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滑輪的大門被李佳雯推開,油罐車慢慢駛入院中。文慧從駕駛室跳了下來,和李佳雯朝山路跑去。幾台民用車輛停在山路上,二人分別發動車輛,撞在一起,把雙車道的山路堵得死死的。
返迴山上,二人用幾塊巨大的帆布把油罐車蓋了個嚴嚴實實,這樣可以給油罐裏的柴油保暖。文慧不知道這罐柴油的標號是多少,嚴冬已經來臨,如果不做好保暖,山莊的柴油發電機可就沒有柴油用了。
柴油發電機沒有柴油,靠冬天那點可憐的日超率,那個小小的光伏發電站可滿不足了電暖氣需求的電量。
有了電,也可以維持山莊各處的監控攝像頭。最遠的監控器設置在山下的公路入口,後山也有,這樣,娘兒仨就不會被活屍摸到床頭才發現。
這裏是一處修建在半山腰上的避暑山莊,二十幾棟獨立別墅式的住宿足夠容納一兩百人的食宿和娛樂。人工鋪設種植的草坪樹林和供人垂釣的魚塘,露天兒童樂園,寬敞的停車場,室內室外的休閑娛樂設備齊全。
娘兒仨抵達這裏時,整個山莊隻有十幾隻活屍,看衣著服飾應該是保潔和廚師,被關閉的山莊大門關在了院子裏。在廚房文慧找到了滿滿當當一倉庫的大米白麵和幾大箱的食用油調味料,巨大的冰櫃中腐爛的蔬菜和肉類數量不多,這些新鮮食材應該是幾天才會送來一次。
從各處設施的新舊程度和堆放在停車場上沒有用完的建築材料來看,這個山莊應該是剛剛完工還沒開門營業。現在倒是便宜了這娘兒仨。
整個山莊有完善的供電係統,每棟小別墅都是獨立的冷風和電采暖係統。平時可以用光伏補貼一部分用電,應急情況那台柴油發電機可以自動啟動保證不間斷供電。
最重要的是這裏的地形,隻有一條盤山公路能夠抵達山莊的正門。按照設計圖紙,山莊的主人平整了一整塊山岩,然後又用碎石和混凝土墊高了好幾米。遠遠看去,整個山莊好像一座巨大的軍事堡壘而不是一個休閑山莊。
這很不尋常,這樣的工程量巨大,花費更是個天文數字,而且毫無意義。
文慧拿著望遠鏡看著地平線上的火光和爆炸,茜茜則在李佳雯的脖頸上薅著小姨的頭發吱哇亂叫。看了好久,文慧歎了口氣,把茜茜抱了下來,然後把望遠鏡遞給了李佳雯。
李佳雯看了很久,也歎了口氣:終歸還是打起來了,幸虧我們沒進那庇護所。
文慧親了茜茜一下:那是安置區,不是庇護所,那裏有很多幸存者,他們應該能應付的過來。
李佳雯放下望遠鏡:也幸虧屍群是奔著他們去的,要不我們根本開不到這裏。
文慧抱著茜茜往廚房走去:我去做飯了,吃完飯還有一堆活兒等著幹呢。
兩個星期前,娘兒仨遇到了一處戰場。那是一支從附近城市撤出的車隊,在被屍群追上包圍後無人幸存的絕望戰鬥。
從公路一直延綿到農田中央的防風林,一整塊農田成了這些人的墓地,從車轍印上來看,沒有車輛逃離這塊死地,徒步更不可能逃過狂暴的屍群。戰場很幹淨,饑餓的屍群甚至把血跡都舔舐得一幹二淨。
娘兒仨跟隨著戰死者的痕跡一直抵達了戰場的中心,上百輛各型車輛圍成了一個圈子,他們在這裏引爆了什麽爆炸物,可惜威力並不大,沒有造成什麽巨大的彈坑。
從幾架外骨骼裝甲和車輛的城市迷彩塗裝和袖章,文慧發現主力是某支武警部隊,還有少量的警察和正規軍士兵。這樣混亂的編製很符合從城市中撤出的隊伍特征,被打散的部隊會自發的重新就地編組掩護幸存者脫離戰場。
李佳雯打開一輛被掀翻的裝甲運輸車車廂,發現了四架裝備完整的軍用外骨骼裝甲和半車的武器彈藥。看來戰死者沒有時間來動用這些裝備,倒是便宜了文慧和李佳雯。這輛“穿山甲”裝甲運輸車是正規軍的現役裝備,使用通用底盤,有很多衍生車型。各方麵的指標都很平衡,在緊急情況下還可以用作牽引車使用。
彈藥,武器,還有大量的口糧被服和醫療用品,娘兒仨的收獲滿滿。車陣中心的爆炸威力不大,殘存的物資也足夠讓文慧晚上睡覺都能笑醒。鳥槍換炮後,文慧的座駕換成了“穿山甲”,能帶走的物資太多,李佳雯找來一輛軍用拖車掛在了“穿山甲”的後麵,這才勉強裝下。
那輛民用suv也被掛在了拖車的後麵,文慧覺得如果碰到正規軍的偵查小隊,看到自己開著裝滿物資的“穿山甲”,還真不好說會發生什麽。
她不認為軍隊會搶奪自己的物資,自大爆發開始到現在,遊蕩在外艱苦求生的普通幸存者可能喪失了底線,但華夏軍隊還是道德和秩序的象征、
她更傾向於“示弱”,弱者會從軍隊那裏得到更多,而兩個女人帶著一個三歲的小姑娘,就很符合“弱者”的一切特征。
破爛的suv和步槍,單薄的衣物,滿手的老繭和凍瘡,餓得嗷嗷大哭的小姑娘,是個正常人都會潸然淚下。
這是文慧的一點小算計,談不上什麽心機,隻是一層母親的偽裝。
當然,如果你們娘兒仨開著一輛裝滿了物資的現役裝甲運輸車,一人一套軍用外骨骼裝甲,那就另當別論了。
文慧自動無視了天上偶爾飛過的無人機。
文慧最看重的是一台軍用連級通訊器,隻要不是被困在某地,吃喝並不難搞到。武器彈藥與其說是為了殺活屍,不如說是為了對付那些心懷叵測的幸存者。娘兒仨有一台從空投箱裏弄來的收音機,這玩意兒粗糙得好像上個世紀的產品,但出奇的耐造,幾節幹電池就能用上好久。
每天文慧就把收音機開著,這玩意兒隻有一個頻道,那是秦嶺指揮部的廣播。每天都會聽到大量的通報,比如活屍的特征和弱點,比如各省各處的安置區庇護所和屍群的運動,比如天氣預報,比如緊急醫療處置和武器的使用保養,比如食物的尋找保存,甚至還有音樂播放。
說實話,這是個打發時間的好東西,但還是不夠。不管是臨時休整,還是謀求一些補給,文慧現在最需要的是能夠聯絡沿途安置區的手段,現在這台軍用短波通訊裝置算是補齊了短板。
文慧的目的地始終是內m省的某個地方,她不會順路隨便進入某個安置區或者庇護所,但每天擔驚受怕的睡在車上不是長久之計。
返迴山上,二人用幾塊巨大的帆布把油罐車蓋了個嚴嚴實實,這樣可以給油罐裏的柴油保暖。文慧不知道這罐柴油的標號是多少,嚴冬已經來臨,如果不做好保暖,山莊的柴油發電機可就沒有柴油用了。
柴油發電機沒有柴油,靠冬天那點可憐的日超率,那個小小的光伏發電站可滿不足了電暖氣需求的電量。
有了電,也可以維持山莊各處的監控攝像頭。最遠的監控器設置在山下的公路入口,後山也有,這樣,娘兒仨就不會被活屍摸到床頭才發現。
這裏是一處修建在半山腰上的避暑山莊,二十幾棟獨立別墅式的住宿足夠容納一兩百人的食宿和娛樂。人工鋪設種植的草坪樹林和供人垂釣的魚塘,露天兒童樂園,寬敞的停車場,室內室外的休閑娛樂設備齊全。
娘兒仨抵達這裏時,整個山莊隻有十幾隻活屍,看衣著服飾應該是保潔和廚師,被關閉的山莊大門關在了院子裏。在廚房文慧找到了滿滿當當一倉庫的大米白麵和幾大箱的食用油調味料,巨大的冰櫃中腐爛的蔬菜和肉類數量不多,這些新鮮食材應該是幾天才會送來一次。
從各處設施的新舊程度和堆放在停車場上沒有用完的建築材料來看,這個山莊應該是剛剛完工還沒開門營業。現在倒是便宜了這娘兒仨。
整個山莊有完善的供電係統,每棟小別墅都是獨立的冷風和電采暖係統。平時可以用光伏補貼一部分用電,應急情況那台柴油發電機可以自動啟動保證不間斷供電。
最重要的是這裏的地形,隻有一條盤山公路能夠抵達山莊的正門。按照設計圖紙,山莊的主人平整了一整塊山岩,然後又用碎石和混凝土墊高了好幾米。遠遠看去,整個山莊好像一座巨大的軍事堡壘而不是一個休閑山莊。
這很不尋常,這樣的工程量巨大,花費更是個天文數字,而且毫無意義。
文慧拿著望遠鏡看著地平線上的火光和爆炸,茜茜則在李佳雯的脖頸上薅著小姨的頭發吱哇亂叫。看了好久,文慧歎了口氣,把茜茜抱了下來,然後把望遠鏡遞給了李佳雯。
李佳雯看了很久,也歎了口氣:終歸還是打起來了,幸虧我們沒進那庇護所。
文慧親了茜茜一下:那是安置區,不是庇護所,那裏有很多幸存者,他們應該能應付的過來。
李佳雯放下望遠鏡:也幸虧屍群是奔著他們去的,要不我們根本開不到這裏。
文慧抱著茜茜往廚房走去:我去做飯了,吃完飯還有一堆活兒等著幹呢。
兩個星期前,娘兒仨遇到了一處戰場。那是一支從附近城市撤出的車隊,在被屍群追上包圍後無人幸存的絕望戰鬥。
從公路一直延綿到農田中央的防風林,一整塊農田成了這些人的墓地,從車轍印上來看,沒有車輛逃離這塊死地,徒步更不可能逃過狂暴的屍群。戰場很幹淨,饑餓的屍群甚至把血跡都舔舐得一幹二淨。
娘兒仨跟隨著戰死者的痕跡一直抵達了戰場的中心,上百輛各型車輛圍成了一個圈子,他們在這裏引爆了什麽爆炸物,可惜威力並不大,沒有造成什麽巨大的彈坑。
從幾架外骨骼裝甲和車輛的城市迷彩塗裝和袖章,文慧發現主力是某支武警部隊,還有少量的警察和正規軍士兵。這樣混亂的編製很符合從城市中撤出的隊伍特征,被打散的部隊會自發的重新就地編組掩護幸存者脫離戰場。
李佳雯打開一輛被掀翻的裝甲運輸車車廂,發現了四架裝備完整的軍用外骨骼裝甲和半車的武器彈藥。看來戰死者沒有時間來動用這些裝備,倒是便宜了文慧和李佳雯。這輛“穿山甲”裝甲運輸車是正規軍的現役裝備,使用通用底盤,有很多衍生車型。各方麵的指標都很平衡,在緊急情況下還可以用作牽引車使用。
彈藥,武器,還有大量的口糧被服和醫療用品,娘兒仨的收獲滿滿。車陣中心的爆炸威力不大,殘存的物資也足夠讓文慧晚上睡覺都能笑醒。鳥槍換炮後,文慧的座駕換成了“穿山甲”,能帶走的物資太多,李佳雯找來一輛軍用拖車掛在了“穿山甲”的後麵,這才勉強裝下。
那輛民用suv也被掛在了拖車的後麵,文慧覺得如果碰到正規軍的偵查小隊,看到自己開著裝滿物資的“穿山甲”,還真不好說會發生什麽。
她不認為軍隊會搶奪自己的物資,自大爆發開始到現在,遊蕩在外艱苦求生的普通幸存者可能喪失了底線,但華夏軍隊還是道德和秩序的象征、
她更傾向於“示弱”,弱者會從軍隊那裏得到更多,而兩個女人帶著一個三歲的小姑娘,就很符合“弱者”的一切特征。
破爛的suv和步槍,單薄的衣物,滿手的老繭和凍瘡,餓得嗷嗷大哭的小姑娘,是個正常人都會潸然淚下。
這是文慧的一點小算計,談不上什麽心機,隻是一層母親的偽裝。
當然,如果你們娘兒仨開著一輛裝滿了物資的現役裝甲運輸車,一人一套軍用外骨骼裝甲,那就另當別論了。
文慧自動無視了天上偶爾飛過的無人機。
文慧最看重的是一台軍用連級通訊器,隻要不是被困在某地,吃喝並不難搞到。武器彈藥與其說是為了殺活屍,不如說是為了對付那些心懷叵測的幸存者。娘兒仨有一台從空投箱裏弄來的收音機,這玩意兒粗糙得好像上個世紀的產品,但出奇的耐造,幾節幹電池就能用上好久。
每天文慧就把收音機開著,這玩意兒隻有一個頻道,那是秦嶺指揮部的廣播。每天都會聽到大量的通報,比如活屍的特征和弱點,比如各省各處的安置區庇護所和屍群的運動,比如天氣預報,比如緊急醫療處置和武器的使用保養,比如食物的尋找保存,甚至還有音樂播放。
說實話,這是個打發時間的好東西,但還是不夠。不管是臨時休整,還是謀求一些補給,文慧現在最需要的是能夠聯絡沿途安置區的手段,現在這台軍用短波通訊裝置算是補齊了短板。
文慧的目的地始終是內m省的某個地方,她不會順路隨便進入某個安置區或者庇護所,但每天擔驚受怕的睡在車上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