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鷹機群騰空而起,方斌最後一次進行了機動步兵的係統內檢,一片綠燈亮起,讓他稍微心安了些。
這裏的環境和荒涼的外m國完全不同,層層疊疊的森林讓人頭皮發麻。現在可不是和平年代,天知道那些樹木變異成了什麽鬼樣子。
不過這對於人類幸存者來說也是個奇怪的便利,交戰規則嚴格禁止他們深入這些森林,同樣的,屍群也對這些變異森林沒什麽辦法。從前麵的偵查兵帶迴來的圖像,有些落單的活屍莽撞的衝入林子中,被藤蔓和樹根纏住絞殺。被藤蔓的巨力擰成一個肉球的活屍被拖入樹幹上的大洞,然後就傳來一陣類似咀嚼的可怕聲音。
這段圖像看得所有人頭皮發麻,方斌看向顧文東:所以說這些樹都是活的?
顧文東白了自己的營長一眼:樹本來就是活的,不過這變異速度,太不可思議了。
方斌笑笑:在怎麽變異也是樹,一把火的事兒罷了。
顧文東聳聳肩:這種能主動捕食的變異樹的數量也不會太多,但鬼知道這林子裏還有什麽稀奇古怪的玩意兒,我們隻要不靠近林子問題就不大。
大毛國對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開發一直力不從心,人口,資金,都是瓶頸,隻能看著大量珍貴的礦產躺在地下無計可施。這裏的基礎設施也很糟糕,有限的資金和人力隻能維持幾條貫穿東西的道路。
在華夏,屍群可以利用廣闊的農田完全展開,而在這裏,屍群也隻能沿著公路向前推進。當然也可以穿過那些幾百年都不會有人進入的森林,但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這就給方斌他們提供了一道無形的城牆,他們隻需要沿著公路層層設防,慢慢消耗屍群的數量即可。
其實顧文東並不太讚同這種做法,這樣可能會造成更多不可預知的結果。層層設防消耗屍群數量是目前的最優解,但那些被遺留在戰場上的屍體被變異樹木和變異生物吃掉吸收後,天知道能變異出什麽玩意兒來。
按照他的想法,應該使用小當量的戰術核武器對屍群主力進行轟炸。反正現在地表環境已經這個鳥樣了,再多扔幾顆也無所謂了。
在一次團級例會上,顧文東把這個想法說了出來,語氣好像是插科打諢般輕鬆。團長王旭當場也沒做什麽表態,大家打個哈哈一團和氣就當是在開玩笑。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四號避難所的某個武庫裏確實有這種小當量戰術核武器,李成福也確實有這個打算。
第一道防線距離外m國國境線800公裏,其實按照第一要塞群的標準,這裏不過是個補給站,為二團提供彈藥和維修服務。第一次接戰發生在七營落地後的三小時,屍群數量也不多,不過萬餘。
在以前,想要消滅這個屍群還是要費一番手腳的,在換裝了機動步兵後,擊殺效率被大大提高。這個屍群被密集彈幕牢牢鎖死在五百米的距離外,不過十幾分鍾就被擊殺殆盡。
方斌的七營擴編後被上麵塞進了六個步兵連,隻換裝了兩個半連75架機動步兵,雖然所有人都接受了機動步兵的操作訓練,但後方的產能跟不上來隻能暫時換裝這些。不過就這兩個半連的機動步兵造成的殺傷,也遠遠高於其他普通步兵。
原先用在步兵戰車上的40毫米“珊瑚蛇”機炮現在成了機動步兵的標準裝備,戰鬥全重二十五噸的人形機動步兵可以提供更好的射擊穩定性,更高的射速和更多的彈容量。
這種人形兵器在對付人類軍隊時就是個擺設,對麵有幾十種辦法可以隨時轟開方斌的烏龜殼子,但在對抗屍群時絕對是一件利器。身高四米五的體型可以裝上更多的武器和發電機,功率更高的雷達,提供更好的保護。
李成福為這些機動步兵提供了不同的裝備選擇,40毫米的“珊瑚蛇”機炮隻是標準裝備,還有功率更大的激光炮,激光步槍,肩抗式等離子炮,重型火焰噴射器,巨大的攻城盾牌和碳素格鬥刃,鏈鋸刀斧。
這些裝備完全任由駕駛員自選,根據他們的個人喜好來搭配。李成福認為這樣可以發揮出個人最大的戰鬥力,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是可以用發電機背包供能不需要考慮彈容量的激光武器。
實戰中,激光武器的擊殺效率確實比傳統化學能武器要高很多,哪怕是五型活屍被擊中頭部也是一槍斃命。低後坐力,大容量的電池,除了連續射擊過熱需要時間和液氮包冷卻外,幾乎沒什麽缺點。
哪怕是被拉入近戰,三米五高的重型合金攻城盾和配套的巨型鏈鋸斧也能一擊就把五型活屍劈成兩半。
另外一種機動步兵“蜘蛛”是遠程支援火力平台,因為搭載了口徑更大的曲射武器自重更大,所以采用了六條機械腿的設計,可以提供更好的通過性和射擊穩定性。
實戰過後,所有人都對這些機動步兵讚不絕口。不過私下裏,顧文東倒是和方斌嘮叨過,這四號避難所的科技水平有點超前於這個時代了,真不理解這些東西是怎麽造出來的。
方斌倒是無所謂,在他看來,能幹掉活屍的新玩意兒他都能接受。少一隻活屍,距離過上安生日子就越近一分。方斌有牽掛,他有兒子,有兄弟,也許還要算上那個女人。
顧文東對方大營長的沒心沒肺早已習慣,可能這種人才能在末世能活得更久吧。
方斌則對顧老師的陰謀論不屑一顧,在他看來純粹是吃飽了撐的。想那麽多幹嘛,幹就完了。
在確定了沒有後續屍群後,七營按照條例處理了戰場。外m國第一要塞群的日常溫度已經降低到零下十二三度,這裏則到達了零下二十度左右。這還是白天,夜晚更是直達零下三十度。血流出體外隻要幾分鍾就會被凍住,想挖坑更難。方斌還是沒舍得用炸藥炸坑,而是駕駛機動步兵用碳素斧挖出了幾個大坑,把屍體扔進坑裏然後火化。
這非常麻煩,但高層的想法和顧文東不謀而合,哪怕這些屍體沒有被變異生物吃掉,任憑它們在原地腐爛也會造成瘟疫。現在確實很冷,但誰能保證這個鬼天氣什麽時候能轉暖呢。
晚間沒有屍群靠近臨時營地,在“槐樹3”形成的電子屏障中,升空的無人機監控著周圍的情況。這個破舊的小城市沒有幸存者,沒有變異生物。工兵連沿著森林邊緣和城區內埋下了無數地雷,所有的建築物都被裝上了炸藥,隻留下幾條道路供七營通過。
不給屍群留下任何可以遮擋寒冷的建築物,活屍也是碳基生物,在怎麽進化,碳基生物對溫度的變化也是敏感的。
環境,地形,距離,氣候,人類在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來消除和屍群間巨大的數量差距。
這裏的環境和荒涼的外m國完全不同,層層疊疊的森林讓人頭皮發麻。現在可不是和平年代,天知道那些樹木變異成了什麽鬼樣子。
不過這對於人類幸存者來說也是個奇怪的便利,交戰規則嚴格禁止他們深入這些森林,同樣的,屍群也對這些變異森林沒什麽辦法。從前麵的偵查兵帶迴來的圖像,有些落單的活屍莽撞的衝入林子中,被藤蔓和樹根纏住絞殺。被藤蔓的巨力擰成一個肉球的活屍被拖入樹幹上的大洞,然後就傳來一陣類似咀嚼的可怕聲音。
這段圖像看得所有人頭皮發麻,方斌看向顧文東:所以說這些樹都是活的?
顧文東白了自己的營長一眼:樹本來就是活的,不過這變異速度,太不可思議了。
方斌笑笑:在怎麽變異也是樹,一把火的事兒罷了。
顧文東聳聳肩:這種能主動捕食的變異樹的數量也不會太多,但鬼知道這林子裏還有什麽稀奇古怪的玩意兒,我們隻要不靠近林子問題就不大。
大毛國對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開發一直力不從心,人口,資金,都是瓶頸,隻能看著大量珍貴的礦產躺在地下無計可施。這裏的基礎設施也很糟糕,有限的資金和人力隻能維持幾條貫穿東西的道路。
在華夏,屍群可以利用廣闊的農田完全展開,而在這裏,屍群也隻能沿著公路向前推進。當然也可以穿過那些幾百年都不會有人進入的森林,但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這就給方斌他們提供了一道無形的城牆,他們隻需要沿著公路層層設防,慢慢消耗屍群的數量即可。
其實顧文東並不太讚同這種做法,這樣可能會造成更多不可預知的結果。層層設防消耗屍群數量是目前的最優解,但那些被遺留在戰場上的屍體被變異樹木和變異生物吃掉吸收後,天知道能變異出什麽玩意兒來。
按照他的想法,應該使用小當量的戰術核武器對屍群主力進行轟炸。反正現在地表環境已經這個鳥樣了,再多扔幾顆也無所謂了。
在一次團級例會上,顧文東把這個想法說了出來,語氣好像是插科打諢般輕鬆。團長王旭當場也沒做什麽表態,大家打個哈哈一團和氣就當是在開玩笑。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四號避難所的某個武庫裏確實有這種小當量戰術核武器,李成福也確實有這個打算。
第一道防線距離外m國國境線800公裏,其實按照第一要塞群的標準,這裏不過是個補給站,為二團提供彈藥和維修服務。第一次接戰發生在七營落地後的三小時,屍群數量也不多,不過萬餘。
在以前,想要消滅這個屍群還是要費一番手腳的,在換裝了機動步兵後,擊殺效率被大大提高。這個屍群被密集彈幕牢牢鎖死在五百米的距離外,不過十幾分鍾就被擊殺殆盡。
方斌的七營擴編後被上麵塞進了六個步兵連,隻換裝了兩個半連75架機動步兵,雖然所有人都接受了機動步兵的操作訓練,但後方的產能跟不上來隻能暫時換裝這些。不過就這兩個半連的機動步兵造成的殺傷,也遠遠高於其他普通步兵。
原先用在步兵戰車上的40毫米“珊瑚蛇”機炮現在成了機動步兵的標準裝備,戰鬥全重二十五噸的人形機動步兵可以提供更好的射擊穩定性,更高的射速和更多的彈容量。
這種人形兵器在對付人類軍隊時就是個擺設,對麵有幾十種辦法可以隨時轟開方斌的烏龜殼子,但在對抗屍群時絕對是一件利器。身高四米五的體型可以裝上更多的武器和發電機,功率更高的雷達,提供更好的保護。
李成福為這些機動步兵提供了不同的裝備選擇,40毫米的“珊瑚蛇”機炮隻是標準裝備,還有功率更大的激光炮,激光步槍,肩抗式等離子炮,重型火焰噴射器,巨大的攻城盾牌和碳素格鬥刃,鏈鋸刀斧。
這些裝備完全任由駕駛員自選,根據他們的個人喜好來搭配。李成福認為這樣可以發揮出個人最大的戰鬥力,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是可以用發電機背包供能不需要考慮彈容量的激光武器。
實戰中,激光武器的擊殺效率確實比傳統化學能武器要高很多,哪怕是五型活屍被擊中頭部也是一槍斃命。低後坐力,大容量的電池,除了連續射擊過熱需要時間和液氮包冷卻外,幾乎沒什麽缺點。
哪怕是被拉入近戰,三米五高的重型合金攻城盾和配套的巨型鏈鋸斧也能一擊就把五型活屍劈成兩半。
另外一種機動步兵“蜘蛛”是遠程支援火力平台,因為搭載了口徑更大的曲射武器自重更大,所以采用了六條機械腿的設計,可以提供更好的通過性和射擊穩定性。
實戰過後,所有人都對這些機動步兵讚不絕口。不過私下裏,顧文東倒是和方斌嘮叨過,這四號避難所的科技水平有點超前於這個時代了,真不理解這些東西是怎麽造出來的。
方斌倒是無所謂,在他看來,能幹掉活屍的新玩意兒他都能接受。少一隻活屍,距離過上安生日子就越近一分。方斌有牽掛,他有兒子,有兄弟,也許還要算上那個女人。
顧文東對方大營長的沒心沒肺早已習慣,可能這種人才能在末世能活得更久吧。
方斌則對顧老師的陰謀論不屑一顧,在他看來純粹是吃飽了撐的。想那麽多幹嘛,幹就完了。
在確定了沒有後續屍群後,七營按照條例處理了戰場。外m國第一要塞群的日常溫度已經降低到零下十二三度,這裏則到達了零下二十度左右。這還是白天,夜晚更是直達零下三十度。血流出體外隻要幾分鍾就會被凍住,想挖坑更難。方斌還是沒舍得用炸藥炸坑,而是駕駛機動步兵用碳素斧挖出了幾個大坑,把屍體扔進坑裏然後火化。
這非常麻煩,但高層的想法和顧文東不謀而合,哪怕這些屍體沒有被變異生物吃掉,任憑它們在原地腐爛也會造成瘟疫。現在確實很冷,但誰能保證這個鬼天氣什麽時候能轉暖呢。
晚間沒有屍群靠近臨時營地,在“槐樹3”形成的電子屏障中,升空的無人機監控著周圍的情況。這個破舊的小城市沒有幸存者,沒有變異生物。工兵連沿著森林邊緣和城區內埋下了無數地雷,所有的建築物都被裝上了炸藥,隻留下幾條道路供七營通過。
不給屍群留下任何可以遮擋寒冷的建築物,活屍也是碳基生物,在怎麽進化,碳基生物對溫度的變化也是敏感的。
環境,地形,距離,氣候,人類在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來消除和屍群間巨大的數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