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馬魁的迷之自信中,兩位好兄弟罵罵咧咧的果斷把他賣掉了。
畢真一看這麽大的事兒,還辦的這麽糙,也根本不沾手,直接把書信和賄賂都給上交了。
事情就此真相大白。
然而,就在所有人認為這是個板上釘釘的鐵案時,魔幻的一幕發生了!
依據以往的政治常理,在一場勝利之後,就該進入“摸屍”環節了。
這個環節可能會爆出錢財、可能會爆出聲望,也可能會爆出官位。
這場動蕩,起源自梁穀的誣告,然後在王府長史馬魁的助長下把聲勢鬧大,最終經曆了專案組明察秋毫的審查,為歸善王朱當沍、袁質、趙岩洗刷了冤屈。
可以說條理很清晰,責任很明確。
於是,等到事情結束,都察院禦史們興衝衝的就上前“摸屍”。
禦史李翰臣當仁不讓,彈劾吏部主事梁穀報怨邀功,長史馬魁惑王罔奏,應該立刻把他們抓住審訊!
然後,很快就得到了迴複。
——都察院禦史李翰臣下獄,隨後貶謫廣德州為判官,免去梁穀的罪責不問。
看到這個結果,滿朝文武都懵逼了。
這特麽是什麽鬼?!
怎麽會原告沒事,被告也沒事,把法官給抓去判了?
這明、不是、讓我捋捋。
都察院禦史程啟充等人懵逼之下,趕緊又上書。
大佬們醒一醒啊!梁穀和馬魁這種壞東西,蠱惑擅動流言,死不蔽罪。現在朝廷不但縱容首禍,還把都察院監督的官員貶謫了,這算怎麽迴事?
天理不公,應該重審啊!
然後都察院的第二波唿籲,直接被朝廷無視了。
這時候,就連最不敏感的人,也意識到一件事。
壞了,這裏麵水太深了。
隻是還不等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消息,朝廷就拿出了最終處理方案。
被專案組洗刷冤屈的歸善王朱當沍,因為私藏護衛兵器玩耍,違背祖製,廢為庶人,圈禁於鳳陽。
同樣被洗刷冤屈的袁質、趙岩,發配至肅州充軍。
導致事態擴大化的王府長史馬魁,因誣陷反坐,判斬首!
為梁穀提供情報的西鳳竹、屈昂流放口外。
有誣告嫌疑的吏部主事梁穀……
下次不要這樣了!
這個判決結果,讓滿朝鴉雀無聲。
那以勇壯為名的朱當冱,走到鳳陽高牆下,因為實在想不通,直接一頭撞了上去,當場暴斃。
裴元這會兒為了重創魯王係,啟動這個朱當冱專殺方案,其實存在著不小的風險。
因為朝廷為什麽會出現這麽魔幻的結果,他也想不明白啊。
如果朱當冱案是以符合邏輯的行為,一點點推進的,那麽裴元隻要挑起此事,那麽結果如何,就是一眼能看到頭的。
就算出現小小的波折,裴元也能有不小的把握,幹掉這個魯王係最猛的宗王。
可是這個案子充滿了反邏輯的東西。
如果不一點點的理清其中的深層想法,那麽後果如何,根本難以掌控。
因為所有的變量都是在台麵下的,隱藏於曆史迷霧中的。
裴元需要一點點的在曆史迷霧中探索,找到那讓整個案件反轉,讓朱當冱致死的那一刀。
裴元思索著種種可能,迴到了自己的公房之中。
他坐在大案之後,聽憑窗外漏進的光影,映照著他臉上陰晴不定。
第二日,裴元坐堂的煩悶了,索性帶著手下出去各寺廟巡視。
從景福寺中出來時,竟然意外的遇到了領著大隊人馬的宋總旗,啊不,西廠掌刑千戶宋鐵。
裴元看著宋春娘穿著五品熊羆補子的武官官服,不由繞著看了一圈,嘖嘖連聲。
宋春娘有些心虛,卻很硬氣的問道,“怎麽了?”
裴元見她身邊跟著的緹騎有些臉熟,依稀像是她長風鏢局的師兄弟,當下也不避忌,直接戲謔道,“你一個正七品總旗官,竟然敢大搖大擺的穿著五品官服出來,你怎麽不上天呢?”
宋春娘依舊嘴硬,揚起下巴,狡辯道,“我在西廠就是五品,我是掌刑千戶。”
東、西廠的錦衣衛都屬於借調,沒有正式的編製。
也就是說,存在五品的職位,沒有五品的人。
裴元懶得計較這些,有些奇怪的向她問道,“穀大用又不在京中,內廷有案子也該是東廠動手,怎麽還差遣到你們西廠?”
宋春娘無所謂的解釋道,“這次確實是東廠的活兒。”
“隻不過,東廠的不少老人都跟著丘聚並入了西廠。新任提督張銳倒是收羅了一些親信,但是那些人前些天已經南下了。”
“他們在京中缺少人手,又有大案要辦,就隻能從我們西廠借人咯。”
“何況這件事有天子的中旨,就算穀公公在這裏,也隻能照辦。我尋思著反正推脫不了,不如做的漂亮點。”
裴元聽了,大致有些明白了。
應該是上次朱厚照抱怨缺錢可用,所以讓新任的東廠廠公張銳,派人南下去替他搞錢了。
內廷向地方伸手,是很久以來的慣例了。
張銳既然在這個位置上,自然就該承擔這個位置的責任。
隻不過,裴元可太知道這裏麵的深淺了。
丘聚當初鬧得焦頭爛額,張銳也肯定不會好過。
裴元收迴心思,目光掃過宋春娘身邊那一票兇神惡煞的番子們,心中有點感慨。
他去山東的時候沒帶著宋春娘,任由宋春娘在京中慢慢適應自己的崗位。
沒想到時至今日,自己這個小跟班已經是個很合格的緹騎頭領了。
雖說這裏麵,沒人敢惹西廠掌刑千戶是個主要因素,但是對於一個走鏢小妹來說,能撐住這個掌刑千戶的架子,就很可貴了。
出於對床上密友的關懷,裴元多問了一句,“這次辦的是誰的案子,要不要我幫一把?”
宋春娘對裴元絲毫沒有保密意識,一五一十的說道,“是禦用監的庫官吳紀,很好捉,你要來嗎?”
裴元聽到這個名字,立刻警醒了起來,“吳紀?說什麽原因了嗎?”
宋春娘想了一下,說道,“聽說是有人去東廠檢舉,張永當初在禦用監掌印的時候,以稽查為名,讓吳紀從禦用監庫房裏盜取了數千兩官銀。”
“東廠提督張銳對此十分重視,秉明了天子後,一早就來西廠借人了。”
裴元頓時來精神了。
這是……,要對張永動手了?
朱厚照的騰籠換鳥計劃早就在有力的推進了,也就是張永牽扯到朝局的平衡,暫時沒有被更換掉。
朱厚照這突然出手,有點讓裴元意外。
他昨天才剛見了朱厚照,隻是那時候,他分明坑的是張銳啊。
朱厚照就算有調整身邊人的打算,也應該是先收拾張銳才對,怎麽忽然收拾起張永來了。
除非……
裴元琢磨了一會兒,心中冒出個想法。
除非,朱厚照已經有了在某個時間段,重新啟用“正德七虎”的想法。
所以他才明知道張銳給太後當狗針對夏家,也不聞不問,繼續利用張銳的剩餘價值。
等到有一天需要收拾張銳了,他根本就不用費心,隻需要再把張永弄迴來就行了。
有了今天這一出,張永一定會恨死張銳了,到時候,隻要皇帝把他召來,他會自己去咬。
裴元想到這裏,臉色立刻陰沉了下來。
張永和張容這兩兄弟已經和他結下了不小的梁子,他怎麽能眼睜睜的看著這兩人活著迴來?
宋春娘看著裴元一言不發的站在那裏,有些納悶的提醒道,“千戶?”
裴元目光一動,看在宋春娘臉上。
隨後他擺擺手示意周圍的人退下。
裴元帶來的錦衣衛自不必說,宋春娘身邊那些管事的緹騎,都是長風鏢局出來的,上次就隱約能猜到兩人的關係,見狀也跟著默默退下了。
宋春娘作為裴元最親密的手下,兩人的默契自不必說。
和其他總旗各司其職不同,宋春娘當初可是戰場上跟著裴元最緊的人。
裴元在前麵砍人,她幫忙守著後背;裴元砍翻了敵人,她上去割喉補刀;裴元武器掉了,她就及時從戰場搜羅武器,遞到裴元手裏;裴元衝的太深,她也會幫著調整節奏。
見裴元讓人退下,目光中又閃爍著危險,宋春娘好奇的主動問道,“是要我把吳紀做掉嗎?”
裴元搖搖頭,一點也不瞞她,“不,我想做掉的是張永和張容這兩兄弟。”
宋春娘皺眉道,“我的任務是去抓吳紀,而且就算這件事做實了,張永也不是我們能抓的。”
“不用你動手。”裴元看著宋春娘叮囑道,“你去抓吳紀的時候,一定要對他客客氣氣的,就算抄家搜查,也要小心翼翼,養其驕氣。”
“那吳紀的後台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張永,見你們不敢動他,肯定會越發囂張跋扈。”
宋春娘皺了皺眉,好在她當年跑江湖也是吃過不少氣的,倒也沒什麽太大的反應。
她不解的問道,“這有什麽用?”
裴元道,“人的精氣神如何,很容易就能一眼看出來。這次張銳對付張永,因為事關重大,必定會親自來提審吳紀。”
“當張銳看到驕橫的吳紀時,說不定會對你們如此放任有所不滿。”
到時候,你記得向張銳說句話。
“就說,吳紀乃是張永張公公的心腹,說不定什麽時候吳紀又得勢了,是以給他留了體麵。”
宋春娘聽了意會,“你是打算挑撥張銳和張永?”
裴元翻了個白眼,“這兩人的關係還用挑撥嗎?我隻是想讓張銳更清晰的意識到,張永有卷土重來的那種可能。”
“他今天給陛下當刀搞掉了張永,真要是等張永迴來,他能有什麽好下場?”
“要是張銳膽大,敢對張永行動,那咱們就幫上一把。”
宋春娘點頭,問道,“還有別的嗎?”
裴元道,“沒了?”
宋春娘看著裴元道,“那你別去了,我自己來。”
說完,向著那大群散開的緹騎招招手。
那些西廠番子們立刻過來,擁簇著宋春娘離去。
裴元看著宋春娘離去,心緒也有些不安寧了。
他口中輕吐出“張永”兩個字,再無心巡視,打算迴去好好合計一番。
如果朱厚照真的全麵啟用弘治舊人,貶斥張永,那麽為了防止張永在宮中的勢力扯後腿,很大可能是把張永發配到南京去。
隻要弄清楚張永南下的路線,裴元可以直接幹脆利落的解決掉這個麻煩。
當然,若是張銳肯出手,那可就更好了。
裴元走到半路,想起今天還有張家和夏家交鋒的好戲,又改了主意,對手下吩咐道,“先去趟通政司吧。”
朱厚照今天的表現,甚至他的一舉一動所能反饋給裴元的東西,都彌足珍貴。
這將成為他對付壽寧侯張鶴齡時的重要依據。
等到了通政司,見到裴元上門,魏訥連忙屁顛顛的迎了出來。
甚至當著同僚們的麵,在他們訝異的眼光下,刻意的表現出巴結的姿態。
這種感覺,就像是被人投喂了幾次的野狗,極力的想證明自己有人罩了一樣。
裴元有些不太適應,畢竟這裏的人,很多都會是以後第二中央的大佬。
一個穿著四品補子的官員,有些好奇的從自己職房中出來看看,他見魏訥待裴元頗為殷勤,目光在兩人臉上看了看,又落在裴元桌前的杯子上。
裴元不知這人的身份,但是四品文官可比他這個五品武官金貴多了,便要起身招唿。
就聽那人笑著說道,“這茶不如我的,要不要換我帶來的茶嚐嚐?”
裴元連忙站起來道,“不敢。”
魏訥有些詫異此人會過來,便在旁為裴元介紹著此人的身份,“千戶,這是新任的通政司右通政楊禠。”
魏訥是裴元的人,當然不會讓裴元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與此人接觸。
於是附耳低聲道,“如今李浩致仕,通政司少了通政使,新任通政使叢蘭在外巡視,也未到任。左通政羅欽忠剛剛轉任南京太仆寺卿,右通政林廷玉又去巡撫保定了。”
“朝廷就讓原吏科都給事中楊禠擔任通政司右通政,順便提督謄黃的事情。”
裴元一聽,立刻明白了。
好家夥,吏科都給事中!
都給事中就很牛逼了,還是吏科的。
這是往朱厚照的心窩子裏塞了個純血的文官清流啊!
畢真一看這麽大的事兒,還辦的這麽糙,也根本不沾手,直接把書信和賄賂都給上交了。
事情就此真相大白。
然而,就在所有人認為這是個板上釘釘的鐵案時,魔幻的一幕發生了!
依據以往的政治常理,在一場勝利之後,就該進入“摸屍”環節了。
這個環節可能會爆出錢財、可能會爆出聲望,也可能會爆出官位。
這場動蕩,起源自梁穀的誣告,然後在王府長史馬魁的助長下把聲勢鬧大,最終經曆了專案組明察秋毫的審查,為歸善王朱當沍、袁質、趙岩洗刷了冤屈。
可以說條理很清晰,責任很明確。
於是,等到事情結束,都察院禦史們興衝衝的就上前“摸屍”。
禦史李翰臣當仁不讓,彈劾吏部主事梁穀報怨邀功,長史馬魁惑王罔奏,應該立刻把他們抓住審訊!
然後,很快就得到了迴複。
——都察院禦史李翰臣下獄,隨後貶謫廣德州為判官,免去梁穀的罪責不問。
看到這個結果,滿朝文武都懵逼了。
這特麽是什麽鬼?!
怎麽會原告沒事,被告也沒事,把法官給抓去判了?
這明、不是、讓我捋捋。
都察院禦史程啟充等人懵逼之下,趕緊又上書。
大佬們醒一醒啊!梁穀和馬魁這種壞東西,蠱惑擅動流言,死不蔽罪。現在朝廷不但縱容首禍,還把都察院監督的官員貶謫了,這算怎麽迴事?
天理不公,應該重審啊!
然後都察院的第二波唿籲,直接被朝廷無視了。
這時候,就連最不敏感的人,也意識到一件事。
壞了,這裏麵水太深了。
隻是還不等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消息,朝廷就拿出了最終處理方案。
被專案組洗刷冤屈的歸善王朱當沍,因為私藏護衛兵器玩耍,違背祖製,廢為庶人,圈禁於鳳陽。
同樣被洗刷冤屈的袁質、趙岩,發配至肅州充軍。
導致事態擴大化的王府長史馬魁,因誣陷反坐,判斬首!
為梁穀提供情報的西鳳竹、屈昂流放口外。
有誣告嫌疑的吏部主事梁穀……
下次不要這樣了!
這個判決結果,讓滿朝鴉雀無聲。
那以勇壯為名的朱當冱,走到鳳陽高牆下,因為實在想不通,直接一頭撞了上去,當場暴斃。
裴元這會兒為了重創魯王係,啟動這個朱當冱專殺方案,其實存在著不小的風險。
因為朝廷為什麽會出現這麽魔幻的結果,他也想不明白啊。
如果朱當冱案是以符合邏輯的行為,一點點推進的,那麽裴元隻要挑起此事,那麽結果如何,就是一眼能看到頭的。
就算出現小小的波折,裴元也能有不小的把握,幹掉這個魯王係最猛的宗王。
可是這個案子充滿了反邏輯的東西。
如果不一點點的理清其中的深層想法,那麽後果如何,根本難以掌控。
因為所有的變量都是在台麵下的,隱藏於曆史迷霧中的。
裴元需要一點點的在曆史迷霧中探索,找到那讓整個案件反轉,讓朱當冱致死的那一刀。
裴元思索著種種可能,迴到了自己的公房之中。
他坐在大案之後,聽憑窗外漏進的光影,映照著他臉上陰晴不定。
第二日,裴元坐堂的煩悶了,索性帶著手下出去各寺廟巡視。
從景福寺中出來時,竟然意外的遇到了領著大隊人馬的宋總旗,啊不,西廠掌刑千戶宋鐵。
裴元看著宋春娘穿著五品熊羆補子的武官官服,不由繞著看了一圈,嘖嘖連聲。
宋春娘有些心虛,卻很硬氣的問道,“怎麽了?”
裴元見她身邊跟著的緹騎有些臉熟,依稀像是她長風鏢局的師兄弟,當下也不避忌,直接戲謔道,“你一個正七品總旗官,竟然敢大搖大擺的穿著五品官服出來,你怎麽不上天呢?”
宋春娘依舊嘴硬,揚起下巴,狡辯道,“我在西廠就是五品,我是掌刑千戶。”
東、西廠的錦衣衛都屬於借調,沒有正式的編製。
也就是說,存在五品的職位,沒有五品的人。
裴元懶得計較這些,有些奇怪的向她問道,“穀大用又不在京中,內廷有案子也該是東廠動手,怎麽還差遣到你們西廠?”
宋春娘無所謂的解釋道,“這次確實是東廠的活兒。”
“隻不過,東廠的不少老人都跟著丘聚並入了西廠。新任提督張銳倒是收羅了一些親信,但是那些人前些天已經南下了。”
“他們在京中缺少人手,又有大案要辦,就隻能從我們西廠借人咯。”
“何況這件事有天子的中旨,就算穀公公在這裏,也隻能照辦。我尋思著反正推脫不了,不如做的漂亮點。”
裴元聽了,大致有些明白了。
應該是上次朱厚照抱怨缺錢可用,所以讓新任的東廠廠公張銳,派人南下去替他搞錢了。
內廷向地方伸手,是很久以來的慣例了。
張銳既然在這個位置上,自然就該承擔這個位置的責任。
隻不過,裴元可太知道這裏麵的深淺了。
丘聚當初鬧得焦頭爛額,張銳也肯定不會好過。
裴元收迴心思,目光掃過宋春娘身邊那一票兇神惡煞的番子們,心中有點感慨。
他去山東的時候沒帶著宋春娘,任由宋春娘在京中慢慢適應自己的崗位。
沒想到時至今日,自己這個小跟班已經是個很合格的緹騎頭領了。
雖說這裏麵,沒人敢惹西廠掌刑千戶是個主要因素,但是對於一個走鏢小妹來說,能撐住這個掌刑千戶的架子,就很可貴了。
出於對床上密友的關懷,裴元多問了一句,“這次辦的是誰的案子,要不要我幫一把?”
宋春娘對裴元絲毫沒有保密意識,一五一十的說道,“是禦用監的庫官吳紀,很好捉,你要來嗎?”
裴元聽到這個名字,立刻警醒了起來,“吳紀?說什麽原因了嗎?”
宋春娘想了一下,說道,“聽說是有人去東廠檢舉,張永當初在禦用監掌印的時候,以稽查為名,讓吳紀從禦用監庫房裏盜取了數千兩官銀。”
“東廠提督張銳對此十分重視,秉明了天子後,一早就來西廠借人了。”
裴元頓時來精神了。
這是……,要對張永動手了?
朱厚照的騰籠換鳥計劃早就在有力的推進了,也就是張永牽扯到朝局的平衡,暫時沒有被更換掉。
朱厚照這突然出手,有點讓裴元意外。
他昨天才剛見了朱厚照,隻是那時候,他分明坑的是張銳啊。
朱厚照就算有調整身邊人的打算,也應該是先收拾張銳才對,怎麽忽然收拾起張永來了。
除非……
裴元琢磨了一會兒,心中冒出個想法。
除非,朱厚照已經有了在某個時間段,重新啟用“正德七虎”的想法。
所以他才明知道張銳給太後當狗針對夏家,也不聞不問,繼續利用張銳的剩餘價值。
等到有一天需要收拾張銳了,他根本就不用費心,隻需要再把張永弄迴來就行了。
有了今天這一出,張永一定會恨死張銳了,到時候,隻要皇帝把他召來,他會自己去咬。
裴元想到這裏,臉色立刻陰沉了下來。
張永和張容這兩兄弟已經和他結下了不小的梁子,他怎麽能眼睜睜的看著這兩人活著迴來?
宋春娘看著裴元一言不發的站在那裏,有些納悶的提醒道,“千戶?”
裴元目光一動,看在宋春娘臉上。
隨後他擺擺手示意周圍的人退下。
裴元帶來的錦衣衛自不必說,宋春娘身邊那些管事的緹騎,都是長風鏢局出來的,上次就隱約能猜到兩人的關係,見狀也跟著默默退下了。
宋春娘作為裴元最親密的手下,兩人的默契自不必說。
和其他總旗各司其職不同,宋春娘當初可是戰場上跟著裴元最緊的人。
裴元在前麵砍人,她幫忙守著後背;裴元砍翻了敵人,她上去割喉補刀;裴元武器掉了,她就及時從戰場搜羅武器,遞到裴元手裏;裴元衝的太深,她也會幫著調整節奏。
見裴元讓人退下,目光中又閃爍著危險,宋春娘好奇的主動問道,“是要我把吳紀做掉嗎?”
裴元搖搖頭,一點也不瞞她,“不,我想做掉的是張永和張容這兩兄弟。”
宋春娘皺眉道,“我的任務是去抓吳紀,而且就算這件事做實了,張永也不是我們能抓的。”
“不用你動手。”裴元看著宋春娘叮囑道,“你去抓吳紀的時候,一定要對他客客氣氣的,就算抄家搜查,也要小心翼翼,養其驕氣。”
“那吳紀的後台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張永,見你們不敢動他,肯定會越發囂張跋扈。”
宋春娘皺了皺眉,好在她當年跑江湖也是吃過不少氣的,倒也沒什麽太大的反應。
她不解的問道,“這有什麽用?”
裴元道,“人的精氣神如何,很容易就能一眼看出來。這次張銳對付張永,因為事關重大,必定會親自來提審吳紀。”
“當張銳看到驕橫的吳紀時,說不定會對你們如此放任有所不滿。”
到時候,你記得向張銳說句話。
“就說,吳紀乃是張永張公公的心腹,說不定什麽時候吳紀又得勢了,是以給他留了體麵。”
宋春娘聽了意會,“你是打算挑撥張銳和張永?”
裴元翻了個白眼,“這兩人的關係還用挑撥嗎?我隻是想讓張銳更清晰的意識到,張永有卷土重來的那種可能。”
“他今天給陛下當刀搞掉了張永,真要是等張永迴來,他能有什麽好下場?”
“要是張銳膽大,敢對張永行動,那咱們就幫上一把。”
宋春娘點頭,問道,“還有別的嗎?”
裴元道,“沒了?”
宋春娘看著裴元道,“那你別去了,我自己來。”
說完,向著那大群散開的緹騎招招手。
那些西廠番子們立刻過來,擁簇著宋春娘離去。
裴元看著宋春娘離去,心緒也有些不安寧了。
他口中輕吐出“張永”兩個字,再無心巡視,打算迴去好好合計一番。
如果朱厚照真的全麵啟用弘治舊人,貶斥張永,那麽為了防止張永在宮中的勢力扯後腿,很大可能是把張永發配到南京去。
隻要弄清楚張永南下的路線,裴元可以直接幹脆利落的解決掉這個麻煩。
當然,若是張銳肯出手,那可就更好了。
裴元走到半路,想起今天還有張家和夏家交鋒的好戲,又改了主意,對手下吩咐道,“先去趟通政司吧。”
朱厚照今天的表現,甚至他的一舉一動所能反饋給裴元的東西,都彌足珍貴。
這將成為他對付壽寧侯張鶴齡時的重要依據。
等到了通政司,見到裴元上門,魏訥連忙屁顛顛的迎了出來。
甚至當著同僚們的麵,在他們訝異的眼光下,刻意的表現出巴結的姿態。
這種感覺,就像是被人投喂了幾次的野狗,極力的想證明自己有人罩了一樣。
裴元有些不太適應,畢竟這裏的人,很多都會是以後第二中央的大佬。
一個穿著四品補子的官員,有些好奇的從自己職房中出來看看,他見魏訥待裴元頗為殷勤,目光在兩人臉上看了看,又落在裴元桌前的杯子上。
裴元不知這人的身份,但是四品文官可比他這個五品武官金貴多了,便要起身招唿。
就聽那人笑著說道,“這茶不如我的,要不要換我帶來的茶嚐嚐?”
裴元連忙站起來道,“不敢。”
魏訥有些詫異此人會過來,便在旁為裴元介紹著此人的身份,“千戶,這是新任的通政司右通政楊禠。”
魏訥是裴元的人,當然不會讓裴元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與此人接觸。
於是附耳低聲道,“如今李浩致仕,通政司少了通政使,新任通政使叢蘭在外巡視,也未到任。左通政羅欽忠剛剛轉任南京太仆寺卿,右通政林廷玉又去巡撫保定了。”
“朝廷就讓原吏科都給事中楊禠擔任通政司右通政,順便提督謄黃的事情。”
裴元一聽,立刻明白了。
好家夥,吏科都給事中!
都給事中就很牛逼了,還是吏科的。
這是往朱厚照的心窩子裏塞了個純血的文官清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