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上門女婿活得憋屈
錦鯉童養媳:撿了個糙漢忙種田 作者:綠皮女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由的好日子定在九月初三。
滿打滿算,就剩下一個月的光景。
日子定得這麽突然,張家都來不及準備。
六叔公特地叫兒子張小忠去問問張老蔫,族裏有什麽能幫得上忙的。
張老蔫打了個哈哈,敷衍過去了,隻說請族裏的人那日去吃喜酒。
地主家的姑娘嫁到村裏來,這可是個大事。
村裏到處都在議論這事。
隔了幾日,張小忠去縣衙裏看張大忠,迴村說了個驚天大消息。
張由跟黃姑娘的婚事竟然不在村子裏辦,要在黃老爺家的宅子裏辦!
“這不是給黃家做上門女婿麽?”
牛嬸手上揉著麵團,嘰嘰喳喳地把這事說給孫大娘等人聽。
“好好的一個秀才公,咋就能去給人當上門女婿呢?他要繼續考狀元,張老蔫也能供得起他,再不濟,那不是還有族裏麽?族裏難道還出不起這個錢?”
今日中午吃包子,一大早,孫大娘幾個人就湊在牛嬸家裏。
胡氏也在,牛嬸說完了,她就冷笑了兩聲。
“張老蔫家有錢,哪還輪得上族裏出這個錢?族裏的錢也不是大風刮的,憑啥都要供給他張由一個人!前些日子六叔發話了,要每年拿出一半的族產,供給咱們族裏的孩子念書用,這以後,咱們族裏能考上秀才的人,可不止張由一個。”
孫大娘點頭附和:“張家六叔做得對,前一陣子,我家那口子也問過族裏的幾個族老,都尋思著從族產中擠出點錢來,供族裏的孩子們念書用。”
顧氏宗族人數沒有張氏多,族產沒有張氏豐厚,但勝在家家戶戶都不是很窮,大家的日子差不多,都能供得起孩子讀書,都能吃得上飯,不需要族裏出錢。
顧大伯就沒想到這一層,還是看了張氏的做法,才想著從族產裏挪出點錢,獎勵那些讀書讀得好的孩子。
“張老蔫家有錢,為啥還叫兒子去當上門女婿?張老蔫就不怕張家的老祖宗罵他?”
話題又迴到了張老蔫身上。
立秋淡淡地笑了笑。
牛嬸等人都想錯了,張由怎麽可能會去當上門女婿呢?
他就是好麵子,加上黃老爺跟他一樣,嫌棄親家是村裏的,劉氏還傳過逼良為娼的名聲,就把婚事放在自家宅子裏辦。
六禮都是張由一個人跟黃老爺商量著來的,婚事在哪兒辦,又有啥關係。
可村裏人就不這麽想了。
這幾日,村裏人看張老蔫的眼神都不對。
張老蔫為此發了好幾通脾氣,甚至在宅基地那兒還壓不住火氣,逮著幾個族裏的小年輕,訓了半天。
年輕人這個年紀本就不馴服,被張老蔫訓斥丟了麵子,就說啥也不去蓋房子了。
漸漸地,村裏對張老蔫不滿的聲音就越來越多。
甚至還有人在蓋房子的時候公然跟張老蔫唱反調。
立秋家這邊的房子倒是起得很順利。
張大郎做活兒很仔細,他找來的這些人也都是好手,做事從不偷懶。
更重要的是,立秋是真拿出好酒好菜來招待他們。
大家夥兒吃得開心,幹活兒就更加認真細致。
隔了一條街,張老蔫那邊的情形跟立秋這邊就不一樣了。
黃家是把飯錢和工錢都給了張老蔫,等於是叫張老蔫做了監工。
張老蔫暗地裏克扣工錢也就算了,還克扣飯錢。
劉氏比他還摳,中飯天天吃摻了麩麵的饅頭,還規定了個數,一人隻能吃一個。
菜一共兩樣,一樣鹹菜,一樣蘿卜燉肉。
肉不見幾塊,全是蘿卜。
有人抱怨,劉氏就變個花樣,不吃饅頭了,吃地瓜,不吃蘿卜燉肉了,吃茄子燉肉。
肉依舊不多,吃不吃得上全靠運氣,茄子也不多,吃得慢了,就隻能吃幾口。
地瓜也不是管夠的,每個人能吃倆,比饅頭多一個。
有的人運氣不好,分到了個頭小的地瓜,大聲抱怨,劉氏就從分到個頭大的旁人手裏奪下地瓜,一掰掰兩半,一人給一半。
鹹菜倒是經常變花樣,今天是醃豆角,明日是醃蘿卜,後天醬黃瓜,大後天辣白菜。
這麽熱的天,大家夥累了一上午,想喝口酒解解乏,劉氏一攤手,說啥都不肯給。
終於有人忍不住,摔了碗筷罵娘。
張老蔫趕緊出來假模假樣地打圓場,照著劉氏踹一腳,叫劉氏去打酒來。
劉氏就不情不願地去了,半晌打了半壺酒,一人好歹能嚐上一口。
眾人心裏頭憋著火氣,冒著大太陽又迴去蓋房子。
不一會兒,聽著街道那邊熱熱鬧鬧的,探頭一看,張大郎等人在吃瓜。
瓜都是用冰涼的井水湃過的,切開一個,火紅火紅的瓤,看著就甜。
那頭吃得熱火朝天,這頭隻有涼水。
小夥子們最先撐不住,他們不好意思去質問張老蔫這個長輩,逮著來送水的秋菊好一頓奚落。
“秋菊,你三哥是秀才,給那麽有錢的地主做上門女婿,咋還這麽摳?”
“你不懂,當上門女婿憋屈,手裏頭沒錢,吃口茶水,都要看老丈人的臉色,老丈人高興了,賞一口肉,不高興了,就成天吃鹹菜,他自己日子都過得不好,哪還有錢叫咱們吃好的?”
“這不是跟咱們一樣嗎?這麽說來,那咱們都是老蔫叔家的上門女婿!”
小夥子們哈哈大笑。
“都別亂說話了啊,老蔫叔家就秋菊一個姑娘,哪兒能要得了咱們這麽多上門女婿!”
“就是,咱們可是一個族裏的,秋菊是咱們的族妹,不能這麽欺負秋菊!”
小夥子們雖然嘻嘻哈哈地叫秋菊別計較,秋菊還是紅透了臉。
她忍著淚,埋頭往家走,被街對麵的孫大娘叫住了:“秋菊,過來吃一塊瓜,解解渴。”
秋菊扯著衣角搖頭:“不了,大娘,我不渴。”
“不渴也過來吃一塊,這瓜可甜了,用井水一湃,更甜。”
秋菊說什麽都不肯過去。
“你過來,”孫大娘繼續招唿著她,“不叫你白吃,我中午沒迴家,我兒媳婦自己一個人在家大著肚子不好做飯,你幫我捎兩個包子一塊瓜給她。”
秋菊這才慢吞吞地挪了過來。
孫大娘硬是往她手裏塞了一塊瓜,她遲疑著不敢吃,一雙眼睛直盯著立秋看。
滿打滿算,就剩下一個月的光景。
日子定得這麽突然,張家都來不及準備。
六叔公特地叫兒子張小忠去問問張老蔫,族裏有什麽能幫得上忙的。
張老蔫打了個哈哈,敷衍過去了,隻說請族裏的人那日去吃喜酒。
地主家的姑娘嫁到村裏來,這可是個大事。
村裏到處都在議論這事。
隔了幾日,張小忠去縣衙裏看張大忠,迴村說了個驚天大消息。
張由跟黃姑娘的婚事竟然不在村子裏辦,要在黃老爺家的宅子裏辦!
“這不是給黃家做上門女婿麽?”
牛嬸手上揉著麵團,嘰嘰喳喳地把這事說給孫大娘等人聽。
“好好的一個秀才公,咋就能去給人當上門女婿呢?他要繼續考狀元,張老蔫也能供得起他,再不濟,那不是還有族裏麽?族裏難道還出不起這個錢?”
今日中午吃包子,一大早,孫大娘幾個人就湊在牛嬸家裏。
胡氏也在,牛嬸說完了,她就冷笑了兩聲。
“張老蔫家有錢,哪還輪得上族裏出這個錢?族裏的錢也不是大風刮的,憑啥都要供給他張由一個人!前些日子六叔發話了,要每年拿出一半的族產,供給咱們族裏的孩子念書用,這以後,咱們族裏能考上秀才的人,可不止張由一個。”
孫大娘點頭附和:“張家六叔做得對,前一陣子,我家那口子也問過族裏的幾個族老,都尋思著從族產中擠出點錢來,供族裏的孩子們念書用。”
顧氏宗族人數沒有張氏多,族產沒有張氏豐厚,但勝在家家戶戶都不是很窮,大家的日子差不多,都能供得起孩子讀書,都能吃得上飯,不需要族裏出錢。
顧大伯就沒想到這一層,還是看了張氏的做法,才想著從族產裏挪出點錢,獎勵那些讀書讀得好的孩子。
“張老蔫家有錢,為啥還叫兒子去當上門女婿?張老蔫就不怕張家的老祖宗罵他?”
話題又迴到了張老蔫身上。
立秋淡淡地笑了笑。
牛嬸等人都想錯了,張由怎麽可能會去當上門女婿呢?
他就是好麵子,加上黃老爺跟他一樣,嫌棄親家是村裏的,劉氏還傳過逼良為娼的名聲,就把婚事放在自家宅子裏辦。
六禮都是張由一個人跟黃老爺商量著來的,婚事在哪兒辦,又有啥關係。
可村裏人就不這麽想了。
這幾日,村裏人看張老蔫的眼神都不對。
張老蔫為此發了好幾通脾氣,甚至在宅基地那兒還壓不住火氣,逮著幾個族裏的小年輕,訓了半天。
年輕人這個年紀本就不馴服,被張老蔫訓斥丟了麵子,就說啥也不去蓋房子了。
漸漸地,村裏對張老蔫不滿的聲音就越來越多。
甚至還有人在蓋房子的時候公然跟張老蔫唱反調。
立秋家這邊的房子倒是起得很順利。
張大郎做活兒很仔細,他找來的這些人也都是好手,做事從不偷懶。
更重要的是,立秋是真拿出好酒好菜來招待他們。
大家夥兒吃得開心,幹活兒就更加認真細致。
隔了一條街,張老蔫那邊的情形跟立秋這邊就不一樣了。
黃家是把飯錢和工錢都給了張老蔫,等於是叫張老蔫做了監工。
張老蔫暗地裏克扣工錢也就算了,還克扣飯錢。
劉氏比他還摳,中飯天天吃摻了麩麵的饅頭,還規定了個數,一人隻能吃一個。
菜一共兩樣,一樣鹹菜,一樣蘿卜燉肉。
肉不見幾塊,全是蘿卜。
有人抱怨,劉氏就變個花樣,不吃饅頭了,吃地瓜,不吃蘿卜燉肉了,吃茄子燉肉。
肉依舊不多,吃不吃得上全靠運氣,茄子也不多,吃得慢了,就隻能吃幾口。
地瓜也不是管夠的,每個人能吃倆,比饅頭多一個。
有的人運氣不好,分到了個頭小的地瓜,大聲抱怨,劉氏就從分到個頭大的旁人手裏奪下地瓜,一掰掰兩半,一人給一半。
鹹菜倒是經常變花樣,今天是醃豆角,明日是醃蘿卜,後天醬黃瓜,大後天辣白菜。
這麽熱的天,大家夥累了一上午,想喝口酒解解乏,劉氏一攤手,說啥都不肯給。
終於有人忍不住,摔了碗筷罵娘。
張老蔫趕緊出來假模假樣地打圓場,照著劉氏踹一腳,叫劉氏去打酒來。
劉氏就不情不願地去了,半晌打了半壺酒,一人好歹能嚐上一口。
眾人心裏頭憋著火氣,冒著大太陽又迴去蓋房子。
不一會兒,聽著街道那邊熱熱鬧鬧的,探頭一看,張大郎等人在吃瓜。
瓜都是用冰涼的井水湃過的,切開一個,火紅火紅的瓤,看著就甜。
那頭吃得熱火朝天,這頭隻有涼水。
小夥子們最先撐不住,他們不好意思去質問張老蔫這個長輩,逮著來送水的秋菊好一頓奚落。
“秋菊,你三哥是秀才,給那麽有錢的地主做上門女婿,咋還這麽摳?”
“你不懂,當上門女婿憋屈,手裏頭沒錢,吃口茶水,都要看老丈人的臉色,老丈人高興了,賞一口肉,不高興了,就成天吃鹹菜,他自己日子都過得不好,哪還有錢叫咱們吃好的?”
“這不是跟咱們一樣嗎?這麽說來,那咱們都是老蔫叔家的上門女婿!”
小夥子們哈哈大笑。
“都別亂說話了啊,老蔫叔家就秋菊一個姑娘,哪兒能要得了咱們這麽多上門女婿!”
“就是,咱們可是一個族裏的,秋菊是咱們的族妹,不能這麽欺負秋菊!”
小夥子們雖然嘻嘻哈哈地叫秋菊別計較,秋菊還是紅透了臉。
她忍著淚,埋頭往家走,被街對麵的孫大娘叫住了:“秋菊,過來吃一塊瓜,解解渴。”
秋菊扯著衣角搖頭:“不了,大娘,我不渴。”
“不渴也過來吃一塊,這瓜可甜了,用井水一湃,更甜。”
秋菊說什麽都不肯過去。
“你過來,”孫大娘繼續招唿著她,“不叫你白吃,我中午沒迴家,我兒媳婦自己一個人在家大著肚子不好做飯,你幫我捎兩個包子一塊瓜給她。”
秋菊這才慢吞吞地挪了過來。
孫大娘硬是往她手裏塞了一塊瓜,她遲疑著不敢吃,一雙眼睛直盯著立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