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李賢在漢水平原的文化革命
魂穿古代,特種兵太子逆襲 作者:關中九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賢,本是現代的一名特種兵,憑借著過硬的軍事素養和頑強的意誌,在槍林彈雨中屢立奇功。然而,命運的齒輪卻詭譎地將他卷入了一場時空漩渦,再度睜眼,他已成為大乾國那位慘遭流放的太子。
剛到這陌生的古代世界,李賢便敏銳地察覺到,自己雖已占領漢水平原三郡,可這點地盤在偌大的大乾國版圖中,不過是滄海一粟。而手中那七萬一千人的軍隊,在麵對可能隨時反撲的朝廷勢力時,也顯得過於單薄。
為了擴充實力,李賢決定在漢水平原推行一項大膽且前所未有的政策——人人服兵役。他深知,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唯有全民皆兵,才能迅速增強軍事力量。於是,一道道政令從他的營帳中傳出,明確規定,隻要是健全的成年人,無論男女,都必須服兵役。此令一出,整個漢水平原為之震動。
起初,百姓們對此充滿疑慮和恐懼。在他們的認知裏,當兵打仗向來是男人的事,女人哪能上戰場?但李賢親自出麵,耐心地向百姓們解釋這項政策的意義。他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堅定地說道:“鄉親們,我們如今身處亂世,唯有團結一心,拿起武器,才能保衛我們的家園,守護我們的親人。女人同樣能頂半邊天,在戰場上,你們的力量同樣不可或缺。而且,我們會發放軍餉,讓大家的付出得到應有的迴報。”
為了消除百姓們的後顧之憂,李賢同時著手將老百姓聚集在一處,以城池的形式進行安置。他親自規劃城池布局,劃分出生活區、勞作區和軍事訓練區。在生活區,一排排整齊的房屋拔地而起,百姓們告別了以往分散且簡陋的住所,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勞作區內,人們按照各自的專長,分組進行勞作。有的開墾荒地,種植糧食作物;有的則負責飼養家畜,為大家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
而開礦,更是李賢極為重視的一項工作。他憑借現代的地質知識,精準地探測到幾處富含礦石的區域。隨後,組織大量百姓前往開礦。在礦洞中,百姓們在專業工匠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挖掘礦石。這些礦石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冶煉工坊,經過高溫冶煉,製成各種生產工具和兵器。
在軍事訓練方麵,李賢充分發揮自己特種兵的專業優勢,製定了一套科學且嚴格的訓練計劃。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龍嶺之上,軍營裏便響起了激昂的號角聲。士兵們迅速集合,開始進行體能訓練,長跑、負重行軍、攀爬障礙,一項項高強度的訓練讓他們的體魄日益強健。
戰術訓練同樣精彩紛呈。李賢將現代的軍事戰術理念融入其中,教導士兵們如何進行團隊協作,如何利用地形地貌進行有效的攻防。他親自示範,講解各種武器的使用技巧,從刀劍的揮舞到弓弩的射擊,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對於女兵的訓練,李賢也並未放鬆要求。他根據女性的身體特點,設計了一套專屬的訓練方案,著重培養她們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女兵們在訓練場上,巾幗不讓須眉,射箭、投槍樣樣精通,成為了軍隊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隨著時間的推移,漢水平原上的軍民在李賢的帶領下,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城池日益繁榮,勞作井然有序,軍隊的戰鬥力也在不斷提升。這片曾經略顯荒蕪的土地,如今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所有人都在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追隨李賢,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而努力奮鬥著。李賢,本是現代特種部隊裏的精英骨幹,在一次執行高難度任務時,命運的軌跡陡然轉向,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將他卷入時空漩渦,等他再次恢複意識,已然置身於陌生而古老的大乾國,還成了慘遭流放的太子。
初到大乾國,李賢便敏銳洞察到,這片土地雖底蘊深厚,可民眾知識素養猶如參差不齊的拚圖碎片,各地語言交流更是如同錯綜複雜的迷宮,重重障礙嚴重束縛著社會前行的步伐。他深知,若想在這全然陌生的古代世界成就一番宏圖偉業,提升民眾知識素養、打破語言交流壁壘乃是關鍵中的關鍵。
在李賢心中,一幅宏偉藍圖如畫卷般徐徐展開。他決心借由文化的磅礴力量,為這片土地的未來鋪就一條堅實之路。盡管他清楚,這必將是一條荊棘叢生、挑戰滿途的漫長征途,但憑借著現代知識賦予的底氣與堅韌不拔的鋼鐵意誌,他毅然決然地邁出了第一步。
在這陌生的環境中,李賢的未婚妻馮如煙,無疑是他最堅實的依靠與助力。馮如煙出身名門,不僅生得容貌出眾,宛如春日綻放的嬌豔花朵,更兼聰慧過人,心思細膩如發,且溫婉嫻淑,氣質如蘭。李賢深知,要實現心中大計,需先將自己腦海中的現代知識傾囊相授於馮如煙,以此為起點,方能如漣漪般在民眾中逐步推廣開來。
在他們那布置得雅致非凡的府邸書房內,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麵而來。林立的書架上,擺滿了泛黃的古籍,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檀香嫋嫋升騰,為整個空間增添了幾分靜謐與祥和。李賢手持紙筆,神情專注得如同在戰場上執行關鍵任務,開始向馮如煙講解數學知識。
他從最基礎的數字認知娓娓道來:“如煙,你瞧,這一橫一豎,便是數字‘一’和‘十’,它們恰似數學世界的基石,雖簡單,卻支撐起整個數學大廈。”說著,李賢在紙上寫下清晰而規整的數字,那字跡猶如他堅毅的決心。
接著,李賢循序漸進地引入加減乘除運算:“好比我們有三個蘋果,又拿來兩個,那現在一共有幾個呢?這就是加法,3 + 2 = 5 。”馮如煙微微點頭,靈動的雙眸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
隨著講解的不斷深入,李賢開始闡述更為複雜的幾何圖形與方程式。他隨手拾起一根簡單的樹枝,在地上認真地畫出三角形、圓形:“你看這三角形,三條邊相互支撐,構成了獨特的穩定性,在建築等諸多方麵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應用。”對於方程式,李賢巧妙地以生活中的買賣場景為例:“假如你去買布,一匹布的價格是固定的,你帶的錢也是固定的,那通過方程式就能算出你最多能買幾匹布。”
馮如煙聽得全神貫注,雙眸中求知的光芒愈發閃耀,宛如燃燒的火炬。她不時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與疑問,思維的火花在空氣中碰撞。遇到難以理解之處,李賢便會不厭其煩地反複解釋,從不同角度旁征博引、舉例說明,直至她完全領悟。有時,為了一個概念,兩人會爭論得麵紅耳赤,書房中充滿了熱烈而濃厚的學術氛圍,仿佛一場知識的盛宴正在上演。
教授完數學,李賢又馬不停蹄地著手教馮如煙拚音。他深知,統一的語言交流對於一個群體的發展而言,猶如水之於魚,至關重要。“如煙,這拚音就如同開啟語言大門的神奇鑰匙,學會它,大家就能用相同的讀音來交流,無論相隔千山萬水,都能順暢無阻地溝通。”李賢一邊說著,一邊在紙上寫下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拚音字母,而後詳細講解發音的要領,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絕世珍寶。
他示範著,聲音洪亮而清晰:“來,跟我讀,‘a’ ,嘴巴張大,聲音洪亮。”馮如煙宛如一個虔誠的學徒,緊跟著李賢,認真地模仿著每一個發音。起初,她的發音還略顯生澀,音調也有些怪異,仿佛初出茅廬的小鳥,尚在摸索飛行的技巧。但經過一遍又一遍的反複練習,她的發音逐漸變得標準流暢,如同山間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她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勤奮學生,不斷糾正自己的發音,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待馮如煙熟練掌握了數學與拚音知識後,李賢與她商議,由她出麵,向民眾傳授這些知識。馮如煙欣然應允,她深深明白此事意義重大,猶如一盞明燈,關乎著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未來走向。
很快,在漢水平原的各個城鎮村落,如同繁星散落般設立了簡易的學堂。這些學堂,有的是利用廢棄的廟宇改造而成,斑駁的牆壁見證著歲月的滄桑;有的則是臨時搭建的草棚,雖簡陋,卻充滿了對知識的熾熱渴望。馮如煙帶領著一群同樣經過李賢精心培訓的教員,如同一群傳播知識火種的使者,穿梭於各個學堂之間。
在其中一個學堂裏,孩子們和大人們密密麻麻地圍坐在一起,眼中滿是好奇與期待,齊刷刷地望著馮如煙。馮如煙臉上綻放出溫柔的笑容,用那如同春日微風般輕柔且清晰的聲音說道:“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一些新的知識,這將讓我們更好地交流,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她的聲音仿佛有一種魔力,輕輕拂過每一個人的心田,讓大家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她先從拚音教起,耐心地引導大家跟著她發音。“a、o、e……”整齊而響亮的聲音從學堂中傳出,仿佛是希望的號角在吹響。一些年紀稍大的人,發音習慣已然根深蒂固,猶如盤根錯節的老樹,學起來頗為吃力。比如張大伯,他一張口,那帶著濃重鄉音的發音就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但他並未因此氣餒,反而在馮如煙的鼓勵下,像一位勇敢的戰士,堅持不懈地練習。馮如煙輕輕走到他身邊,溫柔地糾正他的口型:“張大伯,嘴巴再張大一點,聲音從喉嚨裏發出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嚐試,張大伯終於發出了較為標準的音,他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冬日裏的暖陽,溫暖而燦爛。
教完拚音,便是數學課程。馮如煙巧妙地用生活中的實例,如買賣貨物、分配糧食等,來講解數學運算。“假如我們有十袋糧食,要平均分給五戶人家,每戶能得多少呢?這就用到了除法,10除以5等於2 ,所以每戶能得到兩袋糧食。”民眾們聽得津津有味,眼睛裏閃爍著恍然大悟的光芒,紛紛意識到這些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一位大嫂忍不住脫口而出:“這下好了,以後去集市賣東西,就不怕算錯賬了。”
隨著時間的緩緩流逝,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拚音和基礎數學。大家驚喜地發現,溝通變得如同暢行無阻的大道,以往因方言差異而產生的交流障礙逐漸如同冰雪般消融。不同村落的人們聚在一起,能用統一的拚音交流,歡聲笑語如同悅耳的樂章,迴蕩在漢水平原的每一個角落。
文化水平的提升,如同春風化雨,為工具製作與發明創造了一片肥沃的土壤。百姓們在日常勞作中,開始大膽嚐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對農具進行改良。
年輕的工匠阿強,一直對傳統農具的效率不太滿意,他心中猶如藏著一團火,渴望做出改變。通過精確的測量與計算,他對傳統的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良。他精心調整了犁鏵的角度,使其入土更深且更省力,仿佛賦予了犁新的生命;又重新設計了犁架的結構,讓牛拉起來更加輕鬆自如。經過改良後的犁,耕地效率大幅提高,原本一天隻能耕一畝地,現在能耕兩畝多地。阿強的成功,如同點燃了一把火,激發了其他工匠的創新熱情,大家紛紛摩拳擦掌,投入到農具改良的熱潮中。
還有擅長紡織的巧娘,以往織機的效率較低,織出的布寬度也有限,如同被束縛的翅膀。她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對織機進行了巧妙改造。她精確計算了織機各個部件的尺寸,如同精準的指揮官;調整了經線和緯線的張力,使得織機的運轉更加順暢,如同靈動的舞者。織出的布不僅更寬,而且質量更好,宛如精美的藝術品。巧娘的新織機很快在村子裏傳開,其他織女紛紛慕名前來學習,紡織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整個村子的紡織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而這一切,如同埋下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為科技學院的誕生孕育著無限可能。李賢看到民眾對知識的熱情日益高漲,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意識到成立一所專門的學院,係統培養人才、研究創新的時機已然成熟。他與馮如煙以及一眾誌同道合的有識之士商議後,決定在漢水平原的中心地帶,選址建造科技學院。
學院的籌備工作如同一場緊張而有序的戰役,緊鑼密鼓地全麵展開。首先是招募教師,李賢廣發告示,那告示如同知識的邀請函,邀請各方有識之士加入。消息如同插上翅膀的鳥兒,迅速傳遍各地。各地的學者、工匠們懷揣著對知識傳播的滿腔熱情,紛紛響應,如同百川歸海般齊聚漢水平原。有擅長天文曆法的老夫子,他知曉星辰的奧秘,仿佛能與宇宙對話;有精通機械製造的能工巧匠,他的雙手仿佛擁有神奇的魔力,能賦予器械生命。
製定教學大綱亦是一項艱巨無比的任務,猶如繪製一幅宏偉的藍圖。李賢與眾人反複商討,結合大乾國的實際情況與未來發展需求,精心確定了多個學科方向。除了數學、語言等基礎學科,如同大廈的基石,還設立了天文、地理、機械、醫學等專業學科,如同大廈的支柱。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深入學習代數、幾何等理論知識,還要著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成為生活的有力工具;語言課程則注重拚音的規範使用以及文學創作的培養,讓語言成為溝通與表達的橋梁。
天文專業,學生們將仰望浩瀚星空,學習觀測星辰、推算曆法,探索宇宙那無盡的奧秘,如同勇敢的探險家;地理專業,要研究山川地貌、物產分布,為國家的發展提供精準的地理依據,如同睿智的領航員;機械專業,著重培養學生對各種工具、器械的設計與製造能力,讓他們成為能工巧匠;醫學專業,則傳授中醫理論與實踐技能,培養救死扶傷的良醫,如同守護生命的天使。
在學院的建築設計上,李賢借鑒了現代學校的布局,精心規劃了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等區域。教學樓要寬敞明亮,如同知識的殿堂,便於學生們學習交流,思維的火花在這裏碰撞;實驗室配備各種實驗器材,猶如探索未知的寶庫,供學生們進行科學實驗,開啟創新的大門;圖書館則收集各類書籍,包括古代經典與新撰寫的學術著作,仿佛是知識的海洋,等待學生們去遨遊。
李賢滿懷希望,期待這所科技學院能成為知識的搖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材,為這片土地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讓大乾國在知識與科技的引領下,如同展翅高飛的雄鷹,走向繁榮昌盛。他深知,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了無數的挑戰,如同布滿荊棘的叢林,但看著民眾對知識那如饑似渴的渴望與熱情,他堅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如同緊密相連的齒輪,一定能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
在籌備過程中,困難如同攔路虎般接踵而至。資金短缺是首要的難題,建造學院需要大量的木材、石料等建築材料,購買教學設備也需要不菲的費用,如同沉重的負擔壓在眾人肩上。李賢一方麵積極號召民眾捐款捐物,激發大家對知識殿堂的熱情與支持;另一方麵積極尋求商業合作,如同精明的商人。他與當地的富商協商,以學院未來的科研成果為迴報,換取他們的資金支持,為學院的建設注入了寶貴的血液。
師資培訓也是一個關鍵而重要的環節。雖然招募到了不少有識之士,但他們對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還不太熟悉,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李賢親自組織教師培訓,向他們傳授現代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啟發式教學。讓教師們學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索知識,如同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而不是單純的灌輸式教育,讓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財富。
經過數月夜以繼日的努力,科技學院的雛形逐漸如同破曉的曙光般顯現。主體建築已經完工,教學樓莊重典雅,宛如一位沉穩的智者,矗立在漢水平原;實驗室寬敞明亮,各種實驗器材擺放整齊,仿佛等待著學生們去探索未知;圖書館裏的書籍也在不斷充實,彌漫著濃厚的書香氣息。教師們經過培訓,對新的教學工作充滿信心,如同即將出征的戰士,滿懷鬥誌。招生工作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地的學子們聽聞科技學院的招生消息,紛紛報名,如同歸巢的鳥兒。他們懷揣著對知識的向往,渴望在這所學院裏開啟新的人生篇章,追逐自己的夢想。
終於,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陽光如同金色的絲線灑在大地上,科技學院舉行了盛大的開學典禮。漢水平原上的民眾紛紛從四麵八方趕來,如同潮水般匯聚,見證這一曆史性的時刻。李賢站在主席台上,望著台下一張張充滿期待的麵孔,心中感慨萬千,如同波濤洶湧的大海。他知道,這隻是一個偉大征程的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但他堅信,科技學院必將成為大乾國崛起的強大引擎,如同推動巨輪前行的動力,引領著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新時代。
在典禮上,李賢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各位老師、同學,以及漢水平原的鄉親們,今天,我們共同迎來了科技學院的誕生。這是我們夢想的起點,是知識的殿堂。在這裏,我們將打破傳統的束縛,如同勇敢的開拓者,探索未知的領域。我們要用知識改變命運,用科技創造未來。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大乾國的繁榮昌盛,為我們美好的明天,努力奮鬥!”台下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仿佛是對未來的堅定承諾。
科技學院正式開學後,教學工作如同精密的時鍾,有序開展。課堂上,老師們生動有趣的講解,如同春風拂麵,激發了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機械課上,老師講解齒輪的原理,那聲音仿佛有一種魔力,學生們不僅聽得入迷,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欲望,還親自動手製作簡單的齒輪模型,感受機械的神奇魅力,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在醫學課上,老師帶著學生們辨認草藥,講解藥理,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傳授生命的密碼,學生們認真記錄,一筆一劃都充滿了對知識的敬畏,渴望早日成為救死扶傷的良醫,為人們帶來健康與希望。
隨著時間的緩緩推移,科技學院的影響力如同漣漪般逐漸擴大。不僅漢水平原的學子受益,周邊地區的人們也聽聞了學院的美名,紛紛慕名前來交流學習,如同蜜蜂飛向盛開的花朵。學院的科研成果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新的農具、紡織技術等在大乾國各地廣泛推廣,如同春風吹遍大地,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的蓬勃發展。
李賢看著科技學院的蓬勃發展,心中充滿了欣慰與自豪,如同看著自己精心培育的樹苗茁壯成長。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正在一步步改變著這個世界。在他的帶領下,大乾國正朝著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穩步邁進,而這一切,都源於他穿越之初播下的那顆文化的種子,如今,這顆種子已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必將綻放出絢爛無比的花朵,結出豐碩甜美的果實,為大乾國帶來繁榮與昌盛。
剛到這陌生的古代世界,李賢便敏銳地察覺到,自己雖已占領漢水平原三郡,可這點地盤在偌大的大乾國版圖中,不過是滄海一粟。而手中那七萬一千人的軍隊,在麵對可能隨時反撲的朝廷勢力時,也顯得過於單薄。
為了擴充實力,李賢決定在漢水平原推行一項大膽且前所未有的政策——人人服兵役。他深知,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唯有全民皆兵,才能迅速增強軍事力量。於是,一道道政令從他的營帳中傳出,明確規定,隻要是健全的成年人,無論男女,都必須服兵役。此令一出,整個漢水平原為之震動。
起初,百姓們對此充滿疑慮和恐懼。在他們的認知裏,當兵打仗向來是男人的事,女人哪能上戰場?但李賢親自出麵,耐心地向百姓們解釋這項政策的意義。他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堅定地說道:“鄉親們,我們如今身處亂世,唯有團結一心,拿起武器,才能保衛我們的家園,守護我們的親人。女人同樣能頂半邊天,在戰場上,你們的力量同樣不可或缺。而且,我們會發放軍餉,讓大家的付出得到應有的迴報。”
為了消除百姓們的後顧之憂,李賢同時著手將老百姓聚集在一處,以城池的形式進行安置。他親自規劃城池布局,劃分出生活區、勞作區和軍事訓練區。在生活區,一排排整齊的房屋拔地而起,百姓們告別了以往分散且簡陋的住所,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勞作區內,人們按照各自的專長,分組進行勞作。有的開墾荒地,種植糧食作物;有的則負責飼養家畜,為大家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
而開礦,更是李賢極為重視的一項工作。他憑借現代的地質知識,精準地探測到幾處富含礦石的區域。隨後,組織大量百姓前往開礦。在礦洞中,百姓們在專業工匠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挖掘礦石。這些礦石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冶煉工坊,經過高溫冶煉,製成各種生產工具和兵器。
在軍事訓練方麵,李賢充分發揮自己特種兵的專業優勢,製定了一套科學且嚴格的訓練計劃。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龍嶺之上,軍營裏便響起了激昂的號角聲。士兵們迅速集合,開始進行體能訓練,長跑、負重行軍、攀爬障礙,一項項高強度的訓練讓他們的體魄日益強健。
戰術訓練同樣精彩紛呈。李賢將現代的軍事戰術理念融入其中,教導士兵們如何進行團隊協作,如何利用地形地貌進行有效的攻防。他親自示範,講解各種武器的使用技巧,從刀劍的揮舞到弓弩的射擊,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對於女兵的訓練,李賢也並未放鬆要求。他根據女性的身體特點,設計了一套專屬的訓練方案,著重培養她們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女兵們在訓練場上,巾幗不讓須眉,射箭、投槍樣樣精通,成為了軍隊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隨著時間的推移,漢水平原上的軍民在李賢的帶領下,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城池日益繁榮,勞作井然有序,軍隊的戰鬥力也在不斷提升。這片曾經略顯荒蕪的土地,如今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所有人都在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追隨李賢,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而努力奮鬥著。李賢,本是現代特種部隊裏的精英骨幹,在一次執行高難度任務時,命運的軌跡陡然轉向,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將他卷入時空漩渦,等他再次恢複意識,已然置身於陌生而古老的大乾國,還成了慘遭流放的太子。
初到大乾國,李賢便敏銳洞察到,這片土地雖底蘊深厚,可民眾知識素養猶如參差不齊的拚圖碎片,各地語言交流更是如同錯綜複雜的迷宮,重重障礙嚴重束縛著社會前行的步伐。他深知,若想在這全然陌生的古代世界成就一番宏圖偉業,提升民眾知識素養、打破語言交流壁壘乃是關鍵中的關鍵。
在李賢心中,一幅宏偉藍圖如畫卷般徐徐展開。他決心借由文化的磅礴力量,為這片土地的未來鋪就一條堅實之路。盡管他清楚,這必將是一條荊棘叢生、挑戰滿途的漫長征途,但憑借著現代知識賦予的底氣與堅韌不拔的鋼鐵意誌,他毅然決然地邁出了第一步。
在這陌生的環境中,李賢的未婚妻馮如煙,無疑是他最堅實的依靠與助力。馮如煙出身名門,不僅生得容貌出眾,宛如春日綻放的嬌豔花朵,更兼聰慧過人,心思細膩如發,且溫婉嫻淑,氣質如蘭。李賢深知,要實現心中大計,需先將自己腦海中的現代知識傾囊相授於馮如煙,以此為起點,方能如漣漪般在民眾中逐步推廣開來。
在他們那布置得雅致非凡的府邸書房內,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麵而來。林立的書架上,擺滿了泛黃的古籍,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檀香嫋嫋升騰,為整個空間增添了幾分靜謐與祥和。李賢手持紙筆,神情專注得如同在戰場上執行關鍵任務,開始向馮如煙講解數學知識。
他從最基礎的數字認知娓娓道來:“如煙,你瞧,這一橫一豎,便是數字‘一’和‘十’,它們恰似數學世界的基石,雖簡單,卻支撐起整個數學大廈。”說著,李賢在紙上寫下清晰而規整的數字,那字跡猶如他堅毅的決心。
接著,李賢循序漸進地引入加減乘除運算:“好比我們有三個蘋果,又拿來兩個,那現在一共有幾個呢?這就是加法,3 + 2 = 5 。”馮如煙微微點頭,靈動的雙眸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
隨著講解的不斷深入,李賢開始闡述更為複雜的幾何圖形與方程式。他隨手拾起一根簡單的樹枝,在地上認真地畫出三角形、圓形:“你看這三角形,三條邊相互支撐,構成了獨特的穩定性,在建築等諸多方麵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應用。”對於方程式,李賢巧妙地以生活中的買賣場景為例:“假如你去買布,一匹布的價格是固定的,你帶的錢也是固定的,那通過方程式就能算出你最多能買幾匹布。”
馮如煙聽得全神貫注,雙眸中求知的光芒愈發閃耀,宛如燃燒的火炬。她不時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與疑問,思維的火花在空氣中碰撞。遇到難以理解之處,李賢便會不厭其煩地反複解釋,從不同角度旁征博引、舉例說明,直至她完全領悟。有時,為了一個概念,兩人會爭論得麵紅耳赤,書房中充滿了熱烈而濃厚的學術氛圍,仿佛一場知識的盛宴正在上演。
教授完數學,李賢又馬不停蹄地著手教馮如煙拚音。他深知,統一的語言交流對於一個群體的發展而言,猶如水之於魚,至關重要。“如煙,這拚音就如同開啟語言大門的神奇鑰匙,學會它,大家就能用相同的讀音來交流,無論相隔千山萬水,都能順暢無阻地溝通。”李賢一邊說著,一邊在紙上寫下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拚音字母,而後詳細講解發音的要領,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絕世珍寶。
他示範著,聲音洪亮而清晰:“來,跟我讀,‘a’ ,嘴巴張大,聲音洪亮。”馮如煙宛如一個虔誠的學徒,緊跟著李賢,認真地模仿著每一個發音。起初,她的發音還略顯生澀,音調也有些怪異,仿佛初出茅廬的小鳥,尚在摸索飛行的技巧。但經過一遍又一遍的反複練習,她的發音逐漸變得標準流暢,如同山間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她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勤奮學生,不斷糾正自己的發音,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待馮如煙熟練掌握了數學與拚音知識後,李賢與她商議,由她出麵,向民眾傳授這些知識。馮如煙欣然應允,她深深明白此事意義重大,猶如一盞明燈,關乎著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未來走向。
很快,在漢水平原的各個城鎮村落,如同繁星散落般設立了簡易的學堂。這些學堂,有的是利用廢棄的廟宇改造而成,斑駁的牆壁見證著歲月的滄桑;有的則是臨時搭建的草棚,雖簡陋,卻充滿了對知識的熾熱渴望。馮如煙帶領著一群同樣經過李賢精心培訓的教員,如同一群傳播知識火種的使者,穿梭於各個學堂之間。
在其中一個學堂裏,孩子們和大人們密密麻麻地圍坐在一起,眼中滿是好奇與期待,齊刷刷地望著馮如煙。馮如煙臉上綻放出溫柔的笑容,用那如同春日微風般輕柔且清晰的聲音說道:“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一些新的知識,這將讓我們更好地交流,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她的聲音仿佛有一種魔力,輕輕拂過每一個人的心田,讓大家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她先從拚音教起,耐心地引導大家跟著她發音。“a、o、e……”整齊而響亮的聲音從學堂中傳出,仿佛是希望的號角在吹響。一些年紀稍大的人,發音習慣已然根深蒂固,猶如盤根錯節的老樹,學起來頗為吃力。比如張大伯,他一張口,那帶著濃重鄉音的發音就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但他並未因此氣餒,反而在馮如煙的鼓勵下,像一位勇敢的戰士,堅持不懈地練習。馮如煙輕輕走到他身邊,溫柔地糾正他的口型:“張大伯,嘴巴再張大一點,聲音從喉嚨裏發出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嚐試,張大伯終於發出了較為標準的音,他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冬日裏的暖陽,溫暖而燦爛。
教完拚音,便是數學課程。馮如煙巧妙地用生活中的實例,如買賣貨物、分配糧食等,來講解數學運算。“假如我們有十袋糧食,要平均分給五戶人家,每戶能得多少呢?這就用到了除法,10除以5等於2 ,所以每戶能得到兩袋糧食。”民眾們聽得津津有味,眼睛裏閃爍著恍然大悟的光芒,紛紛意識到這些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一位大嫂忍不住脫口而出:“這下好了,以後去集市賣東西,就不怕算錯賬了。”
隨著時間的緩緩流逝,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拚音和基礎數學。大家驚喜地發現,溝通變得如同暢行無阻的大道,以往因方言差異而產生的交流障礙逐漸如同冰雪般消融。不同村落的人們聚在一起,能用統一的拚音交流,歡聲笑語如同悅耳的樂章,迴蕩在漢水平原的每一個角落。
文化水平的提升,如同春風化雨,為工具製作與發明創造了一片肥沃的土壤。百姓們在日常勞作中,開始大膽嚐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對農具進行改良。
年輕的工匠阿強,一直對傳統農具的效率不太滿意,他心中猶如藏著一團火,渴望做出改變。通過精確的測量與計算,他對傳統的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良。他精心調整了犁鏵的角度,使其入土更深且更省力,仿佛賦予了犁新的生命;又重新設計了犁架的結構,讓牛拉起來更加輕鬆自如。經過改良後的犁,耕地效率大幅提高,原本一天隻能耕一畝地,現在能耕兩畝多地。阿強的成功,如同點燃了一把火,激發了其他工匠的創新熱情,大家紛紛摩拳擦掌,投入到農具改良的熱潮中。
還有擅長紡織的巧娘,以往織機的效率較低,織出的布寬度也有限,如同被束縛的翅膀。她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對織機進行了巧妙改造。她精確計算了織機各個部件的尺寸,如同精準的指揮官;調整了經線和緯線的張力,使得織機的運轉更加順暢,如同靈動的舞者。織出的布不僅更寬,而且質量更好,宛如精美的藝術品。巧娘的新織機很快在村子裏傳開,其他織女紛紛慕名前來學習,紡織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整個村子的紡織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而這一切,如同埋下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為科技學院的誕生孕育著無限可能。李賢看到民眾對知識的熱情日益高漲,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意識到成立一所專門的學院,係統培養人才、研究創新的時機已然成熟。他與馮如煙以及一眾誌同道合的有識之士商議後,決定在漢水平原的中心地帶,選址建造科技學院。
學院的籌備工作如同一場緊張而有序的戰役,緊鑼密鼓地全麵展開。首先是招募教師,李賢廣發告示,那告示如同知識的邀請函,邀請各方有識之士加入。消息如同插上翅膀的鳥兒,迅速傳遍各地。各地的學者、工匠們懷揣著對知識傳播的滿腔熱情,紛紛響應,如同百川歸海般齊聚漢水平原。有擅長天文曆法的老夫子,他知曉星辰的奧秘,仿佛能與宇宙對話;有精通機械製造的能工巧匠,他的雙手仿佛擁有神奇的魔力,能賦予器械生命。
製定教學大綱亦是一項艱巨無比的任務,猶如繪製一幅宏偉的藍圖。李賢與眾人反複商討,結合大乾國的實際情況與未來發展需求,精心確定了多個學科方向。除了數學、語言等基礎學科,如同大廈的基石,還設立了天文、地理、機械、醫學等專業學科,如同大廈的支柱。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深入學習代數、幾何等理論知識,還要著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成為生活的有力工具;語言課程則注重拚音的規範使用以及文學創作的培養,讓語言成為溝通與表達的橋梁。
天文專業,學生們將仰望浩瀚星空,學習觀測星辰、推算曆法,探索宇宙那無盡的奧秘,如同勇敢的探險家;地理專業,要研究山川地貌、物產分布,為國家的發展提供精準的地理依據,如同睿智的領航員;機械專業,著重培養學生對各種工具、器械的設計與製造能力,讓他們成為能工巧匠;醫學專業,則傳授中醫理論與實踐技能,培養救死扶傷的良醫,如同守護生命的天使。
在學院的建築設計上,李賢借鑒了現代學校的布局,精心規劃了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等區域。教學樓要寬敞明亮,如同知識的殿堂,便於學生們學習交流,思維的火花在這裏碰撞;實驗室配備各種實驗器材,猶如探索未知的寶庫,供學生們進行科學實驗,開啟創新的大門;圖書館則收集各類書籍,包括古代經典與新撰寫的學術著作,仿佛是知識的海洋,等待學生們去遨遊。
李賢滿懷希望,期待這所科技學院能成為知識的搖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材,為這片土地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讓大乾國在知識與科技的引領下,如同展翅高飛的雄鷹,走向繁榮昌盛。他深知,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了無數的挑戰,如同布滿荊棘的叢林,但看著民眾對知識那如饑似渴的渴望與熱情,他堅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如同緊密相連的齒輪,一定能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
在籌備過程中,困難如同攔路虎般接踵而至。資金短缺是首要的難題,建造學院需要大量的木材、石料等建築材料,購買教學設備也需要不菲的費用,如同沉重的負擔壓在眾人肩上。李賢一方麵積極號召民眾捐款捐物,激發大家對知識殿堂的熱情與支持;另一方麵積極尋求商業合作,如同精明的商人。他與當地的富商協商,以學院未來的科研成果為迴報,換取他們的資金支持,為學院的建設注入了寶貴的血液。
師資培訓也是一個關鍵而重要的環節。雖然招募到了不少有識之士,但他們對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還不太熟悉,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李賢親自組織教師培訓,向他們傳授現代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啟發式教學。讓教師們學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索知識,如同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而不是單純的灌輸式教育,讓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財富。
經過數月夜以繼日的努力,科技學院的雛形逐漸如同破曉的曙光般顯現。主體建築已經完工,教學樓莊重典雅,宛如一位沉穩的智者,矗立在漢水平原;實驗室寬敞明亮,各種實驗器材擺放整齊,仿佛等待著學生們去探索未知;圖書館裏的書籍也在不斷充實,彌漫著濃厚的書香氣息。教師們經過培訓,對新的教學工作充滿信心,如同即將出征的戰士,滿懷鬥誌。招生工作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地的學子們聽聞科技學院的招生消息,紛紛報名,如同歸巢的鳥兒。他們懷揣著對知識的向往,渴望在這所學院裏開啟新的人生篇章,追逐自己的夢想。
終於,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陽光如同金色的絲線灑在大地上,科技學院舉行了盛大的開學典禮。漢水平原上的民眾紛紛從四麵八方趕來,如同潮水般匯聚,見證這一曆史性的時刻。李賢站在主席台上,望著台下一張張充滿期待的麵孔,心中感慨萬千,如同波濤洶湧的大海。他知道,這隻是一個偉大征程的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但他堅信,科技學院必將成為大乾國崛起的強大引擎,如同推動巨輪前行的動力,引領著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新時代。
在典禮上,李賢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各位老師、同學,以及漢水平原的鄉親們,今天,我們共同迎來了科技學院的誕生。這是我們夢想的起點,是知識的殿堂。在這裏,我們將打破傳統的束縛,如同勇敢的開拓者,探索未知的領域。我們要用知識改變命運,用科技創造未來。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大乾國的繁榮昌盛,為我們美好的明天,努力奮鬥!”台下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仿佛是對未來的堅定承諾。
科技學院正式開學後,教學工作如同精密的時鍾,有序開展。課堂上,老師們生動有趣的講解,如同春風拂麵,激發了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機械課上,老師講解齒輪的原理,那聲音仿佛有一種魔力,學生們不僅聽得入迷,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欲望,還親自動手製作簡單的齒輪模型,感受機械的神奇魅力,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在醫學課上,老師帶著學生們辨認草藥,講解藥理,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傳授生命的密碼,學生們認真記錄,一筆一劃都充滿了對知識的敬畏,渴望早日成為救死扶傷的良醫,為人們帶來健康與希望。
隨著時間的緩緩推移,科技學院的影響力如同漣漪般逐漸擴大。不僅漢水平原的學子受益,周邊地區的人們也聽聞了學院的美名,紛紛慕名前來交流學習,如同蜜蜂飛向盛開的花朵。學院的科研成果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新的農具、紡織技術等在大乾國各地廣泛推廣,如同春風吹遍大地,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的蓬勃發展。
李賢看著科技學院的蓬勃發展,心中充滿了欣慰與自豪,如同看著自己精心培育的樹苗茁壯成長。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正在一步步改變著這個世界。在他的帶領下,大乾國正朝著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穩步邁進,而這一切,都源於他穿越之初播下的那顆文化的種子,如今,這顆種子已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必將綻放出絢爛無比的花朵,結出豐碩甜美的果實,為大乾國帶來繁榮與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