鄚縣之南二十裏,一座簡易的營寨拔地而起。
營寨中間主帳,燈火通明。
帳內,劉禪等人正圍著篝火而坐。
暖黃的火光映照在金黃的兔肉上,激起陣陣清香。不時有油脂滴落,發出滋滋的聲響。
“彤姐姐,兔肉烤好了嗎?”樂官撫摸著咕咕直叫的肚子,不情願地咽了下口水。
“還沒烤焦呢!官兒,你要是餓了,可以先吃點幹糧。”
“官兒還不餓。”
樂官這孩子倒也知道,此時得留空肚子來飽嚐美味。
坐在兩人對麵的劉禪和張姝,聽到樂官的話,不禁嫣然一笑。
“彤妹的手藝又進步了。看這火候,竟拿捏得恰到好處。”劉禪真心稱讚。
一旁的張姝也跟著點了點頭,她之所以留下來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張彤那一手精湛的廚藝。
昔日,她在南陽之時,哪裏能品嚐到如此的美味呢?跟著張彤這樣出色的保鏢兼廚師在一起,她就覺得特別有安全感。
“殿下,那寶圖的事真的就這樣放棄了?”
張彤所指的,自然是樂官贈予的那張藏寶圖。她與劉禪見麵之後,便將此事詳細告訴了他。
“哎,盧師不許啊。”劉禪暗自歎氣,他對那樂毅兵法還是挺感興趣的。
“盧師說,為將者,應該專注於戰事,不應該為了一己之私而身處險地。”
“那就太可惜了。”張彤也跟著一陣歎息。
隨即像是記起來什麽,又驚喜地補充:“這一路的探查發現,這藏寶圖還很是神秘。其中除了兵法,說不定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呢。”
劉禪一聽到有金銀珠寶,頓時兩眼放光:“有些什麽神秘傳說,且說來聽聽。”
張彤便將她們這一路的經曆細細說了出來。
原來她們收留樂官之後,在來此地的途中,還順便替他報了滅門之仇。
一番逼供之下,也得到了一些關於藏寶圖的消息。
“據那些追殺樂氏族人的兇手透露,此份藏寶圖很可能出自於韓子之手。”張彤從中撿了些重要消息,說了出來。
“韓非子?荀子的弟子韓非?”劉禪頓時被這個消息震驚了。
韓非子,那可是五百年前的人物了。他又怎麽跟樂毅之間有了聯係呢?
劉禪有些想不通。
“這還要從樂毅的先祖樂羊說起,相傳他因戰功而被封於靈壽縣,機緣巧合之下,曾找到了不死神藥的線索。”
張姝仿佛知道劉禪心中所想一般,娓娓道來:“而且,在韓非所著的書中,也提到了不死神藥。”
“關於不死神藥的記載,《山海經》中也有,並不能將韓非和樂毅聯係在一起。”劉禪反駁。
“假如他們認識呢?”
“你是說,韓非跟樂羊認識?”劉禪反問,隨即略作思考,便否定了。“不對,韓非和樂羊就沒處在同一時期,不可能相識。”
“會不會是樂毅的其他先祖?”張彤也插了一句。
“可是,韓非最終還是死了,他的長生夢也並未實現。”劉禪又提出質疑,他才不相信這世上有什麽不死神藥。
張姝也是不信的。
但她卻站在醫者的角度,解釋了一種可能:“不死神藥或許隻是延緩人的衰老,畢竟傳說中,長壽之人可有不少。”
“韓非或許也因此傳言,才遭到了猜忌與迫害。”張彤說出了心中的猜測。
三人就這樣激烈地討論著。
這藏寶圖背後的秘密,似乎比他們想象的要複雜,也讓幾人陷入一陣沉思。
“樂官,你竟在偷吃!還都吃光了!”張彤急忙從樂官手中奪迴一隻還算完整的烤兔。
“再不吃,怕是要烤焦了。”
樂官嘟囔著,顯得頗有些委屈,他嘴裏嚼著一塊兔肉,小眼睛還直直地盯著張彤手中的烤兔。
張彤看著他那可憐巴巴的樣子,心中不免好笑。
所幸還剩了一隻,她撕下兩隻兔腿,朝劉禪、張姝兩人遞了過去。
“我一直有個疑惑,韓非子書中寫的那些故事,是從何而來呢?”張姝自小讀過韓非的著作,於是說出了心中的疑惑:“是親眼所見,還是道聽途說的呢?”
“莫非是觀夢?”張彤作為一名修道者,她心中有不符常理的猜測:“修道典籍中曾流傳過一種術法,叫做觀夢。”
“何為觀夢?”劉禪反問。
“觀夢是一種獨特的修行法門,可以在夢中觀察他人已經經曆或者正在經曆的事,甚至能通過夢境影響他人。而且,據說修行到高深之處,竟能夢中殺人!”
張彤侃侃而談,她自小生長在翠雲觀,這些也正是她所擅長的。
“這不是跟那傳說中的夢巫一般嗎?”劉禪也聽過這類傳說。
“道術也是起源於巫術啊。”張彤耐心解釋:“曆經多年,道術隻是逐漸摒棄了那些殘忍和野蠻的儀式,轉而修煉自身來提升力量。”
“都是傳說中的誇大之詞罷了。”
張姝是學醫術的,以她對人體機能的了解,才不信這些虛無縹緲的話。
張彤不以為意,繼續解釋:“隻是上古修道之法早已遺失,以至我們這些修道之人,從未真正入門過。”
她所學的劍法、身法,僅僅是比普通人稍強一些而已,與典籍中記載的各種神異相比,還差得遠呢。
“有沒有可能,傳說中的神異是真實存在的。”劉禪看向兩人,堅定地說道。
劉禪下意識摸向鎖骨間那道月牙形印記。
換做以前的他,自然是不信這些的。
然而,當他再三確認,曾經那個行將就木的安樂公,竟穿越到一位少年藩王身上,這一切再也不由得他不相信了。
“這張藏寶圖上標記的地點是在哪?”劉禪接過那張寶圖,仔細研究著。
樂官老實地迴答:“官兒也不知道,樂氏先祖們從來沒有透露過。”
“看這裏標了一個大澤。”張姝突然說道。
“這沒法去找啊。上古有九澤,雷澤,雲夢澤……,還有許多古籍中沒有記載。”
劉禪搖搖頭。顯然,光憑這一條線索,是無法推斷出藏寶之地的。
“或者,那輿圖上標的,不是大澤,還是海?”
天色漸晚,幾人依舊想不出任何頭緒,便各自安歇去了。
營寨中間主帳,燈火通明。
帳內,劉禪等人正圍著篝火而坐。
暖黃的火光映照在金黃的兔肉上,激起陣陣清香。不時有油脂滴落,發出滋滋的聲響。
“彤姐姐,兔肉烤好了嗎?”樂官撫摸著咕咕直叫的肚子,不情願地咽了下口水。
“還沒烤焦呢!官兒,你要是餓了,可以先吃點幹糧。”
“官兒還不餓。”
樂官這孩子倒也知道,此時得留空肚子來飽嚐美味。
坐在兩人對麵的劉禪和張姝,聽到樂官的話,不禁嫣然一笑。
“彤妹的手藝又進步了。看這火候,竟拿捏得恰到好處。”劉禪真心稱讚。
一旁的張姝也跟著點了點頭,她之所以留下來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張彤那一手精湛的廚藝。
昔日,她在南陽之時,哪裏能品嚐到如此的美味呢?跟著張彤這樣出色的保鏢兼廚師在一起,她就覺得特別有安全感。
“殿下,那寶圖的事真的就這樣放棄了?”
張彤所指的,自然是樂官贈予的那張藏寶圖。她與劉禪見麵之後,便將此事詳細告訴了他。
“哎,盧師不許啊。”劉禪暗自歎氣,他對那樂毅兵法還是挺感興趣的。
“盧師說,為將者,應該專注於戰事,不應該為了一己之私而身處險地。”
“那就太可惜了。”張彤也跟著一陣歎息。
隨即像是記起來什麽,又驚喜地補充:“這一路的探查發現,這藏寶圖還很是神秘。其中除了兵法,說不定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呢。”
劉禪一聽到有金銀珠寶,頓時兩眼放光:“有些什麽神秘傳說,且說來聽聽。”
張彤便將她們這一路的經曆細細說了出來。
原來她們收留樂官之後,在來此地的途中,還順便替他報了滅門之仇。
一番逼供之下,也得到了一些關於藏寶圖的消息。
“據那些追殺樂氏族人的兇手透露,此份藏寶圖很可能出自於韓子之手。”張彤從中撿了些重要消息,說了出來。
“韓非子?荀子的弟子韓非?”劉禪頓時被這個消息震驚了。
韓非子,那可是五百年前的人物了。他又怎麽跟樂毅之間有了聯係呢?
劉禪有些想不通。
“這還要從樂毅的先祖樂羊說起,相傳他因戰功而被封於靈壽縣,機緣巧合之下,曾找到了不死神藥的線索。”
張姝仿佛知道劉禪心中所想一般,娓娓道來:“而且,在韓非所著的書中,也提到了不死神藥。”
“關於不死神藥的記載,《山海經》中也有,並不能將韓非和樂毅聯係在一起。”劉禪反駁。
“假如他們認識呢?”
“你是說,韓非跟樂羊認識?”劉禪反問,隨即略作思考,便否定了。“不對,韓非和樂羊就沒處在同一時期,不可能相識。”
“會不會是樂毅的其他先祖?”張彤也插了一句。
“可是,韓非最終還是死了,他的長生夢也並未實現。”劉禪又提出質疑,他才不相信這世上有什麽不死神藥。
張姝也是不信的。
但她卻站在醫者的角度,解釋了一種可能:“不死神藥或許隻是延緩人的衰老,畢竟傳說中,長壽之人可有不少。”
“韓非或許也因此傳言,才遭到了猜忌與迫害。”張彤說出了心中的猜測。
三人就這樣激烈地討論著。
這藏寶圖背後的秘密,似乎比他們想象的要複雜,也讓幾人陷入一陣沉思。
“樂官,你竟在偷吃!還都吃光了!”張彤急忙從樂官手中奪迴一隻還算完整的烤兔。
“再不吃,怕是要烤焦了。”
樂官嘟囔著,顯得頗有些委屈,他嘴裏嚼著一塊兔肉,小眼睛還直直地盯著張彤手中的烤兔。
張彤看著他那可憐巴巴的樣子,心中不免好笑。
所幸還剩了一隻,她撕下兩隻兔腿,朝劉禪、張姝兩人遞了過去。
“我一直有個疑惑,韓非子書中寫的那些故事,是從何而來呢?”張姝自小讀過韓非的著作,於是說出了心中的疑惑:“是親眼所見,還是道聽途說的呢?”
“莫非是觀夢?”張彤作為一名修道者,她心中有不符常理的猜測:“修道典籍中曾流傳過一種術法,叫做觀夢。”
“何為觀夢?”劉禪反問。
“觀夢是一種獨特的修行法門,可以在夢中觀察他人已經經曆或者正在經曆的事,甚至能通過夢境影響他人。而且,據說修行到高深之處,竟能夢中殺人!”
張彤侃侃而談,她自小生長在翠雲觀,這些也正是她所擅長的。
“這不是跟那傳說中的夢巫一般嗎?”劉禪也聽過這類傳說。
“道術也是起源於巫術啊。”張彤耐心解釋:“曆經多年,道術隻是逐漸摒棄了那些殘忍和野蠻的儀式,轉而修煉自身來提升力量。”
“都是傳說中的誇大之詞罷了。”
張姝是學醫術的,以她對人體機能的了解,才不信這些虛無縹緲的話。
張彤不以為意,繼續解釋:“隻是上古修道之法早已遺失,以至我們這些修道之人,從未真正入門過。”
她所學的劍法、身法,僅僅是比普通人稍強一些而已,與典籍中記載的各種神異相比,還差得遠呢。
“有沒有可能,傳說中的神異是真實存在的。”劉禪看向兩人,堅定地說道。
劉禪下意識摸向鎖骨間那道月牙形印記。
換做以前的他,自然是不信這些的。
然而,當他再三確認,曾經那個行將就木的安樂公,竟穿越到一位少年藩王身上,這一切再也不由得他不相信了。
“這張藏寶圖上標記的地點是在哪?”劉禪接過那張寶圖,仔細研究著。
樂官老實地迴答:“官兒也不知道,樂氏先祖們從來沒有透露過。”
“看這裏標了一個大澤。”張姝突然說道。
“這沒法去找啊。上古有九澤,雷澤,雲夢澤……,還有許多古籍中沒有記載。”
劉禪搖搖頭。顯然,光憑這一條線索,是無法推斷出藏寶之地的。
“或者,那輿圖上標的,不是大澤,還是海?”
天色漸晚,幾人依舊想不出任何頭緒,便各自安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