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哥,我怎麽看這車廂這麽眼熟呢?是我們當初開過來那輛嗎?”
方斌看了看範偉,哭笑不得:你還惦記著你那兩把菜刀呢?
範偉歎了口氣:哎,畢竟是從老家帶出來的,除了幾身衣服,就那麽點念想兒了。
方斌萬萬沒想到粗枝大葉的範偉還有這麽感性的一麵,弄得他的眼眶也是一酸。抽了抽鼻子平複了一下心緒,拍拍範偉的肩膀:把麵甲戴好,還有好多活兒等著我們呢。
身後的裝甲防爆大門關閉,紅色的應急燈閃爍不停,一個連的戰士站在被深度改造的列車旁。方斌的頭盔中一道綠光亮起,隨即整個隔斷層的應急燈顏色也從紅變綠,液壓杠杆的力量推動著兩扇大門向兩側滑動,一股來自野外的風吹了進來,眾人頭盔內置的輻射計量器瞬間拉到了150微西弗!
距離核爆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這還是大家頭一次見到地表的景色。太陽被厚重的雲層遮擋,隻是一個發亮的光球。鉛灰色的雲層壓的很低,時不時有不自然的綠色閃電在雲層間跳躍而過,空中飄灑著片片塵埃,目力所及之處皆是一片片的死灰色。
方斌深唿吸了一口氣,然後右手抬起,劃了兩個圈朝前一指,列車啟動,步兵跟隨,整個隊伍走出了避難所。
地麵小鎮因為地震坍塌了幾處房屋,圍牆倒是沒受什麽損傷,四號避難所沒有受到核彈的直接打擊,隻是被地震餘波波及。
現在外圍圍牆的自動武器站由“應龍”小隊和避難所的中央計算機值守,方斌這些大頭兵是核爆後第一批迴到地表的普通幸存者。這次的任務也不太複雜,就是保護身旁的這列裝甲列車。
肖隊帶領的“應龍”小隊已經返迴避難所,他們帶迴來了五型活屍的活體樣本,返迴的路線也是沿著鐵路線,路上排查了整個鐵路線的情況。鐵路的情況如預料般糟糕,核爆引發的地震使大段的路段損毀,鐵軌移位甚至扭曲變形。維修整條線路迫在眉睫,前鋒護衛任務就落在了方斌這個連的身上。
整列裝甲列車的每節車廂都被進行了深度三防改裝,最前麵的八個車廂是半自動鐵軌維修車,而特製的車頭就在第九節。每節車廂都配備了自動武器站,這一路上的飛禽走獸可不少,甚至還有落單的小型屍群,單單依靠步兵手裏的武器還是略顯單薄。至於方斌這個連的生活保障,則由跟隨前進的二十幾輛重型卡車和步戰車提供。
平均過百微西弗的環境,詭異的雲層顏色,一切都是灰突突的。現在是冬天,可外部氣溫卻如夏天一般,所有的積雪都融化了,大草原上都是一片片的沼澤。外蒙國境內的鐵路幾乎都是富友集團修建的,采用的是華夏標準,無論是路基還是鐵軌都是高質量高標準。鐵軌下麵的路麵被硬化墊高至少一米五,路基兩側有高達三米的堅固金屬圍欄,這是為了防止大型牲畜出現在鐵路上造成事故。
經過一場地震後,大量的路基被毀,整個維修工作進展很慢。掛在前麵的半自動維修車和上麵搭載的自動維修機器人可以完成百分之九十五的工作,車廂裏也有專職的工作人員操作一切。整個維修工作不需要方斌他們動手,他們的工作就是保護列車和維修現場,工作很簡單,也很無聊。時間一長,大家緊繃的神經也慢慢鬆懈了下來。
裝甲車廂上的自動武器站理論上可以自動鎖定一切靠近列車五百米內的活物兒,自動機炮的40毫米埋頭彈和重機槍可以保證隻要不是兩條腿兒的都會在第一時間被打成篩子炸成碎片。但現實是無處不在的電磁幹擾和鐵路周圍高低起伏的丘陵把這一範圍縮小到了不過三四百米,這樣方斌就不得不安排人手站在車廂上做人肉雷達。
“斌哥,拉鐵軌的車廂上來了!”
馮老師的聲音在通訊頻道中響起,在滋滋啦啦的電磁幹擾下顯得有些怪異。方斌抬頭看向車廂頂,然後順著馮老師手指的方向向後方看去,一列火車慢騰騰的從後麵趕了上來。敞開的車皮上堆放著一根根嶄新的鐵軌和各種備件。
兩列火車連接到了一起,後車的鐵軌被車廂自帶的輸送履帶送到了最前麵的維修車廂。被替換下來的破舊鐵軌被高能激光器切成一塊塊的小段兒,在用傳送帶送到後麵的車廂裏拉迴避難所迴爐。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人工參與,前麵的工作人員隻需要按幾個按鈕就行。
剛開始大家還能圍在一起看個西洋景兒,現在已經懶得圍觀了。方斌的連有四個排,他安排四小時一次輪值,兩個排一個班兒。他這個連需要值守一個星期,一星期後會有別的連來替換他們。聽說以現在外部環境的輻射量,大家迴到避難所還需要住院幾天接受清除輻射的治療。
避難所周邊沒有受到核打擊,整個外m國都沒挨過一發核彈,就這破國家,全國不過四百萬人口,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集中在首都。可能是太窮,可能是人口基數太低幸存者寥寥無幾,連挨核彈的資格都沒有。
但北邊的大毛國和南邊的華夏都是可以和燈塔國掰掰手腕的存在,兩邊都是重災區。不管這該死的風向如何,外m國的草原上輻射一直不低。
這裏沒什麽大型屍群,不過變異動物實在太多。方斌等人對時不時響起的炮聲槍聲早已免疫。一根還冒著熱氣的“珊瑚蛇”機炮的40毫米炮管掉到了方斌麵前,差點砸到他。
“斌哥,對不起啊,差點砸倒你。”
頭上傳來孔雲的聲音,他和顧文東剛給一架自動武器站更換了炮管,隨手就把炮管扔到一邊,差點砸到人。
方斌搖搖頭,沒有責怪老夥計,孔雲也是快三十歲的人了,還是這麽毛毛躁躁的。
顧文東從車廂上跳下,濺起一片泥水:頭兒,四號武器站炮管換完了,供彈有點小問題,我順手給修好了。
方斌咧咧嘴:我說顧老師,有您不懂的嗎?
顧文東嘿嘿一笑,雖然隔著麵甲看不到他的表情,方斌也知道這家夥肯定很受用。
送鐵軌的火車上拉著五節保障車廂,大家從車尾那節登車,裏麵是一整套全自動消殺係統。大家的外骨骼裝甲被清理幹淨後,才會被允許進入前麵的車廂。倒數第二節是裝備保障車廂,大家在這裏可以脫掉外骨骼裝甲,由自動維護機器人和技工進行維護,在往前就是食堂和臥鋪車廂,有熱餐甚至可以洗澡。一頓熱餐可以提升士氣可以緩解疲勞,避難所對大家沒得說,福利好到天了。
範偉嚼著嘴裏的雞排,嘴裏含糊不清的問道:斌哥,我們修了多少公裏了?
軍醫把抗輻射針劑打在了方斌的脖子上,十毫升的藥劑進入靜脈,方斌呲了呲牙。等軍醫離開,方斌抽了口煙,透過青色的煙霧,看向車廂外的草原:上麵的規劃是一個星期二百公裏,預計三個星期修通。我們現在。。。差不多快完成任務了吧。
馮老師拿起小碗喝了口湯順了順嗓子:這才四天,我們連能超額完成任務了吧?不知道迴去能發點什麽福利。
孔雲兩眼空洞的盯著頂棚的空調出風口:頂多分點煙酒糖茶,還能有什麽啊?
方斌瞪了他一眼:就這你還不滿意啊?不要給我。
孔雲歎了口氣:核爆前不是要說實行積分製嗎?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實行。
顧文東:積分製是個好製度,多勞多得嘛,不過那也得有充足的物質支撐才行。給你一萬積分,啥都買不到,還有什麽用。
方斌彈了彈煙灰:我們要營救的軍方庇護所有二十多萬的幸存者,雖然咱們四號避難所能裝得下這麽多人口,高層也一直保證物資供應,但我看啊,還是懸。
顧文東搖搖頭:也不能這麽說。頭兒,你去過工廠區嗎?那裏的產能和空間維持個幾百萬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顧文東扒拉著飯盒裏的飯菜,繼續說道:我不擔心產能。
方斌奇道:那你擔心什麽?
顧文東:我擔心那些人不願意加入四號避難所。
方斌看了看範偉,哭笑不得:你還惦記著你那兩把菜刀呢?
範偉歎了口氣:哎,畢竟是從老家帶出來的,除了幾身衣服,就那麽點念想兒了。
方斌萬萬沒想到粗枝大葉的範偉還有這麽感性的一麵,弄得他的眼眶也是一酸。抽了抽鼻子平複了一下心緒,拍拍範偉的肩膀:把麵甲戴好,還有好多活兒等著我們呢。
身後的裝甲防爆大門關閉,紅色的應急燈閃爍不停,一個連的戰士站在被深度改造的列車旁。方斌的頭盔中一道綠光亮起,隨即整個隔斷層的應急燈顏色也從紅變綠,液壓杠杆的力量推動著兩扇大門向兩側滑動,一股來自野外的風吹了進來,眾人頭盔內置的輻射計量器瞬間拉到了150微西弗!
距離核爆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這還是大家頭一次見到地表的景色。太陽被厚重的雲層遮擋,隻是一個發亮的光球。鉛灰色的雲層壓的很低,時不時有不自然的綠色閃電在雲層間跳躍而過,空中飄灑著片片塵埃,目力所及之處皆是一片片的死灰色。
方斌深唿吸了一口氣,然後右手抬起,劃了兩個圈朝前一指,列車啟動,步兵跟隨,整個隊伍走出了避難所。
地麵小鎮因為地震坍塌了幾處房屋,圍牆倒是沒受什麽損傷,四號避難所沒有受到核彈的直接打擊,隻是被地震餘波波及。
現在外圍圍牆的自動武器站由“應龍”小隊和避難所的中央計算機值守,方斌這些大頭兵是核爆後第一批迴到地表的普通幸存者。這次的任務也不太複雜,就是保護身旁的這列裝甲列車。
肖隊帶領的“應龍”小隊已經返迴避難所,他們帶迴來了五型活屍的活體樣本,返迴的路線也是沿著鐵路線,路上排查了整個鐵路線的情況。鐵路的情況如預料般糟糕,核爆引發的地震使大段的路段損毀,鐵軌移位甚至扭曲變形。維修整條線路迫在眉睫,前鋒護衛任務就落在了方斌這個連的身上。
整列裝甲列車的每節車廂都被進行了深度三防改裝,最前麵的八個車廂是半自動鐵軌維修車,而特製的車頭就在第九節。每節車廂都配備了自動武器站,這一路上的飛禽走獸可不少,甚至還有落單的小型屍群,單單依靠步兵手裏的武器還是略顯單薄。至於方斌這個連的生活保障,則由跟隨前進的二十幾輛重型卡車和步戰車提供。
平均過百微西弗的環境,詭異的雲層顏色,一切都是灰突突的。現在是冬天,可外部氣溫卻如夏天一般,所有的積雪都融化了,大草原上都是一片片的沼澤。外蒙國境內的鐵路幾乎都是富友集團修建的,采用的是華夏標準,無論是路基還是鐵軌都是高質量高標準。鐵軌下麵的路麵被硬化墊高至少一米五,路基兩側有高達三米的堅固金屬圍欄,這是為了防止大型牲畜出現在鐵路上造成事故。
經過一場地震後,大量的路基被毀,整個維修工作進展很慢。掛在前麵的半自動維修車和上麵搭載的自動維修機器人可以完成百分之九十五的工作,車廂裏也有專職的工作人員操作一切。整個維修工作不需要方斌他們動手,他們的工作就是保護列車和維修現場,工作很簡單,也很無聊。時間一長,大家緊繃的神經也慢慢鬆懈了下來。
裝甲車廂上的自動武器站理論上可以自動鎖定一切靠近列車五百米內的活物兒,自動機炮的40毫米埋頭彈和重機槍可以保證隻要不是兩條腿兒的都會在第一時間被打成篩子炸成碎片。但現實是無處不在的電磁幹擾和鐵路周圍高低起伏的丘陵把這一範圍縮小到了不過三四百米,這樣方斌就不得不安排人手站在車廂上做人肉雷達。
“斌哥,拉鐵軌的車廂上來了!”
馮老師的聲音在通訊頻道中響起,在滋滋啦啦的電磁幹擾下顯得有些怪異。方斌抬頭看向車廂頂,然後順著馮老師手指的方向向後方看去,一列火車慢騰騰的從後麵趕了上來。敞開的車皮上堆放著一根根嶄新的鐵軌和各種備件。
兩列火車連接到了一起,後車的鐵軌被車廂自帶的輸送履帶送到了最前麵的維修車廂。被替換下來的破舊鐵軌被高能激光器切成一塊塊的小段兒,在用傳送帶送到後麵的車廂裏拉迴避難所迴爐。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人工參與,前麵的工作人員隻需要按幾個按鈕就行。
剛開始大家還能圍在一起看個西洋景兒,現在已經懶得圍觀了。方斌的連有四個排,他安排四小時一次輪值,兩個排一個班兒。他這個連需要值守一個星期,一星期後會有別的連來替換他們。聽說以現在外部環境的輻射量,大家迴到避難所還需要住院幾天接受清除輻射的治療。
避難所周邊沒有受到核打擊,整個外m國都沒挨過一發核彈,就這破國家,全國不過四百萬人口,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集中在首都。可能是太窮,可能是人口基數太低幸存者寥寥無幾,連挨核彈的資格都沒有。
但北邊的大毛國和南邊的華夏都是可以和燈塔國掰掰手腕的存在,兩邊都是重災區。不管這該死的風向如何,外m國的草原上輻射一直不低。
這裏沒什麽大型屍群,不過變異動物實在太多。方斌等人對時不時響起的炮聲槍聲早已免疫。一根還冒著熱氣的“珊瑚蛇”機炮的40毫米炮管掉到了方斌麵前,差點砸到他。
“斌哥,對不起啊,差點砸倒你。”
頭上傳來孔雲的聲音,他和顧文東剛給一架自動武器站更換了炮管,隨手就把炮管扔到一邊,差點砸到人。
方斌搖搖頭,沒有責怪老夥計,孔雲也是快三十歲的人了,還是這麽毛毛躁躁的。
顧文東從車廂上跳下,濺起一片泥水:頭兒,四號武器站炮管換完了,供彈有點小問題,我順手給修好了。
方斌咧咧嘴:我說顧老師,有您不懂的嗎?
顧文東嘿嘿一笑,雖然隔著麵甲看不到他的表情,方斌也知道這家夥肯定很受用。
送鐵軌的火車上拉著五節保障車廂,大家從車尾那節登車,裏麵是一整套全自動消殺係統。大家的外骨骼裝甲被清理幹淨後,才會被允許進入前麵的車廂。倒數第二節是裝備保障車廂,大家在這裏可以脫掉外骨骼裝甲,由自動維護機器人和技工進行維護,在往前就是食堂和臥鋪車廂,有熱餐甚至可以洗澡。一頓熱餐可以提升士氣可以緩解疲勞,避難所對大家沒得說,福利好到天了。
範偉嚼著嘴裏的雞排,嘴裏含糊不清的問道:斌哥,我們修了多少公裏了?
軍醫把抗輻射針劑打在了方斌的脖子上,十毫升的藥劑進入靜脈,方斌呲了呲牙。等軍醫離開,方斌抽了口煙,透過青色的煙霧,看向車廂外的草原:上麵的規劃是一個星期二百公裏,預計三個星期修通。我們現在。。。差不多快完成任務了吧。
馮老師拿起小碗喝了口湯順了順嗓子:這才四天,我們連能超額完成任務了吧?不知道迴去能發點什麽福利。
孔雲兩眼空洞的盯著頂棚的空調出風口:頂多分點煙酒糖茶,還能有什麽啊?
方斌瞪了他一眼:就這你還不滿意啊?不要給我。
孔雲歎了口氣:核爆前不是要說實行積分製嗎?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實行。
顧文東:積分製是個好製度,多勞多得嘛,不過那也得有充足的物質支撐才行。給你一萬積分,啥都買不到,還有什麽用。
方斌彈了彈煙灰:我們要營救的軍方庇護所有二十多萬的幸存者,雖然咱們四號避難所能裝得下這麽多人口,高層也一直保證物資供應,但我看啊,還是懸。
顧文東搖搖頭:也不能這麽說。頭兒,你去過工廠區嗎?那裏的產能和空間維持個幾百萬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顧文東扒拉著飯盒裏的飯菜,繼續說道:我不擔心產能。
方斌奇道:那你擔心什麽?
顧文東:我擔心那些人不願意加入四號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