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朝廷的人
錦鯉童養媳:撿了個糙漢忙種田 作者:綠皮女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長安惡狠狠地咬了咬牙:“他跑不了!”
唐老爺早就被張狗子按在地上猛揍了一頓。
恰巧趕上縣太爺進老君廟的山門,聽到不遠處有姑娘在尖叫,於是叫衙役過去瞅瞅,沒費多大功夫就把唐老爺給抓了起來。
這會兒,人已經關在老君廟裏了。
縣太爺叫人將立秋和顧長安帶過去,屏退眾人,細細詢問立秋事由。
“你仔細說,不用怕。”
縣太爺年紀很大,說起話來慢條斯理。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有宵小之徒行如此不齒之事,本官若不重罰他,便當不得這一方父母官!”
立秋一雙眼都哭腫了,她躲在顧長安身後,焦急地捂著顧長安的胳膊。
“青天大老爺,我的事不要緊,先找個大夫給我家相公瞧瞧傷處吧。”
縣太爺說話依舊不緊不慢:“不急不急,本官有位隨行大夫,一會兒說明白了你的事,再給你家相公看傷也來得及。”
立秋急得都要跳腳了。
她已經完全清醒過來,看著顧長安的胳膊被紮了好幾個洞,哪能不明白,是她自己糊塗的時候紮的呢?
流了這麽多的血,不及時包紮好,鐵打的漢子也撐不住。
“求大老爺行行好,先把大夫叫來,給我家相公把傷口包一下,我再說我的事。”
縣太爺微微沉下臉:“本官說了,先說你的事要緊,在本官的眼皮子底下,竟有大膽狂徒欺辱良家婦女,這不是在打本官的臉麵嗎?不將這小人斬殺,本官難出這口惡氣,傳到州府府尹耳朵裏,你要置本官的官聲於何地?”
立秋明白了。
所謂的青天大老爺,根本就沒想著真心實意為她討公道,就是為了他自己的官聲罷了。
倘若今日不是恰巧在老君廟,不是有這麽多百姓跟著,哪怕一個強人真的將一個良家婦女給擄走了,縣太爺也隻當沒看見。
嗬嗬,大豐的朝廷命官,就是這個德行。
“小秋,”顧長安按住立秋的手,朝她搖搖頭,“這點小傷不要緊的,你先把你的事情說清楚,那個姓唐的有沒有傷著你?”
“血流了這麽多,還叫小傷嗎?”
立秋心疼得眼圈都紅了。
“你怎麽這麽傻?”她想捶顧長安一把,又不敢,怕碰著顧長安的傷口,“我拿剪子戳你,你不會躲啊?”
顧長安身上有功夫,很輕鬆就能躲開,他不躲,隻是怕立秋傷著自己。
立秋哪能不明白,心裏又疼又自責。
她怎麽就沉不住氣,非要去招惹唐老爺?
若是她再隱忍一些,也不至於讓唐老爺發狂。
亦或是今日不逞能,自己一個人抱著首飾去鎮上,也就不會惹出這一堆事。
“元氏,”縣太爺不悅地咳嗽了幾聲,“本官問你話呢,那狂徒有沒有奸淫你?”
老君廟的這間破屋子四麵透風,外頭圍了不少看熱鬧的百姓。
站在屋裏,都能聽到外頭小聲說話的嗡嗡聲。
縣太爺這句話一落地,那嗡嗡聲就不見了。
立秋不用出去看也能想象得出來,外頭百姓的神情,跟縣太爺一模一樣,都急切地等著立秋嚎啕大哭,捶胸頓足說自己如何被人侮辱。
旁人不會同情她,隻會把這件事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
至於她以後會不會被人指指點點,甚至會不會羞憤而死,都無人關心。
眾人關心的,隻是這件事夠不夠熱鬧。
今日立秋若是應下此事,或者但凡有一點猶豫,不出一日,她被唐老爺玷汙一事,就能傳遍附近的十裏八鄉。
顧長安便是再如何稀罕她,顧氏族裏,乃至整個平陽村的人,也會聯合起來,逼著顧長安休妻。
立秋當即就厲聲否認:“大人明鑒,當時我鄰家的大叔在趕車,這位唐老爺隻是覬覦奴家懷中的籃子,並不曾對奴家做過什麽。”
“哦?真的麽?”
縣太爺饒有興趣地盯著立秋看。
十六七歲的小村姑,生得嬌小玲瓏,一頭烏發編成了纂兒,堆在腦後,用一支銀簪綰著,簪頭一朵大大的結香花,映襯得小村姑越發嬌媚可人。
一身粉紅的小衫,底下配著櫻草色的裙子,如此清麗脫俗,簡直就是炎炎夏日的一股涼風,叫人賞心悅目。
縣太爺完全能信唐老爺為啥會對一個小村姑起了邪念。
若非現在場合不合適,縣太爺都想把這小村姑給收房了。
說沒被唐老爺得手,他可不信。
“元氏,你莫要害怕,那狂徒對你做了什麽,你放心大膽地說,本官會為你做主的,若是你家相公嫌棄你,也沒關係,本官自會為你另尋一門好親事。”
顧長安身子立刻繃緊了:“多謝大人好意,小人娘子賢惠溫柔,貌美手巧,大方能幹,小人為何要嫌棄她?”
“本官沒問你!”
縣太爺怒了,重重地拍了拍桌子。
“元氏,你從實招來,到底那姓唐的狂徒對你做了什麽!竟然叫你不顧性命也要跳車?說,是不是他奸淫了你!”
立秋深吸一口氣,看來隻能把首飾的事情告訴這個狗屁縣太爺了。
“大人,奴家家中銀錢不湊手,便想著將陪嫁的首飾拿到鎮上當了,誰知姓唐的見財起意,想要把首飾搶了去,奴家誓死不從,才跳車而逃,並非是大人猜測的那般,求大人明鑒。”
縣太爺明顯不信,當班衙役此時進門,在縣太爺耳邊耳語一番。
縣太爺登時一驚:“竟有此事?”
衙役拱手:“小人不敢妄言,大人,此時人就在道長房中,還請大人移步。”
縣太爺急匆匆便走,立秋忙追了上去:“請大人傳喚隨行的大夫,為我家相公看看傷處。”
縣太爺根本不搭理立秋,一溜煙走得沒影了。
那衙役稍稍晚了一步,他好心勸立秋:“小娘子,你惹的那個人,是朝廷的人,今日之事,你就當什麽都沒發生過,趕緊迴家去吧。”
立秋怔住了,唐老爺竟然是朝廷的人?
那狗子叔呢?
狗子叔雖然曾經是逆太子的侍衛,可他當年是逃出來的,按理說,應該躲著朝廷才是,為什麽又會和朝廷的人有來往?
唐老爺早就被張狗子按在地上猛揍了一頓。
恰巧趕上縣太爺進老君廟的山門,聽到不遠處有姑娘在尖叫,於是叫衙役過去瞅瞅,沒費多大功夫就把唐老爺給抓了起來。
這會兒,人已經關在老君廟裏了。
縣太爺叫人將立秋和顧長安帶過去,屏退眾人,細細詢問立秋事由。
“你仔細說,不用怕。”
縣太爺年紀很大,說起話來慢條斯理。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有宵小之徒行如此不齒之事,本官若不重罰他,便當不得這一方父母官!”
立秋一雙眼都哭腫了,她躲在顧長安身後,焦急地捂著顧長安的胳膊。
“青天大老爺,我的事不要緊,先找個大夫給我家相公瞧瞧傷處吧。”
縣太爺說話依舊不緊不慢:“不急不急,本官有位隨行大夫,一會兒說明白了你的事,再給你家相公看傷也來得及。”
立秋急得都要跳腳了。
她已經完全清醒過來,看著顧長安的胳膊被紮了好幾個洞,哪能不明白,是她自己糊塗的時候紮的呢?
流了這麽多的血,不及時包紮好,鐵打的漢子也撐不住。
“求大老爺行行好,先把大夫叫來,給我家相公把傷口包一下,我再說我的事。”
縣太爺微微沉下臉:“本官說了,先說你的事要緊,在本官的眼皮子底下,竟有大膽狂徒欺辱良家婦女,這不是在打本官的臉麵嗎?不將這小人斬殺,本官難出這口惡氣,傳到州府府尹耳朵裏,你要置本官的官聲於何地?”
立秋明白了。
所謂的青天大老爺,根本就沒想著真心實意為她討公道,就是為了他自己的官聲罷了。
倘若今日不是恰巧在老君廟,不是有這麽多百姓跟著,哪怕一個強人真的將一個良家婦女給擄走了,縣太爺也隻當沒看見。
嗬嗬,大豐的朝廷命官,就是這個德行。
“小秋,”顧長安按住立秋的手,朝她搖搖頭,“這點小傷不要緊的,你先把你的事情說清楚,那個姓唐的有沒有傷著你?”
“血流了這麽多,還叫小傷嗎?”
立秋心疼得眼圈都紅了。
“你怎麽這麽傻?”她想捶顧長安一把,又不敢,怕碰著顧長安的傷口,“我拿剪子戳你,你不會躲啊?”
顧長安身上有功夫,很輕鬆就能躲開,他不躲,隻是怕立秋傷著自己。
立秋哪能不明白,心裏又疼又自責。
她怎麽就沉不住氣,非要去招惹唐老爺?
若是她再隱忍一些,也不至於讓唐老爺發狂。
亦或是今日不逞能,自己一個人抱著首飾去鎮上,也就不會惹出這一堆事。
“元氏,”縣太爺不悅地咳嗽了幾聲,“本官問你話呢,那狂徒有沒有奸淫你?”
老君廟的這間破屋子四麵透風,外頭圍了不少看熱鬧的百姓。
站在屋裏,都能聽到外頭小聲說話的嗡嗡聲。
縣太爺這句話一落地,那嗡嗡聲就不見了。
立秋不用出去看也能想象得出來,外頭百姓的神情,跟縣太爺一模一樣,都急切地等著立秋嚎啕大哭,捶胸頓足說自己如何被人侮辱。
旁人不會同情她,隻會把這件事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
至於她以後會不會被人指指點點,甚至會不會羞憤而死,都無人關心。
眾人關心的,隻是這件事夠不夠熱鬧。
今日立秋若是應下此事,或者但凡有一點猶豫,不出一日,她被唐老爺玷汙一事,就能傳遍附近的十裏八鄉。
顧長安便是再如何稀罕她,顧氏族裏,乃至整個平陽村的人,也會聯合起來,逼著顧長安休妻。
立秋當即就厲聲否認:“大人明鑒,當時我鄰家的大叔在趕車,這位唐老爺隻是覬覦奴家懷中的籃子,並不曾對奴家做過什麽。”
“哦?真的麽?”
縣太爺饒有興趣地盯著立秋看。
十六七歲的小村姑,生得嬌小玲瓏,一頭烏發編成了纂兒,堆在腦後,用一支銀簪綰著,簪頭一朵大大的結香花,映襯得小村姑越發嬌媚可人。
一身粉紅的小衫,底下配著櫻草色的裙子,如此清麗脫俗,簡直就是炎炎夏日的一股涼風,叫人賞心悅目。
縣太爺完全能信唐老爺為啥會對一個小村姑起了邪念。
若非現在場合不合適,縣太爺都想把這小村姑給收房了。
說沒被唐老爺得手,他可不信。
“元氏,你莫要害怕,那狂徒對你做了什麽,你放心大膽地說,本官會為你做主的,若是你家相公嫌棄你,也沒關係,本官自會為你另尋一門好親事。”
顧長安身子立刻繃緊了:“多謝大人好意,小人娘子賢惠溫柔,貌美手巧,大方能幹,小人為何要嫌棄她?”
“本官沒問你!”
縣太爺怒了,重重地拍了拍桌子。
“元氏,你從實招來,到底那姓唐的狂徒對你做了什麽!竟然叫你不顧性命也要跳車?說,是不是他奸淫了你!”
立秋深吸一口氣,看來隻能把首飾的事情告訴這個狗屁縣太爺了。
“大人,奴家家中銀錢不湊手,便想著將陪嫁的首飾拿到鎮上當了,誰知姓唐的見財起意,想要把首飾搶了去,奴家誓死不從,才跳車而逃,並非是大人猜測的那般,求大人明鑒。”
縣太爺明顯不信,當班衙役此時進門,在縣太爺耳邊耳語一番。
縣太爺登時一驚:“竟有此事?”
衙役拱手:“小人不敢妄言,大人,此時人就在道長房中,還請大人移步。”
縣太爺急匆匆便走,立秋忙追了上去:“請大人傳喚隨行的大夫,為我家相公看看傷處。”
縣太爺根本不搭理立秋,一溜煙走得沒影了。
那衙役稍稍晚了一步,他好心勸立秋:“小娘子,你惹的那個人,是朝廷的人,今日之事,你就當什麽都沒發生過,趕緊迴家去吧。”
立秋怔住了,唐老爺竟然是朝廷的人?
那狗子叔呢?
狗子叔雖然曾經是逆太子的侍衛,可他當年是逃出來的,按理說,應該躲著朝廷才是,為什麽又會和朝廷的人有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