很,皇宮之中發生的事情又與我們何幹?”
對,就算朝堂之上天翻地覆,也和偏安一隅的葉羽他們沒有關係。
更何況,無論是亂世還是治世,葉羽都有把握,能好好保護她們。
“夫君,最近外麵不太平,還是不要出門了……”照雪也是擔憂道。
“無事,城中還是安全的。”
不去不行啊,照拍賣會的慣例,凡是呈上拍品者,在拍賣當天必須要到場。
聽聞葉羽上次典當出去的玻璃和鏡子出現在了上個月的拍賣會上,那塊玻璃——啊不是,是“剔透玲瓏玉”,被拍出了一千兩銀子的高價。
那麵“世間罕見,絕無僅有,清如水波,能映照世間一切”,還得過高僧加持護佑,由其坐化的精血所燒出的“通天徹地寶鏡”,起拍價就是三百兩銀子。
最終的成交價,更是足足達到了三千五百兩銀子!
這件事被黃灣城裏的人們當做談資津津樂道,從雅兒的信中得知這一消息的葉羽麵色很是難看。
感覺丟了好大一筆銀子啊!
於是葉羽在四月初給雅兒送布匹之時,就順便再帶了一塊玻璃、一麵鏡子來到拍賣場。
“這、這是……”
拍賣場的鑒定師驚為天人,撫摸著光可鑒人的鏡子和潤澤透明的玻璃不肯撒手。
“這、這位先生……可還有這等神物?”
“既是神物?又怎會那麽好尋得?”葉羽也深知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他隻是想來撈一筆就走,“就是這兩塊兒也隻是我偶然得到,要不是莊中各項支出,資金周轉有些困難,我還真不會將之拿出來拍賣。”
黃灣城一月一度的拍賣會匯集各路客商,能在拍賣場中呈上拍品的都得是來路清白,身份證實過了的人士。
盡管拍賣會的工作人員不會泄露拍品是由何人所提供,但他們必須知道葉羽的來路。
這也是葉羽第一次沒有選擇到拍賣會上拍賣,而是找了一家當鋪將之典當出去的原因。
靠,要知道這玩意兒的利潤能有這麽豐厚,還怕什麽暴露身份啊,直接放上去拍不就成了!
“好的。按照慣例,呈上拍品者當日也要出現在拍賣會中,參與拍賣。”
四月十三日,請柬被寄到了葉莊之中。
四月十五日,葉羽將足足三百兩銀子放進包袱,來到了黃灣城。
聽聞公子要來參加此次拍賣會,雅兒心中是又喜又憂。
喜是由於公子又可來到城中,雅兒又可與公子暢談詩書,憂是因為此等日子,實不是出門遊玩的好時節。
然而,縣衙門口被燒毀的地方還在修繕,聽聞守城官兵對進城人員的盤查更加嚴格了。
半月時間,官府已是進行三次剿匪,如今匪患總算有了遏製下去的趨勢。
望公子一路小心,平安為上。
雅兒在錦緞莊,時刻等候公子前來。”
嗯,在亂七八糟的新律法下,百姓的反彈總算是開始了。
在“強行給單身男女分配對象,秋天多交一份賦稅”之後,三月上旬,大梁朝廷再度頒布了一道新律法。
鹽鐵官營,收歸國有!
自此以後,所有鹽鐵全都收歸官府,由官府派人經營,統一定價。
沒有絲毫預兆,一夜之間砸了所有鐵匠鋪和製鹽廠的飯碗。
“憑什麽啊?高官那麽有錢,憑什麽要讓我們普通老百姓養著流民,還要多交一份賦稅!”
“不讓我們自己製鹽煉鐵,官府定的價又死貴!還交什麽賦稅啊?我們怕是連鋤頭都買不起了,連鹽都吃不起了!”
“昏君當道,民不聊生!”
傳聞新皇登基後夜夜笙歌,窮奢極侈,奢靡無度,短短三年就將先朝國庫揮霍一空。
這才出現幾條離譜的新律法,就是變著法兒地從民眾手底下要錢,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
賦稅每年一次,遠水救不了近火。
要維持皇宮的奢靡,就要想幾條更加有效率的法子。
於是鹽鐵官營被迫不及待地重新提出,又迫不及待地推行到全國。
黃灣縣是沿海城市,吃鹽還不算太過困難,但地處內陸的郡縣在此新律法下可就苦不堪言。
更何況,就算黃灣不需鹽……但這地方產鹽。
新律法的實施,無疑是斷了眾多製鹽廠和鐵匠們的活路!
因為他們發現,自從製鹽廠和鐵匠鋪收歸國有之後,他們就不再有收入了!
官府發下來的工錢被層層克扣,賣出去價格死貴的鹽和鐵,半文銅板的分紅也沒能分到他們手中。
鹽鐵收歸國有,大家都搖身一變成了鐵飯碗,結果反而比以前更窮了?
更有甚者,因為和衙役發生了口角,當月竟是一文錢工錢都沒領到!
各種巧立名目克扣工錢,簡直就是在給官府打白工!
“我們要活路!”
“我們要漲工錢!”
“這是我們的辛苦錢,憑什麽給那些光動嘴皮子的人給掙了去!”
鬧到縣衙之上,黃縣令隻是說不止黃灣縣,這天下都是如此,大家都是在照著新律法辦事。
他當然知道衙役們在變著花樣地中飽私囊,但他又怎麽會為了一群刁民處罰手下人?
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原本大家自給自足,還能勉強溫飽,混口飯吃。可如今官差一插手,日子非但沒有過得好起來,反而越過越差了?
一群人一合計,不行,這日子過不下去了!
於是如黃巾軍般的起義在黃灣縣爆發了三次又被鎮壓下去三次,都隻是小打小鬧,在訓練有素的官軍麵前毫無還手之力。
無獨有偶,這樣的情況不止在黃灣縣,在別的郡縣也在發生。
聽聞有人打出了“反梁複楚”的旗號,還組織起義軍,公開搜索當年淪落在外的前朝長公主的下落。
聽說明年的賦稅要漲,聽說明年就連糧鋪都要讓官府來經營。
聽說大梁新皇對舞文弄墨的文人很是不滿,幾度在朝堂之上焚毀文書,還以讓文官出醜取樂。
有一句話從金鑾殿傳到了民間,至今仍為百姓津津樂道。
百無一用是書生!
“相公,若華裳真被梁朝的官兵們找到了,相公不要有顧慮,將華裳交出去就是了。”
“傻瓜,黃灣縣離長安城遠得很,皇宮之中發生的事情又與我們何幹?”
對,就算朝堂之上天翻地覆,也和偏安一隅的葉羽他們沒有關係。
更何況,無論是亂世還是治世,葉羽都有把握,能好好保護她們。
“夫君,最近外麵不太平,還是不要出門了……”照雪也是擔憂道。
“無事,城中還是安全的。”
不去不行啊,照拍賣會的慣例,凡是呈上拍品者,在拍賣當天必須要到場。
聽聞葉羽上次典當出去的玻璃和鏡子出現在了上個月的拍賣會上,那塊玻璃——啊不是,是“剔透玲瓏玉”,被拍出了一千兩銀子的高價。
那麵“世間罕見,絕無僅有,清如水波,能映照世間一切”,還得過高僧加持護佑,由其坐化的精血所燒出的“通天徹地寶鏡”,起拍價就是三百兩銀子。
最終的成交價,更是足足達到了三千五百兩銀子!
這件事被黃灣城裏的人們當做談資津津樂道,從雅兒的信中得知這一消息的葉羽麵色很是難看。
感覺丟了好大一筆銀子啊!
於是葉羽在四月初給雅兒送布匹之時,就順便再帶了一塊玻璃、一麵鏡子來到拍賣場。
“這、這是……”
拍賣場的鑒定師驚為天人,撫摸著光可鑒人的鏡子和潤澤透明的玻璃不肯撒手。
“這、這位先生……可還有這等神物?”
“既是神物?又怎會那麽好尋得?”葉羽也深知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他隻是想來撈一筆就走,“就是這兩塊兒也隻是我偶然得到,要不是莊中各項支出,資金周轉有些困難,我還真不會將之拿出來拍賣。”
黃灣城一月一度的拍賣會匯集各路客商,能在拍賣場中呈上拍品的都得是來路清白,身份證實過了的人士。
盡管拍賣會的工作人員不會泄露拍品是由何人所提供,但他們必須知道葉羽的來路。
這也是葉羽第一次沒有選擇到拍賣會上拍賣,而是找了一家當鋪將之典當出去的原因。
靠,要知道這玩意兒的利潤能有這麽豐厚,還怕什麽暴露身份啊,直接放上去拍不就成了!
“好的。按照慣例,呈上拍品者當日也要出現在拍賣會中,參與拍賣。”
四月十三日,請柬被寄到了葉莊之中。
四月十五日,葉羽將足足三百兩銀子放進包袱,來到了黃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