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平在泥陽的表現還是頗令劉羨滿意的。
雖然在剛加入軍隊時,大概是有些水土不服。這個青年出現了一些身體不適的信號,會在訓練時很明顯地露出疲態,時而有些頭暈,時而有些幹嘔。但他的底子不錯,看得出來,平日孟觀對他的訓練也不少,因此無論是騎馬、射箭、刀劍,孟平都有很不錯的基本功。隻過了半個月,孟平就已經能融入到軍營生活了。
而在進入元康八年後,關中的生活依然是平靜的。齊萬年的大軍在解圍泥陽後,一直駐留在武功,從糧草運輸等動向來看,他並沒有要再開戰端的意思。根據間諜打探消息,說是叛軍在這個冬天也非常難熬。
看來,大饑荒不止餓死了晉人,叛軍也同樣麵臨著嚴峻的糧草問題。畢竟以十郡貧瘠之地,要供養十萬以上的大軍,顯然是極為吃力的。縱使叛軍對尋常漢民及部落大掠糧草,也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這樣一算,在今年夏收之前,叛軍應當是沒有能力再發起進攻了。
關中的和平能夠持續到六月,這個好消息令劉羨心中欣喜,如果孟觀能夠及時率援軍趕到,叛軍也就不敢輕舉妄動,更別說去掠奪平民。那也就意味著,至少在今年一年,郡內的百姓能夠獲得一些收成與喘息,饑荒也就能夠遏製住了。
事實也確實在朝這個方向發展,自三月下旬開始,北地郡收獲了第一批冬豆,到四五月,小麥也陸續成熟了。膏粱和粟米的長勢也很好,原本荒蕪的田野,此時已是一片無垠的青紗帳。如果能夠順利收成,今年應當是一個豐收年。
在這個時候,征西軍司終於又派人來到了泥陽。這是一個信號,說明又一輪軍事調動要開始了。
而劉羨得到消息,到城門前去迎接的時候,出乎意料地發現,來的使者不是他人,正是前征西軍司張軌。
四年不見,張軌還是如當初一樣精神炯爍,此時他看見劉羨吃驚的神情,不禁哈哈大笑,下馬道:
“懷衝,怎麽迴事?看你的眼神,我還以為我是一個剛從墳墓裏爬出來的死人呢!”
“士彥公,您這是官複原職了?”
“對啊,我又當上了征西軍司,怎麽,我這個老家夥迴來,你不高興?”
劉羨連忙行禮,笑答道:
“哪裏哪裏,看到士彥公風采依舊,我剛才就想,有您在,叛軍定然是隨手覆滅,不堪一擊,一時高興到發癡了。”
張軌聽罷,又是一陣大笑,他開懷說道:
“哈哈,能聽到懷衝的恭維話,那可是不容易。”
但他隨即顏色一變,肅然道:“不過恭維話可不能殺敵。我在洛陽賦閑時,就已聽說你在泥陽血戰的威名,不知道今日遠來,能否得幸,親眼看一看你的強軍?”
“能得到士彥公的指教,求之不得!”
劉羨當然是從善如流,入關以來見到的人物裏,張軌算是他心目中第一流的人物。做人做事,都達到了靜若沉淵,高山仰止的高境界。當年河東平叛,劉羨從張軌身上受益良多,之後他被檻車送往洛陽,劉羨也深感可惜。沒想到今日還能再見,當真令劉羨感到驚喜。
幾人當即到泥陽城東的軍營內去巡視。
此時李含、索靖都已經帶兵返迴長安,在泥陽留下的還是五千來人馬。這些士卒聽到軍令,立刻到軍營正中的練武場裏列陣。
黑壓壓的軍士站滿了練武場中的空地,此時正是最酷熱的時候,豔陽高照,日光似乎能灼傷人的肌膚,即使有嗖嗖的高風從中穿過,依然讓人覺得炎熱。但沒有軍將的命令,他們都站在陽光下紋絲不動。
張軌在劉羨的陪同下從陣列前一一走過,看見軍士們在烈日下一動不動,披甲持弓矢斫刀,肅肅然如等待撲食的野獸。忍不住嘖嘖讚歎,繼而對劉羨和張光說道:
“北地健兒身上也似有鐵,眼中的殺氣也可令敵膽寒啊!可惜,就是瘦了些!”
瘦是理所當然的,這一年來,劉羨令軍中將士也一起屯田墾地,糧食卻隻能勉強果腹,因此軍中的許多士卒都餓脫相了。在這種情況下,泥陽士卒還能保持一定的戰力,確實是很不容易。
巡視之後,就是接風洗塵,張軌看到宴席上堪稱寒酸的菜肴,再見到劉羨作風簡樸,不禁再次感慨道:
“國家這幾年政策確實失當,真是辛苦你們這些前線將士了。”
劉羨對此倒是習以為常了,他坦然道:
“辛苦倒是沒什麽,就怕將士們白白喪命,死無所得啊!”
這話頓時引起一片共鳴,這幾年,朝堂可謂是昏招不斷,就沒有過處事得當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前線將士都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什麽價值。
哪怕是張光這樣向來聽從軍令為先的人,此刻也有些憋不住了,向張軌問道:
“張軍司,今年的戰事,你看有指望嗎?”
張軌的臉色不變,一路走來,他不知受到了多少相同的質問,都已經習慣了。他也不賣關子,在宴席之上,就說起他此次的任務來:
“我此次前來,隻是做一個簡短的調查,與一個簡單的通報,讓大家心裏有個準備,更多的詳情,等大家到了長安後,我們再和上穀郡公詳談。”
眾人聞言,都不禁豎起耳朵旁聽注意:“您請說。”
張軌道:“一個是朝廷的物資已經到了,你們把去年的損失,還有今年所需的兵員、糧草、甲仗數目都報上來,下個月,我就把這批物資運過來。”
這是行軍打仗的必要準備,劉羨迴答道:“士彥公放心,我已經擬定了一份清單,等會就交予您審計。”
張軌點點頭,他隨即說到第二件事:
“通報的事情也很簡單,就在這個月月底,上穀郡公將要帶領兩萬援軍進駐長安,整頓一番後,要在下月十五召開軍議。”
聽到援軍隻有兩萬人,在座眾人無不露出失望神色,一旁的薛興不禁問道:
“張公,隻有兩萬人嗎,是否來得少了些。”
張軌聞言,捋著須髯笑道:“兵貴精不貴多,這次援軍雖然隻有兩萬人,但可是上穀郡公精挑細選的三河勇士,還有五千禁軍隨行。無論是甲胄、馬匹、兵器,都是當世最精良的。隻要應用得當,可抵十萬大軍。”
他沒有想法在這個話題上過多糾纏,飲了一碗茶湯後,繼而對劉羨道:
“懷衝,你盡快把郡中事務都交代清楚,軍務的話先交給張景武,立馬就跟我先迴長安。”
劉羨吃了一驚,問道:“士彥公,這是什麽意思?不是說下個月才召開軍議嗎?”
“是,不過你身份特殊,上穀郡公指名道姓要你先到長安一趟,和他大體方略先敲定下來。”
“我,身份特殊?”
劉羨先是有些疑惑,隨即有些恍然,應該是孟觀看在和自己是故交的份上,要提攜自己一把,讓自己參與擬定戰略的大事,之後若有了斬獲,也好為自己表功。
高興之餘,劉羨也有些顧慮:“我官職低微,又身處前線,這麽貿然去長安,還是會授人話柄吧!”
“欸,你放心。”張軌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包裹來,遞給劉羨道:“你看看吧,這是上穀郡公給你求來的。”
劉羨掂量了兩下,打開一看,竟然是一份銀印青綬,倒過來一看,印章上赫然寫著“平西軍司劉羨之印”八字。他先是一驚,隨後有些不敢置信,向張軌抬首確認道:
“張公,這是……”
張軌的神態有些放鬆,他徐徐道:
“你這些年在關中付出的心血,眾所周知,這是你應得的。”
“從現在開始,你不是北地太守了。上穀郡公已經說好了,這次平叛,他是元帥,你我是副帥,到長安籌謀大略,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你不必有什麽擔心。”
劉羨聞言,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又問道:“那這裏的郡卒……”
“還歸你統轄,包括李含部、索靖部、皇甫商部,也都調撥給你。”
不等劉羨說完,張軌先開口迴答,他知道劉羨在思考北地郡的歸屬問題,這應該是劉羨最後在意的事情了。
劉羨感覺一切都順利得不可思議,上一次人生如此順遂,好像還是在入仕的時候吧。由於彥輔公的厚愛,自己竟然離奇地拿到了灼然二品的鄉狀。當時劉羨還沒有感觸,但現在經曆了這麽多官場坎坷後,他有幾分明悟了,這是司馬炎在世時政治清平的象征。
但若讓劉羨相信在後黨統治下政治清平,實在是一種無稽之談。劉羨隻能往另一個方向去思考,大概是孟觀用了什麽特殊的方法,才說服了賈謐吧。
不管怎麽說,劉羨終於是又往上進了一步。他不再猶豫,對張軌道:
“那就勞煩張公等我兩日了。”
接下來的兩日,劉羨把郡中的事務都梳理了一遍。主要是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確保今年的夏收和秋收順利完成。第二件事,是不能放鬆郡卒的訓練,第三件事是要提防叛軍在劉羨離開後突然發難。劉羨就讓張光暫代太守,李盛、薛興等人在郡中進行輔佐民政,張固、孫熹維持訓練,張光舊部劉義去監視叛軍動向。
如此吩咐一遍後,劉羨帶著斛摩根等二十來名胡人作為護衛,再次與張軌踏上了長安之旅。
說起來,這已經是劉羨第四次前往長安了。之前的旅程,劉羨每一次趕到長安,都感覺這座城池變得比上一次更衰敗,但都讓劉羨感到這是一座巍峨雄偉的城市。可這一次劉羨到來時,劉羨隻感受到了無邊的破敗。
堂堂大漢的西京、曹魏的五都、司馬氏的龍興之地,城外竟然沒有了市集。一路走來,除去蛙叫蟬鳴之外,很少能聽見別的聲音。舉目四望,失修的危房比比皆是,不時可以看見白森森的骨頭,卻沒有什麽行人,就連乞丐也沒有幾個。即使進入了城內,終於看到了一些活著的市民,可他們臉上麻木的神情,反而加重了這種死氣沉沉的感覺。
劉羨見狀不禁心想,眼前的這幅景象,就算不是民心盡失,大概也相差不遠吧。如果這一次晉室再敗,不論天下的形勢怎麽算,至少在關中這份土地上,形勢是要徹底地倒向齊萬年了。
但他隨即又想到了張軌來時說的話,孟觀這一次帶來的援軍,僅僅隻有兩萬人,隻靠這兩萬人,真的能扭轉局麵嗎?
這個疑問並沒有持續多久,三日過後,孟觀率軍進入長安,劉羨隨司馬肜前去迎接,關中官僚在廚城門處進行了一次簡短的閱兵式,叫劉羨歎為觀止。
在一片激揚的鼓聲中,劉羨看到前排的五千宿衛精兵走過。他們渾身穿著漆成玄色的明光鐵甲,在胳膊和下身處還披有棕黃色的犀牛皮披膊和甲裙。不同於一般士卒防箭的盆領和皮胄,他們戴黑色兜鍪,上麵插著染成黃色的羽毛,長長的頓項將頸部和頭部完美護住,隻露出眼鼻嘴,當真是無懈可擊。
不得不說,劉羨離開洛陽有些太久了,他幾乎都快要忘記洛陽的宿衛兵的裝備有多麽奢華了。當年他在東宮時,還以為天下所有的軍隊都和宿衛兵一樣七七八八,但等到夏陽後,他才知道,普通士卒與宿衛兵的差距有多麽巨大。隻是隨著時間推移,他一度要將這種差距忘卻了,不料現在竟然又見到了!
在宿衛兵後麵的將士裝備稍差一些,但也都是精鐵製成的鎧甲,人手一杆長槊,腰間掛著短弩和上等的環首刀。這些重裝甲士在大地上邁步,隨著甲胄聲一抖,大地都隨之一震。仿佛他們蘊含著地動山搖的力量。
而在最後登場的,就是這次前來平叛的大軍統帥和他的親兵。
孟觀領著他的上穀騎士出現在眾人麵前,這些騎士打扮也極為誇張,尤其是坐騎。這些戰馬身上套有深青色鐵皮穿製的馬鎧,馬頭是漆成黃色的整片鐵製麵簾,麵簾上麵插著十來支紅色羽毛。馬尾上也立有紅色寄生扇麵,防止敵人從背後突襲。在馬鞍左右兩側還掛著弓袋,裝著滿滿當當的箭矢。
這些騎士攬韁前行的時候,鐵蹄踏地如雷,鐵甲振空而響,麵簾上的羽毛和尾巴上的寄生,兩側的弓袋一起擺動,真是仿佛天神降臨,讓人心生畏懼。
再聯想到張軌那句“可抵尋常十萬大軍”,劉羨已經是另外一番感受,他心想:這確實並非尋常軍隊能敵。
孟觀身在這些鐵衣騎士之中,穿明黃色明光鎧甲,頭戴貔貅式展雲兜鍪,外披一身紋有黃龍的深紅色披風,配合著親衛高舉的黃龍旗,陽光照耀下,他神情肅然,熠熠生輝,煞是顯眼。
抵達城門下後,孟觀脫鞍下馬,向梁王司馬肜麵前立定行禮,路過劉羨身邊時,他轉首拍了拍劉羨肩膀,笑說道:
“懷衝,別來無恙?”
雖然在剛加入軍隊時,大概是有些水土不服。這個青年出現了一些身體不適的信號,會在訓練時很明顯地露出疲態,時而有些頭暈,時而有些幹嘔。但他的底子不錯,看得出來,平日孟觀對他的訓練也不少,因此無論是騎馬、射箭、刀劍,孟平都有很不錯的基本功。隻過了半個月,孟平就已經能融入到軍營生活了。
而在進入元康八年後,關中的生活依然是平靜的。齊萬年的大軍在解圍泥陽後,一直駐留在武功,從糧草運輸等動向來看,他並沒有要再開戰端的意思。根據間諜打探消息,說是叛軍在這個冬天也非常難熬。
看來,大饑荒不止餓死了晉人,叛軍也同樣麵臨著嚴峻的糧草問題。畢竟以十郡貧瘠之地,要供養十萬以上的大軍,顯然是極為吃力的。縱使叛軍對尋常漢民及部落大掠糧草,也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這樣一算,在今年夏收之前,叛軍應當是沒有能力再發起進攻了。
關中的和平能夠持續到六月,這個好消息令劉羨心中欣喜,如果孟觀能夠及時率援軍趕到,叛軍也就不敢輕舉妄動,更別說去掠奪平民。那也就意味著,至少在今年一年,郡內的百姓能夠獲得一些收成與喘息,饑荒也就能夠遏製住了。
事實也確實在朝這個方向發展,自三月下旬開始,北地郡收獲了第一批冬豆,到四五月,小麥也陸續成熟了。膏粱和粟米的長勢也很好,原本荒蕪的田野,此時已是一片無垠的青紗帳。如果能夠順利收成,今年應當是一個豐收年。
在這個時候,征西軍司終於又派人來到了泥陽。這是一個信號,說明又一輪軍事調動要開始了。
而劉羨得到消息,到城門前去迎接的時候,出乎意料地發現,來的使者不是他人,正是前征西軍司張軌。
四年不見,張軌還是如當初一樣精神炯爍,此時他看見劉羨吃驚的神情,不禁哈哈大笑,下馬道:
“懷衝,怎麽迴事?看你的眼神,我還以為我是一個剛從墳墓裏爬出來的死人呢!”
“士彥公,您這是官複原職了?”
“對啊,我又當上了征西軍司,怎麽,我這個老家夥迴來,你不高興?”
劉羨連忙行禮,笑答道:
“哪裏哪裏,看到士彥公風采依舊,我剛才就想,有您在,叛軍定然是隨手覆滅,不堪一擊,一時高興到發癡了。”
張軌聽罷,又是一陣大笑,他開懷說道:
“哈哈,能聽到懷衝的恭維話,那可是不容易。”
但他隨即顏色一變,肅然道:“不過恭維話可不能殺敵。我在洛陽賦閑時,就已聽說你在泥陽血戰的威名,不知道今日遠來,能否得幸,親眼看一看你的強軍?”
“能得到士彥公的指教,求之不得!”
劉羨當然是從善如流,入關以來見到的人物裏,張軌算是他心目中第一流的人物。做人做事,都達到了靜若沉淵,高山仰止的高境界。當年河東平叛,劉羨從張軌身上受益良多,之後他被檻車送往洛陽,劉羨也深感可惜。沒想到今日還能再見,當真令劉羨感到驚喜。
幾人當即到泥陽城東的軍營內去巡視。
此時李含、索靖都已經帶兵返迴長安,在泥陽留下的還是五千來人馬。這些士卒聽到軍令,立刻到軍營正中的練武場裏列陣。
黑壓壓的軍士站滿了練武場中的空地,此時正是最酷熱的時候,豔陽高照,日光似乎能灼傷人的肌膚,即使有嗖嗖的高風從中穿過,依然讓人覺得炎熱。但沒有軍將的命令,他們都站在陽光下紋絲不動。
張軌在劉羨的陪同下從陣列前一一走過,看見軍士們在烈日下一動不動,披甲持弓矢斫刀,肅肅然如等待撲食的野獸。忍不住嘖嘖讚歎,繼而對劉羨和張光說道:
“北地健兒身上也似有鐵,眼中的殺氣也可令敵膽寒啊!可惜,就是瘦了些!”
瘦是理所當然的,這一年來,劉羨令軍中將士也一起屯田墾地,糧食卻隻能勉強果腹,因此軍中的許多士卒都餓脫相了。在這種情況下,泥陽士卒還能保持一定的戰力,確實是很不容易。
巡視之後,就是接風洗塵,張軌看到宴席上堪稱寒酸的菜肴,再見到劉羨作風簡樸,不禁再次感慨道:
“國家這幾年政策確實失當,真是辛苦你們這些前線將士了。”
劉羨對此倒是習以為常了,他坦然道:
“辛苦倒是沒什麽,就怕將士們白白喪命,死無所得啊!”
這話頓時引起一片共鳴,這幾年,朝堂可謂是昏招不斷,就沒有過處事得當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前線將士都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什麽價值。
哪怕是張光這樣向來聽從軍令為先的人,此刻也有些憋不住了,向張軌問道:
“張軍司,今年的戰事,你看有指望嗎?”
張軌的臉色不變,一路走來,他不知受到了多少相同的質問,都已經習慣了。他也不賣關子,在宴席之上,就說起他此次的任務來:
“我此次前來,隻是做一個簡短的調查,與一個簡單的通報,讓大家心裏有個準備,更多的詳情,等大家到了長安後,我們再和上穀郡公詳談。”
眾人聞言,都不禁豎起耳朵旁聽注意:“您請說。”
張軌道:“一個是朝廷的物資已經到了,你們把去年的損失,還有今年所需的兵員、糧草、甲仗數目都報上來,下個月,我就把這批物資運過來。”
這是行軍打仗的必要準備,劉羨迴答道:“士彥公放心,我已經擬定了一份清單,等會就交予您審計。”
張軌點點頭,他隨即說到第二件事:
“通報的事情也很簡單,就在這個月月底,上穀郡公將要帶領兩萬援軍進駐長安,整頓一番後,要在下月十五召開軍議。”
聽到援軍隻有兩萬人,在座眾人無不露出失望神色,一旁的薛興不禁問道:
“張公,隻有兩萬人嗎,是否來得少了些。”
張軌聞言,捋著須髯笑道:“兵貴精不貴多,這次援軍雖然隻有兩萬人,但可是上穀郡公精挑細選的三河勇士,還有五千禁軍隨行。無論是甲胄、馬匹、兵器,都是當世最精良的。隻要應用得當,可抵十萬大軍。”
他沒有想法在這個話題上過多糾纏,飲了一碗茶湯後,繼而對劉羨道:
“懷衝,你盡快把郡中事務都交代清楚,軍務的話先交給張景武,立馬就跟我先迴長安。”
劉羨吃了一驚,問道:“士彥公,這是什麽意思?不是說下個月才召開軍議嗎?”
“是,不過你身份特殊,上穀郡公指名道姓要你先到長安一趟,和他大體方略先敲定下來。”
“我,身份特殊?”
劉羨先是有些疑惑,隨即有些恍然,應該是孟觀看在和自己是故交的份上,要提攜自己一把,讓自己參與擬定戰略的大事,之後若有了斬獲,也好為自己表功。
高興之餘,劉羨也有些顧慮:“我官職低微,又身處前線,這麽貿然去長安,還是會授人話柄吧!”
“欸,你放心。”張軌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包裹來,遞給劉羨道:“你看看吧,這是上穀郡公給你求來的。”
劉羨掂量了兩下,打開一看,竟然是一份銀印青綬,倒過來一看,印章上赫然寫著“平西軍司劉羨之印”八字。他先是一驚,隨後有些不敢置信,向張軌抬首確認道:
“張公,這是……”
張軌的神態有些放鬆,他徐徐道:
“你這些年在關中付出的心血,眾所周知,這是你應得的。”
“從現在開始,你不是北地太守了。上穀郡公已經說好了,這次平叛,他是元帥,你我是副帥,到長安籌謀大略,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你不必有什麽擔心。”
劉羨聞言,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又問道:“那這裏的郡卒……”
“還歸你統轄,包括李含部、索靖部、皇甫商部,也都調撥給你。”
不等劉羨說完,張軌先開口迴答,他知道劉羨在思考北地郡的歸屬問題,這應該是劉羨最後在意的事情了。
劉羨感覺一切都順利得不可思議,上一次人生如此順遂,好像還是在入仕的時候吧。由於彥輔公的厚愛,自己竟然離奇地拿到了灼然二品的鄉狀。當時劉羨還沒有感觸,但現在經曆了這麽多官場坎坷後,他有幾分明悟了,這是司馬炎在世時政治清平的象征。
但若讓劉羨相信在後黨統治下政治清平,實在是一種無稽之談。劉羨隻能往另一個方向去思考,大概是孟觀用了什麽特殊的方法,才說服了賈謐吧。
不管怎麽說,劉羨終於是又往上進了一步。他不再猶豫,對張軌道:
“那就勞煩張公等我兩日了。”
接下來的兩日,劉羨把郡中的事務都梳理了一遍。主要是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確保今年的夏收和秋收順利完成。第二件事,是不能放鬆郡卒的訓練,第三件事是要提防叛軍在劉羨離開後突然發難。劉羨就讓張光暫代太守,李盛、薛興等人在郡中進行輔佐民政,張固、孫熹維持訓練,張光舊部劉義去監視叛軍動向。
如此吩咐一遍後,劉羨帶著斛摩根等二十來名胡人作為護衛,再次與張軌踏上了長安之旅。
說起來,這已經是劉羨第四次前往長安了。之前的旅程,劉羨每一次趕到長安,都感覺這座城池變得比上一次更衰敗,但都讓劉羨感到這是一座巍峨雄偉的城市。可這一次劉羨到來時,劉羨隻感受到了無邊的破敗。
堂堂大漢的西京、曹魏的五都、司馬氏的龍興之地,城外竟然沒有了市集。一路走來,除去蛙叫蟬鳴之外,很少能聽見別的聲音。舉目四望,失修的危房比比皆是,不時可以看見白森森的骨頭,卻沒有什麽行人,就連乞丐也沒有幾個。即使進入了城內,終於看到了一些活著的市民,可他們臉上麻木的神情,反而加重了這種死氣沉沉的感覺。
劉羨見狀不禁心想,眼前的這幅景象,就算不是民心盡失,大概也相差不遠吧。如果這一次晉室再敗,不論天下的形勢怎麽算,至少在關中這份土地上,形勢是要徹底地倒向齊萬年了。
但他隨即又想到了張軌來時說的話,孟觀這一次帶來的援軍,僅僅隻有兩萬人,隻靠這兩萬人,真的能扭轉局麵嗎?
這個疑問並沒有持續多久,三日過後,孟觀率軍進入長安,劉羨隨司馬肜前去迎接,關中官僚在廚城門處進行了一次簡短的閱兵式,叫劉羨歎為觀止。
在一片激揚的鼓聲中,劉羨看到前排的五千宿衛精兵走過。他們渾身穿著漆成玄色的明光鐵甲,在胳膊和下身處還披有棕黃色的犀牛皮披膊和甲裙。不同於一般士卒防箭的盆領和皮胄,他們戴黑色兜鍪,上麵插著染成黃色的羽毛,長長的頓項將頸部和頭部完美護住,隻露出眼鼻嘴,當真是無懈可擊。
不得不說,劉羨離開洛陽有些太久了,他幾乎都快要忘記洛陽的宿衛兵的裝備有多麽奢華了。當年他在東宮時,還以為天下所有的軍隊都和宿衛兵一樣七七八八,但等到夏陽後,他才知道,普通士卒與宿衛兵的差距有多麽巨大。隻是隨著時間推移,他一度要將這種差距忘卻了,不料現在竟然又見到了!
在宿衛兵後麵的將士裝備稍差一些,但也都是精鐵製成的鎧甲,人手一杆長槊,腰間掛著短弩和上等的環首刀。這些重裝甲士在大地上邁步,隨著甲胄聲一抖,大地都隨之一震。仿佛他們蘊含著地動山搖的力量。
而在最後登場的,就是這次前來平叛的大軍統帥和他的親兵。
孟觀領著他的上穀騎士出現在眾人麵前,這些騎士打扮也極為誇張,尤其是坐騎。這些戰馬身上套有深青色鐵皮穿製的馬鎧,馬頭是漆成黃色的整片鐵製麵簾,麵簾上麵插著十來支紅色羽毛。馬尾上也立有紅色寄生扇麵,防止敵人從背後突襲。在馬鞍左右兩側還掛著弓袋,裝著滿滿當當的箭矢。
這些騎士攬韁前行的時候,鐵蹄踏地如雷,鐵甲振空而響,麵簾上的羽毛和尾巴上的寄生,兩側的弓袋一起擺動,真是仿佛天神降臨,讓人心生畏懼。
再聯想到張軌那句“可抵尋常十萬大軍”,劉羨已經是另外一番感受,他心想:這確實並非尋常軍隊能敵。
孟觀身在這些鐵衣騎士之中,穿明黃色明光鎧甲,頭戴貔貅式展雲兜鍪,外披一身紋有黃龍的深紅色披風,配合著親衛高舉的黃龍旗,陽光照耀下,他神情肅然,熠熠生輝,煞是顯眼。
抵達城門下後,孟觀脫鞍下馬,向梁王司馬肜麵前立定行禮,路過劉羨身邊時,他轉首拍了拍劉羨肩膀,笑說道:
“懷衝,別來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