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百姓生活的進步
開局領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 作者:椿八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唔喔~我~”
“呢以~你~”
“忑啊~他~”
俗話說,倉廩足而知禮節。
今年秋天,拖拉機和收割機進入千家萬戶,一個人就能搞定十幾畝地,產出超過十萬斤的糧食。
盡管按照大漢新的律法,無論任何人都沒有免稅的特權,無論官員還是豪紳都要被官府收走田裏整整三成的作物,但剩餘的七成,也是一個很龐大的數量了。
可以讓百姓衣食無憂有閑錢,每家每戶都有報時的鍾表和一輛自行車用來代步,讓子女進入學堂,學習基礎的“漢語拚音字母表”。
新式學堂的開設無疑是給沒有田宅還要繳納賦稅的童生和秀才提供了一個謀生的出路,不至於放棄讀書下地種田,教書之餘也不耽誤科考。
普通的百姓之前可能會認為讀書沒有什麽用,但現在他們至少想要看懂《百姓日報》。
想知道拖拉機怎麽使,想知道疆域又拓展到了哪裏,朝廷的每一項成就都讓百姓與有榮焉。
也的確離不開每一位父老鄉親的辛勤耕耘。
高產的糧食還可以讓豪紳富戶們積累財富購買汽車、洗衣機、電風扇、脫穀機、鋼筆和縫紉機……
或是先進的必需品,或是難得一見的奢侈品,總之財富最終會迴流到宮中。
有時候葉羽會覺得雅兒的野心加上李小玉的經濟頭腦挺可怕的,尤其葉羽還掌握著暴力機關和先進技術,是這天下最大的壟斷集團。
不僅是莊家,還是負責製定規則的那個人,其他世家勢力再大又怎麽跟葉羽玩兒?
當然啦,槍支彈藥是不可能對外出售的,能持有槍支的隻有軍隊,尋常人家甚至根本不知道槍械的製作原理。
每戶人家所能持有的田宅都是有上限的,至於這個上限則由雅兒和楚華裳商議決定。
其實要那麽多田地也沒用,早有遠識之士看出來了。
隨著高產作物的不斷推廣,隨著生產方式的不斷改進,今後的糧食隻會越來越不值錢。
然而至少現今是需要糧食的,短短兩年還不足以百姓們把吃不飽穿不暖的迴憶給遺忘。
軍隊需要糧食,還需要飲食均衡,所以北方的城池大力發展畜牧業,從突厥人手裏俘獲牛羊豬狗,通過火車運送到全國各地。
糧食多了飼料也就多了,人吃飽了就有多餘的邊角料用來喂動物。
今年秋天百姓再沒有了突厥馬匪的威脅,養雞養鴨曬臘肉,在先進的養殖方法和安穩的養殖環境之下,家裏的雞鴨鵝兔開始在圈棚裏繁衍。
“連一個雞蛋都吃不起”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的過去式,百姓們吃飽穿暖又會有誰想著造反?
別說造反了,在大漢王朝境內,要是有人敢說如今的皇上一句不是,田間地頭的老漢兒都得拿起鋤頭把那人打跑!
盡管在葉羽不打算發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情況下,在交通便利但通訊仍然不便的情況下,仍然有很多顧慮不周的地方,仍然有投機倒把之徒想要渾水摸魚,利用製度的漏洞而牟利……但百姓的生活整體水平是蒸蒸日上的。
朝堂之上的官員對葉羽不遺餘力地讚揚,說葉羽是個體恤百姓的好皇帝,真正做到了“不與民爭利”,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方麵都做到了前無古人的高峰。
楚華裳、初晴和夜未央每天都很頭疼,舊的律法已經跟不上日新月異的大漢王朝了,新的律法每每都能出現漏洞。
從春天到秋天,從按人口征稅到按田地征稅,從佃租製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將村內土地分開承包,給農民承包,按照契約字據的規定,自主地進行生產和經營。其經營收入除按合同規定上繳一小部分給集體及繳納國家稅金外,全部歸於農戶。
官府除了進行必要的協調管理外不幹涉生產,在農業生產出現困難時還可以找官府求助。
一言以蔽之就是“包產到戶”。
秀才沒有免租的特權失去了田地,財主們也無法獲得更多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在官府手裏,按著人口或人勞比例分到農戶經營。
生產力的發展解放了大批人口,大批的人口進入了朝廷開設的新式工廠。
工業文明下的大機器生產,專業化、規模化的生產經營模式使得工業產品和加工後的農產品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生產成本,都遠遠優越於之前傳統農耕文明下的小門小戶的小農經濟所生產出的產品,其結果就是布匹和煤炭等生活必需品越來越便宜,家家戶戶都能買得起。
工部在全國各地建起了發電機,如今雖然是先供應工廠和朝中的重臣,但要不了多久“電燈”就能走進尋常百姓,走進千家萬戶。
古羅帝國第二次派遣使者來到漢朝,深深為中原的蓬勃發展所震撼。
這哪裏像是一個不斷發展軍備,處在戰爭之中的國度?這裏的人民平和而安寧,像是全然不知外麵的危險,全然感受不到來自別國的恐懼。
他們也應當如此,因為每年都會南下劫掠的突厥如今已是自身難保,漢朝不斷朝外擴張邊境線,就連原本在海麵上興風作浪的倭寇和百越之地的南蠻也都被徹底歸化,成為了中原不可分割的領土。
原本的住民不僅不再排斥成為漢人,還為自己身為漢人的這一身份而感到自豪!
這是一個對外蠻橫無理,對內關懷備至的國度,古羅帝國的使者一路走來,竟是生出了幾分想要永久留在漢朝的衝動。
這裏哪怕是最低等的人民都能生活得很好,不需要用香料遮掩臭味,城鎮的街道幹淨得一塵不染。
“我們是懷著友好和平的誠意而來,請求漢朝的皇帝能夠接見……”
古羅帝國的使者載著黃金和珠寶再度來到皇城,然而這迴的葉羽見也不見。
最多三年就會徹底覆滅的政權,還有什麽接見的必要麽?
聽說那幫使者在受挫之後迅速轉變了戰略,試圖用寶石和鑽石賄賂工部的官員,又暗地裏購買了十多輛汽車……
得知這件事的葉羽,隻是在朝堂之上頒布了一道法令。
不能讓任何一輛汽車出了國境!
“呢以~你~”
“忑啊~他~”
俗話說,倉廩足而知禮節。
今年秋天,拖拉機和收割機進入千家萬戶,一個人就能搞定十幾畝地,產出超過十萬斤的糧食。
盡管按照大漢新的律法,無論任何人都沒有免稅的特權,無論官員還是豪紳都要被官府收走田裏整整三成的作物,但剩餘的七成,也是一個很龐大的數量了。
可以讓百姓衣食無憂有閑錢,每家每戶都有報時的鍾表和一輛自行車用來代步,讓子女進入學堂,學習基礎的“漢語拚音字母表”。
新式學堂的開設無疑是給沒有田宅還要繳納賦稅的童生和秀才提供了一個謀生的出路,不至於放棄讀書下地種田,教書之餘也不耽誤科考。
普通的百姓之前可能會認為讀書沒有什麽用,但現在他們至少想要看懂《百姓日報》。
想知道拖拉機怎麽使,想知道疆域又拓展到了哪裏,朝廷的每一項成就都讓百姓與有榮焉。
也的確離不開每一位父老鄉親的辛勤耕耘。
高產的糧食還可以讓豪紳富戶們積累財富購買汽車、洗衣機、電風扇、脫穀機、鋼筆和縫紉機……
或是先進的必需品,或是難得一見的奢侈品,總之財富最終會迴流到宮中。
有時候葉羽會覺得雅兒的野心加上李小玉的經濟頭腦挺可怕的,尤其葉羽還掌握著暴力機關和先進技術,是這天下最大的壟斷集團。
不僅是莊家,還是負責製定規則的那個人,其他世家勢力再大又怎麽跟葉羽玩兒?
當然啦,槍支彈藥是不可能對外出售的,能持有槍支的隻有軍隊,尋常人家甚至根本不知道槍械的製作原理。
每戶人家所能持有的田宅都是有上限的,至於這個上限則由雅兒和楚華裳商議決定。
其實要那麽多田地也沒用,早有遠識之士看出來了。
隨著高產作物的不斷推廣,隨著生產方式的不斷改進,今後的糧食隻會越來越不值錢。
然而至少現今是需要糧食的,短短兩年還不足以百姓們把吃不飽穿不暖的迴憶給遺忘。
軍隊需要糧食,還需要飲食均衡,所以北方的城池大力發展畜牧業,從突厥人手裏俘獲牛羊豬狗,通過火車運送到全國各地。
糧食多了飼料也就多了,人吃飽了就有多餘的邊角料用來喂動物。
今年秋天百姓再沒有了突厥馬匪的威脅,養雞養鴨曬臘肉,在先進的養殖方法和安穩的養殖環境之下,家裏的雞鴨鵝兔開始在圈棚裏繁衍。
“連一個雞蛋都吃不起”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的過去式,百姓們吃飽穿暖又會有誰想著造反?
別說造反了,在大漢王朝境內,要是有人敢說如今的皇上一句不是,田間地頭的老漢兒都得拿起鋤頭把那人打跑!
盡管在葉羽不打算發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情況下,在交通便利但通訊仍然不便的情況下,仍然有很多顧慮不周的地方,仍然有投機倒把之徒想要渾水摸魚,利用製度的漏洞而牟利……但百姓的生活整體水平是蒸蒸日上的。
朝堂之上的官員對葉羽不遺餘力地讚揚,說葉羽是個體恤百姓的好皇帝,真正做到了“不與民爭利”,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方麵都做到了前無古人的高峰。
楚華裳、初晴和夜未央每天都很頭疼,舊的律法已經跟不上日新月異的大漢王朝了,新的律法每每都能出現漏洞。
從春天到秋天,從按人口征稅到按田地征稅,從佃租製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將村內土地分開承包,給農民承包,按照契約字據的規定,自主地進行生產和經營。其經營收入除按合同規定上繳一小部分給集體及繳納國家稅金外,全部歸於農戶。
官府除了進行必要的協調管理外不幹涉生產,在農業生產出現困難時還可以找官府求助。
一言以蔽之就是“包產到戶”。
秀才沒有免租的特權失去了田地,財主們也無法獲得更多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在官府手裏,按著人口或人勞比例分到農戶經營。
生產力的發展解放了大批人口,大批的人口進入了朝廷開設的新式工廠。
工業文明下的大機器生產,專業化、規模化的生產經營模式使得工業產品和加工後的農產品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生產成本,都遠遠優越於之前傳統農耕文明下的小門小戶的小農經濟所生產出的產品,其結果就是布匹和煤炭等生活必需品越來越便宜,家家戶戶都能買得起。
工部在全國各地建起了發電機,如今雖然是先供應工廠和朝中的重臣,但要不了多久“電燈”就能走進尋常百姓,走進千家萬戶。
古羅帝國第二次派遣使者來到漢朝,深深為中原的蓬勃發展所震撼。
這哪裏像是一個不斷發展軍備,處在戰爭之中的國度?這裏的人民平和而安寧,像是全然不知外麵的危險,全然感受不到來自別國的恐懼。
他們也應當如此,因為每年都會南下劫掠的突厥如今已是自身難保,漢朝不斷朝外擴張邊境線,就連原本在海麵上興風作浪的倭寇和百越之地的南蠻也都被徹底歸化,成為了中原不可分割的領土。
原本的住民不僅不再排斥成為漢人,還為自己身為漢人的這一身份而感到自豪!
這是一個對外蠻橫無理,對內關懷備至的國度,古羅帝國的使者一路走來,竟是生出了幾分想要永久留在漢朝的衝動。
這裏哪怕是最低等的人民都能生活得很好,不需要用香料遮掩臭味,城鎮的街道幹淨得一塵不染。
“我們是懷著友好和平的誠意而來,請求漢朝的皇帝能夠接見……”
古羅帝國的使者載著黃金和珠寶再度來到皇城,然而這迴的葉羽見也不見。
最多三年就會徹底覆滅的政權,還有什麽接見的必要麽?
聽說那幫使者在受挫之後迅速轉變了戰略,試圖用寶石和鑽石賄賂工部的官員,又暗地裏購買了十多輛汽車……
得知這件事的葉羽,隻是在朝堂之上頒布了一道法令。
不能讓任何一輛汽車出了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