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睿眉頭緊鎖,眼神中透著幾分複雜的意味,他輕輕歎了口氣,聲音低沉地說道
“寒門子弟啊,費盡千辛萬苦登上高位,本是想改變這世間不公,可到最後,卻往往變成了自己曾經最厭惡的模樣,真是屠龍少年終成惡龍啊”
說罷,他望向遠方,像是陷入了對過往種種的迴憶之中
墨延宇靜靜地聽完劉睿的感慨,微微頷首,隨後將目光投向地圖上標注著關中的位置,目光堅定且充滿野心
“等攻克了關中,天下便盡在掌握
到那時,大漢如今的律法確實該好好改一改了,多年的征戰讓百姓苦不堪言,是時候休養生息,讓他們能過上安穩日子”
劉睿迴過神來,看向墨延宇,神色中帶著幾分期待
“你說得沒錯,征戰多年,我們為的不就是百姓能安居樂業嘛,新的律法要以民為本,減輕賦稅,鼓勵農桑,讓大漢的土地上重新煥發生機”
墨延宇點頭讚同
“不僅如此,還要整頓吏治,清除那些腐敗的官員,讓朝廷的每一道政令都能切實惠及百姓,隻有這樣,我們打下的江山才能穩固,大漢才能迎來真正的盛世”
劉睿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大漢繁榮的景象
“若真能如此,我們這些年的浴血奮戰便都有了意義,不過,攻克關中並非易事,敵軍必定會拚死抵抗
不過
如今我大漢雖已在諸多戰事上取得了進展,但這天下仍未真正太平
北方有魔族虎視眈眈,南方的妖族也尚未完全平定,還有那東麵小島上的邪神禪道在一旁伺機而動”
說到此處,劉睿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接著道
“那邪神禪道,上次羅天大醮一戰,他們的高層頂尖戰力被林禦章殺得七零八落
如今剩下的不過是些平庸之輩,覆滅他們隻是時間問題
南方的妖族,墨延文和墨延星兩位將軍雖然勇猛,已經向南橫推了800公裏,可隻要還有一寸土地未收複,這天下便不算統一”
頓了頓,劉睿的臉色變得愈發凝重,語氣中滿是擔憂
“而現在,咱最擔心的還是北方的魔族
他們生性殘暴,貪婪無度,若是趁我軍全力收複關中之時南下侵擾,北灣的百姓必定會慘遭屠戮,流離失所,朕實在不忍心看到百姓再遭受這樣的苦難”
墨延宇揮了揮手
“陛下勿憂,臣已派了第16、17、18三個縱隊前往北灣防線,全力提防魔族
這三個縱隊皆是我大漢軍中的精銳之師,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定能守住防線,不讓魔族踏入我大漢領土半步”
…
大漢金殿,日光透過琉璃瓦灑下,光影交錯
天子劉睿高坐龍椅,目光平和地掃視著下方列位臣工,今日這場朝會,氣氛與往日不同,凝重中帶著幾分劍拔弩張的意味
尚書令蘇珩率先出列,他身著緋色官袍,身姿挺拔,麵容沉穩,拱手說道
“陛下,如今天下初定,舊有律法已難以適應新的局勢,臣以為當務之急是革新律法,以安民心、促發展”
話音剛落,內閣首輔蕭懷瑾微微皺眉,拂了拂衣袖,上前一步,語氣不卑不亢
“尚書令所言極是,律法革新勢在必行,但律法關乎國本,牽一發而動全身,切不可操之過急,需從長計議”
此時,尚書柳硯清輕咳一聲,她一襲青色官服,神色溫婉卻不失堅定
“首輔大人顧慮固然周全,但如今民間諸多事務亟待明確律法指引,例如,在土地分配方麵,戰亂之後,土地權屬混亂,百姓紛爭不斷,若不盡快修訂律法加以規範,恐生民怨”
內閣次輔楚沐風微微搖頭,反駁道
“柳尚書所言雖有道理,但土地之事複雜繁瑣,涉及各方利益
當下貿然製定律法,若有疏漏,反而會引發更大的矛盾,不如先深入調研,再做定奪”
尚書仆射李恪忍不住出聲,他性格直爽,聲音洪亮
“調研自然重要,但也不能因此拖延
我大漢疆土遼闊,百姓眾多,每拖延一日,便會有更多的紛爭發生,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中書令顧昭儀一直靜靜聆聽,此時她開口,聲音清脆卻擲地有聲
“諸位大人莫要爭論不休
律法革新,既要考慮當下之急,也要兼顧長遠,依臣之見,可先梳理出最為緊迫的問題,製定暫行條例,以解燃眉之急,同時組織人力全麵修訂律法”
太中大夫許夢筠頷首讚同
“中書令所言甚是,在律法修訂過程中,也應廣納民意,百姓是律法的直接受眾,他們的意見不容忽視”
光祿大夫林羽裳輕撫衣袖,慢聲說道
“廣納民意固然好,但也要注意辨別
有些民意可能隻是部分群體的訴求,不能以偏概全,影響律法的公正性和全麵性”
內閣閣員薑逸雪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
“在修訂律法時,還需考慮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如今大漢統一,疆土內民族眾多,律法應兼顧各民族的習俗和傳統,促進民族融合”
蘇珩點頭表示認可
“薑閣員所言極是,但在融合的過程中,也要堅守大漢律法的核心原則,不能一味遷就”
蕭懷瑾目光深邃,緩緩說道
“律法的修訂,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樂業。我們在製定律法時,要權衡利弊,確保律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這時,劉睿輕輕咳嗽一聲,殿內眾人立刻安靜下來。劉睿目光平和地看著眾人,緩緩說道
“諸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但朕不是為了聽你們在這說空氣的
律法革新,是我大漢的大事,關乎國運民生,朕希望你們能放下成見,共同商討出一個妥善的方案”
蘇珩再次拱手說道
“陛下聖明,臣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
…
白天天子劉睿召開的那場會議,激烈的爭吵聲仿佛還在大殿的梁宇間迴蕩
尚書令蘇珩、尚書柳硯清、中書令顧昭儀、尚書仆射李恪、太中大夫許夢筠、光祿大夫林羽裳、內閣首輔蕭懷瑾、內閣次輔楚沐風以及內閣閣員薑逸雪等人,為改善大漢律法各執一詞
他們表麵上為律法之事爭論不休,可私下裏,朝堂之下早已暗流湧動
劉睿深知,設立內閣雖在一定程度上穩住了名門世族,但這絕非長久之計
如今東林黨勢力日益壯大,已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必須予以鏟除
這日,劉睿單獨召來尚書令蘇珩、尚書柳硯清、中書令顧昭儀、尚書仆射李恪以及南灣大區殿主墨延宇
眾人入殿,見劉睿神色凝重,心中便已猜到幾分
劉睿開門見山地說道
“今日喚你們來,是為了商討如何對付那些世家大族
他們手中雖無兵權,可僅憑手中的筆杆子,便能顛倒是非,殺人於無形,朕懷疑東林黨勾結世家,勢力愈發猖獗,朕卻投鼠忌器,不能輕易用殺罰解決,你們可有良策?”
尚書令蘇珩率先出列,拱手說道
“陛下,臣以為可先從經濟上入手
這些世家大族,多在各地經營著龐大的產業,掌控著諸多商路,我們可出台新的商稅政策,提高對他們產業的賦稅,削弱其經濟實力
如此一來,他們在朝堂上的活動經費也會相應減少,東林黨背後少了這些世家的財力支持,行事便會有所顧忌”
“寒門子弟啊,費盡千辛萬苦登上高位,本是想改變這世間不公,可到最後,卻往往變成了自己曾經最厭惡的模樣,真是屠龍少年終成惡龍啊”
說罷,他望向遠方,像是陷入了對過往種種的迴憶之中
墨延宇靜靜地聽完劉睿的感慨,微微頷首,隨後將目光投向地圖上標注著關中的位置,目光堅定且充滿野心
“等攻克了關中,天下便盡在掌握
到那時,大漢如今的律法確實該好好改一改了,多年的征戰讓百姓苦不堪言,是時候休養生息,讓他們能過上安穩日子”
劉睿迴過神來,看向墨延宇,神色中帶著幾分期待
“你說得沒錯,征戰多年,我們為的不就是百姓能安居樂業嘛,新的律法要以民為本,減輕賦稅,鼓勵農桑,讓大漢的土地上重新煥發生機”
墨延宇點頭讚同
“不僅如此,還要整頓吏治,清除那些腐敗的官員,讓朝廷的每一道政令都能切實惠及百姓,隻有這樣,我們打下的江山才能穩固,大漢才能迎來真正的盛世”
劉睿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大漢繁榮的景象
“若真能如此,我們這些年的浴血奮戰便都有了意義,不過,攻克關中並非易事,敵軍必定會拚死抵抗
不過
如今我大漢雖已在諸多戰事上取得了進展,但這天下仍未真正太平
北方有魔族虎視眈眈,南方的妖族也尚未完全平定,還有那東麵小島上的邪神禪道在一旁伺機而動”
說到此處,劉睿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接著道
“那邪神禪道,上次羅天大醮一戰,他們的高層頂尖戰力被林禦章殺得七零八落
如今剩下的不過是些平庸之輩,覆滅他們隻是時間問題
南方的妖族,墨延文和墨延星兩位將軍雖然勇猛,已經向南橫推了800公裏,可隻要還有一寸土地未收複,這天下便不算統一”
頓了頓,劉睿的臉色變得愈發凝重,語氣中滿是擔憂
“而現在,咱最擔心的還是北方的魔族
他們生性殘暴,貪婪無度,若是趁我軍全力收複關中之時南下侵擾,北灣的百姓必定會慘遭屠戮,流離失所,朕實在不忍心看到百姓再遭受這樣的苦難”
墨延宇揮了揮手
“陛下勿憂,臣已派了第16、17、18三個縱隊前往北灣防線,全力提防魔族
這三個縱隊皆是我大漢軍中的精銳之師,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定能守住防線,不讓魔族踏入我大漢領土半步”
…
大漢金殿,日光透過琉璃瓦灑下,光影交錯
天子劉睿高坐龍椅,目光平和地掃視著下方列位臣工,今日這場朝會,氣氛與往日不同,凝重中帶著幾分劍拔弩張的意味
尚書令蘇珩率先出列,他身著緋色官袍,身姿挺拔,麵容沉穩,拱手說道
“陛下,如今天下初定,舊有律法已難以適應新的局勢,臣以為當務之急是革新律法,以安民心、促發展”
話音剛落,內閣首輔蕭懷瑾微微皺眉,拂了拂衣袖,上前一步,語氣不卑不亢
“尚書令所言極是,律法革新勢在必行,但律法關乎國本,牽一發而動全身,切不可操之過急,需從長計議”
此時,尚書柳硯清輕咳一聲,她一襲青色官服,神色溫婉卻不失堅定
“首輔大人顧慮固然周全,但如今民間諸多事務亟待明確律法指引,例如,在土地分配方麵,戰亂之後,土地權屬混亂,百姓紛爭不斷,若不盡快修訂律法加以規範,恐生民怨”
內閣次輔楚沐風微微搖頭,反駁道
“柳尚書所言雖有道理,但土地之事複雜繁瑣,涉及各方利益
當下貿然製定律法,若有疏漏,反而會引發更大的矛盾,不如先深入調研,再做定奪”
尚書仆射李恪忍不住出聲,他性格直爽,聲音洪亮
“調研自然重要,但也不能因此拖延
我大漢疆土遼闊,百姓眾多,每拖延一日,便會有更多的紛爭發生,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中書令顧昭儀一直靜靜聆聽,此時她開口,聲音清脆卻擲地有聲
“諸位大人莫要爭論不休
律法革新,既要考慮當下之急,也要兼顧長遠,依臣之見,可先梳理出最為緊迫的問題,製定暫行條例,以解燃眉之急,同時組織人力全麵修訂律法”
太中大夫許夢筠頷首讚同
“中書令所言甚是,在律法修訂過程中,也應廣納民意,百姓是律法的直接受眾,他們的意見不容忽視”
光祿大夫林羽裳輕撫衣袖,慢聲說道
“廣納民意固然好,但也要注意辨別
有些民意可能隻是部分群體的訴求,不能以偏概全,影響律法的公正性和全麵性”
內閣閣員薑逸雪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
“在修訂律法時,還需考慮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如今大漢統一,疆土內民族眾多,律法應兼顧各民族的習俗和傳統,促進民族融合”
蘇珩點頭表示認可
“薑閣員所言極是,但在融合的過程中,也要堅守大漢律法的核心原則,不能一味遷就”
蕭懷瑾目光深邃,緩緩說道
“律法的修訂,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樂業。我們在製定律法時,要權衡利弊,確保律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這時,劉睿輕輕咳嗽一聲,殿內眾人立刻安靜下來。劉睿目光平和地看著眾人,緩緩說道
“諸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但朕不是為了聽你們在這說空氣的
律法革新,是我大漢的大事,關乎國運民生,朕希望你們能放下成見,共同商討出一個妥善的方案”
蘇珩再次拱手說道
“陛下聖明,臣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
…
白天天子劉睿召開的那場會議,激烈的爭吵聲仿佛還在大殿的梁宇間迴蕩
尚書令蘇珩、尚書柳硯清、中書令顧昭儀、尚書仆射李恪、太中大夫許夢筠、光祿大夫林羽裳、內閣首輔蕭懷瑾、內閣次輔楚沐風以及內閣閣員薑逸雪等人,為改善大漢律法各執一詞
他們表麵上為律法之事爭論不休,可私下裏,朝堂之下早已暗流湧動
劉睿深知,設立內閣雖在一定程度上穩住了名門世族,但這絕非長久之計
如今東林黨勢力日益壯大,已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必須予以鏟除
這日,劉睿單獨召來尚書令蘇珩、尚書柳硯清、中書令顧昭儀、尚書仆射李恪以及南灣大區殿主墨延宇
眾人入殿,見劉睿神色凝重,心中便已猜到幾分
劉睿開門見山地說道
“今日喚你們來,是為了商討如何對付那些世家大族
他們手中雖無兵權,可僅憑手中的筆杆子,便能顛倒是非,殺人於無形,朕懷疑東林黨勾結世家,勢力愈發猖獗,朕卻投鼠忌器,不能輕易用殺罰解決,你們可有良策?”
尚書令蘇珩率先出列,拱手說道
“陛下,臣以為可先從經濟上入手
這些世家大族,多在各地經營著龐大的產業,掌控著諸多商路,我們可出台新的商稅政策,提高對他們產業的賦稅,削弱其經濟實力
如此一來,他們在朝堂上的活動經費也會相應減少,東林黨背後少了這些世家的財力支持,行事便會有所顧忌”